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Raymond Chang’

流言終結者 #13 –「創業是一場人生的賭注…」

May 7th, 2012

很多人喜歡把「創業」與「彩券」相提並論,畢竟兩者都是「中獎」機率極低,但「大獎」超高,足以讓人一輩子不愁吃穿的活動。所以有人就會勸年輕人不要輕易嘗試「創業」,就好像勸他們不要迷上「賭博」一樣,似乎如果創業「失敗」,財產、家庭、甚至是人生,也會跟著賠上一樣。

但事實是創業與彩券的相似程度,也就只有到上述為止。從統計學來說,買彩券的「期望值」基本上永遠是負的,並且不會因為你買了幾次而有所差別。想要「賭彩券」,你所需要做的事,也就只有「買」一個動作而已。從拿到彩券到開獎那刻,你並沒有辦法對結果有任何影響,除非你是賭聖周星星,否則大概無法修改你手中買到的號碼。

但創業則完全不是這樣。你並不是只有把錢拿去買號碼而已,還必須花很多力氣的讓你手中持有的底牌,也就是你的團隊、產品、策略、行銷,你的整個商業模式,越來越好。當彩券的期望值永遠都一樣爛,創業的期望值卻會隨著經驗的累積,不斷的升高。事實上,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即使創業者最後放棄,他們並不是真的「失敗」,反而是學到了很多珍貴的東西。

我認識很多企業經營者,尤其自己是創業出身的,都說他們更願意雇用這些有「失敗」經驗的人。所以在大多數的情況,創業「失敗」頂多就是回去公司上班而已,甚至還有可能因此得到更多器重。2000 年網路泡沫前勇赴納斯達克上市的「和信超媒體」創辦人,當初的「網路金童」張瑞展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後來因和信超媒體經營不善,被迫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但張瑞展最終還是在中國企業中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並且在最近接下了「新焦點」執行長的大棒。當卸任 CEO 洪偉弼被問到為什麼選擇張瑞展作為接班人,他的理由正是年輕、高格局以及擁有創業經驗*。

事實上,創業經驗是非常非常珍貴的人生課程。新創公司麻雀雖小,但卻必須五臟俱全。所以身為創業者,你被迫要學會關於「做生意」的所有知識與技能,無論是業務、談判、行銷、營運、管理、財務、會計一路到產品、技術,你通通責無旁貸。而且這些東西可不是在 MBA 學校裡吹著冷氣慢慢學的,你必須站在火線上,一邊硬著頭皮往前推進,一邊還要學會打仗。這樣的生活一年、兩年下來,你得到的成長往往比在舒適的企業裡待五年、十年還來得多。

也因此身為創投,我們除了投資有「成功」案例的創業者,其實也很喜歡支持有「失敗」經驗的人,因為他們學到了教訓,下次更有機會成功。也就是說,每次創業「失敗」,下次成功的機率就更高。到了這種程度,這些失敗其實根本不是失敗,它們只是「成功」路上必須經過的一些關卡。

所以絕大多數的創業「失敗」,其實只是一種教育,就當把存款拿去繳了學費,大不了回去企業上班。但有一種真正可怕的創業失敗,是極少數把身家都賠光,然後還背負大量債務的。那是整個社會都不樂見的,也因此才會有創投的存在,用來幫助創業者分擔風險。用稀釋股權去向創投募資,失敗了,你並不需要還錢給創投。但用公司、個人名義去向金融機構貸款,如果創業失敗了,大多時候你還是必須要把錢還回去。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因為無論再有經驗,單次創業的失敗機率往往高過成功,所以用舉債去創業,那才真的是把這件事情變成一個賭注的行為。

也就是說,如果你認清「失敗」其實只是通往「成功」必經的關卡,而那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學習和進步,給你自己幾年的時間去嘗試,絕對不要舉債,最差最差就是回去企業上班。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那創業根本就是一個更棒、更真實,而且學費更便宜的 MBA 學程。從這個角度看過去,它其實一點也不可怕,一點也不像買彩券,反而更像是投資在你自己的人生之上。

*註:雖然該篇新聞說「成功」創業經驗,但以和信超媒體的案例來說,我認為它「成功」的地方只有掛牌上市,事實上並沒有真正建立一個長期、健康的商業模式,所以並非真的成功

(本文編輯後刊登在 2012 年 4 月號《30 雜誌》; Photos via xamous, nrenhongming)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