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創業 CEO / 尖酸自私老闆註定失敗

December 1st, 2014

Gorilla Boss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久未作文的 Y-Combinator 創辦人 Paul Graham,昨天在他的個人網誌貼出了一篇 Mean People Fail,聊他認識的成功科技創業家,幾乎清一色是溫暖友善的領導者,這正相關背後可能的成因。

文章不長,大家可以自己去讀讀,不過濃縮到極致,就是以下這段話:

…刻薄的創辦人會失敗,因為他們無法讓頂尖的人才為他們工作。他們可以請到一些願意忍受的人,但那只是因為這些人需要一份工作。然而頂尖人才有的是選擇,因此一個刻薄的老闆無法說服他們加入… 頂尖人才不僅可以幫助任何組織,擁有他們對於新創公司來說,更是關鍵…

相較於衛冕者,新進的挑戰者往往在資金、品牌、用戶基礎、通路、供應鏈上,都居於劣勢。要突破這困境,只能靠技術與人才兩種槓桿。而人才又是技術的來源,因此擁有頂尖人才,才會是新創公司成功的最關鍵決勝點。在非常極端的例子下,新創公司的確可以靠一個以一敵百的創辦人,以及一群平庸的員工達到某種短期的成功。但若要擁有長期、不斷提昇的市場位置,那麼最終還是得吸引更多頂尖人才加入。

也因此,如果領導人本身尖酸刻薄、自私自利,只想要驕其員工、展現自身優越,或是根本缺乏體會、體貼同事感受的能力,那麼長期而言,這個企業幾乎註定會失敗。

當然,除了長期的成敗,刻薄老闆帶領的企業,事實上也面對很多隱形劣勢。關於這點,大家可以參考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在一週前無獨有偶登出的 The Hard Data on Being a Nice Boss

文章中提到,高壓力企業平均得多負擔高達 46% 的同仁健康費用 (註),甚至還找到一篇研究,指出領導者的風格,大大影響了同仁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另一方面,溫暖正向的領導人不僅能讓同仁更加信任、提昇大家的生產力,這正能量甚至還會透過服務擴散到顧客,讓他們也更開心健康。

文章尤其建議領導者真心誠意的熱愛自己的組織,為它犧牲奉獻,因為這樣以身作則的風範,最能感染同仁的向心力。

不過說穿了,這些道理,其實我們從小都在北風與太陽的故事中聽爛了。所以最終,只是我們有沒有努力成為溫暖的太陽,如此而已。

___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註:即使在健保吃到飽的台灣,大家也別忽略了病假,以及同仁因為生、心理健康而拖累生產力,所造成的衍生成本

(Photo via mobilestreetlife, CC License)

品味 / 藍色代表信賴與力量,綠色代表和平與成長,你的選擇是?

November 28th, 2014

Color Emotion Guide

歡迎來到每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顏色與形狀,是我們每天收入眼簾的世界,也是影響我們感受,觸動我們思想的關鍵元素。因此,當創業者想建立一個擁有鮮明性格的長期品牌,通常第一個要精挑細選的,就是用來什麼顏色、什麼形狀來表達這個性格。

關於顏色與性格,今早在 Entrepreneur 上挖到了一篇相當精采的 The Psychology of Color in Marketing and Branding,非常值得與大家一讀,以下是我的心得筆記。

基礎性格

由上圖大家可以看到,黃色代表樂觀、清楚、溫暖,橘色代表友善、愉悅、信心,紅色讓人感覺興奮、年輕、大膽,紫色給你有創意、想像、聰慧的感覺,藍色是信任、可依賴,以及堅強,綠色是和平寧靜、成長與健康,而灰色則是中性、冷靜的感覺。

這些是這幾個顏色最基礎的性格。但文章中也點出,每個顏色給每個人的感受,受到這個人本身生活體驗的影響也很深 ─ 舉例來說,在中國與在美國,紅色給人的印象就有相當大的不同。(紅色在美國是共和黨的顏色)

也因此,沒有放諸四海為準的顏色挑選規則,所有這些資料只能提供大略的方向,而每個品牌主必須要再針對自己的 TA (Target Audience) 去調整、測試、優化。

性別與偏好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 TA 是男性,那麼根據現任微軟資深設計經理 Joe Hallock 當年的一個研究顯示,我們偏好藍色、綠色,不喜歡咖啡色、紫色與橘色。相對的,女性喜歡的是藍色、紫色,討厭的則是橘色與棕色。(當然這個研究的參與者也很有可能非常受美國文化影響)

men women favorite colors

媒體與產業的影響

另一方面,當媒體與產業齊力,也有可能扭轉社會對於顏色的印象。文章中舉例在 20 世紀初期,當時的主流印象是男娃娃穿著粉紅色的衣著,因為粉紅色比較果決、強壯,而女娃娃穿著粉藍色衣服,因為粉藍色比較細緻、纖巧,適合美美的女孩。但到了 20 世紀中期,因為生產商與零售商齊心去建立新的標準,接著碰上了性別平等等運動的影響,最終造就了今天男娃穿藍色,女娃穿粉紅色的社會主流印象。

