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PMF’

Pinterest「爆紅」,的嗎?

March 16th, 2012

這兩三個月來,逛到哪裡,似乎都會看到 Pinterest 的影子。但說實在,即使在網路圈子內,甚至到了半年前,大多數人也都沒有聽過 Pinterest。於是乎,就有了一種感覺,似乎 Pinterest 是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爆紅的,真的是這樣嗎?

CNN 昨天訪問了 Pinterest 的共同創辦人Ben Silbermann,講到他們新的 Profile Pages,以及即將推出的 iPad 版本。但這篇故事最最值得參考的,是 Pinterest 「爆紅」的過程:

Silbermann 與一些朋友們在 2009 年末推出了 Pinterest。在那時,「即時文字新聞」(a.k.a. Twitter) 當紅,一些「觀察家」們都認為貼圖板註定會失敗。

上線 9 個月後,Pinterest 的使用者還不到 10,000 人。

Silbermann 說:「我想我大概親自寫 emails 給了前面 5,000 個使用者,我甚至給他們我的手機,跟他們去喝咖啡聊天。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放棄,說穿了只是因為我覺得告訴大家『我搞砸了』,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小但穩定的成長,和對產品的堅信,讓 Silbermann 的團隊繼續向前進。即使到了 2011 年的夏天,Silbermann 跟幾個工程師朋友,還是在一間小公寓裡面搞著他們的 Pinterest。不久後他們才在市場上找到突破 (PMF),接著一些科技網誌才開始報導這個故事。

所以,沒錯,Pinterest 花了不到 6 個月的時間「爆紅」,可是在那之前,他們已經先走過了整整 2 年的孤獨歲月,恐怖的死亡之谷。回到 1 年多前,如果你是 Silbermann,當網站已經上線 9 個月,還只有 1 萬個使用者,你能夠堅信下去,不要放棄嗎?

這,才是創業最難的地方。從結果看過去,每個「爆紅」的故事看起來都很容易。但從出發點往後看,這些能在全世界與他作對時堅持下去,不斷嘗試,努力的進步的團隊,都是非常非常偉大的,因為他們做到了絕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事情。

沒錯,你的產品明天就會「爆紅」,只是在明天前,請先咬緊牙根忍過三年吧!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始申請

創業之路

March 15th, 2012

如果每個 Startup 都是一場冒險,那這場冒險一開始的路,大多是長這個樣子 — 這個曲線有好多好多不同的版本,不過核心的意涵大同小異。我的「創業之路」主要是參考 Paul Graham 的「The Process」和 Seth Godin 的「The Dip」,然後再加入我自己的經驗,揉合而成。

當產品剛上線的時候,尤其如果你辦了一些「上市活動」,通常會引來一些媒體的關注 — 不管是傳統媒體也好、TechOrange 這種業內媒體也好。這會為你帶來不少的初期流量,團隊的士氣也相當高昂。但大多數的情況是好景不常,人潮不久就會退去,問題是你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不再回來。

接著你開始 Pivot,但速度非常慢,因為你也不太知道該往哪裡去。但不久之後你發現錢快花完了,團隊的士氣也一天比一天低落,甚至有成員開始「叛逃」。這個地方是有名的「死亡之谷」,因為超過一半的團隊,都會在這裡放棄。

只有少數的團隊,或者是前期的現金用得慢,或者是找到家人、朋友、天使的奧援,他們沒有放棄。更重要的是因為經驗的累積,他們加快了 Pivot 的速度。但事情還是沒有這麼簡單,因為每次 Pivot,市場就會有點反應,但是不久之後又會讓人失望。這個嘗試錯誤,忽高忽低的過程,有時候需要半年、一年,對有些人甚至長達三年、五年。

這個過程雖然看似停滯,但其實他們一直在進步。在每一次的 Pivot 中,他們逐漸學會如何談合作、找夥伴、經營通路、買最划算的廣告、有效率的經營社群媒體、如何提升轉換率、增加留下率、拉高病毒參數等等網路創業的最最重要知識。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挖到了什麼。流量/營收開始上升,而且客戶也願意留下來,向朋友推薦他們的產品。是的,他們找到了 PMF (Product-Market Fit)。

接著他們開始募一筆大的創投資金,用來規模化他們的團隊與服務,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但故事還沒結束,因為不久之後,他們又得去找下一個產品、下一個 PMF,所以熟悉的曲線,又會再度發生。只是這次,他們更有經驗,更能撐過那個低谷。

