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cpa’

圖片與 40 倍轉換率

February 2nd, 2012

大概很少人會反對人是「視覺」的動物,我承認我自己也是──在網路上打開了一篇文章,除了標題,第一個一定是先把圖都掃瞄過一次。除了因為這些照片往往很美,也因為只有「圖」,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你最多線索,幫助你判斷要不要投資 5、15,甚至是 30 分鐘的人生在這篇文章上面。

所以我寫文章的時候很重視圖,文章的一開始,我往往會放一些具有視覺震撼性,又隱含本篇文章寓意的畫面。相信我,這些圖不好找,每天早上,我大概要花 10 到 20 分鐘,就為了找到那張完美的圖

也因此,我認為網路上還有一個巨大沒有被開採的金礦,那就是圖。圖是這麼的吸引讀者的目光,這麼能夠夾帶有價值的資訊,甚至能夠影響觀看者的心情、感受,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卻還沒有想出一個辦法,從「圖」去產生出好的商業模式。

當然大家已經發現,把 AdSense 等廣告的文字換成圖,會大大的提升點擊率。但能提升多少?我自己的經驗是從 0.08% 到 0.15%。沒錯,是兩倍,但那還是遠遠小於百分之一。到你的網站來的人,一千個人裡面只有一、兩個人,願意和右邊的廣告互動,這是很可悲的事情。不過不難理解,因為他們是來看內容的,誰有時間看你的廣告。

所以我一直堅持在網路上,「內容終將取代廣告」這件事情。也就是最棒的商業模式應該是圍繞在內容上,而不是旁邊閃閃爍爍的廣告。畢竟只有 0.15% 的人是來看廣告的,但有 99.9 % 的人都是來看內容的,所以你應該要靠內容來產生影響力,靠內容來產生購買意圖,也靠內容來賺取合理的利潤。所以從去年中左右,當我開始聽到越來越多人討論「內容導購」這個概念時,其實是很開心的,因為大家終於把注意力放到對的地方了。

但還記得嗎?我們剛說了,網路上有這麼多有視覺影響力的圖片,所以除了「內容導購」,千萬別忘了你還能「圖片導購」。而聊到這個領域,我們就不得不看看 Tagtoo 和他們的圖片標籤/導購工具 (Tagtoo 是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團隊)。經過了近兩年的摸索、開發、經營、累積,最近他們終於在這個方面找到了不錯的商業模式。

以上面那張讓人流口水的 Friday’s 美食照片為例,使用 Tagtoo 的工具,你可以非常輕鬆的幫它標記上這些食物的名稱,並附上菜單的連結:

而你可以想像當圖片的內容換成商品時,這些連結也可以變成銷售的頁面:

這就是最基本的圖片導購概念。當然光做這樣的工具,不需要兩年的時間。所以在過去的這 24 個月,Tagtoo 努力的重點包括了如何提升標籤的有效性、消費者的互動提驗、半自動甚至是自動標籤的功能,以及和 Nownews、FashionGuide 等夥伴進行深度整合的合作

這些努力的成果是非常驚人的。Tagtoo 先前跟我分享了一些目前為止的數據:

  • Tagtoo 每天處理的圖片標籤量已經逼近千萬次
  • 每個讀者進到頁面後平均會跟 3 個標籤互動
  • 連結的點擊率高達誇張的 7%是一般圖片廣告的 40 倍以上
  • 連結到商品的平均「圖片導購」轉換率為 4.7%是一般廣告的 10 倍以上

而這些數字,在在證明了一個邏輯,就是使用者是來看內容的,不是來看廣告的。只要你能夠透過內容來產生價值給他,他們並不會排斥商業的行為,只要這是一個雙贏的模式。當然關於圖片的創新不會只停在這裡,接下來我們還會有很多新的應用被建造出來。而有興趣利用Tagtoo 的圖片導購工具來優化你的商業模式的人,歡迎跟他們聯絡

PS. 今天我會在新加坡 Startup Asia 的現場,按照慣例,也會在 Twitter 上進行現場實況轉播,有興趣的人歡迎 Follow @MrJamieLin

成長,有意義的

January 11th, 2012

網路的世界發展近 20 年,裡面累積了許多光怪離奇的現象,其中我最喜愛的一個,稱之為「蘋果橘子統計學」── 如果你有讀過 Steven Levitt 的「蘋果橘子經濟學」,就知道我的意思。這件事情是這樣來的,剛開始的時候,大眾媒體的記者們並不知道網路業到底在搞什麼鬼,所以我們必須要發明一些簡單易懂的統計數據,讓他們比較容易說我們的故事。

