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Chrome OS’

品味:Chromebook Pixel

Friday, March 1st, 2013

Chromebook Pixel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繼上個禮拜的 Glass 之後, Google 又在本週推出了 Chromebook Pixel,一台基於 Chrome OS 的筆記型電腦。讓我們先來看看影片:

你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這支影片有受到 Apple 的啟發,不過當近來全世界的電腦都「MacBook Air 化」的同時,Chromebook Pixel 倒是很勇敢的走了一條非常不一樣的路線。

Pixel 的外型選擇的是「方正」風,而不是時下流行的「刀片」風。轉到電腦的後方,不但沒有像大家一樣想辦法隱藏螢幕的轉軸,反而大剌剌的把它做成一個「Piano Hinge (鋼琴鉸鍊)」– 沒錯,就是鋼琴蓋上面都有的那個東西。

Chromebook Pixel - piano hinge

而在所有筆記型電腦都以 16:9 寬螢幕作為標準時,Chromebook Pixel 大膽採用了 3:2 的高螢幕,理由非常簡單,Chromebook 是一台「上網筆電」,而網頁通常是長的,而不是寬的。

Chromebook Pixel

除了尺寸,Pixel 的螢幕也是目前為止密度最高的,12.85 吋裡面塞下了 2,560 x 1,700 的畫素,並且還提供多點觸碰的功能。大概也是因為這支螢幕,雖然 Pixel 其他部分使用的元件只是一般 (Intel Core i5, 4GB RAM, 32GB SSD),但整台電腦的標價要高達 US$ 1,299,比 13 吋 MacBook Air 的入門款的 US$ 1,199 還要貴。

但有趣的是,Pixel 隨機附贈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 1TB 版 3 年份會員,如果以這個服務每月 US$ 49.99 的牌價去算,36 個月的費用是 US$ 1,799,比 Pixel 的售價還要高 US$ 500。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大用量雲端備份的用戶,那買 Pixel 送 Google Drive 其實是非常划算的交易。

___

一天中的美好風景,我都分享在 Instagram 上,歡迎收看

(Photos via Chromebook Pixel)

Google 失去魔力了嗎?

Thursday, December 23rd, 2010

說到北美的「雲端服務」開發者,保羅‧巴凱特 (Paul Buchheit) 又是另一位傳奇人物。他是 Google 的第 23 位員工,也是第一個提出 Google 應以「勿為惡」 (Don’t be evil) 為信仰的人。就是他,利用 Google 著名的 20% 時間,開發出現在受到上億人歡迎的 Gmail,也是他,把 AdWords 和 Gmail 結合,創造出今天受到上百萬網站使用,每年產生美金 80 億營收的 Google AdSense。

離開 Google 後,他也沒閒著。2007 年,他和幾位夥伴推出了頗受歡迎的 FriendFeed — 一個社群動態入口,幫助大家集結、管理 Web 2.0 時代眾多的社群網站帳號,方便瀏覽朋友的動態。FriendFeed 後來 (2009) 被 Facebook 買下,所以布挈特又在 FB 工作了一年,直到最近才加入了 Y-Combinator,正式成為一位超級天使

大膽預測 ChromeOS 的未來

也正因為布挈特在網路開發者心中的地位,當前幾天他突然跳出來說,Chrome OS 計畫明年將會被終止,或是與 Android 合併,北美網路圈當然一片嘩然。

大家開始解讀他的話,到最後整個大論戰甚至又回到了那個問題:「Google 失去了它的魔力嗎?」

Google 還有什麼

所以,布挈特只好又再次出來發言,提出四點他認為 Google 還是很讚的理由,我覺得相當認同:

1. Google 還是很敢大冒險

Wave 常常被用來當作 Google 失去魔力的例子,其實正好相反,它是 Google 沒有忘記像一個新創公司一樣勇於冒險嘗試,勇於 Pivot 的最好象徵。當然大嘗試不可能通通成功,但是如果沒有通通失敗,那就能夠開創新局,大受市場歡迎的 Chrome 瀏覽器和 Android 作業系統,就是最好的例子。

2. Google 還是願意嘗試似乎完全不相干的產品

當布挈特的團隊在 Google 開發 Gmail 時,外界質疑這和他們的核心 — 搜尋 — 有什麼關聯,但是 Google 還是非常支持他們,最後開花結果成為一個超成功的產品。而近來,又有人質疑 Google 為何要開發「自動駕駛汽車」,你說呢?

