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教我們的孩子程式,可能比教他們英文還重要,非常多

October 17th, 2013

Using Computer

過去,孩子都要學英文,因為英文是全球的共同語言,因為西方文化是世界的強勢文化,因為歐美企業掌握了人類多數的經濟活動,而英文是與他們溝通最好的工具。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年隨著科技的發展,程式已經逐漸成為比英文還要普及的語言。在全世界,有數百億的機器正在用程式與人類溝通,同時也與彼此溝通著。近年來,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程式與網路所聯手形成的數位世界,也融合全球各地的文化,逐漸成為新的主流影響力載體 ── 年輕人每天都黏在網路上,使用 Facebook、Line、Plurk、WeChat、YouTube 等來自世界各地的服務吸收思想、表達觀點。

接著,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普及,程式語言又成了新世界的商務語言  ── 要和 Amazon 做生意,講英文是行不同的,你必須懂得如何呼叫它的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過去我們學英文,除了要了解如何與西方世界溝通,也要了解他們的思考方式、價值觀。現在我們學程式,不但是為了命令機器、與它們溝通,同時也要了解機器的思考方式、價值觀。

為什麼?因為隨著運算的進步、網路的普及,以及大數據的收集與處理,機器已經從純粹的「服務者」角色,漸漸進化成「影響者」。

每天紐約證交所的交易量,有四分之三是由機器完成,也就是說,它們對股票的交易價格,有著巨大的影響力。Amazon 上的商品價格,同樣是由人工智慧自動計算,每個消費者看到的標價都不一樣,換句話說,機器正在影響著我們的購買決策。Facebook 首頁裡的新聞,不是每個朋友都會出現,它的排列與篩選,同樣是自動完成,換句話說,機器也正在影響人類的社交行為。同樣的道理,Gmail 的 Priority Inbox、Google 的個人化搜尋結果、AdWords,各種 RetargetingRemarketing 技術,都顯示著機器的影響力將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有效。

因此,在從今而後的世界,我們的孩子除了需要學英文,懂得西方文化,更重要的,他們必須要學程式,懂得機器文化。這是人類文明的下一階段,與機器「共生」的階段。我們需要調整心態、重新設計教育,才能讓孩子們在新的世界裡面,擁有自主、充實的生命。

___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第八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 已經開始接受申請,歡迎加入

Calling Bay Area people, we’re coming to town.  Come meet AppWorks founders on 10/25!

(Photo via yourdon, CC License)

維持高速前進

October 15th, 2013

I love haters

開始創業之前,在你腦海中這件事情是有些浪漫的。每天跟最要好的死黨黏在一起,討論著產品該增加什麼嚇死人的功能,用最新的技術去實現它,接著跟一群死忠用戶展示這個傑作,得到他們越來越多的支持。

創業之後,你才發現那只是偶然發生的狀況,當你非常、非常走運的時候。其他大部分時間,你根本都在處理各種狗屁倒灶事 ── 團隊吵架、有人要離開、WiFi 連不上、網路斷線、Server 當機、被 DDoS、電費好貴、為了省錢自己跑變更登記卻慘遭退件、網站被盜刷黑卡損失幾十萬、Google Analytics 怎麼看不懂、辛苦辦活動卻沒人來、修了老半天的新聞稿卻沒記者要看、為什麼找人這麼困難?你以為寶貴的時間都該花在偉大的產品上,但卻連搞定這些芝麻綠豆都搞不定。

最令人心寒的就是當你發現你焦頭爛額了老半天,回頭卻發現夥伴、員工,大家其實都沒有很 care。有些人把這件事當嗜好,另一些人只是來領薪水的。你失去了動力… Darn! 我到底為了什麼在這裡。

苦悶的睡去,一覺醒來慣性打開後台,突然發現我們接到了一張大訂單,天啊!這世界真是太美妙了。

創業是這樣無可避免的雲霄飛車,但如果心情一直隨著起起落落,不僅容易犯錯,也常會因為低潮而損失生產力。但也就像雲霄飛車一樣,這是可以被習慣的,我的觀察是有三、五年創業經驗的人,漸漸可以把自己抽離,客觀的去面對這些小成功與小失敗。

但在那之前,事實上有些 Self Hacks 可以幫助你更專注在前方,不被地縛靈綁住,持續用最高的時速推進:

公然宣告產品推出時間

在 Facebook 公然宣告一個大膽的目標,是創業者最常用來逼迫自己的方法。假設內部估計產品要六週才能蓋好,那就在 Facebook 聲稱你四週後的幾月幾號一定會推出。為了不在朋友面前丟臉,這個宣告會逼你接下來減少所有無謂的事情,眼睛專注在跑道的終點上面。注意前幾次使用這個工具一定務必要達標,否則當大家習慣丟臉,那丟臉就不再是壓力了。

製造死敵

大家都知道跟人賽跑的時往往自己也跑得比較快,因此如果要讓團隊維持高速前進的動力,讓大家深刻意識到競爭對手就在脖子後面喘氣是另一個有效的方法。選定一個很強的對手,每個禮拜在團隊內討論他們的動態,讓團隊有最高的危機意識。有些創業者甚至會把某個公司框列為「仇敵」,藉以團結上下一心打倒對方的氣勢。

利用 Haters

運氣好的話,會出現一些討厭你的人,同業也好,既得利益者也好,鍵盤評論家也好。你可以覺得很無辜,何處惹塵埃,或者也可以正面思考,用證明這些 Haters 是錯的,來給自己與團隊很大的動力。

