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Experience’

品味 / 讓人腎上腺素激增的場景

March 4th, 2016

歡迎來到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場景設計者 Kyle Bean 與攝影師 Aaron Tilley、作者 Jordan Kushins 合作,在 kinfolk 雜誌中刊出了一個名為 In Anxious Anticipation 的專題,給了我極大的啟發。

首先,請欣賞他們精心製作出來的這些瞬間。

Kinfolk_Vol19_InAnxiousAnticipation-5

Kinfolk_Vol19_InAnxiousAnticipation-4

Kinfolk_Vol19_InAnxiousAnticipation-6

Kinfolk_Vol19_InAnxiousAnticipation-2

觀看這些照片的同時,你應該和我一樣,也感受到了心跳加速、血液衝腦,並且非常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即便你的理智知道,這些照片不會播放,而下一秒也不會有什麼好事。

這是一種很神奇的感覺,光光是幾張照片,就能夠引起我們極大的生理反應。文章作者 Jordan 用了一個很有趣的形容,稱它叫做「非直接腎上腺刺激」,換言之,透過一個照片、影片,而非身歷其境,去刺激觀賞者的腎上腺快速分泌。

而因為腎上腺的分泌,這會讓我們興奮、期待,會讓我們更享受接下來的體驗。這也是最厲害的電影,能給我們的經驗。但這組照片是第一次,有人能用靜態的照片,給我的生理這麼類似的反應。

換言之,照片除了能讓人們覺得讚嘆景物的美好,還能夠引發他們其他的生理反應,這裡面還有好多空間,值得我們去探索。

___

想設計讓人們永生難忘的產品與體驗?2016 冬季 AppWorks Ecosystem 聯合大徵才熱烈進行中,104 家創新企業、929 個職缺等你加入

我再說一次:創業很難,請勿輕易嘗試

September 27th, 2012

昨天優仕網的創辦人 May 來 appWorks 演講,聊到最近創業風氣比較盛行,她劈頭就罵我,說都是我天天在網誌上叫大家去「追逐夢想」,講得好像創業很容易一樣。

這中間一定有什麼誤會,因為我明明就覺得創業非常難 — 我自己已經搞 13 年了,也不敢說有什麼成就,還經常在文章中分享很多觀念故事,努力的在跟大家說這件事情有多難。事實上,我查了一下,過去這三年多來,我總共發表了 657 篇文章,其中用到「夢想」這兩個字的,僅僅有 22 篇,但光是用到「很難」這兩個字,還不算「非常難」、「辛苦」等等的,就有高達 119 篇

無論如何,既然我自己覺得這很難,文章中也常常透漏它很難,但最後還會有人說我讓他覺得創業很簡單,那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些讀者本身是處於「無知樂觀」的狀態,基本上戴著偏光眼鏡在讀我的文章,自動過濾掉「很難」的部份,只留下他想看的「精采」、「刺激」。

所以,今天我要在這裡再鄭重重申一次:

創業很難,請勿輕易嘗試

創業很難,請勿輕易嘗試

創業很難,請勿輕易嘗試

創業很難,請勿輕易嘗試

創業很難,請勿輕易嘗試

從今天以後請不要再去跟任何人說 Jamie 說創業很容易,創業很難,白痴才會覺得創業很容易。

在我自己的經驗裡面,開始創業最好的方式,不是自己創業,而是加入別人的創業公司。1999 年那一次創業,我先以暑期實習生的身分加入了學長剛剛創辦的哈酷網,暑假過後,學長覺得我可以幫忙,就漸漸把我拉進了核心的團隊。所以我有榮幸一路跟著學長,一起向創投募到了上億的資金,接著經歷了哈酷轉型為碩網,從 6 個人長大到 120 個人,達到上億的營業額,然後代表碩網在中國成立分公司,看著公司成為一個健康、獲利的企業。

那是一個很棒的學習過程,因為我很早就加入了公司,所以可以學到非常非常多,但也由於我不是最主要的創辦人,所以很多責任是由學長一肩扛起,而我們可以在他的羽翼下面盡情的發揮。我也從他身上學到了如果有一天我要自己創業,身為一個領導人應該要注意的事情。

2006 年那一次創業,我本來是以顧問的身分在協助兩個 MBA 同學創業,想不到我們居然一下募得了 200 萬美金的創投資金,我也只好捲起袖子跟他們一起開始努力。那個經驗讓我學到了在美國、紐約創業的種種,如何當一個產品經理,如何做網路行銷、經營社群、開發 3D 遊戲等等非常寶貴的經驗。一樣,這次仍舊是我同學當老大,雖然我是公司的核心三人之一,但他扛下了更多的責任,我也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關於領導的教訓。

