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013的文章

流言終結者 #32 ─「賣掉公司就能快速致富…」

December 17th, 2013

Storm Trooper with Price Tag

近幾年,新創網路公司成功出售給大企業的新聞陸續在全球傳出,甚至有日益加溫的趨勢。

在美國,著名的例子包括行動照片分享社群 Instagram 以 10 億美金高價出售給 Facebook,網誌平台 Tumblr 以 9.9 億賣給 Yahoo,而行動導航服務 Waze 下嫁 Google 的金額則達到 9.7 億。

在中國,App 商店 91 無線以 19 億美金,網路電視 PPS 以 3.7 億美金,兩者的收購主都是百度,PPS 的同業 PPTV 則是以 4.2 億下嫁蘇寧雲商。

在台灣,Momo 購物以台幣 163 億出售給台灣大哥大,阿碼科技以 2,500 萬美元被 ProofPoint 收購,WhosCall 開發商 Gogolook 傳說以 6 億台幣下嫁 NHN,而時間軸科技則以台幣 1.3 億讓遠傳入股。

每當這類新聞出現,媒體總會以「創業者一夕致富」大肆渲染一番。但在你滿懷美夢加入他們的行列前,我想我們有義務陪你討論一下背後的種種注意事項。

為什麼要賣公司?

首先,創業者不會沒事想要賣他從零開始辛苦一路帶大的公司,尤其當這有機會成為像 Google、Amazon 一般偉大的事業。創業者之所以會想要賣公司,往往是出自一些不得已的因素。

最常發生的情況就是「天險」,也就是商業模式碰到了上限。舉例個簡化的例子,假設你的生意是印度料理餐廳連鎖,花了近 10 年的時間在全台灣所有可能的地點都展店後,卻發現這樣的營業規模仍然無法達到 IPO 上市的門檻,並且這樣的菜色也很難拓展到對岸或東南亞。這時你的選擇是再花 10 年的時間展開另一種菜色的連鎖,看看加起來是否能突破 IPO 門檻,或者,你也可以考慮把公司賣給已經上市的連鎖餐飲集團。

而如果你的股東中有創投,則他們會更希望你選擇後者。創投基金往往有 7 到 10 年的年限,也就是時間到了他們必須要把股票想辦法賣出,並且把取得的利潤與本金退還給基金的股東。創投如果想要以好價錢一口氣就出售手中的大量持股,在併購中賣給新東家往往是除了 IPO 之外最好的選項。

此外,有時候你的產業龍頭也可能出自於防禦,逼迫你出售給他們。再以上述的印度料理連鎖為例,假設你開出新的中東料理連鎖,市場反應非常好,很有可能在幾年內上市。這時已經上市的連鎖餐飲集團可能會害怕你未來將造成的威脅,出手迫使你臣服。常見的方法就是掀起價格戰,他們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資金優勢,推出用料更高檔,但價格更便宜印度料理餐廳,直接打擊你的營業額與獲利,阻撓你的 IPO 之路,最後迫使你屈服。幾年錢 Amazon 買下 Diapers.com 的背後故事,就是一個「以戰逼合」的經典案例。

最後是創辦人自己的心態與能力。雖然 Google、Amazon、Facebook 等最偉大的公司都是由創辦人擔任 CEO,但事實是多數創業者對於當一個 CEO 沒有太大興趣,他們喜歡創造多過於管理,因此當公司的規模到了某個程度,他們寧可為這個小孩找一個好歸宿,解放自己再去創造另一番新事業。

併購與致富

另一方面,併購的價碼或許有高有低,但並不是每個案子創業者都能真的賺大錢。一般來說,當創投投資新創團隊,通常會要求在併購案發生時可以「優先拿回本金」,所謂的「Liquidation Preference」。假設併購的價碼與新創公司先前的總募資金額相差不大,則留下給創業者的數字就會比併購金額少上許多。

此外,當併購案發生時,新東家當然也需要保護自己的投資利益。他們通常會要求核心團隊留任一至三年,也會要求你保證未來的營業額與利潤的成長。為了激勵你達到這些目標,他們會保留一定比例價金,達到後才能領取。

最後是併購使用的籌碼,在多數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會用股票與現金的組合作為併購的籌碼,而一個併購案從談妥到真正完成交易則通常要 3 到 12 個月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上市公司的股價一定會有波動,甚至有可能會因為經濟狀況或產業變動而腰斬、躺平。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創業者實際得到的價金會遠少於當初的估計。

