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總體市場」文章

Google 小心,DuckDuckGo 來了

February 17th, 2012

自從 2005 左右,當 Yahoo 花了近 20 億美金連續買了 Inktomi 和 Overture 兩個搜尋公司,整合了三年卻遲遲無法挑戰 Google 的霸業之後,「搜尋」這場遊戲就被視為結束了。後來即使微軟又花了 55 億做出 Bing,接著還和 Yahoo Search 的流量整併,但合起來的搜尋量也只有 30% 的市佔率,不到 Google 的一半。大家伙們燒了這麼多錢都無法動搖 Google,那這根本是不是一場創業者可以玩的遊戲。

當然還是會有不怕死的挑戰者,其中大概只有 Wolfram Alpha 算是以「科學搜尋」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出來。剩下的勇士們無論推出時聲勢有多浩大,最後似乎都難逃彈盡援絕的命運。但這件事情到了今天早上有一些些改變,從 2008 成立以來,一直在鴨子滑水的 DuckDuckGo,居然突然傳出了已經突破一天 100 萬次的搜尋量。雖然這離 Google 的一天 3 億次搜尋還很遠,但重點是這張圖一看就知道是找到了 Product-Market Fit

這下好了,大家趕快要開始研究 DuckDuckGo 到底是怎樣找到 PMF 的?我讀了很多資料,但最終我覺得重點真的就只是搜尋結果頁面。同樣是搜尋「Jeremy Lin」,在 Google 上面 (第一張圖) 我覺得他們的假設是你已經認識林書豪,所以把他的新聞集錦放在第一位,而且每個結果的「標題」完全是照該網站的原始 <Title>,所以資訊讀起來有點辛苦,你必須要一個一個的去解讀。

到了 DuckDuckGo 上,他們先假設你不認識這個人,所以把 Wikipedia 的資訊放在最上面,接著還給你他的 “Official Site”,接著才是一些其他的資訊頁面。每個搜尋結果前面,DuckDuckGo 還放上了該網站的 Favicon (小 Logo),幫助你很簡單的用視覺去辨識這個結果的重要程度。再來,DDG 提供的其他功能也比較少,所以整個頁面看起來乾淨很多,使用的字體、色系、空間也比 Google 的現代、柔和許多。

除此之外,DDG 的搜尋結果權重,和 Google 的也有些不同。你可以看到 DuckDuckGo 比較偏好像是 Wikipedia 這類有人工編輯過的頁面,也就是在走所謂的「Curation」(篩選) 這條路線,而非 Google 那年代搜尋引擎所注重的「Coverage」(覆蓋性) 路線。 而我認為就是只是結果篩選和使用體驗這兩個點,讓 DDG 找到了 PMF,也讓他成為了 2005 年後第一個真正有機會挑戰 Google 的新創團隊。

或許,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無法撼動」的市場或公司,只是看你能不能看透問題出在哪裡,和能不能夠找到更有棒的方法去 hack 它,如此而已。

歡迎來到「平行行銷」的時代

February 9th, 2012

美國議會提 SOPA 法案嚴重威脅網路自由,網路產業串連,幾個月後逼得議會讓步撤銷。Path 被發現未經使用者同意卻擅自上傳用戶通訊錄資料,一天之內消息傳遍整個網路,創辦人 Dave Morin 出面道歉。Lativ 日前決定拿掉 MIT 標章,還說出「建議你不要買」,當場惹毛消費者,消息幾天內傳遍大街小巷,開始有人發動拒買。Makiyo 與友人毆打司機的 YouTube 影片瞬間散播,短短幾天就超過 31 萬人次看到,昨天 Makiyo 踢司機的影片也出土,這下看來很難輕鬆混過。

你仔細想想,這些事情在 10、20 年前,基本上是不可能發生的。甚至到了 5 年前,發生的機率都還很小。什麼事情改變了?消費者的「傳播力道」大大的提升了,並且已經大過了傳統媒體。以前,是大眾媒體在「操作」議題,影響民意。也就是說,如果這些新聞他們選擇不追,那翻盤的機率幾乎為零。但現在,他們沒有選擇,因為不管他們報或不報,消費者早就已經透過社群媒體把事情傳開了。也因此我們看到傳統媒體落後成追隨者,成天只能跟著報導在網路上早已熱門的話題。

如果連新聞都已經是這樣傳播的,那身為行銷人,你也該想清楚你的品牌、你的形象、你的購買意圖,難道還會是靠著舊工具來達到嗎?由行銷部門主導,企劃一個 Campaign,編列預算,然後做媒體採購、投放、辦活動,過了三個月、半年之後,再來做問卷量測成果,那叫做「老方法」,越來越無效的「垂直行銷」。

當消費者花在舊媒體上的時間越來越少,而掛在 Facebook 上,靠著朋友來給他們資訊、知識、建議的時間越來越多時,你的行銷也要平行化。沒錯,你要靠著消費者去影響消費者。首先,這代表著經營品牌要回歸到基本,做一個真誠、好用、體貼、關心、服務、永遠超越期待的好朋友。再來,既然訊息「喜歡」平行傳播,那你就「應該」順著那個方向去經營。與其把 Facebook 鎖起來,不如把它打開。與其讓行銷部門單打獨鬥,不如讓全公司上下都一起來參與,一起去影響他們的朋友。

各位,風吹的方向已經改變,你當然可以固執著舊航道,但你更可以順著新潮流走。歷史告訴我們,能夠看到、知道並且有勇氣做到後者的人,少之又少,而同一批人,也往往就是最後的贏家。

而如果你是網路創業者,這件事情又更簡單,請問問你自己,你的「病毒參數」是多少?如果沒有答案,那就快去找答案吧。

(Inspired by Seth Godin, Photo via earthhour_global, CC License)

西進之外,值得考慮的東南亞市場

February 3rd, 2012

今天還是繼續在新加坡參加 Startup Asia,昨天有在 @MrJamieLin 收聽即時轉播的人,應該已經感覺到這裡的氣氛。在活動開始,WiFi 整個癱瘓前,趕快把幾個重要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 除了西進,對台灣團隊而言,「東南亞市場」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下一步
  • 這裡主要的「成長中」國家,包括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等
  • 優點是「Internet Stack」組成和台灣接近,還是 Google、Facebook、Twitter 等等。
  • 缺點是需要支援多國語系,和經營稍稍不同的地方市場
  • APRU (每戶貢獻營收) 目前比起台灣還很低,但成長中
  • 網路業競爭非常不激烈,相較於中國
  • 政府非常支持國外公司來設點、投資
  • 以新加坡而言,政府非常了解創業,更非常支持創業,所有手續都非常簡化、迅速
  • 不少日本遊戲公司已經來設點,但中國網路公司大多還沒有來
  • 很少「檯面下」交易,大家做生意較規矩

所以,綜合以上因素,就像 Fox 前陣子在 Inside 上聊到的一樣,我在這邊也要提議大家應該要考慮東南亞市場當作你的下一步。尤其當全世界都把目光放在中國市場,你更應該要逆向思考。東南亞同樣具備了人口、成長,但卻少了很多競爭、浮濫的熱錢和灌爆的創業成本。當然,這個市場可能還不夠成熟,並且較分散難經營。但相對的,只要你有決心克服困難,然後耐心等它長大,我相信你能夠找到的成功,絕對不會比任何一個大市場少。

我鼓勵大家好好的想一想,當遊行隊伍都往一個方向時,你也可以跟著前進,但更可以脫隊去探索沒有人到過的地方。要是我,我會選擇後者。

好,活動要開始了,我們 Twitter 上見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