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HuffPo’

社群媒體如何讓《紐約時報》變笨?

May 31st, 2011

剛過去的星期天,我被邀請去好事聯播網的年度員工訓練跟他們分享「Web 3.0 到底是什麼」和這個發展對於媒體業有什麼影響。我跟他們說:

工地秀卡司這麼堅強,演出這麼好看,為什麼不收你一塊錢門票?因為它的重點是要賣房子。從今天開始,你也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建築公司,再好看的「秀」,也只是刺激消費的一個管道。

而在 Web 3.0 時代,吸引消費者最有效的管道,就是社群媒體。更重要的是它不但有效,而且花錢也買不到。這讓再小的團隊,也能夠和大公司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競爭,因為他們錢再多也砸不死你。

結果回家之後就看到《紐約時報》的執行編輯 Bill Keller 刊出的文章,堅持社群媒體讓人變笨,他說:

社群媒體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它們嚴重的干擾你。和壁爐或是背景音樂不同的是,社群媒體需要你的注意、你的回覆,這是沉思最大的敵人。

言下之意,就是大家別再用社群媒體了,還是電視、廣播、壹週刊比較不會讓人變笨。紐時身為媒體數位化先鋒,全球報業追隨的目標,他們的執行編輯卻有這樣的發言,不但讓人質疑先前大動作解除社群媒體編輯職務的策略是不是造成反效果,更讓人看到老媒體人不願放下的驕傲。

Social Media 背後代表的是媒體公器的下放,讓每一個民眾,都能參與資訊和知識的創造、發現和傳播 — 我今天下午的聯合報三大樓失火消息,比蘋果日報 (最快的主流媒體) 還早一個小時,而且他們沒有照片。當然這背後會有「信號與雜訊」比率的問題,但是我們應該要看到的是它對於更即時、更多元化、更精準的資訊流通,所帶來的莫大幫助。

最好的證明就是這兩年來中東數個獨裁政權接連被打倒,這是西方世界幾十年來處心積慮透過媒體統戰、間諜活動、軍火供應等手段都無法辦到的,而就像北風和太陽的故事一樣,當你給了人們社群媒體這個超強微波爐,這鍋雞湯在短短的時間內就這樣滾熟了。

所以,各位媒體朋友,我認為付費牆和這次的社群媒體事件,都只印證了一件事,那就是《紐約時報》其實還活在過去的光輝之中,無法放下身段去了解這個世界正在經歷的重大變革。因此,與其向他們學習,大家還不如多了解 Huffington Post 的商業模式,或是勇敢跨足電子商務的 UDN。這些,我認為才是媒體業真正的未來。

(Image via 917press, CC license)

為什麼你的 Art 做不出好 UI?

April 20th, 2011

最近常常在和創業團隊們討論 UI (User Interface/使用者介面),我發現很多人對於這個東西的誤解很深。想到要做 UI,大家的直覺往往就是先參考「國內外知名網站」 — 這很好,你不應該重新發明輪子,更不能重蹈覆轍。可惜許多人的「參考」,就是去偷人家的設計,卻沒有好好去檢視別人為什麼這麼做,哪些是該學的,哪些是你可以做得更好的。 我最喜歡舉的例子就是這兩個網站:

同樣是財經雜誌、幾乎一樣的排版方式,甚至連選用的色調都沒有差別。很明顯的,當初一定是其中一個人先做好,然後另一個人就說,既然他們都這樣做了,一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我們就直接拿來抄吧!天啊!你沒有發現這樣的 UI 根本就是使用者的夢魘嗎?請問我一進到這樣一個網站,到底應該要把眼光放在哪裡?是左邊不停跳轉的圖片、中間的「最新出刊」、還是下面的「頭條要聞」?請問「最新出刊」跟「頭條要聞」,又有什麼不同呢?這根本不叫 UI,頂多叫做小學生的美術「著色板」,你把整個畫面塗得滿滿的,可是對使用者來說卻一點功能性也沒有。

最反差的例子,就是本文一開始附上的圖片。那是從 Dropbox 首頁擷取下來的,人家有幾百個功能,累積了 2,500 萬用戶,首頁卻還是嚴守著簡單的原則,非常清楚的讓每個進來的使用者知道,你該點哪裡,這,才配叫 UI。

「可是 Dropbox 是工具軟體,前面兩個是雜誌,不能蘋果比橘子。」你說。

好,我就知道你會這麼說,沒關係,我們再舉一個例子:

Huffington Post 是北美最成功的網路媒體,綜合性的新聞網站,每天有上千則報導、評論,這是人家的首頁。看到了嗎?清楚明白,這,才配叫 UI。

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我常常說是把「排版」和「使用者介面」搞混了的結果。以前雜誌的篇幅有限,所以要把版面填滿,免得浪費紙張。問題是當我們進入了網路時代,這個限制早就消失了,可惜很多的 “Art”,卻還是停留在舊時代的框架當中。

但我一直懷疑還有很多更深層、我沒想到的理由,剛好昨天讀到一篇文章「Why Johnny can’t build a decent user interface.」,給了我很多靈感,所以,以下就是加入了我的經驗,幫大家整理的列表:

為什麼你的 “Art” 做不出好 UI?

  1. 自我感覺良好 — 「身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認為這個版面就是應該要這樣設計,這樣才有品味、這樣才叫美。我們在這裡還用上了最酷的 HTML5 動畫效果,你看,是不是超炫的?」天啊,先生,你不是在做一件要拿去展覽的藝術品好嗎?
  2. 太聰明 — 「拜託,這明明就很方便,你看,所有你可能會需要用到的功能通通在一個畫面上就可以找到,是不是很方便?什麼?User 不會用?怎麼可能?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笨的人類?」– 真的,這世界上 99.9999% 的人,就算有你的智商,也跟你的產品不熟,麻煩你還是將就他們一下吧!
  3. 沒能力 — 說真的,要設計一個「藝術與科技的結晶」,美觀大方又好用的 UI,非。常。非。常。難。所以 1 和 2 的背後,往往就是其實這個人也沒有正確的觀念和知識,
  4. 不重視 — 1~3 還是可以改善的,最慘的莫過於你的組織文化中根本沒有對 UI 優化的重視,從頭到得都沒有去注意消費者是如何使用你的產品,也沒把不斷的改善視為永恆的任務。
  5. 忘了從使用者出發 — 再難用的 UI,當你用了 1,000 次,也變得很好用。往往在我們瘋狂的測試產品的同時,也養成了良好的使用習慣。等到產品推出去了,你也把這樣的 UI 視為理所當然,忘記了大多的使用者其實是比你少用 999 次的。

最後我再說一次,網路業是一個講求轉換率最大化的行業,能夠把最多流量轉換成客戶的人,就是最後的贏家。所以當你在設計 UI 時,第一個必須要考慮 Conversion,然後才是美觀和舒適。能夠全部做到當然最好,如果不能的話,請把轉換放在第一位。至於你的 Art,既然每個都那麼崇拜 Apple,那就請他們好好從研究人家的 UI 設計準則開始吧!

PS. 四月份 appWorks Startup Mixer 來了,本周五 (4/22) 6:30 在 BCDog Cafe,趕快去報名吧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