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apple’

開放是一個手段,不是一個策略

March 20th, 2014

Bridge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 孫子兵法

Apple 開放 iOS 平台給開發商發佈 Apps,目的是透過豐富的各式各樣第三方軟體,提供 iPhone 使用者個人化的體驗,並且綁住他們未來手機升級的路徑。

Google 開放 Android 平台給手機廠製造 Android Phone,目的是透過各式各樣第三方手機,提供每個消費者不同的購買選擇,最大化 Android 的市佔率,因此 Google 在 Android 上綁定的 Google Search、Google Maps、Gmail 等核心服務,能夠在 Mobile 時代繼續維持它們在自己領域的優勢地位,而 Google 也能因此繼續收入豐碩的廣告營收

Facebook 開放 Open Graph 給網站存取消費者的社群資料,目的是透過各式各樣的第三方網站,提供給消費者同樣的 Facebook 登入、社群體驗,以收集最全面的消費者社交行為資料,繼續維持他們在精準廣告上領先的地位。

開放必須犧牲短期利益,因此它永遠只是手段,背後一定有其長期策略用意。為了開放而開放,是盲目的行為。誤以為開放本身就能帶來好處,是傻瓜的邏輯。真正有遠見的領導者,只會把開放當做方法,目的是換取中、長期的策略價值。這種有策略的開放,通常都是適度的、有選擇的。

中國對台灣適度、有選擇的開放,策略上目的是提昇台灣對其經濟依賴,提昇未來統一的可能性。而台灣對中國開放的目的?

讓台灣往後許多經貿協商,不會被國際社會認為台灣沒有決心、誠意與信用。

馬英九

試問當今世上的哪一個經濟強國,在經貿協商上不為了利益,而是只求被認同為「有決心、誠意與信用」?哪一個人跟美國、中國、韓國簽經貿協議,只因為他們「有決心、誠意與信用」?只為了被認定有「決心、誠意與信用」,有需要冒險跟對我們最有野心的鄰國簽經貿協定、打開大門,犧牲這麼多利益嗎?領導者如果只知道贏面子,不知道贏裡子,真的能帶組織成為卓越嗎?

我相當懷疑。

 

(Photo via burgtender, CC License)

如果 iPhone 6 真有 5.5 與 4.7 吋兩種版本

March 11th, 2014

taking picture of jellyfish with smartphone

iPhone 5s 與 5c 才剛在去年九月上市,不到半年,大家已經等不及開始猜測今年秋天蘋果推出的 iPhone 6 產品線,會是怎樣的組合。

目前為止供應鏈上傳出的消息,是 iPhone 6 極可能會推出兩種尺寸版本,分別搭載 5.5 與 4.7 吋螢幕。如果這個消息屬實,那真是一個破天荒的發展。

如何命名?

首先, 傳承已故 Steve Jobs 的減法思維,前 6 代 iPhone 一直堅持單一產品路線 (註)。直到去年的 iPhone 5s/5c 組合,才是蘋果第一次同時推兩支新手機。不過 5c 事實上是 5 的舊酒裝新瓶,而 5s 則是 5 的功能加強版,因此除了處理器以及 Touch ID 等少數先進功能差距外,兩者在尺寸、螢幕等重要規格都是雷同,所以勉強還算是同一家族。Apple 讓兩支手機共用 iPhone 5x 的命名,也在說明這個邏輯。

但如果 iPhone 6 真的同時推出 5.5 與 4.7 吋兩種螢幕版本,那就很難再說他們是同一系列。而按照 Apple 一貫的命名邏輯,兩者之間必須要有足夠的區隔。如果沿用 iPad 的命名方式,則 5.5 吋的新 iPhone 應該叫做 iPhone 6,而 4.7 吋版則稱為 iPhone Mini,或是 iPhone 6 Mini。這樣的命名方式會碰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按照慣例將會繼續銷售的 4 吋 iPhone 5s,屆時將比 4.7 吋的 iPhone Mini 迷你許多,因此 6 & Mini 的命名邏輯看來較難發生。另一個可能是沿用 Mac 的命名邏輯,4.7 吋的新 iPhone 稱為 iPhone 6,而 5.5 吋的大傢伙則稱為 iPhone 6 Pro。如果 iPhone 5s 繼續銷售,這樣的命名邏輯似乎較為可能。

解析度差異?

此外,兩個螢幕會不會有解析度的差異,也是另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如果解析度一樣,則 App 開發者勢必需要針對螢幕較小的 4.7 吋設計,以避免產生物件太小難以精準觸碰的問題。而當這些物件來到 5.5 吋螢幕上,勢必會通通放大 37%,到時候要如何在精緻與易用間得到平衡,會是一個難題。

如何維持 App 開發單純的優勢?

如果兩者間的螢幕點距一樣,而解析度不一樣,那麼會意味著從此以後,開發者必須要針對兩種不一樣的螢幕去設計,App 製作的難度與成本將會大幅上升。因此無論兩個螢幕解析度是否一樣,同時推出兩種尺寸手機,勢必會對 App 開發商產生壓力。過去 iOS 陣營因為平台單純所造就的 App 質量優勢,也因此將會有些風險。

追隨三星?

