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Design’

品味 / G-RO 狂募 203 萬美金的登機箱

December 4th, 2015

G-RO

歡迎來到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經常短期出差兩、三天的人就會知道,一只好用的登機箱有多麼關鍵。但時至今日,多數行李箱品牌都只是把登機箱當做次要產品線在經營,很少人認認真真的打造一個 Road Warriors 需要的登機箱。

位在紐約的 Shalgi Design Studio 決定要挑戰這個題目,經過反覆實驗,他們設計出一個方方面面都相當周到的方案 G-RO,這個提案登上 Kickstarter 兩個月,得到了 5,510 為贊助者的支持,目前為止共募得超過 203 萬美金的資金。

請欣賞它的介紹影片。

G-RO: Revolutionary Carry-on Luggage

G-RO 最主要的特點是重新思考行李箱好拉的核心 ─ 輪子。Shalgi 把兩個輪子大幅放大,並且從箱子的下面移至側邊,因此創造出來能適應各種地表的越野能力,又有加大的行李空間,是相當令人激賞的兩全其美方案。我也很欣賞他們把行動電源整合至行李箱的設計,這樣出門在外走撞,再也不用擔心沒電的問題。
___

歡迎在 Instagram 上追蹤我在生活中抓取的美景

品味 / 帥氣又實用的穿戴式… 滑板車!

November 14th, 2014

adam torok's collapsible belt-scooter

歡迎來到每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車子給了個人方便與自由,大眾運輸則為社會帶來平價、環保的移動選擇。當氣候變遷,友善環境越顯重要,我們需要設計更多工具,讓人們可以在享受自由的同時,減少對地球帶來的傷害。

這是西匈牙利大學應用美術系學生設計師 Adam Torok 畢業作品 Belt Scooter 背後的理念。Belt Scooter 雖然還尚未量產的雛形,但它集合酷炫與實用的企圖心,已經相當接近實現。

adam torok's collapsible belt-scooter adam torok's collapsible belt-scooter adam torok's collapsible belt-scooter adam torok's collapsible belt-scooter

穿戴式科技,不一定要是電子裝置。有時最傳統的機械,反而更能帶來實際、堅強,而又長期的價值。希望今天的案例,有帶你突破盒子,來到外面的世界。

同場加映

近期登上 Kickstarter,重量不到五公斤的超摺疊電動車 Impossible

___

正在重新發明世界?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創業 CEO:Possible 如何形塑文化,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June 17th, 2014

Possible Health Campus

Possible 是一個在全世界最艱困的環境作業的非營利組織。在缺乏電力、飲水、基礎建設,甚至是道路的尼泊爾鄉下,他們提供 26 萬本地人健康與醫療照護服務。這個社群仍舊在從 10 年前才剛結束的內戰中復原,平均收入是 150 美元,而一般病人需要步行 2.5 小時才能到達照護的基地。

歡迎來到「創業 CEO」系列,在這裡,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First Round Review 日前刊出了非營利組織 Possible 如何透過文化的建立,協助他們更快、更透明,且更有完成力的案例,是一篇非常有洞見,也非常值得所有創業 CEO 參考的文章。我鼓勵大家花個 15-30 分鐘,好好把它咀嚼一次,以下則是我讀完後的心得。

首先是 Possible 非常精準到位的十條「For-Impact Culture Code」:

  1. 我們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2. 我們用堅毅不拔地擁抱挑戰
  3. 我們以效率作為道德上的必須
  4. 我們想得很大
  5. 我們從簡單開始建造
  6. 我們挑戰傳統的思維
  7. 我們意識到偉大的設計創造尊嚴
  8. 我們透明,直到透明產生傷害為止
  9. 我們平衡專業的強度與個人的支持
  10. 我們相信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直到它成為不可能

以及他們為了向夥伴們 (包括同仁與支持者) 解釋這十條文化準則所製作的,非常打動人心的 70 頁投影片:

Possible’s For-Impact Culture Code

接著是我的心得與學習:

Start with Why

當 Possible 的領導團隊想要好好定義他們的文化,他們不是從自己喜歡的價值觀開始,而是從 Why 開始,認真透過 Simon Sinek 的 Golden Circle,釐清了 Possible 的 Why-How-What,然後才定義出這份文件。

Non-Profit For-Impact

我非常喜歡 Possible 不稱自己為 Non-Profit,而把這個字轉 180 度成為了 For-Impact。Non-Profit 只是 For-Profit 的相反,事實上沒有任何意義 (我認識的絕大多數新創公司也都是 Non-Profit),但 For-Impact 完全說明了這個組織存在的目的,也完全展現了上述 Start with Why 的精神。

文化不是一份文件

文化不只是一份說明文件,而必須是一個貫徹的流程。Possible 把每天早上 10-15 分鐘的站立晨會稱之為「Culture in Progress」(建立中的文化,從 Work in Progress 衍生而來),就是他們貫徹文化很好的範例。

堅毅不拔 vs. 鄉愿愚勇

堅毅與鄉愿其實只有一線之隔,而中間的差異就是對於現實的掌握。除了決心之外,Possible 也非常務實的去實現他們理想。為了幫組織得到長期的經濟支持,他們深入研究了尼泊爾的政府預算,並且發現真正的問題來自 30% 的醫療經費根本花不出去,而花出去的經費中,在每個病人的平均治療成本上,也比 Possible 的方案貴上一倍。基於這些洞察,Possible 因此有信心他們的任務,是可以長期堅持的工作。

設計的力量

Possible 很早就發現,同樣是產出,如果加上好的設計,可以大大提昇病人以及支持者對於自己與 Possible 的認同感。所以包括他們的網站、這次的 Culture Code 投影片等,Possible 都非常用心的以品味來提昇尊嚴。

專業與情誼

在團隊的文化上面,Possible 是專業與個人情感支持並重。醫療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因此在執行上必須要非常的專業。但對於從全球各處來加入 Possible 的個人,又必須要用心體貼他們思鄉的情感,並且提供足夠的個人成長支持。舉例來說,在新成員報到的第一天,他們可以自己選擇想要的 Mentor,而 Possible 會盡一切可能讓這個關係被建立起來。

影響合作夥伴

而當他們確定完成了一份精準抓住 Possible 價值觀的 Culture Code 文件後,他們不僅用它來做內部整合,也把它寄給重要的合作夥伴,用價值觀去影響所有 Stakeholders。

媒體價值

由於這個案例相當令人驚艷,它也幫 Possible 贏得了相當多的媒體關注 (當然也包括我今天的文章),這又讓他們用心思考、執行這個文化形塑流程的投資換來更大的回報。

結論:文化建立的必要性

因此,或許對於多數創業 CEO 來說,建立文化是虛無飄渺,不知何時才能回收的功課。但對於少數真的抓住訣竅者,這件事不僅立竿見影,還是有極大報酬的投資。工具是死的,效果端看領導人如何運用罷了。

我看到自己唯一不同的點,就是我不怕死在跑步機上。我不會被人用努力打敗,句點。你或許擁有比我更多的天賦,你或許比我更聰明,你或許比我更性感,你或許那些通通都有,你可以在九個項目打敗我,但當我們一起走上跑步機,只有兩件事情會發生:你會比我早下去,或是我會死在上面。這件事就是那麼簡單。

–Will Smith (威爾史密斯)

___

歡迎在 Flipboard 上訂閱我的每日創業精選雜誌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