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品味」文章

品味:英倫小米 ─ Ubuntu Edge 智慧手機

July 26th, 2013

Ubuntu Edge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負責帶頭維護最受歡迎 Linux 版本 Ubuntu 的 Canonical,近幾年非常努力的在往行動 Pivot。去年初在巴塞隆納 World Mobile Congress 推出了 Ubuntu for Android,以同時運行的 Ubuntu 與 Android 的概念希望吸引手機廠手機預載。今年初又在 WMC 推出 Ubuntu Touch,以 Ubuntu 為核心,圍繞著「拖曳」重新設計了智慧手機的使用者介面:

Ubuntu On A Galaxy Nexus

雖然兩個 Projects 在宣布時都得到媒體與網路社群高度的關切 (光上面這支影片前後就有 65 萬人次收看),但 Ubuntu 似乎遲遲無法說服手機製造商買單,一年多了第一個重大手機合作案都還沒發生。Canonical 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效法 Google 當初推出 G1 的精神,自己撩下催生第一支 Ubuntu 手機。

Canonical 最後設計出的是 Ubuntu Edge 這個概念智慧手機,接著就把它丟上 Indiegogo 進行群眾募資,結果居然在短短三天內就募得了 616 萬美金,眼看就要打破 Pebble 先前創下的紀錄。Ubuntu Edge 到底是什麼概念這麼厲害?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它的推廣影片:

Ubuntu Edge: introducing the hardware

影片中 Canonical 創辦人 Mark Shuttleworth 形容 Ubuntu Edge 是一台智慧手機的 F1 賽車,是手機與電腦的「匯流」。在我看來,將會配備高速多核 CPU、4 GB 記憶體與 128 GB 儲存空間的 Ubuntu Edge,根本就是把一台電腦塞進手機裡 ─  這基本上是一台 MacBook Air 的規格。

Ubuntu Edge specs

Ubuntu Edge 除了規格會飛以外,設計也頗讓人耳目一新。梯形的外在有師承 IBM Thinkpad 筆記型電腦的味道,周圍一個個貌似散熱孔的小洞也相當令人血脈噴張,真的頗有 F1 感。

Ubuntu Edge side

我更喜歡 Canonical 這次發表 Edge 與切入 Mobile 的整個策略,簡單為大家分析如下:

  1. 攻打「最高端」科技玩家族群,非常符合 Ubuntu 的品牌形象,這個族群也是目前智慧手機廠商們最沒有服務好的客群。
  2. 提供 Ubuntu 與 Android「雙開機」這樣「向下相容」的策略,是新平台解決「雞蛋問題」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法。
  3. 把概念設計出來後直接訴求群眾募資,而不是悶著頭自己去開模製造,非常符合 Ubuntu 一直以來借力社群的 DNA。
  4. 一次就喊出史無前例 3,200 萬美金的募資目標,是引起話題非常好的手法。
  5. 創辦人親上 Reddit 跟大家 AMA 問答,除了 Reddit 是相當精確的科技玩家社群,公開透明的 AMA 問答也是製造話題,說服大家買單非常好的方式。
  6. 從頭到尾講明「以戰逼和」,做這支手機只是為了示範給 OEM 看 Ubuntu Touch 的威力。一旦真的賣出 5 萬支 Edge,成功募得 3,200 萬美金,我想應該會有手機廠敢跳下來跟 Canonical 合作。

也因此,Ubuntu Edge 能夠在推出後三天如此發燒,背後有其相當精心的脈絡安排。中國有小米,英國有 Ubuntu Edge,在這個社群時代,如果還在用傳統的態度與工作方法做手機,我想,未來將會很難跟這些新草根品牌競爭。

___

一天中的美好風景,我常分享在 Instagram,歡迎追蹤

品味:簡單有效解決 USB 充電問題 ─ The Practical Meter

July 19th, 2013

The Practical Meter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現代生活中,除了透過傳統的電源插座幫手機、平板充電,我們也常常用電腦的 USB Ports 來幫這些行動裝置補充熱量。在多數的情況下,你會發現用 USB 充電的速度較傳統插座慢上許多。這背後的原因是電腦並沒有把手機可以承受的最高電壓值,透過 USB 傳送過來 ─ 應該是作業系統與驅動程式為了保護周邊裝置所做的防呆設計。

為了讓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現在手機正在用多快的速度 (多高的電流) 充電,適時發現並且改善這個狀況,讓手機更快加滿油缸,Power Pot 的團隊設計了 The Practical Meter 這個實用的小物,在 Kickstarter 上獲得相當不錯的迴響,我們來看看介紹影片:

雖然 The Practical Meter 可說是簡單不過的設計,但 Power Pot 團隊找出生活中的大問題,並且提出直接而有效的解法,其背後的設計思考能力相當令人激賞。The Practical Meter 首先先解決「知」的問題,利用清楚易懂的燈號讓我們了解生活周遭各種不同 USB  Ports 的供電方式。

接著,Power Pot 團隊並沒有停在那裡,他們更實作了一組特殊設計的三用 USB 電源線,讓我們可以透過它來提高許多 USB Ports 供給給手機的電壓,大幅降低充電的時間 ─ 把電源供應從 2.5 瓦提高到 5 瓦,一支 iPhone 充飽電的時間可以大幅減少 2.5 小時。光光想到這樣的產品最終可以幫人們省下的等待時間,就不得不佩服 Power Pot 的巧思。

iPhone Charge Time vs. Watts

其實,看看四周,一天的生活中還有非常多真實存在的大問題等著被解決。而有時候,解決這些大問題卻只需要一個巧妙的小設計。The Practical Meter 就是一個這樣實用的小設計,我從他們的理念中得到許多啟發,希望你也是。

___

一天中的美好風景,我常分享在 Instagram,歡迎追蹤

品味:幫實體商店按讚的 Fliike

July 12th, 2013

Fliike by Smiirl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Facebook 興起後,很多店家主人會利用閒暇時間經營粉絲團。但當我在 Facebook 好不容易累積了許多粉絲,似乎又與路過的人們沒什麼關連。如果能讓他們知道這個人氣,或許會讓更願意進來逛逛?為了連結「線上與線下」,巴黎的新創團隊 Smiirl 設計了 Fliike 這個優雅的產品。

Fliike

它的功能非常簡單,就是顯示你經營的 Facebook 粉絲團現在、即時的粉絲人數,讓我們來看看影片:

Fliike by Smiirl

當然 Fliike 需要 WiFi 訊號,第一次使用時也需要簡單的設定才能綁定粉絲團,但我認為那些都不是這個產品的重點。既然要讓店家擺在門口、櫥窗,除了顯示即時粉絲數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產品的外觀、整體設計,能不能與店家想呈現的「風格」融合,才能達到吸引顧客,卻不減損店家品味的目的。

我認為 Fliike 簡約又經典的設計可以與不少店面風格配搭,但例如重金屬、嘻哈,或是高級餐廳,大概都很難把這個物件擺在門口。另一方面,用線上的資訊去影響線下的消費,的確是接下來世界必然發生的事情。所以,Fliike 率先做了嘗試,但我想在這個物種裡面,應該還會非常多的突變與演化發生。

___

一天中的美好風景,我常分享在 Instagram,歡迎追蹤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