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台灣需要下一個 Facebook… 嗎?

September 20th, 2011 by Jamie

回台灣之後,我經常受邀參加各種官方、半官方的座談會、研討會,除了最新流行的「我們如何成為亞太 Apps 研發中心?」之外,常常討論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培養出下一個 Facebook?」。

他們的邏輯通常很簡單:其實我們有很多創業者在做下一個 Facebook,只可惜欠缺好的「行銷」– 這些人通常搞不懂行銷跟推銷的差異,所以我們只要辦很多活動,然後帶他們去美國參加 DEMO Show,這樣就有機會可以養出下一個 Facebook。

美國 DEMO Show 的問題

殊不知,Facebook 從來沒參加過 DEMO Show。事實上,99% 矽谷成功的創業公司,都沒有參加過 DEMO Show。沒參加過活動,那他們是如何成功的?靠做出使用者想要的好產品,再加上網路上效率最高的病毒CPA 兩種行銷管道。

「巷子內」的網路創業就是這麼一回事,台灣的 Lativ 在 5 年內突破 10 億營收、神來也在 2 年內突破數億營業額,靠的都是同一套。但可惜這些想要「引導」網路業的人,往往卻是不懂網路業的外行人,所以才會以為到處參加比賽、上電視新聞、買奇摩首頁廣告、導流量或是辦大型活動是有用的。那些,從網路創業者的角度看,都是「轉換率」極低,投資報酬率往往為負的行銷通路。

下一個 Facebook

不過更重要的問題是,「台灣到底有沒有資格養出下一個 Facebook?」答案當然是沒有,小島天生就沒資格做「平台」,因為你的人口基數小,沒能力影響其他國家的文化。再說大多台灣人的視野也不夠國際,沒能力了解其他社會的喜好。

那,這表示我們的網路產業沒有希望了嗎?當然不是,其實要擁有一個好的網路產業,你根本不需要做出下一個平台。事實上,這個道理在大多的產業都行得通。台灣以前並沒有擁有全世界的 3C 通路,但卻能做出賣到全世界的電腦、周邊。蘋果也沒有擁有全世界的電信公司,但它的 iPhone 還是賣到全世界。所以發展殺手應用 (Killer Apps) 對台灣而言是對的策略,因為它符合我們需要的以小博大的特性。

殺手應用型產業

但發展殺手應用型產業比起發展平台,不是對經濟的貢獻度低很多?答案恰恰相反。最新的數據顯示,Facebook 應用經濟圈,2011 年總共將為美國創造約 235,000 個工作,以及 157 億美金的產值。相對的,Facebook 平台本身創造的工作量約為 4,000 個,2011 年的營收約為 35 億美金。也就是說,無論是創造工作或是創造產值的能力,應用經濟圈都將比平台來得大上許多 — 這點很合理,因為這些 Web 3.0 平台往往抽 30% 的稅,所以應用產生的產值當然比平台高很多。

而 Facebook 應用經濟圈,並沒有任何國家限定。所以如果根據使用者比率和消費水準保守估計,台灣光是發展 Facebook 應用經濟圈的年產值潛力,就高達 8.32 億美金,相當於 241 億台幣。因此將創造的工作數量,也超過 10,000 個。而這些數字,其實很多已經實現。更重要的是,這還是不計算出口潛力的情況。

所以發展「平台」,夢雖然很美,但其實殺手應用才是真正的產值、就業機會所在,也才是小國應該要專注的產業型態。因此,我雖然不贊同許多官方推動「App 經濟」的外行手法,但相較於「發展下一個 Facebook」的春秋大夢,衝刺「殺手應用生態圈」的確是比較務實,也比較令人期待的新方向。

而如果你是想要做出全世界人使用 Killer Apps 的創業人?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的加入。

(image via prospere, cc license)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讓新文章自動寄到你的信箱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