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新創自殺

October 22nd, 2012

99% 的新創公司死於自殺,而非他殺

前幾天一位朋友說了個笑話,台灣的公家機關每年開除不到 1% 的員工,而被開除的都不是「不做事」的人,而是那些「想做事」的人。當然不可能真的那麼扯,但如果你跟公家機關的人聊天,甚至是公股企業的員工,每個人無論跟你聊什麼,你總是可以感覺到他們背後在默默的想著:「這件事情會不會害我被長官罵、那件事情會不會害我掉飯碗、以後沒法升官。」

似乎在他們的職業生命裡面,「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一個考量。只要會影響安全的事情,那最好不要輕易嘗試。所以很容易得到的結論,為了安全,我最好不要跟別人太不一樣,為了安全,我還是跟大家一樣就好了。

而這樣的「公務員心態」,在民間的大公司裡面也非常常見,或許沒有公家機關嚴重,但仍然默默的影響著每個人在職場上的大大小小選擇 — 我還是照著老闆的意思做好了,我還是跟大家留到 10 點好了,我還是把我看到的問題吞下去好了。在大公司的環境裡面,「與眾不同」幾乎是等同於自殺的行為,就算你運氣好賭對了,也會引來小人的妒嫉與報復。久而久之,想出鋒頭的人逐漸被馴服、淘汰,最後要在大公司裡生存,你變成「一樣」,因為「不一樣」幾乎等同於自殺的行為。

這樣的結構也影響了大公司的產品企劃,所有的新功能、新設計,往往都是看「競爭對手」做了什麼,哪些東西獲得了市場的青睞,那我們就趕快拿來做,因為唯有這樣才能夠成功的說服老闆。千萬別嘗試做不一樣的東西,因為那只會被老闆打槍 — 老闆也不知道消費者要什麼,也想要保住自己的飯碗,所以跟別的公司一樣,是最安全的作法。

所以如果你抱著這樣「一樣」的心態出來創業,你會自然而然的去跟大家做差不多的產品 — 照片分享、社群、瀑布流大概是目前最熱門的選項。問題是,在創業的世界,一樣,不是安全的路線,而是自殺的路線。

當消費者已經有了 Instagram, Facebook, Pinterest,他們為什麼需要另一個類似的服務?答案是他們當然不需要,所以除非你的東西比 Instagram, Facebook, Pinterest 好 3 倍,甚至是 10 倍,你無法說服消費者加入你。什麼東西比既有的東西好 10 倍,當然不是多加兩個功能的照片分享社群,而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東西。

所以出來創業,你必須要先想辦法「unlearn」大公司的那一套,那種想跟大家「一樣」的自然反射,你必須先學著與眾不同,無論是想法或是作法,那,才是避免與絕大多數新創公司一樣走上自殺那條路的唯一方法。

___

第六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正在接受申請,歡迎來跟我們一起學習創業家應有的各種態度。

(Inspired by Andrew Chen; Photo via bayat, CC License)

別搞 Fat Startup

October 19th, 2012

創業 = 大公司的相反 –Jamie Lin

從大公司跳出來創業的人,最容易有的毛病就是直覺的用大公司的那套做事方法創業,也就是我們所謂的「Fat Startup」。

大公司資源豐富,人力充沛,但最怕就是出了事情沒人負責。所以任何專案一定要詳細計畫,接著按部就班執行,務必讓每個部門都參與其中。所以他們往往採用所謂「瀑布式」(Waterfall) 的開發流程,也就是從縝密的市場調研開始,接著讓行銷部門與業務部門共同定義需求,然後再由產品經理與系統分析師詳細的計畫規格,最後再分給 5-10 人的工程團隊去開發。

產品開發完後,還要經過嚴密的測試、品質控管,才能夠推出給消費者使用,因為我們怕砸了敝公司的招牌。好不容易產品上線了,趕快辦記者會、重金砸下好幾千萬廣告預算,務必讓產品得到大量的曝光,吸引來大量的消費者。這前前後後往往需要花 6-18 個月的時間,動員好幾十個人月,花費上千萬的預算,最後一翻兩瞪眼,到底成功還是失敗要在瀑布一路流下到打中石床之後,才能夠知道。

如果成功了當然很好,如果失敗了,那也沒關係,反正大公司動輒十億、百億的現金,同時在進行的產品線一堆,10 個新產品裡面失敗了 8 個,只要有 2 個全壘打就可以把所有的投資通通賺回來。

問題是你身為一個新創小公司,有幾個千萬、幾個 6-18 個月給你這樣玩?

當然沒有。所以你不可能用大公司的那一套 Fat Startup 搞創業,你必須用大公司的相反,也就是 Lean Startup 來創業。Lean Startup 講求的是在「最小的資源損耗」下,儘快得到市場的反饋,如果這個東西是市場不要的,那我就趕快把它殺掉,不要等到投資了 6-18 個月,好幾千萬下去,才發現它根本不是市場要的東西。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 Finished Product,你要做的是 MVP = 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低可行性的產品,也就是在最少資源與時間花費下,能夠幫助你儘快了解市場需求的產品 — 有些人用的是一個 Working Prototype,有些人用的是 Demo 影片,有些人用的是一個「Landing Page」,有些人甚至是用 Google AdWords 來當 MVP。

