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關於創投’

創投為什麼要教 Lean Startup?

August 1st, 2011

Xdite 的網誌最近真是好文連連,繼上周的「需不需要一開始就 Scale」之後 (我也因此寫了什麼時候 Scale),昨天又寫了一篇很棒的「Startup 需不需要一開始注意資金的問題?」。在文章裡,他說:

我發現,這些玩垮的網路公司,幾乎所有的問題點出都在於「燒錢不會痛」… 沒有活命壓力就沒有 “deadline” ,然後有天就很難看的直接 dead 了… 需不需要一開始注意資金的問題?當然需要。只不過我的想法偏向「注意資金」的定義是「嚴格注意資金的運用」,而不是「去募到一堆錢然後亂花」。錢太多,十之八九會讓公司在一開始就滋養出一堆奇怪的病症…

寫得真是太貼切了。就像我說的,尋找新商業模式,和開發軟體一樣,都是一種「創造新知識」的過程,9 個女人也沒辦法在 1 個月生出小孩,所以這樣的過程你多砸更多「資源」下去,速度不但往往不會變快,甚至常常只會有反效果。

倒是 Xdite 的文章最後,提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Lean Startup 由創投來教又是更詭異的一件事。創投的存在基本上就是投注給你「很多資金」。而仔細回想,其實只要你很缺錢,自然就會很 Lean,所謂 Lean Startup 只是當你很缺錢時會自動產生的一連串決策成果。你會變得很 Agile,很注重投資效益,很注重 Pivot,很注重 deadline,因為不重視就會直接死。拿了很多錢又怎樣 Lean 呢?我也想不通。

聽起來的確蠻衝突的,創投不是希望你拿錢的人,這回怎麼又叫你要 Lean Startup 呢?Jamie 也說自己是創投,那他一天到晚寫那些精實創業的 MVPPivotPMF,到底什麼意思?

其實事情也沒有那麼複雜,我稱它叫做「演化」。演化是「天擇」的結果,而創投這個「物種」,近年來碰到的巨大環境變遷,就是「創業成本」的不斷降低 — 主要來自於開源/自由軟體、AWS 等雲端服務、行動裝置 (App Stores) 和社群媒體的普及。

在我看來,現在的網路創業,跟 99 年我們創辦碩網資訊時相比,成本至少差了 10 倍,甚至將近 100 倍。想當年我們要先花好幾百萬台幣自己打造一個 B2C 電子商務平台、再花好幾十萬買主機、最後一個月的 co-location 還要好幾萬。時光快轉 12 年,在 2011,你隨便 Google 都可以找到幾十種 Open Source EC 平台可以用,再懶惰一點的去商店街,一年才 1 萬塊租金,三兩下店就開張了。

所以當創業變得「便宜」,新創團隊的勝負關鍵就不再是誰的「本比較粗」,而變成一場「效率」和「生產力」的戰爭。相對的,當錢不再是最重要的資源,而管錢的 VC 卻想要成為 Startups 的股東時,那我們就必須要能提供錢以外的「資源」和「價值」,來協助創業團隊找到更多效率和生產力。「超級天使」因應而生,有人說,這是「創投產業的革命」,對我來說,這就只是物競天擇的結果。

所以,創投為什麼要教 Lean Startup?因為我們希望服務到我們的客戶,也就是每一位辛苦的創業者。當我們能提供錢以外的價值,創業者才會更願意和我們成為一起奮鬥的夥伴。或者說,無論在矽谷還是在台北,創投都在經歷一場重大的變種過程,大家努力的演化,就只是想成為最後生存下來新物種,如此而已。

無論如何,我覺得這對於創業團隊都是好事,因為天平已經倒轉,讓創業者從弱勢的一方,變成了強勢的一方。讓創投必須要更用功,提供更多的價值。這,只能說是更美好的世界,是吧?

而你千萬別懷疑,appWorks 絕對不只是教 Lean Startup 而已。在這裡,除了創業需要的所有理論、工具、案例,你還可以隨時跟 50 個第一流團隊切磋、互相幫助,這,就是我們提供的價值。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即將在幾天後正式開始接受申請,我們期待你的加入。

歡迎在 Google+ 上加入我們的討論

(Image via kk, CC license)

你該增資多少錢?

July 5th, 2011

自從交給 Richi 我們的第一筆投資以來,短短的一年半的時間裡面,appWorks 已經參與了超過 10 家網路創業公司的增資活動。到此為止,我們可以開始看到一些常常出現的課題。

這其中我最常得到的,就是:

Jamie, 請問我該募多少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你需要多少錢」。但是簡單也不簡單,因為「你需要多少錢」這個涵式之中存在著太多個因子,你必須要先把其中幾個固定下來,才能得到比較接近的答案。

2x 成長預算表

首先,建立一個三年的預算表,假設公司組織每年線性成長 100% — 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有 2 個人,那 6 個月後再加一個人,再 6 個月後再加一個人;接著把其它的費用 (房租、水電、雜費) 用一些合理的線性假設填入。如果你還沒有營收,那假設到了第三年底才會達到單月損益兩平,從那裡往前保守的推估營收成長的速度 — 可以用線性或是加速。如果你已經有營收,那假設第二年底損益兩平。如此,你應該可以得出整個公司每個月的現金流量以及現金水位等數字。

為什麼是 2x?你在做的是消費者網路公司,從 10 萬個使用者開始,公司一年合理的成長大約是 10 倍,而要支應如此的用量成長,你的組織大約要成長 1.5-3 倍,如此才是一個高度可規模化的公司。如果使用者數成長 10 倍,你的公司必須要成長超過 5 倍,那你的生意模式有明顯的問題。

