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amazon’

價值 1 億美金的 Pivot — Chegg 的創業故事

July 12th, 2012

觀察北美成功的網路公司,往往會有兩個共同點:第一,公司成功時的商業模式,往往與創業初期有很大的差異。第二,這些公司從創業到成功的過程中,往往有好幾次「瀕死」的經驗。

首先我們得定義「成功」。有些創業者把掛牌上市或是完成一輪增資視為「成功」,但在我看來,那些都只是企業成長過程中的里程碑,並不能算是真正的經營目標。一個企業要算是成功,那必須是在市場上取得好的成績,也就是真正能夠開始獲利,並且一步步建立競爭門檻,再透過這個門檻來維持獲利的穩定成長。

會提出這樣的觀點倒不是商人的圖利,而是想點出一個現代網路公司的本質,其實是一個「知識型」的組織。網路 CEO 們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每天到了晚上,當員工們都回家休息之後,公司的資產也幾乎歸零。當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它也凸顯了員工們對一個網路公司的重要性。畢竟「人」才是新知識的創造者,而一個網路公司無論從產品開發、更新、行銷或是商業模式,都需要靠著員工們的集體智慧,才能不斷改良精進。

也就是說,「人」才是一個網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他們的價值遠遠超過其他資產的總和。因此,作為一個這樣的「知識密集」企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吸引好人才、並且留住這些好人才。而人才要如何吸引、留住呢?除了靠高瞻的企業願景與使命,當然還要搭配薪資、分紅以及員工配股,來獎勵他們的辛苦付出,讓員工們都能有優渥的生活條件,才能把心思都放在協助企業創造長期、健康的商業模式上。

這些薪資、分紅以及股票,在一個早期公司中,通常是靠著創投或是上市所得的資金來支持,但這樣入不敷出的財務結構明顯是無法長久的。所以長期而言,企業必須在市場上找到健康的獲利成長,而且這個成長必須要比吸引、留住員工所需要的總費用成長來得快上許多,如此才能形成一個正向循環,讓企業的獲利能力隨著員工的增加而提升。注意這樣的成長在經濟學上稱為「邊際效益」遞增的狀態,而在財務上則稱該企業擁有「Operating Leverage (經營槓桿)」,指的都是同樣的一件事情。

也就是說,一個網路公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吸引並留住好人才,而財務上的健全,是達到該目標最重要的方法。一旦企業能夠吸引、留住好人才,它的獲利能力將會更提升,因此又能夠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於是人才與財務形成了所謂正向循環,如此生生不息,直到成為所屬市場的最大企業,無法再成長為止。

所以在我的定義中,能夠找到這樣「有槓桿」的商業模式,並且成功拓展規模的企業,才能算上真正的創業成功。而如果找不到這樣的商業模式,那就必須要不斷的尋找,一直到找到為止。

我很喜歡舉的例子是北美「大學教科書出租」網站的巨人 Chegg。 Chegg 從 2007 年開始提供教科書出租的服務,第一年營業額是美金 40 萬元,第二年成長至 900 萬,第三年 5,000 萬,到了第四年已經突破每年 1 億美金的關卡。

但事實上,在從事出租教科書服務之前,Chegg 其實早已存在了 6 年,並且從 2001 年創業以後,就一直在經營「線上校園分類廣告」的業務。原先這是一門尚可的生意,可惜從 2004 年開始刮起的 Facebook 旋風,徹底的改變了大學生的網路使用習慣。到了 2007 年,當 Facebook 正式宣布跨入校園分類廣告市場時,Chegg 知道他們是輸定了。盤算一下,銀行裡的現金只剩四個月,Chegg 的兩位創辦人決定賭上一把,試試看「出租教科書」,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可行。

一開始,他們先把網站做出來,但是由於現金所剩無幾,他們決定先不把書進貨來囤放。相反的,一旦有使用者決定在他們的網站下訂借書,這時 Chegg 的創辦人再趕緊拿著自己的信用卡,到 Amazon 去訂書,並且讓 Amazon 直接把書寄到這位使用者家中。

使用者當然感到很困惑,畢竟他們當初是跟 Chegg 訂書的,而不是 Amazon。但 Chegg 的創辦人很機伶,他們告訴會員們這是他們把物流服務外包給 Amazon 處理,出了一些問題。就這樣,他們用最少的資源,找到了一個比原先「校園分類」利潤更高、經營槓桿也更高的服務,在四個月的現金用完前,證實了市場需要「出租教科書」服務,也因此 Chegg 得以向創投募得更多資金,逐漸把公司建造成一個該「教科書出租」領域的霸主。

___

除了網誌,我每天也會在 Google+ 跟大家聊天,歡迎加入我們

(本篇文章編輯後,刊登在《大學生雜誌》)

機器正在一步步掌控我們的生活,無論你願不願意

February 23rd, 2012

上次聊過機器一直在「偷」我們的工作,但近來看到的一些發展,讓我對這個事情又有更深的體務。原來機器拿走的,不只是工作而已,還有我們最引以為傲的思考、決策能力。

在實體的世界,機器的任務多是「協助」與「執行」的角色。我們要蓋捷運,它們幫忙挖地下通道。我們要賣東西,它們幫忙算錢、收信用卡。我們要把貨物上架,它們幫忙搬貨、貼標籤、統計庫存。它們會做很多事情,但是往往是「不用腦袋」的工作。原因是它們雖然可以在每個個別流程中幫上忙,但是卻無法得知整個商業循環中,各個環節上產生的關鍵資訊。再者,它們的腦與手也是分離的,即使 ERP (企業資源管理) 系統可以知道大多的資訊,可以分析資訊並且做出決策,它往往沒辦法與多數的「工人機器」聯繫,去把這些事情付諸執行。也就是說,在實體的世界,人還是最終的把關者,機器最多就只能夠輔助。

