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Premature Scaling’

先手動,再自動

June 27th, 2013

street vending

會寫程式的工程師創業者有一個優點,就是他們能夠蓋出很厲害的產品。但這個優點有時候會變成缺點,當他們過度迷信程式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甚至是還沒有確定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就已經開始動手寫程式。

要知道一個工程師創業者有沒有這樣的毛病,其實很簡單,只要把他做的網站 (或是 App) 打開,一個一個頁面點進去看看,如果有很多是程式自動產生的空白頁面,那很有可能就是犯了「過早自動化」的毛病。

過早自動化有什麼壞處?首先,它是一種腦力與生產力的浪費 — 一個頁面既然沒有內容需要被顯示,費心設計程式去自動產生它,當然是一種浪費。同樣的時間,大可以被花在研究、思考、實際去驗證使用者到底有什麼問題需要被解決上面。創業初期最珍貴的資源是時間,如果不能在一、兩年內找到 Product-Market Fit,好不容易組起來的團隊就會開始分崩離析。把這麼珍貴的時間花在自動化不需要的頁面上,當然是很可惜的浪費。

再來,過早自動化會讓你錯失處理真實的內容、顧客、供應商,在過程中建立起「手感」的機會。即使自動化出來的頁面真的有內容,真的有人看,真的有訂單,那也不代表它就是一個完美的投資,相反的,你可能會因此損失了「向失敗學習」的機會。舉例來說,一個賣東西的電子商務網站,訂單轉換率往往不到 5%。這代表著這個目標是「達成交易」的自動化軟體,對 95% 以上的使用者而言是失敗的。問題是,大部分的情況下,你不知道它失敗在哪裡。這些人來了就走,你根本沒機會問問他們,到底為什麼沒有買東西,我的設計哪裡沒有符合到你們的需要。

相反的例子就是像 MamibuyMydress 等這類從 Facebook 社群、手動團購慢慢長出來的電子商務網站,你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他們對於自己的目標族群,喜歡買什麼,不喜歡買什麼,有著更深入的理解。

最後,過早自動化會讓你陷入轉向困難的窘境。每一行程式畢竟都是工程師的心血,好不容易 debug 好的東西要殺掉更是令人淌血。我看到很多工程師創業者都是卡在這裡,太早把頭洗下去,洗了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不太被需要的自動化軟體,接著進退兩難,只好悶著頭繼續把功能一直加進去,暗暗祈禱如果有很多很多功能的話,其中某個功能或許會打中某個使用者。當然,回頭去看所有大受歡迎的網站、App,很少是在這樣的開發軌跡下的成功。

所以,在任何的自動化之前,我建議大家先用手動的方式一筆一筆的處理你的商業流程。等到確定了這個流程真的被使用者需要,慢慢在過程中摸清了眉角,並且量大到手動快要沒辦法處理了,這時再寫程式去自動化它。相信我,在那個過程中,你會學到很多東西,也會開發出更符合所有人需求的軟體。

___

一天中關於創業的種種觀察,我常分享在 Facebook,歡迎追蹤

(Photo via tobi, CC License)

創業 CEO:打仗的目的是勝利,不是開最棒的坦克車

February 25th, 2013

DSLRs

歡迎來到「創業 CEO」系列,在這個系列中,我們討論一個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一位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我有次讀到一個研究,裡面量測了地球上各種不同生物行動時的能源效率。同樣前進一公里,美洲禿鷹所消耗的能量是最小的。我們人類的成績相當普通,只能排進前三分之一… 那看起來很糟糕,但另一位科學家居然想到了去量測「騎腳踏車的人類」的能源效率,而這時我們就把禿鷹徹底擊敗。

在一次的訪問之中,Steve Jobs 講了上述的故事,這個故事給了早年的他非常重要的啟發,那就是電腦是「人腦的腳踏車」,因此讓他一生致力於創造更棒的 Mac, iPod, iPhone, iPad — 這些讓每個人都能想得更遠,創造得更快的腳踏車。

人類是工具的動物。我們天生沒有較好的生物本能,沒有了不起的運動能力,但靠著發明工具,我們打敗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成為了領導的物種。接著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我們開始走向專業分工,工具的製作者與使用者開始層層分開,這樣的結構有助於生產效率的提升,但也帶來了一些奇怪的後遺症。

我們開始迷信工具。試著跟工程師討論「最好」的開發流程,你會發現瀑布式、敏捷式、極限式,每個陣營都有它的死忠支持者,並且其他的陣營都不值得一提,緊接著還要辯論 RoR, LAMP, Django 哪個是「最好」的開發平台。跟設計師討論設計軟體,跟玩攝影的人討論相機器材,跟週末騎士討論腳踏車,跟經理人討論管理工具… 你會發現有太多太多的辯論,都圍繞在工具本身的「品質」之上。

但你也會發現這些辯論,往往沒有考慮到「環境」與「目標」– 在不同的環境,面對不同的目標,當然要選用不同的工具。所以工具本身往往沒有絕對的優劣,重點是你能不能依據使用上的需要,去選擇對的工具。

