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china’

別再讓大陸人笑我們沒志氣

June 18th, 2013

Twilight of Taipei

“他們的想法都很好,但是都沒有辦法自己把它推向市場。”C說,“而且他們總是盯著自己的想法,不和外界交流,那就沒有辦法全球化。”

昨天幾位創業者朋友紛紛在 Facebook 分享了 PingWest 上肖旭的一篇「台灣數位時代創業者:小而難美的煩惱?

我讀完後是非常生氣的。倒不是因為作者的資料收集不夠完備,文章呈現出的面貌與台灣真實的創業環境有些差距。而是竟然連一個外地的科技網誌,都要來笑我們沒志氣。

儘管在我們看來,台灣已經具備很多讓人羨慕的條件,比如文章開頭列舉的那些優勢,但是在當地創業者眼中,他們反而認為台灣是個“三無市場”。哪三無?無VC,無Mentor(導師),無用戶。

的確,和矽谷、北京相比,台灣創業者比較難募資,比較難找到 (真正有經驗的) 創業者當教練,本地的網路用戶數量也較小。但相對的,台灣的網路公司在同一領域所碰到的競爭極小,沒有資金過熱造成的「人才通膨」、「通路通膨」、「焦土價格戰」等糟糕情況,本地消費者的可支配所得不低,對於網路購物、線上遊戲的付費習慣不錯,黑貓、超商取貨與信用卡普及度等營運環境也相當健全。

或者讓我用餐飲業來比喻,在台灣,或許很難取得像日本、美國一樣高品質的牛肉,但你卻有優良的放山土雞,甚至是風味獨特的烏骨雞可以選用。一個好的廚師不是坐在那邊抱怨我沒有什麼,而是看看市場上有哪些材料,然後想辦法用來做出最棒的菜色。

同樣的道理,台灣的市場不大,但絕對足夠讓一個好創業者賺到第一桶金 — 無論 PCHome、Lativ、KKBox、神來也或是愛情公寓,都是最好的例子。有了糧草與足夠的實戰經驗,這時候再出兵去攻打國外市場,勝算自然會高上許多 — 當然提早開始研究可能去的市場是必須的功課。

沒錯,台灣多半的創投看不太懂網路公司,但他們手頭上不是沒有現金。如果你能摸清楚他們要的是什麼 (Hint: 低風險的投資報酬機會),了解如何與他們溝通,懂得利用像 appWorks 這種「橋樑」的角色,事實上網路公司成功募資的比例與矽谷相比一點也不差

抱怨是沒志氣的創業者在做的事情,因為事實是全世界的生態圈各有它的優缺。如果真的那麼嚮往矽谷、北京,這兩個地方並沒有拒絕你搬過去創業。但如果留在台灣是你自己的選擇,那就別抱怨,把這裡所有的好物盡其用,然後再動手改善這裡所有的壞,留給將來的創業者一個更好的環境。

最重要的是,別再讓大陸人來笑我們了,拜託。

___

一天當中關於創業的種種觀察,我都分享在 Facebook 上

(Photo via jackview, CC License)

上海能,台北能不能?

September 8th, 2010

這幾天和資策會在上海參訪,主要是想要多了解這邊的創業環境,順便也和這邊的網路人交交朋友。星期一下午去參觀了位於張江高科技園區 (有點類似我們的竹科) 裡面的張江孵化器 (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創新育成中心) ,昨天一整天則是在資策會和《創業邦》合辦的「兩岸網路創業高峰論壇」上,聽聽這邊的創業、創投人的最新想法,順便也把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一些心得和他們分享。

張江怎麼孵?孵什麼?