所以,因為上述種種的現實考量,在多數情況下把賣公司作為創業目標是相當危險的,也不一定就能達到所謂「一夕致富」的目的。但如果你能真正理解企業併購的背後邏輯,健康的運用這樣的退場機制,則它的確是創業者成功路上一個重要的跳板。

___

歡迎在 Facebook 追蹤更多我分享的創業觀點

(Photo via jdhancock, CC License)

創業 CEO:期限的力量

December 16th, 2013

Run Forrest Run

在每週一次的「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身為 CEO,當團隊工作效率不彰,我們總是急得像熱鍋裡的螞蟻,一不小心就會動怒、罵人。但事實上,「鞭策」在過去重複性的製造產業或許適用,來到了網路這樣創造性的產業,往往只會適得其反。

無法在後面用推的,那就必須換另一個方式驅動團隊前進。而巧妙的使用「期限」,我發現,就是其中非常有 Leverage 的工具。

The Problem with Loose Deadlines

 一個六個月的專案需要多久時間完成?超過六個月!

要了解期限的原力,我們得先探討它的黑暗面,也就是當一個專案的期限過於寬鬆,因為「配速不良」所產生的問題。

如果是一個有經驗的馬拉松選手,他會適當的分配每一階段所花費的時間,來讓自己剛剛好在體力耗盡前抵達終點。但可惜大多數新創公司專案的執行團隊,往往不是經驗老到的馬拉松選手。給他們六個月時間做新版本產品,你會發現他們一開始花太多時間做研究,中間蓋產品時出現一堆意外,最後根本沒時間把 QA (Quality Assurance) 做好。

追究中間的問題,是專案一開始的時候,它的期限對所有人來說太遠了,遠到幾乎可以忽略。因此大家好整以暇的發想功能,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了許多無謂的風險。等到開發階段,這才發現很多新技術根本還未成熟,因此開發一再受阻,需要退回原點,最後當然沒辦法在時間內蓋好,何況跑完好的 QA 程序。

這時團隊的士氣低落,但因為沒有達到 Deadline,你不但沒辦法鼓勵他們,可能還要做出懲罰。整個組織投入了一堆資源在這案子上面,但得到的投資報酬卻相當有限。

The Effect of Tight Deadlines

但同樣是壓期限,如果把它改為一週、兩週、或是四週這種很容易體會到,似乎馬上就要來臨的 Deadlines,這時看不到終點的馬拉松突然變成了截止線就在眼前的短跑,而奇妙的事情也跟著發生。團隊會非常在意這個終點,因此會回頭砍掉無謂的工作,把時間與精力都專注在最關鍵的事情上。

也因為時間不足,他們需要想辦法最大化有限的資源,因此創意且實用的工作方式也會在這中間產生。而如果他們能夠在短期限中達成目標,那將會得到應有的獎勵。這個流程如果常常重複,久而久之團隊也會變得更有自信。

因此,相較於寬鬆期限,在經驗不足的新創公司,短期限通常是較能驅動團隊,投資報酬也較高的工作方法。此外,即使案子失敗,你的損失也能在控制之中。

___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Photo via mysterious happen stance, CC License)

品味:Circuit Scribe 畫出真的電路

December 13th, 2013

circuit scribe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還記得小時候學電池串聯、並聯,老師總是要出非常複雜的題目,然後問你如果哪條電線斷掉了,那顆燈泡會不亮?那時總要想像電流在上面流動,才能試著模擬出運行結果。

這不就好像是不用 Compiler 學 Coding,雖然知道理論上 Run 出來會有什麼結果,但沒看到實際的情況感覺就是差那麼一點點。顯然這是大家共同的困擾,因為當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的團隊在 Kickstarter 上推出了 Circuit Scribe,一支可以畫出真的可接電電路圖的筆,馬上獲得超大的迴響,短短一個月內就成功募得 50 萬美金,比原先的目標還高出 6 倍,我們趕快來看看它的介紹影片:

從影片中看到, 這個團隊開發出了一種速乾且無毒的水性顏料,可以直接做成原子筆,寫在任何紙張上後,就可以變成真正導電的電路。再加上各種具有磁性的元件,就可以組成超棒的實驗教學套件。

以後的小朋友再也不用憑空想像電路的運作,也不用辛苦的接電線實驗,Circuit Scribe 簡單又優雅的解決了全世界學生都有的問題,背後的設計思考精神值得向大家推薦。

※ 新朋友,歡迎追蹤我的 Facebook,接收更多科技、創業新知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