做好 MVP 之後你要趕快推向市場,只要能有幾十、幾百個人使用,他們的回饋就能告訴你這個產品的成功機率。很多人說,推這麼破爛的產品,難道不會砸了我新公司的招牌 — 嗯,其實,你的新公司根本沒人認識,哪裡來的招牌。如果你捨不得好不容易註冊的好名字與網域,頂多用一個不同的網域推出得了 (或是另一個開發者帳號,如果你的 MVP 是一個 App)。

有些人說,這樣的方法也不能完全確定使用者到底有沒有喜歡啊?當然沒錯,但是如果你只有幾百萬的資金,1-2 年的時間可以找到一些成功,那比起兩年後幾百萬都花完了,走到了瀑布的尾端才一翻兩瞪眼,Lean Startup 可以讓你更早有機會調整方向,提高兩年下來你的整體期望值。

當然什麼樣的創業方法都有成功的機率,但以資源少的小公司來說,你真的搞不起大公司的那套 Fat Startup。

___

Lean Startup 的觀念與方法博大精深,是所有 appWorks 團隊共同學習的創業態度。第六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正在接受申請,歡迎你來跟我們一起  Learn to be Lean。

(Photo via denube, CC License)

見鬼說鬼話

October 18th, 2012

Seth Godin 幾天前的一篇「The curious imperative」(好奇的重要),寫出了我的心聲:

當資訊如此普及,你的責任也跟著變了 –「不知道」現在是「不 Okay」的事情。

如果你不知道一個字的意思,那就上網去查。

如果你要與某個人開會,那就先了解一下他們最近在幹嘛再去。

如果某個故事聽起來有點誇張,那就先 Google 一下再轉貼出去。

如果你不知道該問醫生什麼問題,那就先找出這些問題再去看他。

如果這件事情很重要,那就先做好你的功課

我承認我常常感到非常訝異,當我碰到非常勤奮、聰明的人,但對於自己產業、自己使用的工具實際是如何運作卻超級的狀況外。

漠不關心從來不是一種值得驕傲的態度,況且我們已經在一個新的時代。請你 Google 了再上!

我真的常常碰到「活在自己的世界」的創業者,幻想著靠一套演算法就可以顛覆這個世界,可是當你問他客戶是誰、有沒有查證過他們需要這樣的產品、痛點在哪裡、會不會付錢給你時,答案往往是否定的。

當然,這個問題很容易修正,你只要願意多花點時間去研究,在這資訊發達的世界,每個人很容易就可以成為某個產業的專家。但更難的是後面,你如何說服產業的人跟你合作,如何說服這個產業裡的客戶採用你的產品。

關於 Hack 一個產業,我最愛講的就是 EZTABLE 的故事。如果你問每一個想要做「餐廳訂位」的創業者,他們一定會告訴你創業的第一事,就是趕快開始寫程式,把一個訂位系統做出來。但 EZTABLE 不是,一開始創業,對餐飲完全是外行的四個人,為了多了解這個產業,居然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不是寫程式,而是每天從早到晚泡在餐廳裡面。

他們仔細觀察餐廳如何 Run 生意 — 如何接訂位電話、如何跟客人打招呼、如何帶位、如何靈活安排餐桌、點菜、服務、結帳等等實際運作的情況。然後他們跟餐廳的經理攀談,深入了解這些運作方式背後的想法 — 沒錯,從事件、規律、結構,一路進到心智模型、價值觀。到最後,他們把自己變成了餐飲行業的人,不但完全了解餐廳運作的方式,而且因為有比較,他們甚至比每一家個別餐廳經理都還了解如何把每個細節做到更好。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講起了餐廳的語言,這讓餐廳經理完全不覺得他們是一群來賣電腦系統的人,他們開始讓餐飲行業的人覺得 EZTABLE 是他們的同類。

這是非常非常 Powerful 的事情,就好像收音機跟電台對上了頻道一樣,因為他們不但知道如何做出一個餐廳會用的系統,還知道如何有效率的說服餐廳經理為什麼他們該用這個系統,因為他們用的是餐廳的語言。有一次,EZTABLE 創辦人 Alex 跟我說有某個五星級飯店一直攻不下來,剛好我認識這家飯店的決策者,於是安排了一個午飯讓雙方認識一下。想不到的是,在餐桌上,雙方才剛坐下來,不到 15 分鐘的時間,菜都還沒上來,Alex 已經把合作案敲定了。

不,Alex 使用的不是任何神奇的「銷售術」,Alex 只是把對方的痛點,用餐廳的語言說出來,然後告訴對方 EZTABLE 可以如何幫忙,一樣用餐廳的語言。也就是說,EZTABLE 能夠在短短三年攻下近 500 家全台灣最高級、需要訂位才吃得到的餐廳,背後的祕密,根本不是神奇的演算法,而是他們懂餐廳,並且還會說對方的語言。

就像一個好產品需要好的使用者介面一樣,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也需要好的「合作夥伴介面」。好的使用者介面用的是使用者容易了解的語言,所以好的合作夥伴介面,也就是好的業務人員,用的當然也是合作夥伴容易了解的語言,對方產業的語言。

然後還記得嗎?你面對的是兩個市場,所以在抱怨投資人不了解你之前,或許,你也該試著了解對方的產業,對方的語言。事實上,如果你跟最成功的創業家聊天,你會發現,他們最厲害的能力,其實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如此而已。

___

在 appWorks,團隊們組成了餐飲、旅遊、遊戲、教育等等產業小組,一起深入產業的核心,學習對方的語言。第六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正在接受申請,歡迎你來跟大家一起學習。

(Photo via jdhancock,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