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小心你送出的信號!

February 13th, 2014

Rock Paper Scissors

能夠使用複雜的語言溝通,是人類之所以成為強勢物種的一個重要關鍵。但雖然如此,並不是每個人類都擅長用精準的言語自我表達。另一方面,即使有這樣的能力,很多時候為求溝通的效率,以及有效的影響他人,我們往往不會把完整的想法一五一十用語言表達出來。尤其越是扯上利益時,你能夠從對方言語中直接得到的訊號量越少。

因此我們得去思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要去觀察言行之間的一致性,要從種種語言之外的信號,來幫助我們做這些攸關重大利益的決策。

我所處在的創投行業,就是這件事情的極致。

一個創業者說他有很棒的計畫,但要有人願意投資他才要開始創業,這是一個信號。

一個新創公司創業不久,公司還沒賺錢創辦團隊就坐領高薪,這也是一個信號。

一個高階主管離職出來創業,前老闆願意投資支持他,這是一個信號。

一個高階主管離職出來創業,前老闆無所不用其極的防堵他,這也是一個信號。

一家新創公司出來募資,開出遠高於市價的估值,這是一個信號。

一家新創公司出來募資,開出遠低於市價的估值,這也是一個信號。

一家新創公司出來募資,募資額度遠高於他們需要的資金,這是一個信號。

一家新創公司出來募資,募資額度遠低於他們需要的資金,這也是一個信號。

一家新創公司突然資遣一大批員工,這是一個信號。

一家新創公司突然有一大批員工離職,這也是一個信號。

一家新創公司好像做得不錯,下一輪增資時原股東卻沒有意願繼續加碼,這是一個信號。

一家新創公司好像做得不錯,卻只有原股東願意繼續投資,這也是一個信號。

這些狀況傳達的,事實上都是價值觀與組織健康的信號。因此當投資人接收到了這些信號,馬上就會拿來跟與團隊言語所描述的情況對照。如果兩者之間缺乏一致性,則投資人往往會選擇相信更客觀的信號。

因此,身為創業者,由於過程中必須要有效的影響許多攸關利益的 Stakeholders 來幫助你,你必須時時注意,你散發出去的,到底是哪些信號。

___

2014 冬季 AppWorks Startups 聯合大徵才,27 家新創企業 64 個機會等你加入

(Photo via helmuthess, CC License)

Ask Jamie #10: 高三生可以出來創業嗎?

February 12th, 2014

Jamie Lin 林之晨

Ask Jamie: 你提出問題,我整理成文章,與所有讀者分享

新年快樂!歡迎來到馬年的第一次 Ask Jamie 單元。

今年的過年非常熱鬧。首先是我家二兒子決定在過年前提前三週來報到,所以整個年假全家都在忙碌的迎接他的降臨。本週一開工,又迎接了 AW#8 的 25 支團隊正式加入 AppWorks,接下來要一邊熬夜帶兒子、一邊早起寫網誌,白天再努力幫忙這批團隊創業,顯然將會是一個非常忙碌的馬年。

回答今天的 Ask Jamie 前,就先在這裡祝所有人馬年也都大衝刺,健康、家庭、事業都順利!

Tim Asked: 高三生懷著創業夢,如何踏出第一步?

Jamie 你好,

我是一個高三的學生,看了你的網誌 讓我有不少的收穫。自從升上高三後,我開始常常思索一些問題,關於我的夢想,或可説是我內心非常渴望的一件事 ─ 創業。(我深深相信只有創業才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這是我也不知哪來的自信)

看了蠻多關於創業、實現夢想等等的文章,每次談到相關的話題,都會不自覺的興奮起來。但幾乎每個人都跟我説你現在還太早,而且你不要想的太美好,還是乖乖準備考試 ,好大學八 ,創業等你有一定的學歷再説吧。

但我始終認為我應該是要去做我喜歡做的事,追求我的夢想,可是每每都被現實生活當中的考試升學等等給限制住,想跳脫又覺得還太早,所以就不斷地原地踏步。

最後我想問的是,實現夢想有年齡限制嗎?假如我想踏出第一步,該怎麼做?假如試著出去工作累積經驗你覺得如何?

Tim

Dear Tim,

天啊,你實在太早熟了。高三的時候,我每天想的只有打電動、把妹、籃球、跟朋友鬼混,不然就是宅在家裡搞程式、電腦,你居然已經想到要改變世界了。

有這樣的理想當然是很好,但世界畢竟不是說改變就能改變的。物理有學過慣性吧,這個世界既有的運轉方式,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慣性。再加上世界的質量比你個人大很多,因此如果你想改變它,不可能透過蠻力,必須要找到一個可以施力的支點,才有機會撐起地球

但這個支點是不容易找的,否則世界早就被改變了,哪還輪得到我們呢?所以我們必須要先磨練自己的嗅覺與能力,才有機會將來有一天找到那個支點。

當然早一點出來歷練,有可能可以增加你找到支點的機率,如果你選擇的歷練場所是對的。但也有一個缺點,就是你可能會犧牲了人生的選擇。

這樣說吧,假設你對籃球很有熱情,也認定自己有能力成為一個 NBA 球星,所以你從小就把全部的人生投入裡面,每天練球、健身,深深相信有一天你會在 NBA 發光發熱。到了 20 歲,你開始去 NBA 選秀,結果居然完全沒有球隊要你。你不放棄,還是繼續訓練,每年都去試,但每年還是都沒有球隊肯選你。就這樣到了 30 歲,你不得不放棄 NBA 夢,但與此同時,由於你的前半段人生過於專注這個終究沒辦法實現的夢想,導致於你沒有得到足夠的教育,現在要再回去當上班族,你幾乎沒有任何好選項,只能屈就去做你不想做的工作,鬱鬱寡歡度過一生。

