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創業 MBA:你該募多少錢?

April 16th, 2012 by Jamie

歡迎來到「創業 MBA」系列,這是一個本網誌新開的單元,主要將圍繞在過去比較少聊到,但卻是創業者不能不知道的財務、會計等等有關「數字」的知識。按照慣例它將是一個邊發射邊瞄準的過程,我只有一個大方向,歡迎大家提出未來希望覆蓋的題目。

上次的「創業 MBA」聊到估值,和 Pre-money Valuation + Money = Post-money Valuation 這個重要的公式。這公式裡其實隱含有一個很重要的變數,那就是「Money」,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它是如何被決定的。

神奇的 18 個月

Money 代表著你要募多少錢,而決定這個數字最重要的因素,由其對早期團隊來說,是資金的需求。我們通常建議團隊們用 18 個月的營運成本來估算這個數字,因為 18 個月是一個比較好的平衡。如果用 12 個月去估,萬一抓得太緊、募得太少,那很有可能半年後創辦人又要出來募資,沒辦法專心在創業之上,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個損失。如果用 24 個月,那等於是用現在的估值去募 2 年後需要的資金。但兩年後如果事情順利,公司的估值應該至少要是現在的 4-10 倍,這背後代表著不需要的稀釋,對創業者來說也是一種損失。因此,取中間的 1.5 年是個比較好的平衡。

關於財務模型

當然,身為創業者,我們大多早已養成「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的習慣,所以突然要我們去抓 18 個月要用的資金,一時之間還真的不知道要從何抓起。這裡面有幾個重點:1. 你在找的不是唯一解,而是一個「範圍」;2. 它不需要是完美的,也不會有人逼著你一定要按照這個預算表去執行,創業團隊最重要就是靈活,當然不能被一個財務模型綁死;3. 成本的增加應該要比營收/毛利的成長來得慢,否則就犯了過早規模化的毛病。

實作

實作上,要建立這個財務模型,有好多種方法。有些人會把人事、租金、營運、行銷,通通都攤開來預估,不過我更喜歡直接用「人員薪資 x 乘數」這樣簡單的模型。以台灣的公司來說,端看你所處的產業,這個乘數大約會介於 1.3 ~ 2.0 倍左右。接著,你只需要經過以下面三個步驟,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 Money 範圍。

  1. 建立底線:你需要知道在完全沒有營收、團隊也不成長的情況下,你需要多少錢活過 18 個月
  2. 建立積極情境:假設寬鬆的擴張團隊,但營收卻沒有進來,18 個月你會花多少錢
  3. 加入淨毛利成長預估:假設有些營收進來,則扣掉銷貨成本後,18 個月的總資金缺口會有多少

以上述我建的這個簡單模型來說,這個創業團隊至少需要募 800 萬台幣左右。如果營收能按預期進來,那有 1,100 萬就能夠支應他們想要的成長。而如果營收進來的速度不如預期,或是創投的興趣很高,那能夠募到 2,000 萬是最好的情況。 接著他們可以視創投願意給的 Pre-money Valuation 以及自己能夠接受的稀釋比例,來調整並決定最後要募的 Money。

以上,希望有幫助到你們了解如何決定 Money 的大小。如果你需要上述的 Spreadsheet,版權沒有,歡迎盡情取用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即將截止

(Photo via thomashawk, CC License)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讓新文章自動寄到你的信箱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