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internet industry’

三四五對不起七八,但你不必對不起自己

April 22nd, 2014

Sunflower

那些二、三十歲的七八年級台灣年輕人,對目前台灣掌握權力及財富的三、四、五年級生早已極度不滿,過去這些七、八年級生一直活在上一輩的陰影中,也容忍了社會對他們汙名化的描述,而現在他們對台灣的現行體制已經徹底失望,決定要起身行動,作出改變

何飛鵬:七八顛覆三四五

如果這次的太陽花運動展現了任何事情,那就是傳統媒體、工商團體等社會資源雖掌握在三、四、五手上,但網路足以與之抗衡,甚至徹底顛覆他們,且三四五完全無力招架。

我深深認為,要改變台灣現狀,幫年輕人找到舞台,為這個社會注入新的正向能量,找到未來的國際競爭力,發展網路相關產業是重要的關鍵。

網路的顛覆才剛開始

很多人會說,網路不是已經發展很久了。的確如此,但以宏觀的角度去看,這個產業對人類社會的顛覆,才剛剛開始而已。舉例來說,台灣每年的零售總額有 3.5 兆左右,雖然電子商務行之有年,但也僅僅佔這個數字的 8-10% 而已。過去電商被 PC 綁在桌面,但現在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它終於有機會無時無刻、隨時隨地的進入我們的生活。

想像 20 年後的世界,所有交易勢必全面電子化,而電商在其中將扮演關鍵的核心的角色。也就是說,即使台灣的零售未來都不成長,電子商務 20 年內將有 10 倍的成長空間。今天台灣的電商產業能夠支持 PCHome、Yahoo 購物中心、Momo 購物等至少 3 家年營收百億等級的企業,明天這個數字可能要增加到 30 家。

電商正在取代貿易的地位

此外,過去人們靠著貿易來流通全球的商品,但現在人們靠著電商去買外國的東西。過去貿易強大的國家,可以產生大額的出超,貢獻經濟成長。現在開始電商強大的國家,才能夠有這樣的地位。因此過去許多三四五提著一卡皮箱做跨國貿易,找到了他們的舞台,也貢獻了台灣的經濟奇蹟。但現在的七八,舞台將從皮箱換成電腦,事業將從貿易喚為全球性的電子商務。

加入網路產業

當然加入網路產業不是解決年輕人問題的唯一解,也不是幫台灣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但我認為,對這些從小生長在數位世界的年輕人來說,網路是一個更容易發揮、更能彰顯你們能力的舞台,也是一個三四五的控制與陰影非常薄弱的地方。

的確,國家、社會、世代對不起我們的年輕人,但年輕人不必對不起自己。當整個世代都聰明的選擇自己人生的道路,那麼大家集合在一起的力量就能顛覆這個囚犯困境。

在加入網路產業之前,如果你興趣多了解這裡面的機會,這個星期六 (4/26),AppWorks 將與台大創意創業學程共同主辦「2014 夏季新創公司正職 /  實習媒合會」,共有 48 家新創公司將提供超過 150 個工作機會,其中包含 28 家 AppWorks 畢業的網路企業,都可以在那裡一網打盡。

NTU CEP Job Fair

此外,AppWorks 的求才專區中,也有我們投資的網路公司的最新徵才資訊。

改變世代的命運,從每一個人開始,用網路的力量,給三四五一點顏色瞧瞧吧,各位!

___

歡迎在 Facebook 上追蹤更多我的觀點

(Photo via graceshome, CC License)

別再讓大陸人笑我們沒志氣

June 18th, 2013

Twilight of Taipei

“他們的想法都很好,但是都沒有辦法自己把它推向市場。”C說,“而且他們總是盯著自己的想法,不和外界交流,那就沒有辦法全球化。”

昨天幾位創業者朋友紛紛在 Facebook 分享了 PingWest 上肖旭的一篇「台灣數位時代創業者:小而難美的煩惱?

我讀完後是非常生氣的。倒不是因為作者的資料收集不夠完備,文章呈現出的面貌與台灣真實的創業環境有些差距。而是竟然連一個外地的科技網誌,都要來笑我們沒志氣。

儘管在我們看來,台灣已經具備很多讓人羨慕的條件,比如文章開頭列舉的那些優勢,但是在當地創業者眼中,他們反而認為台灣是個“三無市場”。哪三無?無VC,無Mentor(導師),無用戶。

的確,和矽谷、北京相比,台灣創業者比較難募資,比較難找到 (真正有經驗的) 創業者當教練,本地的網路用戶數量也較小。但相對的,台灣的網路公司在同一領域所碰到的競爭極小,沒有資金過熱造成的「人才通膨」、「通路通膨」、「焦土價格戰」等糟糕情況,本地消費者的可支配所得不低,對於網路購物、線上遊戲的付費習慣不錯,黑貓、超商取貨與信用卡普及度等營運環境也相當健全。

或者讓我用餐飲業來比喻,在台灣,或許很難取得像日本、美國一樣高品質的牛肉,但你卻有優良的放山土雞,甚至是風味獨特的烏骨雞可以選用。一個好的廚師不是坐在那邊抱怨我沒有什麼,而是看看市場上有哪些材料,然後想辦法用來做出最棒的菜色。

