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創業 CEO」文章

創業 CEO / 賺錢太多,殺死組織

June 2nd, 2015

People, Not Profits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利潤只是過去正確決策與執行的落後指標

傳統 MBA 教科書上,企業經理人的天職是「股東權益最大化」,雖然不盡相同,但它也經常被解讀成「企業獲利最大化」。

無論是股東權益最大化或是獲利最大化,這樣的目標設定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那就是缺乏時間的觀念。

經營過企業的 CEO 都知道,公司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之間,經常是衝突的,而極少能兩全其美 ─ 今天投入 R&D,或許可以創造明天的獲利,但必須犧牲今天的變動成本。這個月減少行銷開支,馬上會貢獻淨利,但也會傷害次月的營業額成長。

更有甚者,今天的獲利最大化,可能對組織帶來不可逆的長期傷害。關於這點,HBR 近期刊出一篇 Too Much Profit Can Doom Your Company 探討,裡面的觀念相當值得大家參考。以下則是我認為所有創業 CEO 都該思考的重點:

規模

成長帶來規模,相對規模則帶來優勢,e.g. 固定成本的攤提,供應端議價能力等。因此,追求明天的規模優勢,才能確保後天的利益最大化。

僵化

當企業過度專注今天的獲利,久而久之就會養成短視近利的文化,進而成為僵化的體系,從我們的政府、到中華電信,乃至於金控,都有這樣的問題。

人才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價值產出來源。因為強求今天的利潤,沒有積極在人才大戰不斷求勝,將會造成明天的苦果,這點從 Yahoo! vs. Google 的結果就可以得知。

競爭

今天的高額獲利,將吸引來明天的競爭對手。獲利越高,競爭對手就越如排山倒海而來。競爭越多,明天的利潤就越難維持。

機會

任何快速成長行業,都有趨緩的一天,這時原先的藍海產品、商業模式,就會逐漸變為紅海。在成長期過度專注於產生利潤,將會傷害你對次世代機會的投資,錯失跳入新 Paradigm 的先機。這點 Google 做得最好,早在 2005,當他們剛剛掛牌上市,搜尋引擎還在快速成長時,就已花費 5,000 萬美金買下 Android 團隊,開始布局未來。

股東

追求今日獲利的企業,會吸引來短視近利的股東,最終讓你動彈不得。追求長線利益的公司,會吸引來長線思維的股東,給你時間與空間,去達到最終的偉大。

當然,完全只顧長線,沒有務實的短線戰術,也不健康。但各位創業 CEO 們在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時,我建議,應該以長線為主,短線為輔,才能創造出真正偉大的企業。

___

創業 CEO,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一起學習永續的真諦

(Photo via edenpictures, CC License)

創業 CEO / 爭才大戰早已開打,你的終極武器備妥了嗎?

May 26th, 2015

New Recruits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人才是根本

上禮拜提到,隨著成功網路公司不斷成長,以及銀行、電信、零售等傳統產業積極數位化,網路行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且日益擴大的供需鴻溝

在 AppWorks,我們幾乎每天都收到來自校友、Mentors,以及銀行、電信、媒體等我們 LP (基金投資人) 們的人才需求,從數位長 (Chief Digital Officer)、行銷副總、社群經理、電子商務 PM (商品經理),到 iOS、Android 工程師,大數據資料科學家等,都是常見的難補空缺。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除了專案處理,AppWorks 定期與台大在內的數家一流學府舉行徵才博覽會,也定期集合 AppWorks Network 的企業們舉行線上聯合大徵才,接下來還要添加 Recruiting Master 角色,更有系統的去協助我們的夥伴企業找到優秀的人才。

往前走,我們的預期,由於供給的彈性缺乏,人才大戰只會越演越烈。在這樣的環境下,身為 CEO,你必須把徵才、育才、留才,作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任務。

根據我這些年下來的經驗,以下是重點工作項目。

建立雇主品牌

雇主品牌就是員工與潛在員工對公司形象的感受,為什麼他們更願意選擇到你的公司上班,而不是在相同口袋徵才的其他企業 ─ 沒錯,你的競爭對手是 Google、聯發科,如果你想要贏得台灣第一流的軟體工程師的話。建立好的雇主品牌,能夠讓你未來的徵才工作事半功倍,因此是現在就必須開始努力的。

