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corporate governance’

創業 CEO:讓董事會為你工作

August 12th, 2013

CEO at Meeting Table

在每週一次的「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一個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一位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公司董事會,設置董事不得少於三人,由股東會就有行為能力之人選任之… 董事會執行業務,應依照法令章程及股東會之決議 ── 公司法 (台灣)

台灣的各種公司相關法令對於董事長,也就是公司「負責人」該負的責任有些明確的規範,但對於董事的職責則幾乎完全留給各家公司自己去決定。因此,你會發現在實務上,各種各樣的董事會工作方式都有。

當我還是「被投資」的創業者時,經歷過三種不同的董事會:

第一種是創辦初期,共同創辦人開會就等於董事會的狀況,這時候所謂「開董事會」主要只是為了要產生正式的會議記錄,作為政府各種登記、報稅的用途。

第二種是當公司接受了天使投資人投資,開始固定每月 (或是每季) 開會的狀況,這時候的董事會主要是跟投資人們更新近況,並且由於我們當初的天使都是業界相當有經驗的前輩,董事會就成了取得他們的回饋與協助相當有效的管道。

最後一種則是當公司進一步接受了創投機構的投資,這時候的董事會就變得相當正式,得提供結算的財務報表、經營團隊報告以及下來的財務展望等等,董事會的主要目的也漸漸變成要滿足機構投資人投資後管理的需求。

接著我到了幾家創投工作,觀察到機構投資人進駐的董事會,多半會變得較為保守,甚至流於照本宣科。因此三年前當我們有機會自己設計一家創投公司時,我們決定在「董事會文化」上面,AppWorks 也要試著做些不同的事。因此雖然身為機構投資人,AppWorks 決定我們不強迫投資的公司要如何開董事會,在投資後追蹤上也盡量配合經營團隊的工作方式。如果創業團隊希望我們被動,我們就盡可能的被動,如果團隊需要我們積極參與,我們就把袖子捲起來努力幫忙。

三年下來,在 AppWorks 累積投資的 17 家公司裡面,我用這樣的態度在其中 6 家擔任董事的職位,經歷了種種非常不一樣的董事會模式 ── 有人久久才開一次,有人則每個月都碰面一次。有人是經營團隊完全主導,有人則非常積極的拉董事會參與策略規劃。回顧這些日子的經驗,我認為有一些非常值得分享的觀察。

把董事當資產

首先是面對董事的態度。創業者很容易把創投派來的董事當做老闆、監督者,因而產生距離感。但我認識最厲害的 CEOs,都是把我當做顧問,甚至是幹部。無論是清晨 6 點還是半夜 11 點,只要他們碰到任何狀況需要我的協助,絕對是一通電話是就直接打過來。他們都非常清楚身為一個「給錢的員工」,我能夠幫他們做什麼 ── 小從網誌分享、員工訓練、產品測試,大到策略討論、介紹媒體朋友、企業領袖,都是我常常接到的任務。

完整、即時的資訊

要讓董事能夠為你工作,除了要把任務交給他們之外,提供完整且即時的相關資訊也非常重要,否則他們在代表公司對外溝通時,可能在認知不足的情況下做出錯誤的判斷。我的公司裡面,不少直接把我加入 Google Analytics 的使用者名單,有些甚至會給我登入後台的權限,這樣當我需要任何資料時,可以自己去查閱,也省去了需要麻煩 CEO 的情況。

考慮引入好的獨立董事

一般認為獨立董事是公司到了接近 IPO 才需要思考的事情,但事實上在我的公司裡面,已經有好幾個董事會引入了非常不錯的「獨董」。我的觀察是相關產業裡有經驗的經營者,尤其現在還在線上的 CEO,可以是早期公司非常好的獨立董事 (當然雙方事業上必須有一定的區隔才不會有矛盾的問題)。當然對方必須是你尊重的人,也必須是真的能夠用獨立的眼光看你的事業,給你真切建言的先進。

讓董事會幫你扮黑臉

最後,CEO 每天跟團隊相處,有時候很難扮演終極的黑臉角色,這時與團隊距離較遠的董事會,就是很好外包對象。有些 CEO 會巧妙的利用每季,甚至是每月要向董事報告的這個事實,給團隊一些執行與進步的動力。有些 CEO 甚至會讓經理人上董事會報告,這也是磨練他們的 Ownership 相當好的方法。

無論如何,如果不加以利用,董事會這個資產頂多就是「零產值」,甚至會產生一些持有成本的存在。但如果你聰明的加以利用,它很有可能是時間投報率非常高的價值製造機。以上的這些經驗與你分享,希望能幫助你善用這個企業必備的小小 Bonus 組織。

___

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Photo via dariusmonsef,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