在辦 appWorks 育成計畫之前,我以為我早就經歷過好幾次這樣的過程,所以我只要把它都教給團隊們,大家就可以減少很多時間的浪費。但四屆、80 個團隊下來,我才發現這個過程根本沒辦法加速。因為那中間所有的磨練都是必要的。從外在看,它像是低谷,但從團隊的內在去看,這其實是一個先蹲後跳的過程。先打破你所有的自尊,讓你學會低頭,然後所有的學習才能開始。等到你真的學會這門生意所有大大小小「眉角」(竅門),你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 PMF — 不,在那之前,你用的是那些叫做「騙術」,找到的是一些一去就不會再回來的「游客」。

看透了這一點, appWorks 很快改變了我們幫助團隊的策略。既然一切的學習都是在產品上線之後才開始,我們能做的就是幫他們快點把產品推出去,不管再爛、再醜的東西也好。接著在死亡之谷的過程中,我們和所有其他的團隊一起,成為創業者最好的心理支柱。最後在他們最需要「資助」的時候,我們也能夠站出來力挺,幫助他們繼續奮鬥下去,只要他們還有心想要繼續進步下去,直到找到 PMF 為止。

說是說「幫助」創業者,但它其實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情,因為他們都是獨立、接近偏執的個體,常常也沒辦法聽進你的任何建議。這兩年來我們學了很多,也是一個很棒的經驗。

這就是創業之路,與你們分享。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始申請

(Inspired by AVC)

 

Google 小心,DuckDuckGo 來了

February 17th, 2012

自從 2005 左右,當 Yahoo 花了近 20 億美金連續買了 Inktomi 和 Overture 兩個搜尋公司,整合了三年卻遲遲無法挑戰 Google 的霸業之後,「搜尋」這場遊戲就被視為結束了。後來即使微軟又花了 55 億做出 Bing,接著還和 Yahoo Search 的流量整併,但合起來的搜尋量也只有 30% 的市佔率,不到 Google 的一半。大家伙們燒了這麼多錢都無法動搖 Google,那這根本是不是一場創業者可以玩的遊戲。

當然還是會有不怕死的挑戰者,其中大概只有 Wolfram Alpha 算是以「科學搜尋」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出來。剩下的勇士們無論推出時聲勢有多浩大,最後似乎都難逃彈盡援絕的命運。但這件事情到了今天早上有一些些改變,從 2008 成立以來,一直在鴨子滑水的 DuckDuckGo,居然突然傳出了已經突破一天 100 萬次的搜尋量。雖然這離 Google 的一天 3 億次搜尋還很遠,但重點是這張圖一看就知道是找到了 Product-Market Fit

這下好了,大家趕快要開始研究 DuckDuckGo 到底是怎樣找到 PMF 的?我讀了很多資料,但最終我覺得重點真的就只是搜尋結果頁面。同樣是搜尋「Jeremy Lin」,在 Google 上面 (第一張圖) 我覺得他們的假設是你已經認識林書豪,所以把他的新聞集錦放在第一位,而且每個結果的「標題」完全是照該網站的原始 <Title>,所以資訊讀起來有點辛苦,你必須要一個一個的去解讀。

到了 DuckDuckGo 上,他們先假設你不認識這個人,所以把 Wikipedia 的資訊放在最上面,接著還給你他的 “Official Site”,接著才是一些其他的資訊頁面。每個搜尋結果前面,DuckDuckGo 還放上了該網站的 Favicon (小 Logo),幫助你很簡單的用視覺去辨識這個結果的重要程度。再來,DDG 提供的其他功能也比較少,所以整個頁面看起來乾淨很多,使用的字體、色系、空間也比 Google 的現代、柔和許多。

除此之外,DDG 的搜尋結果權重,和 Google 的也有些不同。你可以看到 DuckDuckGo 比較偏好像是 Wikipedia 這類有人工編輯過的頁面,也就是在走所謂的「Curation」(篩選) 這條路線,而非 Google 那年代搜尋引擎所注重的「Coverage」(覆蓋性) 路線。 而我認為就是只是結果篩選和使用體驗這兩個點,讓 DDG 找到了 PMF,也讓他成為了 2005 年後第一個真正有機會挑戰 Google 的新創團隊。

或許,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無法撼動」的市場或公司,只是看你能不能看透問題出在哪裡,和能不能夠找到更有棒的方法去 hack 它,如此而已。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