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網路興起帶來的「人才微笑曲線」

August 28th, 2013

Human Capital Smiling Curve

紐約時報社論近日刊出 MIT 經濟學教授的一篇「How Technology Wrecks the Middle Class」,翻成中文就是科技如何造成中產階級的沈淪,非常值得所有人深思。

這個現象用施振榮先生的「微笑曲線」最容易解釋,因此我隨手畫下了上面這張圖。要了解這張圖,我們得先看看在現代網路與科技普及之前,20 世紀工業革命的年代,市場對於人才的需求狀況。

Human Capital Demand during Industrial Revolution

位於最左上的,是需求量最大,但單位產值 (通常會反應在時薪) 最低的重複性勞動,例如:生產線上的作業員、零售店員等等。緊接著是單位產值稍高,需求量稍低的多樣性勞動,例如:工頭、工廠領班、倉儲揀貨員等等工作。接著是辦公室裡面的基層,需求再更少的文書作業人員,例如:業務助理、總機、行銷專員、零售結帳人員等等。最後是需求最少,但單位產值最高,位於最右下方的各種「設計」人員,例如:產品設計、程式設計、創意總監、行銷總監、業務總監等等。(原來「勞動」的相對應該是「腦力」,但這些高階白領事實上並不是不動手的,他們必須把想法化諸為商品、軟體、文件、計畫、活動等「實物」,因此我決定把這樣的活動稱為「設計」。)

工業科技的發達與勞動成本的逐漸上升,首先大量減少了「重複性勞動」人才的需求,這些工作在現在與未來將陸續被被機器取代。但機器的特色是它們很能夠做邏輯性、重複性的事務,但暫時無法克服多樣性的工作內容,再加上網路的發達,所以繞過了多樣性勞動,它們接著開始接管「重複性文書」的工作,因此創造了所謂的「人才微笑曲線」。

像 Amazon、阿里巴巴、PCHome 等「電子商務」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這些現代化 EC 企業裡面幾乎只有「多樣性勞動」與「設計」兩種人才。在前端的是程式、行銷、商品等廣義的設計人員,他們主要的工作是靠著思考與落實不斷讓網站系統、推廣活動與商品組合維持在最佳狀態。在後端的是倉儲內揀貨、出貨,以及在 Call Center 的客服人員,他們主要的工作是滿足 (Fullfill) 多變性的顧客需求。前端設計人才的工作表現會大幅影響企業的價值產出,因此他們的單位薪資相對高很多。後端的多樣性勞動對企業的產值影響較小,可取代性大,因此他們的單位薪資也相較低很多。

而一般零售普遍的店員、結帳人員、業務助理、商品助理等重複性勞動與文書人才的需求,在現代化電子商務企業中大大的減少。如果再看 Google、Facebook、愛情公寓、Candy Crunsh (King.com) 這類的「純網路」公司,那狀況又要比電子商務企業還要更極端,它們完全不需要揀貨與出貨人員,有些甚至連客服人員都省下了。

這就是網路普及,電子商務興起之下,人才市場正在發生的巨大質變。如果你是網路企業,必須認知到廣義的「設計」人才將會持續短缺,必須要早點著手建立組織內的培訓能力。如果你是人才,不希望以「勞動」為職,則必須好好思考往哪一種設計領域發展,才能在微笑曲線下的新人才市場,佔有好的一席之地。

___

歡迎在 Facebook 追蹤我的網路產業觀察

Data Disruption

August 27th, 2013

A Stellar Birth by NASA

這是 NASA 於 2011 年公布,6,070 光年外,Cygnus X-1 星系黑洞運作的示意圖。黑洞先從鄰近的巨大藍色星球吸入物質,跟著黑洞以最高每秒 800 轉的時速迴旋,最後有些東西被黑洞吃掉,而有些則被它以超高速垂直噴出。

