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GoodLife’

你的 TA 到底是誰?

December 5th, 2012

從行銷的角度看去,創業者普遍有的盲點,是沒有清楚定義他們的「TA」到底是誰。

設定 Target Audience (目標受眾/目標客戶) 是一個「濃度」的問題 — 當你對準了一群購買意願很高的客群,行銷的工作將會事半功倍。相對的,當你搞不清楚到底誰會買你的產品,結果當然就是亂槍打鳥,最後往往敗興而歸。

所以行銷的第一個工作是設定 TA,而 TA 設定的好不好,將會大大影響你成功的機率。

appWorks 輔導的 100 多個團隊中,TA 設定最精準的莫過是 Mamibuy。從一開始,Mamibuy 的目標客戶就是新手爸媽,因為新手爸媽往往有很多問題需要被解決,而且睡眠不足的生活狀態會讓他們有很高的付費意願 — 就算不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如果花點小錢能夠換來片刻的安靜,那也值得。既然對準第一次當父母的人,所以 Mamibuy 的粉絲團叫做「新手爸媽勸敗團」,而他們網站上最重要的功能,當然就是新生兒的「好物推薦」,因為新手村裡的爸媽需要了解養小孩該添購什麼裝備,而哪些裝備又是特別好用的。

因為這樣精準的 TA 設定,專注在服務新手爸媽,完全不理會沒有小孩,或是小孩已經很大的客群,兩年多來 Mamibuy 的推廣成效非常顯著,並且沒有花費太多的預算。

另一個例子是 GoodLife 好生活,他們的 TA 是「喜歡撿便宜的消費者」。除了網站,他們也每天在粉絲團分享即時的生活優惠資訊,常常都能吸引來上千人次按讚與分享,因為這是他們 TA 關注、喜歡,覺得有用的資訊。

注意上述兩個例子中,他們的 TA 設定都不是用傳統的年齡、性別、收入、居住地區等描述方法。Mamibuy 用的是家庭狀態,而 GoodLife 用的則是個人興趣。在大多的網路創業中,光是用年齡、性別這些客觀參數去描述你的 TA 是不夠的 — 即使是 28-35 歲的年輕男女,在出生率這麼低的社會中,真的是新手爸媽的比率還是不高。

產品最終還是需要得到市場的認可,而 TA 就是你的市場。所以在你悶著頭做產品之前,多花一點時間去研究、描述你的 TA,以及他們所碰到的種種問題,我認為是成功機率比較高的一種創業方式。

___

除了網誌,我每天也會在 Facebook 上分享許多創業相關的資訊,歡迎追蹤

(Image via intersectionconsulting, CC License)

麻煩門檻

January 22nd, 2012

Schlep (n.): 起源於猶太文,後為美國人廣泛採用,意指繁瑣、令人厭煩的工作

Paul Graham 幾天前在他的網誌貼出一篇「Schlep Blindness」,點出了許多創業者都有的共同心態。他說:

沒有人喜歡 schleps (瑣事),而工程師尤其討厭它們。大多數創業工程師的心願,就是可以寫出一個很屌的軟體,把它放在某台伺服器上面,然後就可以看著錢「卡親卡親」的開始流進來 — 不需要跟使用者聊、也不需要跟別的公司談判、更不需要修裡其他人搞出的 bugs。這種事情或許是可能的,但我從來沒有看過。

appWorks 從成立到現在已經育成了超過 80 個團隊,相信我,工程師的這種心態是全球性的。我的解讀是,對他們來說,寫程式是熟悉的工作,如果一天下來,至少寫了一些功能,他們會覺得今天是有進度的 ── 雖然事實很有可能是相反。再說大部分的工程師都比較內向,所以當他們面對要選擇去跟使用者聊聊、跟合作夥伴談談,或者是把一個未來「可能」會用到的功能寫出來,大多數人會自然的選擇後者 ── 反正都算是進度。