當然這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但我想表達的是,由於你現在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還很有限,所以貿然決定人生方向,錯誤的機率相對較高,因此也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所以年輕的時候,應該盡量把眼光打開,先多看看人生有什麼選擇,研究清楚些再來壓寶還不遲。當然,如果有一些事情你很有興趣,那稍微多投資一點時間在上面,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因為過於專注某一件事情,因而偏廢了其他選擇,那可能就太過極端了。

或許你會說,不是有很多超級成功的例子,都是從小專注在某一件事情上面?但每一個這樣的成功例子背後,可能都有 99 個失敗,但是你沒聽到的例子。因此以你的年紀,考個好大學,至少擁有一張「回去」的門票,那是重要的。在這個基礎上,有多餘的時間精力,想要去實習、打工,提早認識真實的商業世界,那麼我便不反對。事實上,從高一開始,我每年暑假都是在打工中度過的。

Good luck!

Jamie

___

2014 冬季 AppWorks Startups 聯合大徵才,27 家新創企業 64 個機會等你加入

Facebook 殭局 ─ 花錢買到粉絲還是殭屍

February 11th, 2014

Rihanna's Facebook Page

打開剛剛成為 Facebook 最受歡迎個人,粉絲數突破 8,500 萬的超人氣歌手 Rihanna 粉絲頁,除了 Talking About This 的比例不到 1%,稍嫌低了點,每則故事大約都有幾萬個讚跟幾千個分享,似乎非常熱鬧。但點入這個頁面的 Likes 分析,嗯,她最受歡迎的城市居然是在喜歡拉丁音樂的墨西哥。

Rihanna Likes

接著打開 Facebook 第二受歡迎女歌手,擁有近 8,200 萬粉絲的哥倫比亞女星 Shakira 頁面,最受歡迎城市,嗯,居然不是哥倫比亞首都 Bogota,而是墨西哥。嗯,她是中南美洲人,而且墨西哥的人口比 Bogota 多出 200 萬,所以好吧,勉強接受。

Shakira Likes

接著看看前代拳王,現在暫居第三名,擁有 6,200 萬粉絲的 Lady Gaga 的頁面,最受歡迎的城市,奇怪,還是墨西哥。

Lady Gaga Likes

不僅是女歌手,已逝的天王 Michael Jackson,仍舊擁有 7,000 多萬粉絲,最受歡迎的城市,還是墨西哥。更有趣的是他最受歡迎的受眾居然是 18-24 歲的青少年,當年 MJ 火紅的時候,這些人很多根本還沒出生吧?

Michael Jackson Likes

也不僅是歌手,打開正統美式幽默卡通 The Simpsons 的頁面,7,000 多萬粉絲,你沒猜錯,一樣是在墨西哥最受歡迎。

The Simpsons Likes

事實上,你還可以去把更多在 Facebook 上最多人按讚的名人與品牌的粉絲團打開,進去他們的 Likes 分析,你會發現最受歡迎的城市,往往不是墨西哥,就是雅加達、曼谷這些開發中國家的首都,而不是這些明星或是品牌的發源國家。這只有兩種解釋,第一,那些城市的人們比較喜歡幫明星或是品牌按讚,或是,第二,有人有組織的在 Hack 這個粉絲系統。

但說也奇怪,這些幫粉絲團灌水的黑帽操作者,為什麼要去幫知名的品牌按讚,知名的品牌又不會付他們廣告費?

經營科學網誌的 Veritasium 昨天貼出了一則影片,裡面提出了一個理論,我認為還蠻有道理,請看 VCR:

Facebook Fraud (VoiceTube 學英文版)

根據他的推論,這些假粉絲操作者,為了讓 Facebook 認為他們是有效的用戶,所以大方的去幫各種粉絲團按讚,也會去點擊粉絲團在 Facebook 上投放的廣告,這樣他們的帳號得以維持,才能賣假粉絲給直客賺錢。既然很難分辨是真是假,反正粉絲團也得到了他們需要的讚,Facebook 也賺到了廣告費,有何不可?

答案是「活躍比例」。一旦你花錢買 Facebook 廣告,結果換來了這些假粉絲,由於他們把分母灌大,則你的一則故事的早期互動比例就會降低,一旦這個比例降低,Facebook 就會減少你每則故事的曝光量,結果是你必須在每一則故事花更多廣告預算去得到你想要的曝光。

因此,最後對品牌而言的結果是短期、表象上的粉絲上漲,但長期的黏度降低,廣告投放的效果也越來越差。當然,這只是 Veritasium 提出的一個理論,除了 Facebook 以外沒有人知道它是對的還是錯的。但從 Facebook 的桌面營收 (裡面大多是品牌的廣告投放) 不斷下滑的情況,或許暗示了粉絲廣告的成效有日益惡化,遭廣告主遺棄的跡象。

無論如何,在網路的世界裡,只要有自然流量的地方就會有黑帽與白帽的鬥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看 Facebook 會不會用新的措施去打壓了。

___

2014 冬季 AppWorks Startups 聯合大徵才,27 家新創企業 64 個機會等你加入

歡迎真誠關心網路與創業的你在 Facebook 上追蹤我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