所以在決定工具之前,我們必須要先釐清目標與環境。我的領悟是,在辯論該用什麼工具之前,一個好的 CEO 應該先帶領團隊把以下的題目理解清楚:

  • 工作的短期目標?
  • 工作的中/長期目標?
  • 工作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間的關係?
  • 產品的預期壽命?
  • 產品未來需要更新的機率?
  • 預算的限制?
  • 時間的限制?
  • 人員的限制?
  • 原物料的限制?
  • 供應商的限制?
  • 合作夥伴的限制?
  • 市場/競爭者的狀況?
  • 產品使用者的期待?
  • 產品通路的限制?
  • 產品定價能力的限制?
  • 推廣管道的限制?
  • 工具的成本?
  • 人員對每個工具的熟悉程度?
  • 學習成本與曲線?

當「目標」與「環境」清楚了,那工具的選擇事實上就會非常容易。新創團隊尤其常常忽略了「時間」與「成本」的限制 — 當然等我有錢了,我也想用全世界最棒的開發環境與 Production Servers,但在那天之前,懂得「屈就」往往是創業管理最重要的功課。

無論如何,記住我們是工具的動物,看到亮晶晶的新斧頭會莫名的興奮,但最終,外出打獵如果不能帶回豐盛的晚餐,斧頭再亮也沒有用。

與大家共勉之。

___

一天中的種種觀察,我常分享在 Facebook,歡迎收聽

(Photo via lhirlimann, CC License)

低燃燒 — 你最好的朋友

October 4th, 2012

Premature scaling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Jamie Lin

在我看來,創業分為兩個步驟 — 第一個步驟:從 0 到 1,第二個步驟:從 1 到 100。

這個觀念可以被用在創業的好多個面向上面,例如:一、找到一個小小的成功,二、放大你的成功;一、找到 Product-Market Fit,二、用力推廣你的產品;一、找到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二、規模化你的商業模式;一、先在在利基市場成功,二、逐步切入主市場;一、自己跑業務累積有效的銷售方針,二、找一群業務來大量執行這個方針。

重點是這是兩個步驟,所以在第一個步驟的時候,你只專心的把 0 變成 1。所有關於 1 到 100 的事情,你必須先放著不管。因為最終如果 0 不能變成 1,那你花再多力氣去準備把 1 放大成 100 的種種,其實一點幫助也沒有。

千萬別小看把 0 變成 1 這件事情,它其實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難的。過程中你不僅僅需要努力、用功、聰明、智慧、堅持、決心和執行力,往往還需要很多很多的運氣。因此它發生的時間點基本上是無法預測的 — 你可以再努力、再用功,但如果沒有那個命,也是白搭。所以為什麼人家說創業比氣長,我說算清楚你還剩幾發 Pivots,其實都在講同一件事。如果超級努力能夠讓你達到 .200 的打擊率,那你大概還是需要上場個 3-7 次才能打出一支安打。

實務上初創業者的打擊率還要更低,所以你必須想辦法「買」更多的打擊的次數。或許準備多一點存糧是個方法,但願意支持你的天使往往就那麼多。因此更重要的就是「省」,省到極限,每分錢都花在刀口上。這也是身為「0」的優勢,除了爛命一條,你沒什麼牽掛。大公司有它的矜持,無論是新事業還是老部門,賺錢還是賠錢,薪水必須維持一定的等級。但小公司沒有那個問題,只要創辦人還活得下去,根本不需要發薪水。能夠不花的錢就不要花,必須花的錢也想辦法不花,無論如何,省到極限,因為你永遠不知道「1」會在什麼時候到來,所以在那之前,你必須要讓公司的 HP 越長越好。

我已經很省了,Jamie!

每個聽到這道理的創業者,都是這樣回答我的。沒問題,你只要跑一個很簡單的檢查,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省 — 打開你的記帳本,看看自己有沒有在 0 還沒變成 1 之前,就把錢花在任何 1 變成 100 的工具上面。常見的情況:明明只有 4 個人,卻租了一個 20 坪的辦公室 (我在預留成長空間)。或者遊戲還沒寫出來,就請了一位客服 (我想說她可以先當助理)。明明網站沒有流量,卻開了一個 Medium 的 AWS Instance (萬一流量爆衝怎麼辦?)。

往往你只要仔細一看,每個 0 的團隊,都還是花了很多的錢在 1-100 的事情上面。狠下心來,把那些通通砍掉吧。因為找到你的 1,需要的時間往往是想像中的 3 倍。以網路業來說,大概需要 3-5 年的時間,還記得嗎?這件事情需要 10,000 個小時才能學會。所以在那之前,你該做的就是把學費壓到越低越好。

___

除了課程、輔導、社群、資金,appWorks 還提供 6 個月的免費辦公室,支持你省到極限,直到找到你的 1。第六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加入我們

(Photo via alles-schlumpf,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