所以結論就是,顏色本身雖然是單純的存在,但它能對人們造成的印象卻是複雜而又不斷變動的函式。我自己的體會是在生活中,有意識的去體會、分析各個品牌對於調色盤的選擇,在過程中鍛鍊自己的視覺味蕾,則久而久之,就更能在對的時間點,選出最適合的代表性顏色。

___

去 Instagram 收看我分享的美好風景

(Graph via Entrepreneur)

Mobile First / 網路人氣女鞋品牌 Ann’S 的行動商務之路

November 27th, 2014

Ann'S

歡迎來到 Mobile First 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前兩天發佈 Mobile First 時代已經降臨一文後,許多創業者跑來問我這個轉換該如何有效的被執行。由於反應熱烈,我自己也認為這個題目極為重要,因此決定為它開啟一個全新的專欄。第一步我將透過案例探討的方式,不定期訪問在 Mobile 上找到好成績的團隊,分享他們的成功心法。往後如果有什麼你想了解的角度,也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Ann'S Logo

Ann’S 是一個人氣很高的網路原生女鞋品牌,成立於 2003,11 年來親身參與了數次電子商務平台的世代交替。

2003 年起家時,Ann’S 全部的訂單都來自 Yahoo! 拍賣。2005 年,她們獲邀進駐 Yahoo! 購物中心 (當時的 Monday),接著在 2007 年至 2010 年間,購物中心逐漸取代拍賣,成為主要的營收來源。2010 年至 2013 年,購物中心幾乎就是 Ann’S 的全部。

而在一年多前,也就是 2013 年初,由於想要分散風險,開發購物中心以外的營收來源,Ann’S 決定與 91mai 就要買 (App 開店平台) 合作,也因此開啟了她們的行動商務之路。

開通 91mai 之後,Ann’S 擁有了一支專屬於自己的品牌 App (Android / iOS)。

Ann'S App

Ann’S 的粉絲們安裝後,便可以隨時隨地透過這支 App 來欣賞 Ann’S 的產品、追蹤粉絲團資訊、閱讀網誌文章、查詢店鋪資料、下載門市優惠券,還有最重要的,直接在 App 裡面下單購買 Ann’S 的流行女鞋。

成績

App 上架以來,已經累積了超過 11 萬下載,每月活躍用戶超過 2.5 萬人,瀏覽的頁面數量達 100 萬頁。更重要的,在 App 內直接購買的業績,已經很快來到 Ann’S 整體營業額的 15%。另一方面,透過 App 內建的門市優惠券等 O2O (Online-to-Offline) 功能到店上消費的營業額,還要另外加上 20%。也就是說,在短短 1 年多內,Mobile 已經開始直接、間接貢獻 Ann’S 高達 35% 的業績。

通路後毛利

不僅如此,根據 Ann’S 的經驗,在含抽成、行銷費用、金流、服務費等在內的「總通路成本」方面,一般 B2C 平台目前約要扣掉高達 25-30% 的營業額。但透過像是 91mai 這類 App 開店平台,目前產生的總成本僅僅是 10-15%。所以若以「通路後毛利」(毛利減去總通路成本) 的角度去比較,Mobile 現在對 Ann’S 的貢獻,更是接近了 50%。

心法

當我問 Ann’S 的共同創辦人兼品牌行銷經理 Liv (安珮綺) 這些優異的 Mobile 成績背後的祕密,她點出了以下這些值得大家參考的心法:

1. 粉絲經濟

購物中心是在賣東西,但自有 App 不只是賣東西,更是經營品牌的忠實粉絲。

2. 天天更新

你必須讓粉絲天天開啟你的 App 都有驚喜,因此首頁、內容要天天更新。

3. 經營內容

除了更新產品,更要在 App 裡面透過內容與粉絲溝通。

4. 自己也是用戶

自己也要像用戶一樣,天天開啟自己的 App,天天使用,才知道要如何進步。

5. Offline-to-Online

透過門市、活動等機會,不斷去邀請品牌粉絲安裝你的 App。

6. Online-to-Offline

再透過 App 發送優惠券,帶動粉絲到門市消費。

7. 關注溢出效應

很多 Liv 的朋友會擷取 App 畫面,附上回饋透過 LINE 傳給她,也有很多消費者會帶著 App 去門市,指定要買裡面的某個商品。

8. 愛上你的粉絲

最後 Liv 說當她每次登入 App 的 Google Analytics 後台,看到同時在線、正在使用這支 App 的粉絲高達數百位,就會讓她非常感動,還要再寫更多好文章跟她們分享,也因此給了她每天更新內容,源源不絕的動力。

後記

2014 對於 11 歲的 Ann’S,其實是非常挑戰的一年。除了執行平台多元化策略,引發了一些與平台間不必要的誤會外,主要創辦人,Liv 的姐姐安恆璇,也在幾個月前開始請產假,讓 Liv 肩上的擔子又更加沈重。但當她聊到 Mobile,以及透過它每天與粉絲間產生的連結時,眼神中卻是充滿著閃閃光芒。

我想,這就是 Mobile First 可以給創業者的希望,也因此,我決定,這個概念值得好好被推廣。

___

歡迎在 Flipboard 上訂閱我的「每日創業精選」雜誌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