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個案分析」文章

吃泡麵啃雞腿的創業家

December 2nd, 2009

Hong Lan

這兩天洪蘭女士批評台大學生不敬業的新聞炒得揚揚沸沸,但主流媒體報導再度失焦,把這個現象的焦點,放到學生到底有沒有吃雞腿的自由,和洪蘭女士該不該辭去訪視委員職務上。網誌圈倒是直接切到了問題的核心,例如: 阿宅反抗軍朱恐龍兄的每一條未知的路都有未來,直接點出青年學子們不知為何而戰,熱情不再的關鍵。

其實我覺得很重要的關鍵是創業環境,也就是說這些上課不專心的同學如果給他們好的支援很有可能都是明日的比爾蓋茲 (Bill Gates)馬克沙科博 (Mark Zuckerberg) — 兩位都是哈佛”資劣生”,念到一半休學,然後創立了微軟和 Facebook。

我自己也經歷過台灣的 16 年教育體系,也是台大人。信不信由你,我在台大翹得課,絕對比任何一個人都多。光第一學年,我就當 15 個學分。但是我翹課不是去玩,而是跟朋友泡在台大化工的計算機室。1996 年,正是網際網路即將爆發的一年,這個新玩意兒深深的吸引了我。玩出心得來之後,1999 年,我和朋友創了碩網資訊。10 年後的現在,碩網是一個連續獲利的網路軟體公司。

台灣的大學體系最大的問題在於轉系困難,以至於很多學子辛苦考上一個科系,念了兩年才發現跟興趣不合,這時沒辦法轉系,再去重考也太遲,最後姑且念完,畢業的時候再去找有興趣的工作。根據 Career 雜誌所做的調查,台灣有高達 47% 的大學畢業生會找非本科系的工作。這樣的結構,不難想像課堂上有多少熱情的學生。

然而這些”不務正業”,對網路比學業熱情的學生,其實很多都有很好的網路創業家特質,例如: 前幾年 PTT 的名人台大研究生 SkyMirage,策畫了台灣網路史上最大虛擬實體結合的活動,發行了 6,000 件紀念 T-Shirts,而後又想出在 PTT 賣好人卡,創造了上百萬的營收。

像這樣的人,其實很有天生的生意頭腦,對於網路行銷也有概念,如果能夠適時的有一些創投和育成機構給他們支援和引導,那很有可能造就下一個奇摩或是無名。

所以,我在此號召台灣的學子們,與其在你沒興趣的課堂上吃泡麵啃雞腿不如加入我們創業的行列 — 張忠謀,郭台銘,林百里這些人,都不是從企業的底層爬上去的,他們有今天的成就,是勇於創業的結果。

中文網路圈還有太多機會,我正在籌備的 appWorks Ventures 之初創投,也將給你所有你需要的支援。10 年之內我相信我們可以創造出好幾家上億營收的網路公司

大學生們你對網路比書本有熱情嗎?  總是有一些鬼點子嗎?  歡迎跟我們一起來創業下一個楊致遠 (Yahoo 創辦人)或許就是你

(appWorks 即將在明年二月開始招收創業團隊更多的資訊會在本網誌公布在那之前有興趣了解更多的人可以寫信到這裡和我聯絡)

(Image via udn.com)

開心網 是內地山寨版 Facebook 還是中文社群的未來?

November 13th, 2009

Kaixin

一年多沒回來,想不到整個台灣社會的方向有這麼大的變化。回來這幾天,發現不管是電視,報章媒體,還是茶餘飯後,大家談的都是大陸。陸資來台,對岸企業,MOU,ECFA,好像如果沒跟上這波大陸的經濟起飛,台灣就會被拋在腦後,最後消失在後照鏡的遠端一樣。

無論這樣的擔憂實際與否,我就喜歡台灣創業家們這種近乎汲汲營營的特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其實著名的成功創業家,往往是很小心翼翼的。

講到對岸成功的網路企業,就不能不提到開心網。這個早期以山寨版 Facebook 聞名的內地社群平台,在中國政府的鎖國政策保護下 (FB 在內地是連不上的),成立以來 18 個月,飛速成長,目前已經來到了 6 千萬用戶的超大規模,在內地僅次於另一個 FB 山寨人人網 (原校內網) 的 7 千萬用戶。上期的商周也因此特地為他們寫了一篇專訪

