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financial projection’

創業 MBA:你該募多少錢?

April 16th, 2012

歡迎來到「創業 MBA」系列,這是一個本網誌新開的單元,主要將圍繞在過去比較少聊到,但卻是創業者不能不知道的財務、會計等等有關「數字」的知識。按照慣例它將是一個邊發射邊瞄準的過程,我只有一個大方向,歡迎大家提出未來希望覆蓋的題目。

上次的「創業 MBA」聊到估值,和 Pre-money Valuation + Money = Post-money Valuation 這個重要的公式。這公式裡其實隱含有一個很重要的變數,那就是「Money」,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它是如何被決定的。

神奇的 18 個月

Money 代表著你要募多少錢,而決定這個數字最重要的因素,由其對早期團隊來說,是資金的需求。我們通常建議團隊們用 18 個月的營運成本來估算這個數字,因為 18 個月是一個比較好的平衡。如果用 12 個月去估,萬一抓得太緊、募得太少,那很有可能半年後創辦人又要出來募資,沒辦法專心在創業之上,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個損失。如果用 24 個月,那等於是用現在的估值去募 2 年後需要的資金。但兩年後如果事情順利,公司的估值應該至少要是現在的 4-10 倍,這背後代表著不需要的稀釋,對創業者來說也是一種損失。因此,取中間的 1.5 年是個比較好的平衡。

關於財務模型

當然,身為創業者,我們大多早已養成「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的習慣,所以突然要我們去抓 18 個月要用的資金,一時之間還真的不知道要從何抓起。這裡面有幾個重點:1. 你在找的不是唯一解,而是一個「範圍」;2. 它不需要是完美的,也不會有人逼著你一定要按照這個預算表去執行,創業團隊最重要就是靈活,當然不能被一個財務模型綁死;3. 成本的增加應該要比營收/毛利的成長來得慢,否則就犯了過早規模化的毛病。

實作

實作上,要建立這個財務模型,有好多種方法。有些人會把人事、租金、營運、行銷,通通都攤開來預估,不過我更喜歡直接用「人員薪資 x 乘數」這樣簡單的模型。以台灣的公司來說,端看你所處的產業,這個乘數大約會介於 1.3 ~ 2.0 倍左右。接著,你只需要經過以下面三個步驟,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 Money 範圍。

  1. 建立底線:你需要知道在完全沒有營收、團隊也不成長的情況下,你需要多少錢活過 18 個月
  2. 建立積極情境:假設寬鬆的擴張團隊,但營收卻沒有進來,18 個月你會花多少錢
  3. 加入淨毛利成長預估:假設有些營收進來,則扣掉銷貨成本後,18 個月的總資金缺口會有多少

以上述我建的這個簡單模型來說,這個創業團隊至少需要募 800 萬台幣左右。如果營收能按預期進來,那有 1,100 萬就能夠支應他們想要的成長。而如果營收進來的速度不如預期,或是創投的興趣很高,那能夠募到 2,000 萬是最好的情況。 接著他們可以視創投願意給的 Pre-money Valuation 以及自己能夠接受的稀釋比例,來調整並決定最後要募的 Money。

以上,希望有幫助到你們了解如何決定 Money 的大小。如果你需要上述的 Spreadsheet,版權沒有,歡迎盡情取用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即將截止

(Photo via thomashawk, CC License)

你該增資多少錢?

July 5th, 2011

自從交給 Richi 我們的第一筆投資以來,短短的一年半的時間裡面,appWorks 已經參與了超過 10 家網路創業公司的增資活動。到此為止,我們可以開始看到一些常常出現的課題。

這其中我最常得到的,就是:

Jamie, 請問我該募多少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你需要多少錢」。但是簡單也不簡單,因為「你需要多少錢」這個涵式之中存在著太多個因子,你必須要先把其中幾個固定下來,才能得到比較接近的答案。

2x 成長預算表

首先,建立一個三年的預算表,假設公司組織每年線性成長 100% — 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有 2 個人,那 6 個月後再加一個人,再 6 個月後再加一個人;接著把其它的費用 (房租、水電、雜費) 用一些合理的線性假設填入。如果你還沒有營收,那假設到了第三年底才會達到單月損益兩平,從那裡往前保守的推估營收成長的速度 — 可以用線性或是加速。如果你已經有營收,那假設第二年底損益兩平。如此,你應該可以得出整個公司每個月的現金流量以及現金水位等數字。

為什麼是 2x?你在做的是消費者網路公司,從 10 萬個使用者開始,公司一年合理的成長大約是 10 倍,而要支應如此的用量成長,你的組織大約要成長 1.5-3 倍,如此才是一個高度可規模化的公司。如果使用者數成長 10 倍,你的公司必須要成長超過 5 倍,那你的生意模式有明顯的問題。

18 個月

接著,看看接下來的 18-24 個月,你至少需要多少現金才能支應你的 2x 組織成長,這就是你應該要增資的數字。

為什麼是 18 個月?因為每次增資大概需要 3-6 個月的時間,如果你只募 12 個月的存糧,那表示半年後你又要開始忙增資了,這是頗浪費生產力的工作方式。為什麼不是 36 個月?因為如果你的公司使用者數真的按照每年 10x 的速度成長,那 36 個月後你的價值應該已經成長了 10-100x,你用現在的價值去募 36 個月後需要用到的資金,這會犧牲太多原始股東的權益。

20%

接著,看看你公司目前已經有的資本額,用這個去反推新發行 20% 股票 (也就是原始股數的 25%) 來募上面的金額,隱含的股價/公司價值大約是多少。如果這個價格高得離譜 (在台灣,還沒有營收到公司很難超過 NT$ 20 一股,還沒獲利的上限大約是 NT$ 40 一股;在美國/中國,數字大約是 US$ 10M 和 100M),那你可能要先辦一輪公司內增資,才能把價格壓下來。

需求/供給

然後用上面的這個數字和成長計畫,你可以開始看創投/天使接洽,當然每一個個別的增資案最後都還是供給和需求的平衡 (投資人在找什麼?)。如果你能找到好幾個 VC 有興趣,那最後成交的金額很有可能達到甚至超過你原先的目標。如果只有一個創投有興趣,那協商的過程你就比較弱勢。

增資只是過程

最後,再提醒大家一次,和創投增資,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不是目的本身,千萬別因為增資成功就鬆懈,也別為了找不到錢就氣餒。另外,千萬別搞錯了,每個 VC 的錢帶來的價值都不一樣。如果你有選擇的話,請非常謹慎的做好你的功課,嚴選你的投資人。好的 VC 可以增加你好幾倍的生產力,不好的投資人比一顆老鼠屎還糟糕

以上,希望可以幫助你更容易知道你該募資多少錢。Happy hacking, everyone!

歡迎在 Google+ 加入我

(本篇文章的靈感來自 A VC, image via noahwesley,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