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Steve Jobs’

大神的原罪

November 22nd, 2011

Seth Godin 在他的網誌上寫到,有一次一個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手問他,與其「鼯鼠五技而窮」,是不是應該要把她的小提琴技巧再更精進。他有感而發:

我想這位樂手大概永遠都不會變成全世界「最好」的提琴手,這樣說應該是非常正確的,因為事實是你根本不可能成為全世界「唯一且最棒」的小提琴家。全世界大概有 5,000,甚至是 10,000 個人的小提琴技巧棒到無法被一般聽眾辨識的程度,他們的不同大概只有幾個專業的交響樂評可以分辨。

追求技巧上的卓越,其實是一種逃避的行為。你逃避面對市場,因為你假裝還在「精進」你的技術。你在躲避真正辛苦的部分、躲避藝術的真諦、躲避和聽眾建立真正的連結,然後騙自己成功是在考試中得到 99 分,因為它比 98 分還高。

你真正可以做的是擁有超乎於「行業標準」的特質。Joshua Bell 是常常被提及的提琴手,但不是因為他擁有優於其他提琴手的技巧,而是因為他的魅力和他願意跨到別的領域。對所有人而言,他是全世界最棒的 Joshua Bell,而不是拉小提琴的人。

啊,這個道理可以被應用在好多好多地方。大學生們不知道為什麼去念研究所,只因為其他人都在念。說穿了,他們是在躲避這個世界,騙自己「碩士」比「學士」好、「博士」又比「碩士」好,卻不去發掘真實的社會到底還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一流的公司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能力、經驗,或是其實他們應該要加入新創公司

這也是我稱為「大神原罪」的背後邏輯,我們常常看到被譽為「神人」的工程師,卻總是埋頭在研究最新的技術、最難的問題、最屌的解法,而不是做改變最多人生活的產品。往往當他們在同儕間的地位越是崇高,就越是不敢做「平凡」的產品,或是「忘記密碼」等等那 20 個網站都該有的基本功能。大神一出手,必須要驚天地、泣鬼神,否則就有損了他們的威望。結果技術越是精進,讓他們越怕失敗,也離市場越來越遠。

但你們都忘了嗎?Steve Jobs 才剛說,真正的好產品是科技和藝術的結晶,它必然是跨界、跨領域的。事實上,這世界上的好人才,往往也是跨界、跨領域的。並不是說你不應該在某些領域精進,但更重要的,是你不用拿 99 分去贏過 98 分。你要做的,是把不同世界的知識,混合在一起,創造出更棒的產品。

如果你一直拉小提琴,最後你或許是個一流的樂手。但如果你能夠融合其他樂器的精神,並且與聽眾進行真正的對話,那你才能做出讓全世界都感動的旋律。我想這是 Seth 想說的,也是我想說的。

本周五 (11/25) 6:30pm,appWorks Startup Mixer #10 @ Marsala,一起來認識認識各種領域的創業者吧

(Image via 22193699, CC License)

Amazon 成功的秘訣是…

November 18th, 2011

從任何的標準去看,今日的 Amazon,都是一家超級成功的企業 — 它的線上書城和其他 B2C 電子商務業務,全球第一,年營業額超過 200 億美金。它的 AWS (Amazon Web Services) 雲端服務,市占率超過 95%。它的 Kindle 電子書城,年營業額達 55 億美金,獨步全球。它最新推出的 Kindle Fire 多媒體平板,被譽為最有機會挑戰蘋果 iPad 的競爭對手。它的市值近 1,000 億美金,僅次於 Google,是全世界第二值錢的網路公司。

所以為什麼 Amazon 這麼成功?秘密就在創辦人 Jeff Bezos 的這一段話裡面

1997 年,我們 (上市後) 給股東的第一封信,標題是「重點都在長線」。如果你在做的事情需要三年的時間,那你必定和一大堆人在競爭。但如果你願意投資七年的時間,那你的競爭對手只剩下一小撮,因為很少公司願意這樣做。僅僅是把你的時間拉長,你就能夠做一些別人沒辦法做到的事情。在 Amazon,我們喜歡做 5-7 年的事情。我們願意播種,然後讓它們慢慢長大 — 我們非常的固執。我們的座右銘是「固執的願景,靈活的細節」。

許多時候,一些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難就難在你不知道它需要多少時間。但你知道如果你有耐心,它必定會發生。電子書一定會發生;IaaS 雲端服務一定會發生。 所以你可以堅持你的信念,只要你想的夠長線,有耐心的話。