「張江孵化器」是設在張江高科技園區裡面共 10 個創新育成中心的總稱,這 10 個空間又依照產業類別被分成六大類,其中網路業被分在所謂「綜合類」裡面。負責這些中心營運的是張江孵化器管理公司,他是一個由張江集團 100% 持股的轉投資公司,而張江集團又是這邊的「國資」(100% 政府轉投資) 企業,所以說這些育成中心可以說是這邊的國營機構。目前這十個中心共有 250 家企業進駐,我算了算其中大約有 20 家左右的網路公司。

不過就和台灣大多數的育成中心一樣,當被問到網路業的孵化成功案例,其實張江是乏善可陳的。但是在架構上,我認為他們還是有一些可以學習的地方。首先,張江集團本身是一個國有的開發公司 — 就像當年的中華開發一樣,所以投資賺錢,是公司的主要任務。因此除了孵化器,集團內也設有創投機構 (張江創投),可以投資參與育成的團隊。如此一來,育成中心的營運大可以用「投資報酬最大化」為目標,而不是在做「校友福利」或是非要「損益兩平」,更能和創業團隊本身的成功與否綁在一起。

另外,在這邊進駐孵化器的創業團隊,前幾年的租金是由國家補助。雖然概念上和台灣的育成中心補捐助計畫類似,但是補助的對象從中心轉到了團隊。我認為補助團隊的結構是比較好的,如此一來各育成中心會更把團隊當成客戶,把團隊服務好,他們才收得到房租。

最後,是張江的人透漏在這邊育成的企業,有 70% 以上都是由「海歸」人士創立,這和台灣的創業情況也很不同。台灣近幾年來出國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少,就算出國回來的也不會選擇創業,這對新創企業與國際接軌,以及將來行銷全球的能力,都有負面的影響。

十年內將超越美國的網路業

而昨天一天的網路高峰會下來,我有好多感想,不過其中只有一個最重要,那就是中國的網路業將會在十年內超越美國。他們除了有市場 — 上網人口目前已達 4 億,更重要的是有人才的供應,無論是海歸的創業人,或是本地的工程師,有很多創投資金在背後,更已經有非常關鍵的網路生態圈。

而這邊的創業人,很多的網站都已經有好幾千萬會員,但他們一開口還是「用戶的需求」、「讓用戶來告訴你怎麼走」,這點也是讓我非常敬佩的。整天下來,幾乎沒有人談技術、談產品、談創新,大家談的都是服務怎麼做好、用怎樣的商業模式去解決用戶的需求、生意怎麼最佳化,完全抓住了精實創業的精髓,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

除此之外,我觀察到這些網路公司大老闆,不管現在再怎麼成功,也都還保有對網路業的瞬息萬變,所持有的戒慎恐懼態度。他們都知道自己當初是怎麼從後面追上來的,將來就有可能會有其他創業團隊用一樣的方式打敗他們。這點常常連美國的成功網路公司都做不到,例如 Yahoo 的 CEO 卡羅‧巴茲 (Carol Bartz) 就常常對 Facebook 表現出不屑的態度

台灣團隊的機會

而中國網路業的蓬勃,我認為台灣團隊在其中不是沒有機會。台灣目前在許多方面仍有文化上的優勢,例如音樂、電視、設計、時尚、美妝等等,如何把這些「軟體」和網路服務結合,甚至是跨到其他媒體,用文化來提供價值、產生更好的服務,是台灣團隊要研究的題目。最好的例子就是昨天談到 Fashion Guide 在中國跨足電視節目的模式,Frost & Sullivan 的 IT 顧問王煜全下的結論 —  FG 是一個把台灣比較領先的美妝文化輸出到大陸市場的平台。

無論如何,非常感謝這次資策會辦的行程,我自己覺得收穫非常非常的豐富。除了以上整理的感想之外,我也有在我的 Twitter 上用 “live tweeting” 記錄寫下我的一些心得,歡迎大家收看。今天要出發去蘇州的 DEMO China,到時候再幫大家整理我的所見所聞,過兩天見。

Google 與中國政府攤牌 然後呢? (1/14 更新)

January 14th, 2010

4270932789_696a1d2467.jpg (500×375)