到我 2009 年離開 Muse Games 時,雖然從來沒有自己當過「主廚」,但我已經累積了 10 年的「二廚」歷練,貼身觀察了大廚這麼長的時間,也學習到了很多應該注意的事情。所以這次的 appWorks 終於是創我自己的事業,當然三年下來還是犯了不少錯誤,但如果沒有前面 10 年的累積,我想我絕對不可能可以站在現在這個地方。

這就是所謂 1 萬個小時的定律。創業的確是可以學習的,但就跟很多事情一樣,你大概要花 10,000 個小時才能學會。所以這個學費你可以選擇自己繳,或是先去當當別人的書僮,跟著老大先練到一定的程度,再看要不要出來挑戰自己的事業。

我自己的經驗是後者,我覺得這樣一路循序漸進,從小怪打起,慢慢累積,最後再挑戰大魔王,是比較務實的步伐。當然每個人的天資不同,但無論如何

創業很難

沒有個 1 萬小時,你很難有些什麼成就。夢想、熱情,那只是 1%,真正要成功,你必須有堅持、決心、努力、厚臉皮、打不死、餓不死、什麼都做、什麼都試,而且要準備好過那樣的生活三年、五年,直到你跨過死亡低谷為止。

這樣清楚了嗎?不要再說 Jamie 說創業容易了,我從來沒說過這種話。

___

如果你是已經跟著大廚一陣子的二廚,現在想要自己開間餐廳,第六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正在接受申請,歡迎你的加入

(Photo via mathoov, CC License)

經驗與數據

February 14th, 2012

昨天 TechOrange 上的創投包心菜專欄,聊到「溝通能力」的重要。Yvette 的文章雖然看似輕鬆,但卻點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每個創業者都要學會「用對方的語言」說話。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根據我自己的經驗,第一次創業的四年業務歷練,是真正教會我這件事的關鍵。

也因此,順手把 Yvette 的文章分享到 Facebook 的同時,我說了:

我建議每個創業者,都至少要累積三、五年的業務經驗。做過業務,你才知道什麼叫做「說對方的語言」。

而這則分享也吸引來了 Gamelet 共同創辦人 Cjin 很棒的留言:

我較同意 Paul Graham 在 Why not not to start a startup 說的 too inexperienced 不是問題,反而是許多創投對新創事業或創業者預設成見,或太看重創業者之前的學歷和工作經驗。台灣創投若能像 fab.com 的投資人一樣關心 startups 的數據分析,而不是一些創業者的文字、態度,相信能對台灣創業者提供更正面的幫助。:)

首先,我完全同意 Paul Graham 的說法,也完全同意 Cjin 的說法。事實上,我的原意就是創業者要「想辦法」去累積三、五年的業務經驗,不管已經開始創業了沒。不過那不是重點,重點是「創業相關」的經驗,很難先「存」好再出來創業,因為首先你不知道要存什麼,再來很有可能人都老了你還沒存夠。

針對工程師,Paul Graham 的說法也很正確,他說:

如果你的創業經驗不夠,那你應該做的就是去創業。和去上班比起來,這是治療沒創業經驗最有效的方法。事實上,去上班會讓你更無法創業,因為你會被訓練成一隻溫馴的動物,然後依賴 PM (Product Manager) 來告訴你你該做什麼。

我甚至覺得除了「公司內政治」的技巧之外,在絕大多數的事情上面,創業都是更有效率的老師。事實上,如果你問大多數的創業者,他們都會跟你說創業的時間過得很「慢」,因為你一個月內做的事情就好像外面上班三個月、半年的進度一樣。所以如果你問我,我甚至會說年輕人應該要優先考慮創業或是加入創業團隊,因為這會讓你成長得更快。

至於網路業相關的數據分析,我完全同意 Cjin,是台灣創投最、最欠缺的知識。對我而言,財報是「被動落後指標」,因為它只是網路產品中各個轉換率組合後,所造成的結果。在創業團隊還在 Pivot 商業模式,以至於整個變動迅速網路世界,這樣的報表已經幾乎不能提供管理者和投資人任何有效的健康指標。也因此我已經不只一次寫到轉換率的重要,也不只一次解釋 CPA 與 LTV 等重要的觀念。

我希望 appWorks 在這方面的重視,能夠漸漸的影響我們的同業,也開始重視這些「領先指標」的意義。我甚至會說身為創業者,你們也有責任,你們也應該一起努力去教育整個市場。當這些數字越常被拿出來討論,越常被比較與檢討,那所有市場中的參與者就會對它們越了解,也越能夠體會它們的重要。

Together, let’s make Taiwan a better place for both Internet investors and Internet entrepreneurs.

套句另一位 J-Lin 最愛說的話:Let’s go!

(Photo via ableman,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