同樣的道理,台灣的市場不大,但絕對足夠讓一個好創業者賺到第一桶金 — 無論 PCHome、Lativ、KKBox、神來也或是愛情公寓,都是最好的例子。有了糧草與足夠的實戰經驗,這時候再出兵去攻打國外市場,勝算自然會高上許多 — 當然提早開始研究可能去的市場是必須的功課。

沒錯,台灣多半的創投看不太懂網路公司,但他們手頭上不是沒有現金。如果你能摸清楚他們要的是什麼 (Hint: 低風險的投資報酬機會),了解如何與他們溝通,懂得利用像 appWorks 這種「橋樑」的角色,事實上網路公司成功募資的比例與矽谷相比一點也不差

抱怨是沒志氣的創業者在做的事情,因為事實是全世界的生態圈各有它的優缺。如果真的那麼嚮往矽谷、北京,這兩個地方並沒有拒絕你搬過去創業。但如果留在台灣是你自己的選擇,那就別抱怨,把這裡所有的好物盡其用,然後再動手改善這裡所有的壞,留給將來的創業者一個更好的環境。

最重要的是,別再讓大陸人來笑我們了,拜託。

___

一天當中關於創業的種種觀察,我都分享在 Facebook 上

(Photo via jackview, CC License)

PC 時代進入尾聲,台灣的下一個加速曲線在哪裡?

April 11th, 2013

IDC YoY pc shipments growth

今天早上 5 點照慣例起床讀新聞,映入眼簾的是這張驚人的圖表。根據市調機構 IDC 的統計,與去年同期相較,今年第一季 PC 的全球出貨量大幅衰退 13.9%,不僅衰退幅度連續四季增加,更重要的是 -13.9% 這數字是 IDC 自 1994 年開始追蹤全球 PC 產業以來,史上最大的跌幅。

PC 產業從 1980 年代開始發展,在 1990 年代逐漸蓬勃,我想可以合理的推論,1994 年以前 PC 也不曾如此衰退過。而過去這一年來的衰退情況,我想幾乎可以被解讀為 PC 產業經歷了成長期、高峰期,現在正式要邁入夕陽期的徵兆。

當然消費者對 Windows 8 的冷感是 PC 加速衰退的主因之一,但事實是 Apple 的 Mac 系列並沒有被排除在 IDC 的統計裡面,這次的報告中也指出 Mac 雖然沒有像 Windows 那樣重跌,但在過去一季仍是衰退。

而 PC 真正的殺手其實是「後 PC 裝置」,也就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當這些裝置越來越能滿足消費者上網的需求,則他們對 PC 的依賴也就越來越低。在 2012 年的第四季,全球消費者分別購買了 5,250 萬台平板電腦與 2.2 億支智慧手機,較前年同期成長了 75.3% 與 36.4%。相較之下,在 2012 年的第四季,PC 的出貨量是 8,979 萬台,衰退 6.4%。

也就是說,不僅智慧手機的出貨量已大幅超越 PC,就連平板電腦的出貨量也有機會在今年內與 PC 出現死亡交叉。當然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內,還是使用了很多 PC 產業發展出來的元件,但重點是這些裝置的代工價格與毛利常常遠低過 PC,更糟的是台灣在後 PC 供應鏈的競爭優勢目前仍非常薄弱。所以當 PC 越衰退,後 PC 越蓬勃,台灣的未來也就越危險。

因此當務之急,我們不僅要趕快打入後 PC 供應鏈,還需要發展新產業來迎向未來。當然我們已經在布局生技、文創等新興產業,但除此之外,我認同詹宏志先生所說的,我們應該要把「網路產業」標示成台灣未來 30 年發展的重點產業。網路產業是「知識密集」的服務性產業,有「以小博大」的可能性。無論是大國、小國,都有網路公司從自己的本土市場出發,然後逐漸發展成全球的企業的例子 — Google、Facebook、Amazon 或是 Rovio (Angry Birds 母公司)、Line 以及日本的 DeNA,GREE、GungHo 都是很好的例子。

當然台灣發展網路產業不是沒有挑戰,我們的創投產業對網路的 Know-How 普遍不熟悉,需要訓練、引進更多更國際化的人才,也需要請政府鬆綁諸多在「沒有考慮到網路產業發展」前提下所制定的法規與政策。但我們也有一些優勢,我們的電子商務在全球相當領先,我們有很好的工程師素質與數量,也有機會結合有全球華人影響力的娛樂產業。

過去 30 年,台灣搭著 PC 的全球普及化,成長至今天蓬勃的景象。但未來 5 年,將會是台灣歷史上的關鍵轉折,我們需要進行非常艱難的產業替代,讓經濟搭上下一個火車頭持續發展下去。

我和 TIEA 台灣網路暨電商發展協會的同仁們認為網路產業必須是台灣的下一個火車頭,如果你能認同我們的想法,我邀請你一起來加入這個協會,和我們一起推動網路產業在台灣的發展。

(Graph via IDC)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