提醒自己你將死去

幾乎任何事情,所有他人的期待、所有驕傲、所有對丟臉或失敗的恐懼,在死亡面前都不值得一提。只有真正重要的東西,才能在這個考驗中存活下來。所以提醒自己你有一天會死去,是我知道避免患得患失最好的方法。人生來就一無所有,沒有理由不追隨心之所嚮。– Steve Jobs

這是 Steve Jobs 在 Stanford 演講中傳授的大絕招,提醒自己如果明天就要死去,今天在做的事情是否有任何意義,那會讓你更專注在前進,而忘卻所有沒有必要的煩憂。

記住每個開心時刻

創業過程中的確有很多屁事,但也有不少令人開心的時刻,得到消費者的訂單、收到客戶的感謝、看到使用者滿意的表情,在那一秒,請用力的吸一口氣,好好記住這個感覺。當你辛苦的時候,你需要把它拿出來回味,記住你是為了那些時刻,才在做這件事的。

挺你的夥伴

最後,別忘了,當你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不切實際的 idea 時,是誰不顧一切真的辭職加入你的行列?你的夥伴們。你欠他們的太多,現在能給他們的太少。繼續埋頭苦幹吧!有天為他們爭取一個美好的人生,才是送給他們最好的回報。吵架、意見不合,那都是一時的,大家一起達到理想的國度,才是永遠的。

以上,希望這些心法能幫助你不要被創業過程的雜訊所困,更專注、更大步的往目標邁進。

___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第八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 已經開始接受申請,歡迎所有創業者加入

Calling Bay Area people, we’re coming to town.  Come meet AppWorks founders on 10/25!

(Photo via emoneytg, CC License)

創業 CEO:通往自由的道路

October 14th, 2013

Freedom

在每週一次的「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一個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一位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從創業的第一天,你大概已經發現「當老闆」根本沒有想像中的自由。員工說來不一定會來,但說走真的就走了。客戶對你愛理不理就算了,居然連供應商也可以擺架子。投資人每個都有他們的意見,剛開始出錢不問事的天使,有天還會突然變成管著 Product 的惡魔。

說穿了,一家新創公司除了人才、潛力與創辦人先前存的一些信用,剩下幾乎什麼都沒有,當然必須處處求人。但這應該是一個暫時的狀態,一個大家應該一起想辦法跳脫的泥溺。不過針對每種合作夥伴,CEO 會需要不同的法寶,今天我們就來檢視一下:

現金流 → 投資人

多數投資人的主要價值是「出錢」,因此當一個公司不缺錢時,換句話說就是「產生正向現金流」時,你就可以無求於他們。

一個 CEO 必須能夠清楚的區分「產生正向現金流」與「賺錢」不是同一件事。同樣是營業規模不斷擴大,當你公司有「負現金循環」時,你很有可能帳面上是賠錢,但卻擁有多餘的現金流可以運用。相反的,如果你的庫存週期很長,則很有可能很賺錢,卻被資金壓得喘不過氣來。

因此如果暫時無法讓公司賺錢,至少可以讓想辦法產生正向現金流。與通路、供應商談,犧牲一點毛利但早點拿到現金,晚點付出貨款,聰明的管理庫存,精確的計算廣告投放報酬率,不在刀口上的錢一毛也不要花,這些都是 CEO 可以利用來提昇現金流的工具。

擁有正向現金流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董事、股東少開口管事,即使他們有意見,經營團隊也比較有信心拒絕他們的要求,畢竟你知道有很大的機會,我可以不用再求他們給錢。

消費者影響力 → 通路

要讓通路願意跟你合作,你必須掌握通路的客戶,也就是消費者。當然你不可能真的「掌握」消費者,但你可以擁有影響他們的能力。從 GoodLife 透過經營粉絲團累積起對實體、虛擬通路的影響力,到 EZTABLE 透過幫顧客訂位來吸引餐廳加入,再到愛評網透過幫助消費者選餐廳,再用這個力量來說服餐廳一起發行優惠券,都是最好的例子。

評分與排行榜尤其是最「以小博大」的影響力工具,無論你在消費者間的穿透性有多大,如果你幫一個通路打上分數、排上名次,有趣的是,他們很有可能就會開始注意你。

網路效應 → 消費者

要讓消費者更關注你的產品,就要在你的產品上增加他們關注的東西。人們最關注的東西當然是身邊的人,以及他們喜歡、尊敬的人。這就是 Facebook、Twitter 能夠把雞蛋打破,創造早期 Traction 的重點。不過網路效應非常不容易產生,必須要透過 Social Engineering,精心設計並且用心經營,才能漸漸出現,因此產品初期從一個濃度很高、很緊密的小社群推廣起,永遠值得考慮的策略。

好團隊、好產品 → 好人才

一個好工程師、好設計師,絕對是有能力選擇他們的工作的。當選擇他們的工作時,除了薪水、選擇權等財務考量外,更重要的,常常是工作環境與工作內容。好人才會想要與厲害的人一起工作,藉此學習成長,他們也會想要參與一個受歡迎產品的開發,因此讓他們的設計、程式,影響更多人的生活。

因此,身為 CEO,你必須從一開始就致力於吸引朋友中最厲害的人加入你,並且讓公司「推出」(註) 的產品能夠完整呈現 Vision,這樣才有機會進入正向循環,讓好人才不斷被你吸引過來。

以上,就是要「征服」這四種重要合作夥伴,通往更多決策自由的路上,我認為一個 CEO 可以努力的方向,與你們分享。

___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第八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 已經開始接受申請,歡迎所有創業 CEO 加入

註:當然只是實驗的 MVP 還是要根據實驗目的與成本犧牲一些東西

(Photo via mladjenovic,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