如果傳統公司的運作像是我們的太陽系,現代網路公司的運作就有點像是 Cygnus X-1。

舉例來說,當傳統銀行要進行「放款」業務,他們只有非常有限的資料去預測借款人的信用指數,也就是他們的還款機率。過去最重要的條件是抵押品的品質,因此房貸與定存擔保這類的放款利率是最低的,而沒有任何抵押品的信用貸款、信用卡循環利息則是最高的。頂多再用借款人的年齡、收入、居住地區、職業等條件去微調,但基本上只能產生些微的差異。

但這樣的模型事實上有許多缺陷。首先,即使種種生活條件類似的兩個人,他們的實際風險係數可能都有數十到數百倍的差異──一個父親的財務風險,實際受到他的老婆、小孩、雙方父母的生活型態與健康影響非常大。此外,一個人的生活條件隨時都在變動,只拿貸款的那一刻來判斷,之後沒有任何追蹤更新,事實上也相當不理想。最後,用平均值去取利率,會有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讓銀行反而沒辦法做到那些信用其實很好,只是因為生活條件被歸類在較差等級,因此還款能力被低估的貸款者的生意。

這樣的系統就像是封閉、每個行星沿著分明的路徑運行太陽系一般。相反的,從網路生出來的新系統,就像是 Cygnus X-1 一般。

理想上,當要評估一個人的還款風險,應該是要把所有關於他的數據 ── 喜歡做什麼運動、吃什麼東西、交哪些朋友、家人的財務與健康情況,全部都拿來綜合分析,因而去動態反映出他此時此刻的風險係數。而因為網路與行動上網的普及,我們離那個地方越來越近。美國 Lenddo 已經開始會去分析貸款者的 Facebook 朋友圈,用得來的結果去調整貸款者的風險指標。德國的 Kreditech 甚至會綜合考量高達 8,000 種數據來源,再決定要用什麼利率放款給你。

而貸款其實只是這中間的一個小小例子,全觀的看,網路就像是 Cygnus X-1 旁的藍色巨星一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料種類與數量,懂得如何運用的企業,將能夠把它轉化為商業上的價值,完全顛覆既有產業的運作模式。

Data Disruption,是我們這個時代,正在進行的巨大革命。

___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Inspired by CNN Money; Image via NASA, CC License)

品味:可口可樂用「3D Mini Me」犒賞粉絲

August 23rd, 2013

Coke 3D Mini Me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3D 列印這個題目近來越來越熱門,除了幫設計師打樣,幫消費者「自造」之外,它還能幫廠商創造美好的品牌體驗。以色列的可口可樂最近就做了一個這樣的行銷活動,搭配「Coke Mini Bottle」的上市,他們邀請幸運粉絲到當地的可樂工廠參觀,做一個 360 度 3D 掃描,然後把你的模型輸出成精美的 Mini Me 帶回家,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影片:

Coca-Cola Mini-Me (3D printing)

這看起來好像是貂蟲小技,但背後其實有一定技術難度。首先是 3D 模型如果沒建好,印出來的 Mini Me 一點也不像我,那整個體驗會大打折扣。但目前為止桌面 360 度掃瞄器有人做,人體的 360 度則沒有經濟的解決方案。因此 Coke 是用 Artec 3D 所生產的 Eva 精密商用手持式掃瞄器,然後再自己打造一個轉盤來配合它。

掃描出模型後,工作人員會先檢視、整理過,然後再以 3DSYSTEMS 所生產的 Z510 3D 打印機把精美的 Mini Me 輸出。

就像 150 年前照相機剛剛普及的時候,得到一張自己的大頭照是很稀奇的事情一樣,在 3D 列印興起的現在,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得到一個 Mini Me 也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我相信 Coke 不會是最後一家做這個活動的廠商,就讓我們繼續觀察還有什麼有趣的創意,會從這裡面跑出來囉。
___

生活中看到的美好,我常分享在 Instagram,歡迎追蹤

(Thanks, William Lue & VentureBeat)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