但你會驚訝,大多數的創業者沒有體會到,最厲害的競爭門檻,就是來自征服這些瑣事。EZTABLE 花了三年的時間,說服全台灣近 400 家最受歡迎、沒訂吃不到的餐廳加入,在他們的網站上提供訂位服務,現在,他們建立起了一個幾乎沒有人能複製的商業模式。GoodLife 好生活用手動的方式去收集、整理所有優惠資訊,產生出了一個完全沒有垃圾、超級實用的好服務。Mamibuy 花很多心思去經營「新手爸媽勸敗團」,創造出了一群忠誠的消費客戶,網站上線不到半年,公司就已經損益兩平。

像這樣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出好幾十個,因為這就是我們在 appWorks 教創業者的最重要方法 ── 如何善用「工人智慧」,甚至是「工人體力」,去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和產生優勢。所以,在你想破頭如何用技術創造門檻之前,先想想如何不用技術,達到同樣的效果。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專注在製造全世界最屌的「麻煩門檻」吧!

新年快樂,各位!

PS. 接下來 7 天,我要跟大家請個假,進入閉關修練狀態。MR JAMIE 網誌,我們開工日見。

(Photo via freddy, CC License)

年輕人,捲起袖子,來把手弄髒吧!

January 9th, 2012

搬回台灣的這一年半來,我從南到北跑遍各大學校園去演講,幾乎只要學校有來邀約,即使是賠上時間和交通成本,我也會出席。這場網路革命來得很兇,我認為年輕人有必要知道世界正在往哪裡去,並且把自己準備好 ── 還記得前美國教育部長 Richard Riley 的話嗎?

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十種工作,在 2004 年根本不存在。

跑了這麼久,和這麼多年輕人對話之後,我發現一個非常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大家對於「產業」的極度不理解。很多大學生跟我說,畢業之後要繼續念碩士。問他為什麼?因為「這樣應該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吧?」注意到了嗎,這樣應該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的「吧」,後面接的是一個「問號」,不是「驚嘆號」。 因為他從來也沒有確認過,念完碩士後是不是真的比較容易找到他想要工作,反正同學都在念,跟著念就對了。

年輕人,你不覺得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嗎?你最最黃金的青春年華,只因為這一個「吧」,就要浪費兩年窩在實驗室裡,當一隻任憑教授使喚的狗。更慘的是,它之所以會是一個「吧」,而不是一個「!」,是因為你不敢去面對這個事實,是因為你沒有先去確認清楚,到底,這個社會需要的是什麼人才。

我跟你說,每天每天,都有無數的企業跑來跟我求救 ── 他們找不到人幫他們規劃網路策略、執行網路行銷、用網路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用網路來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透過網路來銷售他們的產品。為什麼?因為最好的網路人才,都想要自己創業。為什麼?因為這些東西,學校根本沒教,上哪裡去找人才。

講到這點,你不得不佩服美國的年輕人,和他們從生硬的現實上挫斷足脛再站起來,從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來賺取衣食的哲學家皇帝精神。往往從考上大學的那一天起,他們就被趕出家裡。從此之後,學費、生活費自己負擔,也因此他們從大一的第一個暑假,往往就已經開始到企業實習。有些人甚至連學期中間,都還繼續 part-time 在公司幫忙。

千萬別小看這三個暑假、八個學期累積的實戰經驗,我從來沒有聽過美國的大學生說要繼續念碩士,只因為「這樣比較好找工做吧?」當你已經在一個、甚至好幾個企業裡面待過,那他們需要什麼人才,你一清二楚,哪有什麼好「吧」的,你要做的就只是把自己變成他們需要的那個人罷了。

所以,各位,別再窩那些沒用的象牙塔了,趕快多出來當當實習生吧!不管有薪水也好,沒薪水也好,能夠多了解一些產業的脈動、企業的文化,絕對比任何一張碩士文憑對你來得實用多了。如果有哪間公司你有興趣,那就主動去跟他們聯絡啊,大聲的說「我想成為你的實習生」,就算被拒絕,你也沒損失什麼不是。

而如果你想多了解的是網路產業,appWorks 也即將在 1/18 (三) 5:00pm-7:00pm 幫我們育成的新創團隊辦理「創業x實習 Let’s Match!」交流會,包括獎金獵人GoodLifeMamibuy 等數十家優秀的網路公司,都會釋出實習生名額,讓大家有機會一探究竟。

別再悶著頭拼文憑了,在那之前,快把袖子捲起來,跟我們一起先把手弄髒吧!

(Photo via kk,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