沒錯,龜兔賽跑的故事我們都聽過,鴨子滑水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也不是第一次聊唯有累積沒有奇蹟。但真的能夠花 5-10 年的時間去實現一個願景的人,事實上少之又少。你或許忘了,Steve Jobs 花了七年的時間,才把 Apple 從谷底翻身。Mark Zuckerberg 也花了六、七年的時間,才讓 Facebook 成為世界第一的網站

這些人或許都是天才,但這個世界上也從來沒有缺少過天才。真正成功的人,是那些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創業的重點不是在爆紅,創業的重點,是在當全世界都瞧不起你的時候,勇敢的繼續嘗試、繼續進步、繼續累積、繼續 Iterate、繼續 Pivot,直到你成為領導品牌的那一天為止。

你不孤獨,因為你前面的偉人,都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加油!

(Image via josefstuefer, CC License)

Steve Jobs 的貢獻

November 7th, 2011

由於彭教授的幾篇文章,近來網誌圈開始辯論起 Steve Jobs 對人類的貢獻,和他與 Bill Gates 的差別。我覺得這些辯論很好,無論是參與討論的人還是讀者,應該都會從過程中有些收穫。但也想提醒大家辯論要針對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是 Steve Jobs 的粉絲,所以無法接受偶像被批評。但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神,所以我們應該要能夠討論每個人對這個社會的貢獻,也從他沒做好的事情中學習。

這個網誌的長期讀者都知道我不是 Steve Jobs 的粉絲,我很尊敬他做的一些事情,但也不能認同他的另外一些觀念。但今天我想要針對近來的辯論,提出一些大家遺漏的觀點。這不是要支持任何一方,只是要讓這個討論更加豐富,讓大家都能從中學習、進步。

Steve Jobs 打破了電信商的寡佔

不,Mobile Apps 並不是 Apple 的發明,但在還沒有 iPhone 以前,幫手機開發遊戲/軟體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 不相信的人可以找 Tempo/Cjin 聊聊。你必須要幫某某電信測試 200 台手機,好不容易 QA 完成,軟體上架,還得讓他們抽 15-50% 不等的營收 (謝謝 Cjin 留言分享台灣的數字,美國據我所知大約是 50%)。

但 Steve Jobs 和他的 iPhone 穿透了這個寡佔市場 (還順便把 Android 也拉了過去)。現在,數以百萬計的軟體工程師可以靠開發 Mobile Apps 生活,創造價值。在台灣寫的 Apps,也可以賣到全世界。這是一場巨大的通路革命,對全體人類而言,是非常大的價值。

Steve Jobs 改革了音樂產業

在還沒有 iTunes & iPods 以前,人們沒有方便的管道可以購買數位音樂,所以許多人選擇非法下載。但在 Steve Jobs 成功的讓大多數唱片公司加入 iTunes 之後,情況開始大幅的改善 — 北美非法下載的比率,已經降到了 25%。而 iPhone/Android 的普及,更讓 Pandora、Spotify 等音樂服務,得以產生更多的營收,回饋給音樂產業。人們還是很愛聽音樂,還是很願意付費購買、訂閱好聽的音樂,他們只是需要一個方便的管道,而是 Steve Jobs 領導改變了這件事情。

Steve Jobs 讓更多人可以用電腦

我們聽到太多的故事,爺爺、奶奶本來無法使用電腦,但他們居然可以學會 iPad,因此可以方便的看到孫子的照片,和他們透過 Skype、Facetime 聊天。而也有越來越多的小孩子透過 iPad 學習、閱讀。也就是說,當 Steve Jobs 把 iPad 做成一台更容易的電腦,同時也讓更多人可以使用,大大縮小了這個社會的數位落差。

周邊效應

沒錯,我也不贊同蘋果的高毛利策略、壓榨勞工、對開發商過度嚴苛,和他們沒有「直接」對環境、其他人類創造的貢獻等等情事。但與此同時,我認為你也必須知道,Steve Jobs 和他的團隊,在過去的 15 年中,對於我們這些「小傢伙」,所造成的「間接」貢獻,事實上比你想得還要多非常多。

這世界總是一體兩面、非常複雜,黑白灰三色更是永遠重疊著。身為創業者,你必須要能夠看得更廣、更遠,更要養成獨立判斷的能力。Steve Jobs 不是神,可能也不是偉人,但他對這個世界的所有貢獻,值得大家深入研究,好好珍惜。

加油加油!

(Image via joi,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