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Progress’

「越級挑戰」是進步最快的方法

November 21st, 2013

Jack Dorsey

國三的時候,我一年長高了 10 公分,突然變成班上數一數二的「長人」。看上我的身高優勢,打籃球那掛同學開始揪我跟他們湊隊。一開始我就像櫻木花道,除了防守跟搶籃板,沒什麼其他的作用。後來苦練一些得分動作,高中三年在鬥牛場上勉強還算管用。

上了大學,系上學長小虎看上我的身材與彈性,邀我加入校隊。我有點狐疑,因為校隊通常只邀請高中聯賽出身的練家子,不過反正我喜歡打籃球,沒什麼好損失,硬著頭皮就去了。去了才知道台大校隊是有名的魔鬼營,我們沒有教練,因此採學長管理學弟制,又沒有體保生,只好靠苦練才能跟人家對抗。

我們每週訓練三次,每次三個小時,內容幾乎都是體能鍛鍊 ─ 折返跑、蛙步、全場 S 型運球、托板樣樣來。大夥幾乎都是從小練球隊長大的,這樣的訓練份量對他們而言算是辛苦,但不致於過分。我是上了大學才第一次練球隊,體能爛到爆炸,所以好幾次都搞到昏倒,甚至在廁所嘔吐。

一個學期練下來,我只覺得自己永遠跟不上隊友,直到放寒假的時候,一群高中同學約回母校打球,我才驚覺到發生的變化。當年水準差不多的人,已經完全不是我的對手,而我們這一年最強的幾個人,我已經可以平起平坐。

也就是說,我進去校隊基本上是「越級挑戰」,但也因為苦撐在那個環境裡,讓我被逼著進步。雖然沒辦法完全追上同儕,但拼命與他們拉近距離的同時,自己的水準當然就提昇了。

後來我發現,這樣「寧為牛後」的道理,在人生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近朱者赤,如果想要變強,就該強迫自己去跟更強的人相處,久而久之,無論能不能超越他,至少你可以接近他的水準,同時間也就拉開與眾人的差距。

也因此我常建議年輕人選第一個老闆,不要選第一個工作。挑一個 Good Startup 加入,不要去一家自動導航的公司上班。因為當你跟強者相處久了,自己也會變強。當你身在積極的團隊久了,自己也會變得衝勁滿滿。

記住,有機會的話,永遠強迫自己越級挑戰,因為那是進步最快的方法。

___

11/30 (六) 13:00 在台灣大學農業陳列館,我們將與台大創聯會共同舉辦「2013 冬季新創企業 正職/實習 媒合會」,現場將有 58 家新創企業,包括 31 個 AppWorks Startups,提供超過 140 個正職、實習位置。歡迎來看看,說不定其中就能找到你越級挑戰的好機會。

2013 冬季新創企業正職實習媒合會

(Jack Dorsey photo via Joi Ito, CC License)

成熟,但別長大

August 21st, 2013

albert einstein's famous funny face

「無可救藥的樂觀」並不是每天早上醒來自我感覺「喔,我一定會成功。」而是永遠抱有正向的態度去面對挫折 ─ Steven Su, Co-founder of Fandora

2011 年初,兩個青澀的年輕人走進了 appWorks 的會議室,來參加第三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最後一關面談。 外號 XP 的 Steven 與人稱 R 俊的 Adrian 當時都還是研究生,一個在成大物理所,一個剛要開始唸台大資工博士班。他們在成大學生會認識,一個是學生會長,一個是系聯會長,四年內一起辦過許多大大小小活動,共同推動校務改革,因而產生了革命情感。

已經拿到一個電通所碩士的 XP 技術能力很強,尤其喜歡研究 Hadoop 等 Big Data 平台,一看就是慢熟型的悶騷工程師,整個面談都在裝酷。主要負責講話的 R 俊除了物理之外還唸經濟,學生期間在建設公司打工歷練過,整個人充滿了海派與奔放。