3. Google 還是用很正面的態度競爭

很多科技公司都在用「消滅價值」的方式競爭,例如:興訟關門放狗。但 Google 則往往是擁抱開放,然後讓消費者去選擇。一個這麼大上市的公司,還能夠把使用者的需要放在這麼前面,是很難得的。

4. Google 可以接受嚴厲的批評

網路上一天到晚有人用最嚴厲、最尖酸的話語批評 Google,但他們似乎很少因此動怒,封鎖使用者的帳號,還是把這個 App  下架。這是很難得文化,布挈特也說在他工作的這麼多公司裡面,只有在 Google 他覺得可以任意的說出心裡的話,不會造成麻煩。

Google 發揚光大的魔力

除此之外,我認為 Google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魔力,是布挈特漏掉的,那就是它把一個外面的小團隊買進來,然後發揚光大的能力。2006 買進來的 Youtube 在 Google 的手上變成了網路影片分享的霸主,2005 買進來的 Android 則成為了市佔率最高的行動作業平台。2003 買進來的 Blogger 不但是最大的網誌平台,而且在 Google 一流工程師們的努力下,居然達到了 100% up time 的驚人成績。而我認為這就是 Google 最厲害的魔力。

所以,就算團隊再厲害,要開發出一個受使用者歡迎的網路服務,本來就很難有 100% 的事情。但是我尊敬 Google 擁抱使用者、勇於嘗試、勇於冒險的精神,我希望所有的創業人可以向他們學習,有朝一日變成下一個 Google,加油!

(Pic via bradleypjohnson@flickr under CC license, pingdom.com)

瀏覽器作業系統 (Web OS) 時代 即將來臨

Friday, July 10th, 2009

http://static.arstechnica.com/google_chrome_netbook_ars.jpg這兩天,美國科技圈最熱的話題,就是 Google 稍早投下的震撼彈秘密研發多時的 Google Chrome OS 終於即將完工預計在年底推出,而第一階段的市場目標將瞄準小筆電 (netbook),更重要的是售價將是 0 元 — 免費贈送! 也就是說,除了繼續蠶食鯨吞搜尋及網路廣告等本業,Google 將進一步揮軍長期由微軟 (Microsoft) 獨霸一方的個人電腦作業系統 (PC operating system) 市場,與微軟展開一場“桌面主導權的殊死戰”。(左圖來自: ars technica)

而微軟方面當然也不可能坐以待斃,預計將在美國時間 7/13 星期一正式發表對應產品與對策的相關消息。相較於對麥金塔的冷處理,微軟這次可以說是正經八百的迎戰,原因與其說是因為 Google 的來勢洶洶,不如說是其舉動背後代表更深的含意。其實說穿了,Chrome OS 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新技術,打開箱子一看,不過就是 Google 的 Chrome 瀏覽器再加上部分 Linux 作業系統核心的組合包裝罷了。然而,它的出現,意味著第二次個人電腦作業系統革命,即將來臨。就像微軟在 14 年前靠著圖像式視窗系統 Windows 95,打敗停留在文字模式的 DOS 群雄,最後一統江山一樣,這次的世代交替,將是瀏覽器作業系統 (Web OS) 上位的時代,而過程中勢必又會重新洗牌,微軟如果稍有不慎,辛苦建立的江山,可能轉眼拱手讓人.

lightBulb 什麼是瀏覽器作業系統?

