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entrepreneurship’

成功創業的秘訣:每年至少喝 50 次咖啡

August 17th, 2011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不太選擇會議。只要我有時間、有精神,幾乎任何人約,我都會答應。這樣的作法當然有壞處,偶爾會碰到很瞎、根本沒有準備就來的人,那真是浪費我寶貴的青春。但是更多時候,這些「咖啡會」反而會有你意想不到的結果

或許你不相信,appWorks 的四位合夥人?喝咖啡喝出來的。appWorks 的投資人?喝咖啡喝出來的。每個禮拜來演講,輔導育成團隊的 appWorks Mentors?喝咖啡喝出來的。沒錯,這些結果都不是當初在會議之前就預設好的,一切都是輕鬆的邊喝咖啡邊聊天,意外產生出的火花。

今天早上讀到我的「異父異母」雙胞胎哥哥 Mark Suster 的「Why You Need to Take 50 Coffee Meetings」,剛好就在講同一件事情。他說:

50 個咖啡會,你的應該要常常提醒自己這個目標,當作經營人脈的實際執行方法,讓你自己離開你的舒適區,讓你去展開一些短期之內不會有任何結果的人際關係。

這句話聽起來很平常,但含有非常多的智慧在裡面。首先,赴一場咖啡會,你往往需要「離開舒適區」– 跟已經很熟的朋友相處很容易,但是認識新朋友有時候卻不是那麼自在,這是你必須要學會擁抱的。

再來,太多人用非常勢利的角度去看待人脈,一天到晚只想認識「有利用價值」的人。這其實是很愚蠢的行為,你以為所謂「有利用價值」的人都是傻逼嗎?你一心一意只想要他手上的「資源」,人家都是看在眼裡的,這樣「短期優化」的行為,其實無法把你帶到哪裡去。真正好的人脈,是從「無所求」開始經營的,就像你當初在學校交的朋友一樣。所以說穿了我根本不經營「人脈」,只認真交朋友。對朋友付出是不求回報的,這就是好的人際關係最重要的開始。

而如果你是創業者,Mark 也提出了有哪些人你可以多多交往,像是記者、天使投資人、創投、客戶… 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我覺得更更重要的,那就是「其他的創業者」。這也是我們創造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其中一個原因 — 讓你在六個月裡面,每天起床就可以跟 50 位一流的創業人一起喝咖啡,成為患難之交的好朋友。

所以,雖然我常常說創業成功沒有秘訣,但如果它真的有,那一年喝 50 次咖啡大概是最接近的一個。也就是說,各位創業者,請你屁股別再黏在椅子上了,快來約我們喝咖啡吧!

(Image via dongga, CC license)

成功創業者有什麼不同?這些話他們從來不說

August 16th, 2011

appWorks 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每周三的 Speaker Series 演講活動。我們通常邀請網路、創業的先進,來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並一一回答育成中的這些「創業初級班」學員,他們所提出的各種疑難雜症。

由於這個活動每個禮拜都辦,一年多下來我們也跟著聽了超過 50 則創業故事。你會發現這些所謂「成功」創業者,他們的態度和精神,其實有非常多共通的地方。今天早上剛好讀了一篇「10 things I’ve never heard a successful startup founder say」,裡面有不少我深感認同的,在這邊也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版本:

這些話,我從來沒聽成功的創業者說過…

  1. 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東西一定會成功
  2. 我們申請到的那幾個專利成功的擊退了競爭對手
  3. 我的 MBA 訓練在創業過程中給了我莫大的幫助
  4. 程式功力是我們獲勝的最重要原因
  5. 我們從來不解雇員工
  6. 我們從來不吵架
  7. 我們團隊辦行銷活動的能力,是致勝最重要的關鍵
  8. 因為電視新聞的報導,幫我們找來了大量顧客
  9. 只要把產品做好,顧客就會自己上門
  10. 其實這個過程也沒有當初想像的那麼難