觀察開心網等中文網站的成功,對照著領先者北美市場的發展,我認為有幾個有趣的趨勢我們可以抓住:

社群平台的無差別化

經濟學上,當一個產業開始起飛,市場上的競爭者不斷推出類似產品之下,終將會造成該產業走入成熟期,商品平價化,大眾化 (commoditization)。網路社群從 90 年代末期一路發展到現在,終於從 Facebook 開始,突破關鍵障礙,進入了主要市場 (main market),而不再以早期採用者 (early adapter) 為主。但 Facebook 不會是社群的終點,像開心網一類的競爭者,將會不斷的在全球各地冒出頭來。而社群功能開發簡單,又沒有專利問題,再加上 Open Social 等開放原始碼工具的幫助之下,最後這些社群平台,都將會有類似的功能,類似的架構。所以與其說開心網是複製 Facebook 下的結果,我覺得應該看到背後帶來的意義。

應用成為重點

這趟回來跟朋友聊天,問大家為何加入 Facebook,往往都是因為想要偷菜,開餐廳,種田。所以社群平台的殺手級應用,在中文市場與在美國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國,大家加入 Facebook 多半是想要和朋友保持聯絡,遊戲只是拿來殺殺時間,但來到了大中華區,重點變成了遊戲,殺手變成了與過程中得來的滿足和樂趣。也就是說,一個好玩的遊戲,遠遠比他所處在的平台來得重要。如果今天開心農場是在 Myspace 紅起來,說不定台灣現在瘋的就不是 Facebook 了。

多平台跨平台是未來

既然平台與平台間變得無差異,且數量會越來越多,遍及全世界,而使用者也將把焦點轉向應用,這代表著未來的應用,將會變成多平台,跨平台的。也就是說你做了一個新遊戲,就把他放到各平台給大家玩,不管他是 Facebook,還是開心網,甚至是手機,都可以玩得到。做得更好的,還可以讓 Facebook 的使用者和開心網的使用者,可以一起玩。這跟昨天 Mr. 6 寫到的 Social Networking 3.0 和 Social Awareness 概念,其實是一體的兩面。社群的功能,在未來將會化為一個無形的平台,就像網路一樣,隨手可得。

價值在於樂趣與朋友互動

既然如此,一個社群應用或社交遊戲,能否成功,最後回到了基本面,就是你能夠提供的價值。而這些價值,主要來自於樂趣與互動。就像開心網和開心農場,洞察了朋友間喜歡互相惡作劇的心理,因此一炮而紅一樣。社群軟體未來的創新,將出自於這些心理面,誰能夠讓朋友間一起享受最多的樂趣,讓大家的友誼變得更生動,就會成功。

所以,中文社群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以做得事情也還有很多。兩岸三地的各路好漢們,我期待看到你們的演出。

Zynga 大賺錢的內幕被踢爆 這樣的商業模式值得效法嗎?

November 4th, 2009

ScamVille

從周末以來,美國這邊網路圈的話題都圍繞著 Zynga 的黑暗面 (dark side)。(Zynga 是以開發 FarmVille 和 Cafe World 等大受歡迎的 Facebook 遊戲著稱的”社交遊戲”公司,之前的許多文章都有討論到.) 這個消息由北美科技網誌 TechCrunch 主編 Michael Arrington 在上周六先揭發,原來 Zynga 今年預計將達到的一億美金 (US$ 100M) 營收,居然有高達 1/3 是靠著游走道德邊緣的 CPA (Cost Per Action) 廣告賺來的。(詳情也可以參考 Mr. 6 網誌上的文章。)

我一直鼓勵創業團隊效法 Zynga 的商業模式,開發中文社交遊戲,也知道 CPA 長期以來都是他營收來源的一部分。但在這個事件爆發出來之前,任誰也沒想到 CPA 居然佔了 Zynga 高達 1/3 的營收。既然如此,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CPA 這個商業模式,以及有什麼可取及不可取之處。

