所有「品味」文章

品味:GoBe 證明減重才是智慧手環的殺手應用

March 14th, 2014

Healbe GoBe

歡迎來到每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過去兩年多,在 Jawbone、Fitbit 與 Nike 的聯手帶動下,智慧手環平地拔起成為了一個新興產業。一個又一個的新式樣被開發出來,瞄準的都是「自我量測」與「健康管理」這兩大主軸。量測與健康當然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但總覺得並不是消費者的超級痛點,也因此這些手環似乎一直還停留在積極、狂熱者的早期市場。

直到 10 天前在 Indiegogo 推出的 GoBe,我認為幫智慧手環這個物種開啟了一個新頁。與它的堂兄們最大不同,是 GoBe 改成瞄準「體重管理」這個應用,訴求是讓消費者可以無痛追蹤卡路里吸收與消耗。這個切入角度看來正中了市場的紅心,GoBe 上架短短 9 天,就狂募了超過 50 萬美金,比團隊預設的目標還要高出 5 倍。我們先來欣賞一下 GoBe 的這支介紹影片:

Introducing Healbe GoBe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GoBe 透過量測血液、心跳、細胞中的水份與葡萄糖量,以及運動情況,去推測出配戴者的卡路里吸收與消耗。因此使用者可以不需要手動輸入任何資料,就可以達到卡路里監控與體重管理的目的。當然實際上有沒有宣稱的那麼神奇,要等 GoBe 產品真的出貨後才能知道。但從市場的反應觀察,減重的確是一個比量測與健康還來得痛,也還來得熱烈的議題。

所以我認為 GoBe 打開了一個新頁,在它之後,各種瞄準減重的手環應該會陸續被開出來。這就是創業的世界,大家永遠在嘗試、觀察,想辦法做出市場喜歡的產品。

___

一天中的美景,我都收錄在 Instagram

(Photo via Healbe)

品味:Ring 讓每個人變身甘道夫的神奇魔戒

March 7th, 2014

Ring

歡迎來到每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今天要介紹的是去年 11 月在 TechCrunch Tokyo 2013 Startup Battle 取得冠軍,緊接著一週前登上 Kickstarter,馬上狂掃美金 50 萬的超神奇穿戴裝置 ── Ring,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介紹影片。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把這只魔戒帶在手上後,它會自動偵測你手指的動作,只要在空中筆劃幾下,就可以直接控制你的手機,也可以再透過手機經橋接器轉發,去控制家裡的電器,未來甚至可以應用在汽車等情境,非常、非常、非常的神奇,也難怪這麼短的時間就能在 Kickstarter 上得到超過 3,400 人的支持,募資金額一下就超出目標的一倍。

Ring 背後的團隊是位在日本的 Logbar,執行長 Takuro Yoshida 是軟體工程師,帶領一群有豐富 IC、硬體設計經驗的團隊工作了一年,經歷了多次的改良,才達到了現在的版本。加上昨天 AppWorks 輔導的 FlyFit 也在 Kickstarter 上突破募資目標,我想這些接連的發展,都證明了亞洲設計團隊透過群眾募資方式進入美國市場,這條路是越來越暢通了。

___

一天中的美景,我都收錄在 Instagram

品味:ARK 優雅的為手機補血

February 21st, 2014

ARK - The Next Generation Portable Wireless Charger by BEZALEL

If you just work on stuff that you like and you’re passionate about, you don’t have to have a master plan with how things will play out.

–Mark Zuckerberg

歡迎來到每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電池是智慧手機的阿基里斯腱,一旦血條斷掉,CPU 再多核、上網速度再快、App 再好用,通通都是白搭。偏偏現在手機流行輕薄,廠商只好砍掉電池容量,結果這些旗艦往往開半天就燃料耗盡,行動戰士們只好人手一只行動電源,隨時準備補血。但這東西掛在手機上實在難看,因而得來了尿袋的稱號。

當然這問題的根本是電池技術必須進步,在有限的空間裡可以裝下更多的電量。否則手機廠必須要給一些選項,讓在外奔波的用戶可以有大電量的選擇。當然,另一個可能,我們可以重新設計行動電源。