所以,我們會餵出一些像是「流量」、「Hits/Pageviews/PVs」、「會員數」等等的數字,然後再給他們一些比較的基準, 像是「我們現在有 20 萬會員,每個月成長 30%」。這樣的數據非常容易理解,聽起來也很厲害,所以就這麼被沿用了下來。但是真正經營過網路公司的人都知道,這些數字跟公司的實際健康情況關聯度極低,況且其實非常容易作弊 — 如果你沒有設計「刪除會員」的功能,那廢話你的會員人數一定會不斷的增加。流量更是簡單,只要登入 Google AdWords,把你的每日預算調高一點,流量自然就會增加。

問題是,累積 20 年下來,這種「蘋果橘子」的作法不但成功的誤導了大眾,最後也成功的誤導了許多新來的網路人。所以,當聽到年輕人說「網站上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衝流量、衝會員數」,我常常哭笑不得。即便是最近把焦點搬到了行動上,你還是看到大家把「排行榜 (最高) 名次」和「下載數」等這些假成績拿出來比大小 — 廢話只要你的 App 還在 Store 裡的一天,下載數當然只會上升,不會下降。至於排行榜名次,那更是可以直接用廣告預算去買。

所以作為一個正牌的網路創業者,你不能拿這些嚇唬外行的數字來追蹤自己的成長。相反的,你必須要專注在更有意義的東西上面。首先,你必須要精確的追蹤自己產品的轉換率留下率、使用率、回客率、病毒參數等等健康參數。接著,你要學會針對每個版本進行量測,然後確認每次更新時產品有實質的進步。你還要學會作 A/B 測試,在確認新功能的轉換率之前,不一定要釋出給全部使用者。最後,你必須要追蹤不同行銷管道間轉換比率的差異,然後學會針對表現好的管道加強投資。

而做這麼多事情,你的終極目標就是要達到 LTV > CPA 的狀態。沒錯,這件事情很複雜,所以我們往往懶得跟外行人解釋。所以面對媒體,甚至你還是要跟著玩這場「蘋果橘子」的遊戲。但轉過身來,作為一個創業者,請注意千萬別再搞混了,好嗎?

(Inspired by Venture Hacks; photo via pandiyan, CC License)

成功 Apps 的三個關鍵:留下、使用、拉朋友

November 2nd, 2011

Demo Day #3 完之後,不少第三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團隊開發的 Apps — 包括 Web/Mobile Apps,都開始有上千,甚至是上萬人下載/使用。團隊們來跟我討論的問題,也終於從「該做什麼功能」,變成了「該如何解讀這些數字」。

雖然我們很愛把某個 App「破百萬次下載」、「排行榜冠軍」等等事蹟拿來說嘴,但那都是嚇唬外行人的。在一個產品的初期,「量」其實根本不是重點,反而「質」才是最後成功的關鍵 — 所謂的使用者體驗、容不容易上手、有沒有真正解決消費者的問題、是不是人家「想要」的產品… 等等。

當然「質」很難量測,但是有三種數字卻是你產品品質很好的間接指標:

留下 (Retention)

當使用者第一次與你的產品接觸之後,有多少比率會註冊?有多少人留下來?留下來多久?多久會回來一次?為什麼回來?總共會回來幾次?這些,是你必須要追蹤的。

使用 (Usage)

當使用者開始使用你的產品之後,他們用了哪些功能?產生了什麼內容?上傳了多少照片?交了幾個朋友?留了多少評論?每次使用的型態是一致,還是不一樣?

拉朋友 (Viral)

當使用者愛上你的產品之後,他們如何告訴朋友?告訴在哪些地方的朋友?多少朋友?被告訴的朋友會有多少被吸引來你的服務?因此有沒有產生網路效應?被拉來的朋友留下、使用率是較高還是較低?

當你密切追蹤了上面三大種類的數字,加以分析,你大概就可以得出你產品目前的優缺點。針對你的缺點加以改善,然後再看看數字有沒有進步。這樣一直循環,直到你確定 CPA < LTV,這時候,你就找到了 Product Market Fit。

是,當然,用說的比較簡單。但你會發現當你真的開始這樣做時,其實你已經勝過了一半以上的團隊。

(image via intersectionconsulting,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