原來 XP 已經拿到台積電的高薪 Offer,但是在 Adrian 的極力慫恿下,他決定放棄 Morris,趁年輕跟好搭檔一起追逐一次夢想。

由於涉世未深,來面談的時他們提的兩個 ideas 聽起來都相當天真。一個是「基於論文的社群網站」,原因是兩人在研究所都都讀了不少論文,寫了很多筆記,因此想讓所有研究生都把筆記拿出來交流,這樣大家都可以省些功夫。XP 還有另外一個點子是 Code Snippets 的 Github,讓工程師可以在上面分享一個個的 Class (可以想像為樂高積木),大家更容易的組裝出想要的軟體。

兩個點子或許都有些需求,但市場很有可能都不夠大 ── 研究生與工程師畢竟都是極少數人,但 XP 已經動手做出了兩個產品的雛形,Adrian 更是找了很多實驗室同學做市場調查。我們喜歡這兩個人的態度與執行力,最後正式邀請了他們加入 appWorks Class #3。

結果幾個月後第三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正式開學時,XP 與 Adrian 已經發現原來的題目太小,早就開始想新的 ideas。他們看到 Nefflix 在美國非常成功,XP 也有信心解決 Online Streaming 技術,就決定試著把它搬到台灣。Adrian 負責去跟八大影業談版權,XP 則開始試著把平台做出來。

不久之後,他們又發現這條路幾乎行不通。代理商根本不想跟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談授權,線上串流 HD 電影每部近 5 元美金的成本也幾乎不可能回收。這時 Demo Day 已經開始倒數計時,完全沒東西可講的兩人想破腦袋,最後兩個禮拜內勉強擠出了一個電影與商品評論服務 PKin交差。

pkin

2011 年底,他們從 appWorks 育成計畫畢業了,雖然還沒有找到偉大的 Idea,但他們還不想放棄,所以 XP 與 Adrian 決定繼續進駐在 appWorks 的 Coworking Space,跟所有一到三屆畢業後留下來的二十個 appWorks Startups 一起努力。

這中間他們又做了好幾個嘗試,包括社群行銷、抽獎網站、藝術品電商等等。在天真與務實的光譜上,他們漸漸從一個極端擺盪到了另一個極端,既然 Steve Jobs 說抄襲是成為偉大藝術家必經的道路,有一陣子他們看國外什麼網站紅,就立刻做一個類似的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Fandora

2012 年中,他們效法 Pinterest 做出了給藝術家分享作品的 Fandora。這個網站帶他們認識了一群熱情的台灣插畫家,接著為了協助這些插畫家把創作商品化,他們又在今年四月推出了 Fandora Shop,把插畫作品變成了精美的 T-Shirts 與手機殼,放在上面供粉絲與消費者購買。

短短四個月時間,這個小商店達到了百萬台幣的月營業額,還引來了 BBC 等國際媒體的關注,兩年多來不懈的嘗試,總算被 XP & Adrian 試出了第一個商業模式。

Fandora Shop

當然 Fandora 最終是不是能長成一個偉大的商業模式,目前還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 XP 與 Adrian 在過去三年內,不斷的在真實市場中進行實驗,從中學習,快速累積了非常多關於網路、行銷、文創、商品與營運等等領域實際且有用的知識與技能,如果他們繼續以這樣的速度進步,這個團隊是有機會成就些什麼的。

回頭看看,跟當年的「基於論文的社群網站」或是「Code Snippets 的 Github」比起來,「給插畫家的社群網站」聽起來一點也沒有比較不天真。但就像 XP 在一場 appWorks 演講中分享的一樣,真正厲害的創業家是「無可救藥的樂觀」與「Step by Step 的務實」兼具的。

他們做事的方法或許成熟,但在心目中對於這世界的想像,卻從來不肯真正長大。

能在 appWorks 上班,每天跟這麼多幼稚又厲害的人一起工作,我認為,是一件相當幸福的事情。

Steven Su, Fandora

___

歡迎在 Facebook 追蹤我的創業相關分享

(Photo via foglobe賽拉維的秋天)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