當然關於「創業的錯誤」一定不只這些,你們或許也有你們最喜歡的謬論,歡迎留言跟大家分享。

意猶未盡的,本周五 (8/19) 6:30PM,歡迎來 appWorks Startup Mixer,聽聽現場 100 多位創業者的故事,有興趣上台徵招夥伴的,還有幾個名額,趕快去報名

(Image via scobleizer, CC license)

年輕人,你要當愛因斯坦,還是「訓練有素的狗」

August 15th, 2011

從生硬的現實上挫斷足脛再站起來,從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來賺取自己的衣食。

這是陳之藩《哲學家皇帝》中的文字,高中時讀這課文章我其實一點感覺也沒有,但 20 年後再回去看,尤其是經歷了 6 年的美國生活,卻完全能夠體會陳先生想表達的意念:

「哲學家帝王」,不僅要受苦,還要有一種訓練,使他具有雄偉的抱負與遠大的眼光… 愛因斯坦說:「專家還不是訓練有素的狗?」這話並不是偶然而發的,多少專家都是人事不知的狗,這種現象是會窒死一個文化的…

這正是回來台灣 1 年多來,我最深的感受。由國科會出錢 (很多錢),我們養了一堆所謂的「專家」。這些人喝著納稅人的奶水,活在扭曲的賞金制度之中,幾乎都成了人事不知的怪物。他們每天醒來志在搞經費、生論文、產專利、弄聘書,至於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似乎跟他們沒多大關係。他們有些人的職稱是教授,但工作內容卻跟化育英才沒什麼關係,除了消耗經費,頂多就是訓練更多人事不知的專家。而我們的文化,也在這過程中逐漸的被窒死。

你以為愛因斯坦只是發明相對論而已,憑什麼說別人是狗?請讀讀他 60 年前在紐約時報發表的社論

光教一個人專長是不夠的,否則他只會變成一個好像有點用的機器,卻不是一個和諧的人格。讓年輕人了解和體會「價值」是很重要的,他們一定要能夠分辨「美」和「好」的事物。否則,如果只有專長,那他會像一隻訓練有素的狗,而不是和諧的人格。他們必須要了解人性的動機、幻想和苦難,才能夠和同伴維持良好的關係。

這些珍貴的事物,年輕人要經過和「教學者」的互動,才能夠學習到,而不是從課本裡面。人文的發展和傳遞,就是靠這樣的互動。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在歷史和哲學上,人性比專業知識還重要的原因。

沒錯,這是愛因斯坦本人寫出來的文字,跟我們刻板印象中的那個孤僻科學家一點都不像。更重要的是,年輕人,你到底正在把自己變成愛因斯坦,還是一隻狗?想清楚你跟在所謂的「專家學者」身邊,兩年、甚至是五年,你能夠得到什麼。

Steve Jobs 創造出的蘋果帝國每個人都羨慕,但請你想想他為什麼能夠把對手通通打趴在地上 — 藝術和科技的結晶,這絕對不是在學校學到的。

在我看來,創業,不是開發產品,也不是一個工作,它是對人生的一種態度,一種不斷去了解這世界各環節的運作,再嘗試著用更有效率、創造出更多價值方式,打破既有遊戲規則的過程。而我們創造 AppWorks Accelerator,就是為了幫助懷抱這樣人生態度的「創業者」,為了讓我們明天能有更多的 Steve Jobs、更多的愛因斯坦,而不是全都讓僵化的體系訓練成一堆狗。

所以年輕人,請看清楚,你正在走的路,是要通往哪裡,希望不是 60 年前就被愛因斯坦破梗的那條老路,好嗎?

Update (8/16): 今天剛好讀到 Robert A. Heinlein (著名科幻小說家) 的一段話,跟大家分享:

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類都應該能夠換尿布、計畫侵略行動、殺一條豬、搶劫船隻、設計房子、平衡帳目、建築一道牆、接脫臼、安慰瀕死的同伴、接受指令、給予指令、合作、單打獨鬥、解數學公式、分析問題、施肥、寫程式、烹煮一頓大餐、有效率的作戰,並且英勇的死去。專長?那是昆蟲在做的事情。

(Image via x-ray_delta_one,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