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創業 CEO:人事也將進入 Big Data 時代

February 24th, 2014

Kids Auditioning

歡迎來到每週一刊出的「創業 CEO」系列,在這裡,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既然我們已經在用 Big Data 在分析、預測並且影響消費者的行為,沒道理它不能被運用在分析、預測並且影響其他人類的其他行為。以企業的角度去看,除了消費者之外,在知識經濟時代,另一群同樣關鍵的人,就是我們賴以產生價值的人才。

Big Data HR = People Analytics

The Atlantic 近期刊出了一篇 They’re Watching You at Work,詳細紀錄了目前業界運用 Big Data 去提昇人事效率與精準度,統稱為「People Analytics」的各種方法。我鼓勵所有 CEO 花 30 分鐘的時間把它詳細讀過一次,我保證會給你非常多的啟發。

以下是我讀完之後的一些感想:

資料源的根本改變

傳統的 HR 流程,可供雇主判斷的資料來源非常有限,除了履歷表、面試紀錄,以及 Reference Checks 之外,我們只能仰賴直覺去做判斷,因此誤判的機率也不低。一旦誤判,雇用不適合的人才,不但會造成企業的損失,也造成人才自身的困擾。在 Internet + Mobile + Social 的時代,由於可以參考的資料量大增,如果能夠拿來運用,提昇判斷的準確度,對人才市場的雙方都是利多。

模型的建立

預測要準確,仰賴的是好模型的建立。如何從企業內外找出理想的人才範本,如何從他們產生的資料中去篩出高預測性的指標,如何持續校正這些模型,都將是會來企業人事工作的考驗。

非主流資料的取得

當企業們開始使用 Big Data 去優化人事,將會造成「普遍符合多數企業人才範本」的少數菁英供不應求,因而價格大升。這時預算較少的新創企業必須要能夠像 Oakland A’s 一樣去找出多數企業所沒注意到的「非主流」資料,因此能用更合理的價格取得適合他們的人才。而就像魔球的後續一樣,這場戰爭將會永無止境,因為企業間會仿效,而創新者必須不斷找到突破口。

潛力與能力的差別、個性的考量

另一方面,無論是用傳統的 HR 流程,或是用 Big Data 去預測,都必須要考量人才是動態的,會進步,也會有個性、情緒。因此如何取得潛力與性格的指標資料,並且預測出適合企業文化與 DNA 的人才,也非常重要。

社會的價值觀

另一方面,用演算法去把人分「優劣」,至少短期內會是一件相當挑戰社會價值觀的事情。當然這裡的優劣是主觀的,從某單一企業的觀點去預測人才的適配性,而不是在評判個人的絕對優劣。不過社會大眾短期內恐怕無法明辨這件事的本質,因此對於這樣的發展會產生反抗動能。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演算法事實上只是人腦決策程序的自動化,而傳統的 HR 流程本就是經營者用自己的大腦,在有限的資料來源下,去預測每個人才適配性。換成用機器去處理,本質上是一樣的。如果這樣的決策方式,能夠讓每個人才適得其所,並且得到更合理的工作報酬,事實上,可能是更美好、更有效率的社會。

結論

結論就是,無論我們願不願意,因為企業競爭,HR 往 Big Data 演進是必然的趨勢。在這過程中,創業 CEO 們必須要充分理解並且領先去運用這個工具,才能為自己爭取到好的 Leverage 與競爭優勢。

___

歡迎訂閱我的每日創業精選 Flipboard 雜誌

(Photo via familymwr, CC License)

品味:ARK 優雅的為手機補血

February 21st, 2014

ARK - The Next Generation Portable Wireless Charger by BEZALEL

If you just work on stuff that you like and you’re passionate about, you don’t have to have a master plan with how things will play out.

–Mark Zuckerberg

歡迎來到每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電池是智慧手機的阿基里斯腱,一旦血條斷掉,CPU 再多核、上網速度再快、App 再好用,通通都是白搭。偏偏現在手機流行輕薄,廠商只好砍掉電池容量,結果這些旗艦往往開半天就燃料耗盡,行動戰士們只好人手一只行動電源,隨時準備補血。但這東西掛在手機上實在難看,因而得來了尿袋的稱號。

當然這問題的根本是電池技術必須進步,在有限的空間裡可以裝下更多的電量。否則手機廠必須要給一些選項,讓在外奔波的用戶可以有大電量的選擇。當然,另一個可能,我們可以重新設計行動電源。

旅美台灣工程師 Frank 與他的朋友決定嘗試第三個選項,經過近一年的開發,設計出了 ARK,於一個月前登上 Kickstarter,得到了很棒的回響,目前為止募資超過 10.8 萬美金,比原先設定的目標多了三倍。讓先來欣賞一下 ARK 的英姿:

前幾天我越洋連線 Frank,請他分享開發 ARK 的故事,給台灣的創業者們一些啟發。Frank 也非常大方,完完整整的提供了這個非常精采的始末。

2012 年 5 月我從 USC 機械系畢業,有天我跟朋友到學校附近喝咖啡聊天時,那時朋友手機快沒有電了,他便拿出ㄧ行動電源接著線為他手機充電。我當下只覺得這產品好笨重且外觀很不好看,或許自己可以試試改造它。但只是個想法。

