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品味」文章

品味:Structure Sensor 行動 3D 掃描

December 6th, 2013

Structure Sensor scanning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以超好用 360 Panorama 全景照相 App 聞名的 Occipital,在近兩年 iPhone 與 Android 普遍內建全景功能後,營業額成長開始停滯。但危機就是轉機,帶著強大的影像處理能力,他們決定挑戰比行動全景拍照還要更上一層樓的難題 ── 行動 3D 實物掃描。經過找尋硬體夥伴、合作、研發,三個月前 Occipital 終於在 Kickstarter 上推出了 Structure Sensor,並且得到了超大的迴響,最後募得高達美金 129 萬元,讓我們趕快來看看這個產品的介紹影片: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Structure Sensor 是紅外線 3D 掃瞄器,把掃描到的資料透過 Lightning 傳輸回 iPad 後,再由 Occipital 開發的專屬 App 進行軟體分析,把空間中的 3D 物件座標計算出來。我特別喜歡 Occipital 對於行動掃描這件事情的細心與極致,他們設計了吻合各種 iPad 扣環讓使用者選購,讓 Structure Sensor 在你邊移動邊進行 360 度掃描的同時,紮實的固定在 iPad 上面。雖然還沒使用過他們的掃描軟體,但從影片以及之前使用  360 Panorama 的經驗,我相信 Occipital 應該能把它做到一定程度的簡單好用。

Occipital 在思考 Structure Sensor 時,把它定位在一個開放的平台。因此除了 Lightning 以外,Structure Sensor 也支援 USB 供 Android 連接。而除了 Occipital 自己的軟體,Structure Sensor 也提供 API,讓更多開發者可以在上面寫出不同的 3D 掃描應用。

雖然 Structure Sensor 在 Kickstarter 上的募資已經結束,但如果你有興趣,他們的網站上還可以預購,預計明年五月出貨。

___

正在開發 Kickstarter 專案?歡迎來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讓我們輔導你

品味:《Apple & Google 世紀大格鬥》

November 29th, 2013

Apple vs. Google 世紀大格鬥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2007、08 年,iPhone 2G 與 Android G1 一前一後出現在這世上。接下來的短短六年間,Apple 與 Google 一邊相互競逐,一邊聯手改變這個世界。這場革命背後有許多非常精采的故事,其中不少被 WIRED 編輯 Fred Vogelstein 收錄在他剛剛出版的新書 Dogfight: How Apple and Google Went to War and Started a Revolution 裡面。

台灣三采在第一時間取得這本書的授權,讓我們可以與國際零時差,同步一窺這鬥爭的種種幕後祕辛。很榮幸能夠為 Dogfight 中文版《Apple & Google 世紀大格鬥》寫序,謹在此與大家分享。

改變世界的背後,其實是科技巨人間的角力

文 / 林之晨

《Apple & Google 世紀大格鬥》的英文版叫做《Dogfight》,起得非常有寓意。

Dogflight 是兩軍交鋒,戰鬥機群互相纏鬥的意思。攻擊方會派出戰鬥機群,通常不是為了攻打敵方陣地,而是要清掃阻礙,讓後面的轟炸機、航空母艦等大傢伙可以順利登場。

這本書的內容,正是 Google 與 Apple 兩家企業主管群們互相交鋒,合縱連橫,結果讓 iPhone、Android 這兩個重傷害武器得以登場,最後橫掃全世界的幕後故事。

這故事遠比外界想像複雜許多。Google 的崛起與 Apple 的復興同時發生 2000 年代初期,微軟罷凌科技世界的時空背景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再加上同在矽谷的地利之便,最初 Google 與 Apple 高層有著相當親密的夥伴關係。

但時序發展至 2000 年代中期,隨著雙方實力的日益茁壯,加上「行動上網」革命隨著環境成熟而快速加溫,衝突的利益終於迫使這兩個盟友必須轉為對手。

這個轉變並不容易,過程中雙方需要逼迫電信商與製造商跟他們合作,顧忌微軟的反撲,處理交織的合作關係,還得調節自身主管與部門間的政治角力。這些錯綜的因素讓 Google 與 Apple 的每步棋都下得緊張萬分,往前看能夠形成的效果也常常難以預料。

當然最終 iOS 與 Android 是徹底改變了世界。它們首先聯手改寫了行動的遊戲規則,接著還共創平板市場,徹底威脅 PC 產業的存在價值。

但近距離去看,這兩家公司更像是馬拉松中脫穎而出的領先者。他們彼此追逐,偶爾互相卡位,為了超越對方逼出自己強大的潛力,最後因而把 Microsoft、Nokia、Blackberry、HP、Dell、Acer 等佼佼者都拋在腦後。

《Apple & Google 世紀大格鬥》帶我們深入這段大衝刺的幕後,揭開過程中的種種縝密思考與布局。無論你是好奇這段歷史,或是想從中得到借鏡,它都是非常值得細細咀嚼的一本好書。

___

博客來目前有提供《Apple & Google 世紀大格鬥》上市前 75 折特價預購

品味:Pencil─觸控筆也進入軟硬整合時代

November 22nd, 2013

Pencil by FiftyThree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下載量突破 800 萬次,相當受好評,我個人也非常愛用的創作塗鴉應用「Paper」的幕後製作公司 FiftyThree,六月剛剛完成由 Andreessen Horowitz 領投的 1,500 萬美金 A 輪增資,本週又有驚人之舉,推出一款軟硬整合的觸控筆 Pencil,讓我們趕快來看看這個再次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


Pencil / Think With Your Hands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Pencil 最大的賣點是使用它畫畫時,Paper 會自動排除來自 Pencil 以外手掌的感應,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騰空作圖。另一個賣點是橡皮擦,如果畫得不好,只需要把筆翻轉過來就可以擦掉,省去了切換模式的麻煩。此外 Pencil 也非常省電,一次充飽就可以持續使用 30 天,相當體貼。

引擎蓋下面,Pencil 靠的是 Bluetooh Smart 低功率協定與 iPad + Paper 溝通,用無線資料交換來補足觸碰螢幕的不足。目前不清楚是否有改善市售電容筆解析度太低,筆劃很難精準的問題。我已經訂購一支,等到試用後再跟大家分享。有趣的是,當被問到軟體這麼受歡迎,為什麼要跑去做硬體時,微軟硬體部門出身幾個創辦人回答,他們最先就是做硬體,只是硬體花了 2 年的時間才完成。更重要的是,無論是 Paper 或是 Pencil,他們看到的是提供人們更棒的創作工具,而並非軟或硬的差異。

另外 Pencil 的單頁式產品介紹非常值得一看,大家都應該去欣賞一下

___

歡迎所有軟硬整合新創團隊申請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