旅美台灣工程師 Frank 與他的朋友決定嘗試第三個選項,經過近一年的開發,設計出了 ARK,於一個月前登上 Kickstarter,得到了很棒的回響,目前為止募資超過 10.8 萬美金,比原先設定的目標多了三倍。讓先來欣賞一下 ARK 的英姿:

前幾天我越洋連線 Frank,請他分享開發 ARK 的故事,給台灣的創業者們一些啟發。Frank 也非常大方,完完整整的提供了這個非常精采的始末。

2012 年 5 月我從 USC 機械系畢業,有天我跟朋友到學校附近喝咖啡聊天時,那時朋友手機快沒有電了,他便拿出ㄧ行動電源接著線為他手機充電。我當下只覺得這產品好笨重且外觀很不好看,或許自己可以試試改造它。但只是個想法。

後來 2012 年 11 月,我得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在ㄧ家不大賣消費型電子公司上班,公司裡有賣移動電源。很多是從中國製造來的。公司移動電源賣的還可以,在 eBay 與 Amazon 上都有賣,且很多賣家都在這兩個管道上賣,當然十分競爭,但我卻了解因為智慧手機的量及用量很大,這種產品即使很不好看,設計很差,市場需求還是很大的。中國廠商製造移動電源的來到美國也都說他們一個月賣 10 萬台之類的。像這樣公司很多。

我也了解到,這樣的產品雖然需求量很大,但是很少人花心思認真去思考這產品。

1. 外觀設計很不講究,生產者多以這能給手機充電就好。

2. 當買ㄧ個移動電源,產品包裝會附上ㄧ堆線或 connector,因為廠商不知消費者會用哪種手機,所以裡面會放五種以上 connector。有的廠商會把線埋在移動電源外殼中,因為了解消費者可能忘了帶線。

我便開始想,若我能把這產品外觀設計是消費者帶在身上覺得很美的東西,然後又可以解決忘了帶線時不能給手機充電的問題時,那不是很好的事嗎?即使有的移動電源把線埋在殼上,在美觀設計角度也是很醜的,因為ㄧ體式的硬體總是最好看。而解決這問題的解答是無線充電,但是無線充電很多都是需要插在牆上插頭的,並不能帶出去使用的,也就是說,戶外沒法使用無線充電。

我便和我的朋友 Kris,以及工業設計的朋友 Macy,三個人開始這個 project。因為平時要上班,所以我們週末都ㄧ起做這個產品。我們當時想法就是,要成為第一個在 Kickstarter 放上這產品的團隊。因為你的想法要是前面已經有人放上 Kickstarter 了,我覺得會產生 surprise 效應給消費者就不會很大了。所以我們的目標是要第一放上 Kickstarter。

2013 12 月,樣機我們已經生產試樣第八代了,大家ㄧ起忙 Kickstarter 的準備工作。照片我們自己拍自己修,被消費者讚賞的影片也是不太需啥成本的,自己相機拍,請朋友剪,背景是我學校 USC。最後經過 Kickstarter 審核後,開始上線。本來想說我不是美國人,也只在美國待三年,沒太多人脈曝光產品,沒想到剛放上沒多久,量就一直上升,我們目標是 $35,000,一個月募資期限,結果六天就破了。我們產品最好時,有衝上科技類熱門度世界第一。也一堆很多公司,投資者聯絡說要合作產品。

接著就有許多媒體報導 ARK,像是 TechCrunch,還被 Buzzfeed 選上最好的五個 Kickstarter 項目,很多媒體甚至沒有聯絡我們,自己就報導了。

ARK 在概念上是一突破外,技術上也有很大的提升。它的過熱比其他移動電源低很多,充電效率和無線接觸點靈敏度都提升許多。最大目標是希望 ARK 能對於現在市面上需使用線的移動電源造成衝擊。

另外,我覺得上 Kickstarter 是很好測試世界市場的平台。我來美國念碩士兩年,發現美國人和台灣人看法是有不同的。例如在設計上要蠻對西方人的口味,這些都是會影響銷量的原因。

在此恭喜台灣子弟 Frank 在美國打響了第一砲,期望看到更多 Designed in Taiwan 的產品登上 Kickstarter,讓世界看看我們的厲害!

PS. 無獨有偶的,近期登上 Kickstarter 的 AW#7 團隊 FlyFit,主要創辦人 Jimmy 也是 USC 畢業的。

___

一天中的美景,我都收錄在 Instagram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