瀏覽器作業系統的英文原名是 Browser OS 或 Web OS 顧也可翻成網路作業系統 (此 Web OS 與 Palm 的 webOS 行動作業系統不同)所謂 Web OS指的是開機之後直接進入網路瀏覽器而使用者的所有操作行為都在瀏覽器中完成的一種作業系統它與現行視窗式作業系統最大的不同在於本機上並不安裝任何其他應用程式 (application)而是仰賴遠端伺服器提供且使用者的文件檔案等資料也都不在本機上儲存由於大多的計算是在遠端伺服器完成Web OS 對於硬體的要求很低而且使用者也沒有一定要使用特定單機才能執行某些應用程式的限制所以無論使用任何一台 Web OS 電腦都可以方便的執行所喜愛的程式而由於文件檔案等資料都儲存在伺服器上也沒有資料轉移或是備份上的困擾反觀 Web OS 的致命傷則是需要隨時隨地都有網路連線 (always online)這可以透過離現模式 (offline mode) 來克服且隨著網路的普及也會越來越不成問題.

Web OS 如能普及,將會是廣大使用者的福音,它除了能帶來眾多的便利,也能促使電腦的售價再壓低,而加速其在落後地區的推廣。但是 Web OS 之所以能實現,其實包括 Chrome OS 在內的這些新式作業系統軟體,只是其中一小環節。反觀整體網路大環境的變遷,才是真正的主因。

回顧網際網路及網頁技術,自從 2004 年左右開始,陸續有許多重大的革新,例如: AJAX 等動態網頁 (dHTML) 技術的普及,讓以往難以透過網路去執行的應用變得可行,例如過去多在單機上執行的文書處理,試算表等辦公室軟體,逐漸被 Google DocsZoho Office 等廠商搬上網路。到了 2006 年,Adobe 推出 Flex 2 平台,使得 Photoshop 類型圖片及影像編輯應用也能在網頁上執行,而導致 Photoshop ExpressAviary 等網站的誕生。最後就連高度依賴單機計算的遊戲類程式,也在 FlashShockwaveUnity3D 等平台共同的努力下,而逐漸見到網路化的可能性。再加上即將通過成為標準的第五版 HTML 語言規範 (HTML 5),將讓更多不同種類的應用可以移植至網頁內執行,包括 Firefox 3.5 在內的瀏覽器,也都開始偷跑支援一些關鍵功能。所以 Google Chrome OS 之所以選在這個時候推出,不是因為技術上的突破,說實在的是因為大環境的成熟.

其實大家回想一下這 15 年來個人電腦使用情形的變化,也可以感覺到 Web 環境成熟的速度,及為何它終將取代桌面的地位。以 Mr. Jamie 為例,1999 年,也就是十年前,我每天電腦應用程式使用的分配大約是 40% Outlook Express,30% IE,20% MS Office 以及 10% 其他單機應用軟體。到了十年後的現在,2009 年,這個分配已經變成 90% Firefox,5% MS Office 以及 5% 其他。也就是說,這十年中最大的改變是 Outlook Express 完全被 Gmail 取代,而 Google Docs 及網誌則吃掉了我對 MS Office 四分之三的依賴。所以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再不消幾年,最後的 10% 也將被網路化。屆時,除了瀏覽器,我將不再需要任何其他單機軟體,也就是說 Web OS,已經能完全滿足我電腦使用的需求。值得附帶一提的是,這樣的趨勢發展,除了 Windows 外,還對微軟的另一隻金雞母 — Office 系列軟體 — 也造成很大的威脅,導致微軟也在去年底趕緊宣布 Office 從 2010 版開始也將網路化.

所以,Chrome OS 的宣布,背後代表的,是在不遠的未來,身為使用者的我們,將不再需要擔心安裝或更新應用程式,花時間備份資料,或是煩惱同步多台電腦間的文件,而可以把更多時間與心思花在完成手邊的工作上面。Web OS 是我們目前很多苦難的解答,而這個劃時代的革命即將來臨敬請屏息以待.

※延伸閱讀※

ZDNet Taiwan: Linux業者看Chrome OS:既合作又競爭

ZDNet Taiwan: Chrome OS 夥伴 華碩、宏碁入列 不見戴爾

Official Google Blog: Google Chrome OS –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