最後,自從 2007 推出第一代 iPhone 以來,Apple 一向以智慧手機的業界標準制定者自居。此番推出 5.5 吋與 4.7 吋兩版本,明顯是衝著三星這幾年來大受歡迎的 Note 與 Galaxy S 兩系列而來,也讓 Apple 當場從引領者淪為了後進者。當然直搗對手黃龍是非常積極的進攻策略,但萬一 Apple 出師不利,卻又遠離了之前辛苦經營的地盤,那可是相當巨大的風險。

由於以上種種難處,Apple 今年是否真會出兩款 iPhone 6 非常值得觀察。如果真出,他們又會如何聰明的解決這些習題也令人期待。

___

歡迎在 Facebook 追蹤更多我的科技相關分享

註:iPhone 5 其實是六代 iPhone ─ 2G → 3G → 3GS → 4 → 4s → 5 → 5s/c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APP 情報誌》; Photo via ericparker, CC License)

Apple 季報:抵抗地心引力是科技的宿命

January 28th, 2014

Apple iPhone 5s - Forward Thinking

台灣時間今天凌晨,Apple 公布了最新一季的季報,國內外各大媒體都有詳盡報導,還沒讀到的人我重點整理如下:

總體表現

  • 營業額:576 億美金 (+5.7% YoY)
  • 淨利:131 億 (+0%)
  • EPS: 14.5 元 (+5%)

主要產品線

  • iPhone 銷量:5,100 萬支 (+6.7%)
  • iPhone 營業額:325 億 (+5.9%)
  • iPad 銷量:2,600 萬台 (+13.5%)
  • iPad 營業額:115 億美金 (+7.5%)

依市場區分

  • 美洲市場營業額:201 億 (-1%)
  • 歐洲市場營業額:131 億 (+5%)
  • 中國市場營業額:88 億 (+29%)
  • 直營店營業額:70 億 (+9%)
  • 日本市場營業額:49 億 (+11%)
  • 亞洲其他市場營業額:36 億 (-9%)

總體來看,本季成績算是差強人意,營業額小幅成長,獲利總算擺脫下滑。但考量過去的這一季不但是傳統年底消費旺季,Apple 也推出非常有競爭力的新一代產品線搶市,無論是擁有劃時代 Touch ID、True Tone Flash 等功能的 iPhone 5s,糖果包裝低入手價的 iPhone 5c,超輕薄的 iPad Air,以及首次搭載視網膜螢幕的 iPad Mini 等等,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商品。如果最終的銷售表現是如此,那是相當令人失望的。果不其然,華爾街在盤後交易也以大跌 8% 表達不滿。

價格的地心引力

要了解 Apple 面對的狀況,我們得先看看分析師 Ben Evans 的這張圖:

Apple iPhone iPad ASP over time

這是 iPhone 與 iPad 平均售價在過去 5 年的表現。從圖中可以看到,iPhone 的平均售價從 2012 年開始就面對頗大的向下壓力,一路從 642 元將至 577 元的低檔,直到 iPhone 5s 推出後才好不容易拉回到 637 元。相對的 iPad 狀況更糟,從一推出就開始不斷下探,最新一季已經來到 442 元的位置。

當然過程中蘋果推出的 iPhone 5c、iPad Mini 等平價版產品也加速了 ASP 的下滑,但如果不是要反應市場對價格的期待,蘋果不會有這樣的產品線設計。這個價格地心引力的主要來源是競爭,當小米、Google 不斷推出高 CP 值手機,當 ASUS、Amazon 主打低價平板,消費者對這些商品的價格期望會不斷被拉低,因此即使是高端定位蘋果也會感受到這個 G 力。

所以 Apple 未來還是會繼續想辦法創新,但他們的很多努力仍舊會被這個價格地心引力所抵消,這是無可避免的。

銷量的地心引力

iPod Shipments over time

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位移,單一產品線的銷量也面對著另一個地心引力。這點從 iPod 過去 10 年的銷售線圖就可以清楚看出,這個 MP3 隨身聽之王在 2008 年達到頂峰,接著由於市場飽和以及智慧手機這個替代性商品的普及,即使 Apple 持續更新 iPod,仍無法阻止銷售量的不斷下滑。

iPod, iPhone, iPad Shipments over time

把 iPod 的線圖拿來與 iPhone、iPad 做比較,可以發現後兩者雖然還在起飛期期,但離高點似乎不遠。對照 Apple 在北美、歐洲等成熟市場分別衰退 1% 與僅成長 5% 的表現,我預期最快兩年後 iPhone 將會碰到天險,不僅 ASP,連銷售量都會開始被地心引力牽引下來。

那時蘋果必須要有新的成長動能,當然 iPad 必須頂住,但 iTV 或是 iWatch 可能也需要適時的成功。

這就是我們處在的科技行業,抵抗地心引力是永無止境的奮鬥,即使強大如 Apple 也是一樣。

___

2014 冬季 AppWorks Startups 聯合大徵才,27 家新創企業 64 個機會等你加入

歡迎在 Facebook 上追蹤我

(Graphs via Ben Evans)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