所謂的 CPA,是網路廣告計費方式的ㄧ種,中文可以略翻為”每次行動成本。”  要了解 CPA,我們得先從 CPC 關鍵字廣告說起。像 Google 等搜尋引擎所提供的廣告服務,大多是以 CPC (Cost Per Click/每次點擊成本) 的方式來計費,例如: 如果我是電腦經銷商,可以去 Google 購買”小筆電”這個關鍵字,則當使用者在 Google 上搜尋”小筆電”時,就會在搜尋結果中看到我張貼的廣告。而如果他覺得我的廣告符合他想找的產品,於是點擊我的廣告中的連結,這時 Google 就算是功德圓滿,也就可以跟我收取一次的 CPC 點擊成本。Google 並不在乎使用者到了我的網站後有沒有成交,或是我的網站根本沒有在賣小筆電。

但對於某些行銷人員來說,CPC 是有缺點的,因為他很難去抓用戶取得成本 (user acquisition cost)。於是,聰明的網路廣告商就發明了 CPA,也就是讓行銷人員可以定義一個動作 (action),例如: 下單購買。也就是說,如果我賣小筆電有 500 元的毛利,我可以跟 Google 說我願意花 100 元的 CPA 買一張訂單。於是,當使用者點擊我的廣告時,我不用付給 Google 錢,但是當使用者完成下單的動作,Google 就可以跟我收取 100 元。而 CPA 這樣的模式,他的表現是完全可以保證的,所以價格上往往是 CPC 的數十倍至數百倍。

像 FarmVille 等這些社交遊戲提供的廣告服務,除了 CPC,也有許多是用 CPA 的收費方式。但跟關鍵字廣告單純的下單比起來,社交遊戲 CPA 的”動作”常常相當的五花八門,基本的有回答問卷,填寫註冊表格,而較受爭議則是像寄發邀請函給朋友 (廠商因此獲得朋友的 email),訂購 (運費很貴的) 免費贈品等等。

使用者要花這麼多功夫,廣告費卻是 Zynga 賺走,哪有人會去填什麼資料?  顯然是沒有。於是 Zynga 又發揮了商人的智慧,把他的每個遊戲裡的農民幣/Cafe Dollar 這些可以用來買遊戲商品的”虛擬貨幣”拿來當贈品。這些假錢對 Zynga 而言這些是沒成本的,但是對玩家而言卻有ㄧ些價值。 把這兩個套在一起,噹噹,就出現了財金課本上標準的低買高賣”套利空間 (arbitrage)”。換成白話,就是,Zynga 拿不值錢的農民幣賄絡你,讓你去幫他的廣告商填表格,最後他自己收取白花花的現金,皆大歡喜。

財務課本上說當有套利機會時,請用力的套,套到不能套為止。所以 Zynga 毫不手軟,大手筆的在 Facebook 上購買廣告,邀請使用者免費玩他的遊戲。Zynga 玩家越來越多,營收也越衝越高,Facebook 廣告越賣越好,獲利在即,又是一場皆大歡喜。

但這真的皆大歡喜嗎?  其實不然。有許多社交遊戲的 CPA 廣告,都是游走在道德的邊緣,隱含的費用藏在超小的字體中,加入會員就必須繳月費是寫在最下面的附註裡面。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 CPA 廣告商付得起較高的廣告費就是因為使用者去他們網站所完成的”動作”往往是有暴利可圖的。這常常讓使用者事後發現受騙上當,而對廣告商,Zynga 甚至是 Facebook 留下不好的印象。這樣接近金光黨的手段,短期之內或許可行,但絕對不是遊戲公司長久經營之道。

而這些社交遊戲 CPA 跟先前小筆電 CPA 的最大不同,在於使用者原先沒有購買的意圖,而是被你引誘去填表格,拿”贈品”,最後卻掏了腰包。

其實 CPA 不是不好的商業模式,如果運用得當,是三贏的,例如: Cafe World 遊戲中有好用的鍋子,好看的碗盤,你可以引導想要在真實生活中買類似產品的玩家,去廠商的網站購買,然後收取 CPA。

但是,靠著賄絡使用者方式而賺取的 CPA有根本的結構上的問題,廠商很難不用騙術,從原先沒有購買意圖的使用者身上搾出錢來。這種模式,優質的廣告商當然不會使用,而相對的,吸引惡意廣告商的機率就很大。所以CPA 沒有不好不好的是 Zynga 使用的方式

以上,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對 CPA 有更健全的了解,也能因此用更正面的方式執行這個的商業模式,來賺取額外的利潤。中文社交遊戲團隊,加油!

(Image via TechCrunch)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