後來 2012 年 11 月,我得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在ㄧ家不大賣消費型電子公司上班,公司裡有賣移動電源。很多是從中國製造來的。公司移動電源賣的還可以,在 eBay 與 Amazon 上都有賣,且很多賣家都在這兩個管道上賣,當然十分競爭,但我卻了解因為智慧手機的量及用量很大,這種產品即使很不好看,設計很差,市場需求還是很大的。中國廠商製造移動電源的來到美國也都說他們一個月賣 10 萬台之類的。像這樣公司很多。

我也了解到,這樣的產品雖然需求量很大,但是很少人花心思認真去思考這產品。

1. 外觀設計很不講究,生產者多以這能給手機充電就好。

2. 當買ㄧ個移動電源,產品包裝會附上ㄧ堆線或 connector,因為廠商不知消費者會用哪種手機,所以裡面會放五種以上 connector。有的廠商會把線埋在移動電源外殼中,因為了解消費者可能忘了帶線。

我便開始想,若我能把這產品外觀設計是消費者帶在身上覺得很美的東西,然後又可以解決忘了帶線時不能給手機充電的問題時,那不是很好的事嗎?即使有的移動電源把線埋在殼上,在美觀設計角度也是很醜的,因為ㄧ體式的硬體總是最好看。而解決這問題的解答是無線充電,但是無線充電很多都是需要插在牆上插頭的,並不能帶出去使用的,也就是說,戶外沒法使用無線充電。

我便和我的朋友 Kris,以及工業設計的朋友 Macy,三個人開始這個 project。因為平時要上班,所以我們週末都ㄧ起做這個產品。我們當時想法就是,要成為第一個在 Kickstarter 放上這產品的團隊。因為你的想法要是前面已經有人放上 Kickstarter 了,我覺得會產生 surprise 效應給消費者就不會很大了。所以我們的目標是要第一放上 Kickstarter。

2013 12 月,樣機我們已經生產試樣第八代了,大家ㄧ起忙 Kickstarter 的準備工作。照片我們自己拍自己修,被消費者讚賞的影片也是不太需啥成本的,自己相機拍,請朋友剪,背景是我學校 USC。最後經過 Kickstarter 審核後,開始上線。本來想說我不是美國人,也只在美國待三年,沒太多人脈曝光產品,沒想到剛放上沒多久,量就一直上升,我們目標是 $35,000,一個月募資期限,結果六天就破了。我們產品最好時,有衝上科技類熱門度世界第一。也一堆很多公司,投資者聯絡說要合作產品。

接著就有許多媒體報導 ARK,像是 TechCrunch,還被 Buzzfeed 選上最好的五個 Kickstarter 項目,很多媒體甚至沒有聯絡我們,自己就報導了。

ARK 在概念上是一突破外,技術上也有很大的提升。它的過熱比其他移動電源低很多,充電效率和無線接觸點靈敏度都提升許多。最大目標是希望 ARK 能對於現在市面上需使用線的移動電源造成衝擊。

另外,我覺得上 Kickstarter 是很好測試世界市場的平台。我來美國念碩士兩年,發現美國人和台灣人看法是有不同的。例如在設計上要蠻對西方人的口味,這些都是會影響銷量的原因。

在此恭喜台灣子弟 Frank 在美國打響了第一砲,期望看到更多 Designed in Taiwan 的產品登上 Kickstarter,讓世界看看我們的厲害!

PS. 無獨有偶的,近期登上 Kickstarter 的 AW#7 團隊 FlyFit,主要創辦人 Jimmy 也是 USC 畢業的。

___

一天中的美景,我都收錄在 Instagram

做個一流講者

February 20th, 2014

Young Steve Jobs

一個一流的講者:

慎選場合

演講的目的是影響、啟發聽者。場合對了,才有機會達到效果。不適合的活動,從一開始就該禮貌的婉拒,或是推薦更適合的講者。

做自己的投影片

一流的講者會自己準備投影片,並跟主辦單位確認聽眾的組合,為他們設計一場獨特的饗宴。時間不夠?那就減少出席的場合。

反覆演練

沒有人能一次就表演到位,演講的內容,至少需要反覆演練十次,即使只是在心裡面。

自我介紹

無論主持人有沒有介紹你,一上台的時候,一定要讓聽眾知道你是誰,為什麼今天站在這裡。

兼顧娛樂效果

乾巴巴的菲力牛排難以吞嚥,配上一點紅酒不但提味也好下肚。

講好故事

把道理藏在故事裡,讓聽眾自己找到啟發,通常是最有效的。

與觀眾目光相交

與認真聽講的觀眾目光相交,讓他們感受到你的真誠。

幫助他們記住重點

如果三分之一的聽眾能從你的演講中帶回去一、兩個點,就已經是超棒的結果。演講的最後,記得幫他們回顧今天的幾個重點。

精準掌握時間

準時開始、準時結束,是對所有參與者的尊重。

幫助大家找到你

投影片的最後,留下部落格網址與聯絡方式,讓大家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你。

留下來接受問答

台灣聽眾比較害羞,通常喜歡演講結束後再私下問問題,記得在日曆上多留 30 分鐘,跟他們交流,順便了解你有沒有達到最初設定的影響與啟發效果。

___

來 Google+ 上找我吧!

(Inspired by Jeff Haden; Photo via edyson,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