18 個月

接著,看看接下來的 18-24 個月,你至少需要多少現金才能支應你的 2x 組織成長,這就是你應該要增資的數字。

為什麼是 18 個月?因為每次增資大概需要 3-6 個月的時間,如果你只募 12 個月的存糧,那表示半年後你又要開始忙增資了,這是頗浪費生產力的工作方式。為什麼不是 36 個月?因為如果你的公司使用者數真的按照每年 10x 的速度成長,那 36 個月後你的價值應該已經成長了 10-100x,你用現在的價值去募 36 個月後需要用到的資金,這會犧牲太多原始股東的權益。

20%

接著,看看你公司目前已經有的資本額,用這個去反推新發行 20% 股票 (也就是原始股數的 25%) 來募上面的金額,隱含的股價/公司價值大約是多少。如果這個價格高得離譜 (在台灣,還沒有營收到公司很難超過 NT$ 20 一股,還沒獲利的上限大約是 NT$ 40 一股;在美國/中國,數字大約是 US$ 10M 和 100M),那你可能要先辦一輪公司內增資,才能把價格壓下來。

需求/供給

然後用上面的這個數字和成長計畫,你可以開始看創投/天使接洽,當然每一個個別的增資案最後都還是供給和需求的平衡 (投資人在找什麼?)。如果你能找到好幾個 VC 有興趣,那最後成交的金額很有可能達到甚至超過你原先的目標。如果只有一個創投有興趣,那協商的過程你就比較弱勢。

增資只是過程

最後,再提醒大家一次,和創投增資,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不是目的本身,千萬別因為增資成功就鬆懈,也別為了找不到錢就氣餒。另外,千萬別搞錯了,每個 VC 的錢帶來的價值都不一樣。如果你有選擇的話,請非常謹慎的做好你的功課,嚴選你的投資人。好的 VC 可以增加你好幾倍的生產力,不好的投資人比一顆老鼠屎還糟糕

以上,希望可以幫助你更容易知道你該募資多少錢。Happy hacking, everyone!

歡迎在 Google+ 加入我

(本篇文章的靈感來自 A VC, image via noahwesley, CC license)

投資人在找什麼?

June 24th, 2011

前兩天我跑了一趟台中,到經濟部辦理的「績優育成中心觀摩分享」活動去跟 200 位台灣大大小小育成中心的經理人,好好介紹了 appWorks 的商業模式,和這一年多來的心得。大家聽完之後,劈頭第一個問題就是,請問你是如何募到錢的?

我想這也是很多創業團隊心中的疑問,到底我要怎麼讓投資人拿出他的支票簿?在大家心中,投資人好像都是唐老鴨那個在金幣理面游泳,但是卻一毛錢也不肯拿出來的叔叔一樣。

但你知道有趣的事是什麼嗎?昨天中午,我和幾位創投朋友吃飯,你猜兩個小時時間大家都在抱怨什麼?不是他們怎樣才可以多存幾個金幣,而是為什麼台灣都沒有好案子可以投。

你感受到那個情況了嗎?身為創投基金經理人,我們的工作並不是守金庫、防小偷。相反的,把這些錢拿出來「花」掉,才是我們的責任。只要有好案子,就算要折斷一隻手臂、撞壞三台汽車,用盡任何手段,我們都要把錢投資進去。所以現在問題來了,一邊想要被投資,一邊想要投資,為什麼,到底為什麼,兩邊卻沒辦法成交?

穩賺不賠的生意

這聽起來很傻,不過很多時候就是這麼一回事。雖然投資總是有風險,但是如果你能讓 VC 知道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那成交的機率當然會大很多。這個世界上當然沒有真正的穩賺不賠,但是你能不能讓你的公司越接近越好。別人每個月要花100 萬,你能不能只花 10 萬達到一樣的效果?別人進貨成本要 500 元,你能不能只要 50 元?別人現金週期 (Cash Cycle) 是 60 天,你能不能是 -30 天?別人要禱告客戶進門,你能不能確切的知道買單的會是誰?這些,都會讓你的公司變得更像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

別依賴投資人的想像力

要知道,大部分的投資人是沒有想像力的。當你跟他說,我可以花 10 萬達到 100 萬的效果,他很難想像這種事情怎麼可能會發生。所以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證明給他看。想辦法湊個 10 萬來 (沒有錢?那就去賣早餐玉米片啊!),然後實際做到 100 萬的效果給他們看。這時候,他們會非常容易說服他們自己,和他們背後的投資人。

當一個特例

投資人在找的不只是「好」公司,投資人在找的是「特殊」的公司。前幾天,AngelList 的 Naval Ravikant 在一個募資研討會上說

投資人要的是驚人的投資結果,所以他們在找的當然也是一些異於常人的公司。當你在募資的時候,與其讓公司的每一個環節 (成績、團隊、產品、社群、簡報… 等等) 都非常不錯,還不如讓其中一個東西看起來像是一個「特例」。

說得真是太有道理了。如果你每一個東西都是平平,那也就只是一個「不錯」的公司。但如果你有一些驚人的東西,那才是讓 VC 想求著投資你最重要的因素 — 你們自己去看看每天有多少創投在神來也的門口排隊。

所以,別搞錯了,投資人並不是唐叔叔,相反的,他們整天都在找好的機會,讓他們的錢能夠得到最好的報酬。所以你的任務,就是讓自己變成那個百年難得一見的好機會,這樣,知道了嗎?

今天晚上 6 點,咱們 Mixer 見

(Image via walkadog,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