Vision / Mission

當你的企業擁有一個一流人才強烈認同的 Vision / Mission 時,贏得他們的機會就會大增。因此,定義企業存在目的時,能不能打動優秀人才,也是重要的考量。

成長

一艘快速升空中的火箭,會讓很多人想要搭上。一台原地打轉的牛車,沒有人想要跟它扯上關係。

待遇 / 選擇權

能夠的話,盡量在薪資、待遇、選擇權的給予上領先同業,短期或許會犧牲些利潤,但長期絕對會換回來很大的價值。

文化 / 環境 / 工作內容

每個人都有適合的文化、環境,與工作內容。當你設計組織,建構空間時,應該考慮你想吸引來的優秀人才,會樂在其中的體系。

福利

依照勞基法規定不是福利,是基本人權。為了吸引並留下第一流人才,你設計了什麼樣的福利呢?

員工的網路效應

一流人才只想跟一流人才工作,你有積極建立一個人才惺惺相惜的組織嗎?還是坐視劣幣驅逐良幣?

媒體聲量

最後,無論募得新資金、談下關鍵合作夥伴、達成重要里程碑,別忘了,透過媒體去發聲,而且目標對象是人才,即使現在沒有看上你,也要在往後的時間內,讓他們越來越想加入你。

___

創業 CEO,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讓我們協助你打這場百年人才大戰

(Photo via W_Minshull, CC License)

創業 CEO / 溝通地圖協助你有效領導、激發同仁熱忱

May 19th, 2015

Mickey, Pluto and Donald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身為一個領導者,最難的就是溝通。

怎麼驅動公司達到短期目標,又不傷害長期人才培養?怎麼給同仁誠實的回饋,不會因此傷了他們的動力?怎麼讓團隊正確了解策略的目的,又能在執行時自己彈性調整?

這些都是永恆的課題,因為每次的前因後果不同,就必須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今天早上在 HBR 上讀到一篇 How to Get Employees Excited to Do Their Work,裡面提出了一個 The Communicator’s Roadmap 模型,我認為對於釐清溝通的目的,對應適合的方法,頗有幫助。

以下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把它改寫為中文版。

溝通的四個象限

The Communicator's Roadmap

這篇 HBR 文章的兩位作者 Kelly Decker 與 Ben Decker,首先把溝通用兩個軸線切割成四個象限。

在 Y 軸的是情緒連結,越往上越訴諸聽者的情感,越往下則越訴諸他的理性。X 軸的是訊息的本位,越往右的訊息越是針對聽者,而越往左的訊息則是針對講者。

這樣切開的四個象限,由左上角開始順時鐘分別命名為「娛樂」、「啟發」、「指示」,與「通知」。

四象限的實際應用

The Communicators Roadmap Messages

實際應用上,通知適合處理公司的流程、政策等變動的布達,溝通的目標是讓同仁明確的了解,因此最好的策略是直接了當。

娛樂則適合來紓緩同仁的情緒,目標是讓他們感受到同理心的連結,溝通的重點是訴諸感性、自身的經驗,讓對方體會到你的感同身受。

指示主要用來處理急迫的任務,因此目標是非常清楚的溝通工作的優先順序、各階段目標,以及每個人分配到的工作內容。這裡的溝通必須要清楚到個人化的層次,且由於時間寶貴,寧可過度溝通,要求同仁們複述他們聽到的,也不要默認大家都有極高的理解力。

最後,啟發適合用來激勵同仁自動自發,追求長期的自我成長,扛起更大的責任與職務。這個溝通的目的是去開啟心態上的轉變,因此需要靠擘劃遠景、描述未來,形容可能性等方式,來訴諸他們的心理。

小結

當然現實公司中的溝通情境,恐怕常常還要再複雜一些。但對於盤子上永遠有數不清的檻要跨的創業 CEO,能有這個地圖先把狀況歸入象限,再快速釐清對應的處理方式,我認為,應該還是有些幫助。

因此今天特地把它中文化,與大家分享。

___

創業者,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讓我們協助你成為優秀的 0-1 創業家,再轉身成為一流的 1-100 執行長

(Photo via Carlos,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