這個震撼北美科技圈的大事件,要從昨天 (1/12) 美國西岸時間下午 3 點說起,在華爾街股市收盤之後,Google 突然在官方網誌貼出一篇名為 A New Approach to China 的文章。該文的詳細內容,可以參考 MMDays (中文) 或是 SearchEngineLand (英文) 的分析。不過簡單的說,就是 Google 正式宣布與中國政府翻臉,並逕行終止執行”搜尋內容過濾”的行為,也就是不再配合中國政府的網路戒嚴政策。Google 方面提出的理由是他旗下的 Gmail 等服務,近來頻頻遭到非常有組織的駭客攻擊,且目標都針對中國人權分子的個人情資。

Google 當然也知道此舉相當於太歲爺頭上動土,在中國絕對不可能被坐視,政府出面殺雞儆猴在所難免,所以自己也順便提出不排除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 於是就有了上面中國網民紛紛前去獻花的照片。

如果只是單純的駭客事件,有必要鬧得這麼大嗎?

所以網路上當然開始出現各種不同的分析,有人說 Google 在中國被百度打得抬不起頭 (77% vs. 17% 市占率),所以乾脆帥氣的退出。有人說這是後李開復時代,去中國化,回歸 Google 總部的 Don’t be evil 企業文化的行動。有人說,Google 的目的在於把 Bing 和 Yahoo 一起拉入戰局 (有趣的是兩家公司連忙發表聲明說沒有碰到類似的事件)。甚至連國務卿希拉蕊也得出來發表聲明,說會協助 Google 和中國政府溝通。

其實就像 MMDays 點出的一樣,此事件應該要從較長遠的角度去看,除了駭客,Google 在中國,其實早就動不動被官方媒體點名”和諧“,或是硬是貼上色情標籤,這點可能吧在 2009 年六月底刊出的”Google,你不應該服務中國大陸“一文有很好的分析。或許是百度與長官的關係比較好,或許是中國政府傾向扶植本地公司,或許是 Google 合作意願常常偏低而被列入黑名單,總而言之,長期以來,Google 在中國其實是飽受政府恐嚇的。

再加上中國市場雖大,但 Google 在當地的營收,其實不及總體的 2%,為了幾斗米不只折了腰,還要飽受自由世界的媒體不斷攻擊他們向強權低頭,這就不難想像為什麼 Google 要出此下策了。

所以,Google 攤牌了,接下來呢?

我覺得觀察的重點有下:

1. Google 的取捨

Google 雖然威脅要退出,但是戰以逼和,當然是希望能夠與中國政服達到某種妥協。接下來的幾周我們會看到雙方的角力,Google 如何在各個環節取捨,會是觀察的重點。

2. 中國政府對”民意”的掌控

Google 之所以會將與政府間的爭論訴諸媒體,當然是希望得到輿論的支持,藉以影響中國政府的姿態。Google 畢竟在當地有 17% 的市占率,所以目前初期表現出來的,是各方的挽留。但接下來就看政府如何操作,逆轉這樣的情勢,來獲取主導的權力。如果這樣的操作最後是成功的,那表示他們對於網路言論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沒有成功,那我們將看到各方追尋 Google 模式,那中國網路的開放,就不遠了。

3. 美國政府、微軟、Yahoo 的姿態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美國政府如何從中使力,還有微軟和 Yahoo 是不是參戰。目前看來,山姆大叔的確很在乎失去 Google 在中國的戰略地位,但是 Bing 和 Yahoo 這邊似乎覺得從中獲利比較重要。他們是不是會領悟到唇亡齒寒,選擇加入,也是過來很重要的重點。

這個精彩的戲碼還會上演好一陣子,我們就隔岸觀虎鬥的看下去吧。

【1/14 Update 1】

中國政府在 Google 事件後,第一次對外正式發言採冷處理,由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女士出面,說明”中國的網路管理政策,在於防堵駭客和不法份子,並歡迎配合該法令的外商公司進駐。” 頗典型的處理方式,待新聞冷卻,沒有輿論支持,Google 的籌碼當場少了一半。

(Image via chinadigitimes.net)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