但事情來到數位的世界,有了很大的不同,因為機器的眼、腦和手,突然被串在一起了。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股市裡的可以自己判斷、自己下單、超高頻買賣的「機器交易員」。和人類相比,它們有著莫大的優勢。它們可以一下子看完所有的交易趨勢,用幾百顆 CPU 同時分析、預測下一步的市場走向,接著在一秒鐘內快速輸入好幾十張買賣單,這些,都是人類做不到的。事實上,統計顯示在北美,機器交易員所產生的買賣,已經到達總體成交量的 73%。 是的,也就是說股市裡的絕大多數買賣,是由機器與機器間完成。也就是說當你今天去買股票的時候,幫你決定一張該賣多少錢的,不是人,而是機器。

你或許會說,那沒差啊,我頂多不要買股票。不,事情沒這麼簡單。歡迎來到電子商務的世界,前幾天的消息,一位童書的作者,親眼目睹了機器和機器之間鬥智,幾天內把他的書打到 72 折的過程。一開始,A 二手書商的機器人先用遠高於原價的價格進入,想要嘗試看能不能騙到消費者,接著,B 二手書商的機器人加入戰局,A 與 B 之間於是開始進入割喉的削價競爭。不消多久,雙方取得平衡在一個低於零售價的金額。

到這裡,都還沒什麼,二手書市畢竟是次級市場,受影響的消費者比率有限。重點是隔沒幾天,Amazon 自己的機器人也來了,它檢查的結果發現,這本書的二手書行情不好,所以根據它的演算法,立刻決定將這本新書降價 28%。沒錯,這一切的過程,完全是機器們在主導、決策、行為。無論是二手書商、Amazon 的管理人員、出版商、讀者或是作者,看到的都只是最後的結果,他們不但沒有參與到角力的過程,我相信也處於無能為力的地位──就算真的想要修改演算法,一個單一事件很難構成理由。況且對這些「電子書商」來說,只要能夠最大化總體營收,就是好演算法,他們大概不太在意個別作者的感受。

而如果 Amazon 已經是這樣在做生意了,那其他的電子商務跟上,也是遲早的事情。也就是說,最終,人類社會的交易行為將會被機器們所統治,由它們來決定什麼東西該賣多少錢,什麼東西該上架,什麼東西該停止銷售。我並沒有說這樣是不好的事情,或許它會讓這個世界更有效率。只是光想到連定價、決定銷售策略這種需要大腦工作,都會被機器搶走,我不禁開始想,是不是該回去把演算法課本,再拿出來溫習一下了…

相信我,電子商務還有很多的革命要發生,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正在接受申請,歡迎你來跟我們一起研究、創造。

(Photo via childofwar, CC License)

我成功了嗎?

December 9th, 2011

昨天應《30雜誌》的邀請,到台北市中小企業輔導服務中心去演講 (他們似乎有不少創業貸款,大家可以參考)。之後的 Q&A,一位創業者提出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他說:「我剛剛創業,但是有一件事情非常困擾,那就是你要怎麼定義『成功』?為什麼我看不到未來的方向,也不知道哪一天我才會『成功』?」

這個問題我還蠻常被問到,但它其實根本是個「教育」的問題。從小到大,我們被教成二分法的動物 — 這個世界不是黑,就是白;考試不是標準答案,就是錯誤答案;所以創業不是成功,就是失敗。問題是,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創業成功」這種東西。如果你去問任何一個所謂「成功創業者」,他們並不會跟你說:「我覺得我成功了!」

因為創業者的人生,從早到晚都有處理不完的問題。你以為張忠謀、郭台銘先生等是在所謂的「勝利組」?抱歉!他們每天起床都還是要面對燕子不來、員工跳樓、良率不好、毛利太低和其他 200 個永遠數不完、也永遠解決不完的狀況。這就是創業者的生活,每天都在面對問題,找更好、更有效率的方法解決問題,找下一個突破點,找下一個商業模式。這是永無止盡的,「成功者」如王永慶先生,老人家戰鬥了一輩子,直到有一天身體不行退下陣來,隔了幾個星期就離我們而去了。

這,就是創業的人生。趕快「成功」,賺一大筆錢,然後早點退休?那頂多叫投機份子,不叫創業者!而且這種人也往往就是「失敗」的那一群,因為他們對創業存在錯誤的幻想。

既然如此,出來創業,你在找的根本不是「成功」,你在找的是「進步」。今天的我,能不能比昨天的更強。這個月的我,能不能比上個月的了解更多。這次 pivot 去的商業模式,能不能比上次的更獲得使用者的青睞。就這樣,當你每天每天都在進步,甚至進步的速度越來越快,那你已經在成功的偉大航道上面。剩下的,就是看你哪天能夠找到 Product-Market Fit,把公司帶到下一個階段罷了。還記得嗎?Amazon 創辦人 Jeff Bezos 說的,有些時候,它就是需要 5-10 年

所以我才說決心,最重要的是決心。別再找「成功」了,你找不到它的。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專注在「進步」上面吧!

(Image via americanistadechiapas,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