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品味」文章

品味:慶祝 OneNote Mac 版推出,微軟團隊齊唱《悲慘世界》

April 11th, 2014

OneNote More

歡迎來到每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還記得我 04-06 在 Stern 唸 MBA 時,為了要記筆記又同時兼顧環保,還要用數位的方式長久保存資料,我買了一台 Toshiba 的 Windows Tablet,然後用觸控筆與微軟的 OneNote 軟體寫了兩年筆記。不過自從 Stern 畢業後,我已經 8 年沒有打開我的 OneNote,後來改用 Android、iPad、MacBook 之後,那些資料也就只能封存在備份的硬碟裡面,缺乏方便的軟體可以打開。

也就在這期間內,微軟把智慧手機的領先地位先拱手讓給了 Android,接著再把平板市場也送給了 Apple,近期甚至連筆記軟體的市場也即將被 Evernote 蠶食鯨吞。在這過程中當年的小毛頭 Google 與手下敗將 Apple 無論是市值、營業額、獲利都已經成長到足以與微軟抗衡,眼看手機與平板事業難以回春,但筆記軟體至少可以欺負一下小蝦米 Evernote。因此一個月前,微軟宣布 OneNote 現在開始完全免費,並且推出 Mac、iOS 等多平台版本,一出手就要斬斷小象的後路。

為了展現決心,微軟的 OneNote 團隊甚至全體動員,錄製了 YouTube 病毒影片,把《悲慘世界》名曲「One Day More!」改唱為「OneNote Mac」,想要用幽默贏得網路族群的芳心,且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支影片。

OneNote Mac

根據影片內的描述,所有配唱都是真的由 OneNote 工程團隊完成的。我得說雖然情緒放得有點過頭,但歌聲還算可以。不過從影片上架前兩天的反應來研判,雖然有高達 98.9% 的喜歡率 (534 likes vs. 6 dislikes),但卻只有 23,491 的觀賞數,大概很難真的達到病毒擴散的效果。

要進一步分析這支影片沒辦法有效擴散的原因,我們可以引用《瘋潮行銷》一書的 STEPPS 架構:

  • 社交身價 ── 這支影片裡的兩個主角 (OneNote 與 OneNote 工程團隊) 對大多數人而言都不是仰慕的品牌或對象,因此分享這支影片很難為分享者帶來社交身價的提升。
  • 觸發物  ── 這支影片把 OneNote Mac 與悲慘世界的 One Day More! 歌曲連結,看過的人未來聽到 One Day More! 可能會聯想到 OneNote。但除了悲慘世界迷以外,在生活中聽到 One Day More! 的頻率很低,且聽到的時候也不一定就是想寫筆記的時候,不是很好的觸發物連結。
  • 情緒  ── 除了 OneNote 工程團隊的朋友之外,恐怕無法體會他們是非常的賣命演出,也因為他們的表演技巧稍嫌生疏,看影片的時候並沒有讓人覺得非常舒服的感覺,也會減少分享的意願。
  • 曝光 ── OneNote Mac 主要搭載在 YouTube 上曝光,沒有被動分享的效果。
  • 實用價值  ── 對 10% 的 Mac 用戶來說,OneNote Mac 可能有些實用價值,但畢竟是人群中的少數。
  • 故事性  ── 除了搞笑的莊嚴氣氛營造之外,這則影片沒有任何動人的故事,因此也會減少分享的意願。

不過回過頭說,這支影片雖然很難大量擴散,但至少讓絕大多數看過的人都覺得喜歡,也讓 OneNote 工程團隊親上火線體會了行銷的困難,我會認為還是正面多於負面,至少跟幾年前微軟的另一支成功擴散卻贏來大量負評的 Songsmith 病毒影片比起來,應該算是好多了。

最後附上 One Day More! 原曲

___

一天中的美景,我都收錄在 Instagram

品味:搖滾老兵 Neil Young 推出 Pono,HD 數位音樂的新希望

March 28th, 2014

Pono Player

歡迎來到每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你或許沒有意識到,十多年來當我們用 MP3、線上串流去取代 CD 的同時,其實也意味著為了方便而犧牲掉品質 ── MP3 方便下載、交換,但音質往往遠不及當年的 CD。

但這些年來,隨著頻寬、儲存容量與運算速度等科技的進步,事實上大環境早已成熟,讓數位音樂可以輕易超越當年的 CD 音質。問題是 MP3 早已形成龐大的生態系與堅強的網路效應,要突破這個囚犯困境需要非常巧妙的雞蛋策略

2012 年,加拿大民謠搖滾老兵 Neil Young 立志要解決這個問題,他與夥伴們研發了一款可以播放超高清音質的 Pono 隨身聽,接著便著手開始說服唱片業者支持他,把他們的錄音室母帶翻出來轉成 FLAC 這種 Pono 支援的超高清音樂格式。經過了 1 年半的奔走,Young 與他的夥伴們終於得到了足夠的支持,並決定透過 Kickstarter 來打響名號。

Music Qualities

Pono 的 Kickstarter 活動兩週前上架,果然造成大轟動,至今已經募到近 500 萬美金。不過除了人心思變,大家渴望更好的音樂品質之外,事實上 Pono 這次能夠如此狂掃 Kickstarter,他的幾個活動策略我認為非常非常的高明。

首先,「音質」這個東西是沒辦法透過網路來賣的,因此 Pono 需要用「證言式」的推廣影片。他們先在今年的 SXSW 音樂節廣邀藝人試聽,並且拍下他們聽完後驚訝的表情,剪成這部眾星拱月的宣傳影片,對樂迷而言說服力當然是滿分。

但贊助 300 元只得到一台音樂隨身聽畢竟門檻還是頗高,因此為了說服更多樂迷支持,Pono 與樂手合作推出簽名限量版,每個樂手僅限 500 台,每台 400 元。這是非常巧妙的定價策略,因為它僅僅比陽春版多出 100 元,就讓樂迷可以擁有心儀的樂手的簽名版 Pono,結果當然造成了相當瘋狂的搶購,也讓 Pono 的募資金額快速起飛。

有趣的是 Pono 的重點終究不是隨身聽,而是 PonoMusic.com 這個網站,上面到底能買到多少受歡迎的歌曲。但如今 Pono 成功透過 Kickstarter 得到了這麼多樂迷的支持,又募得了這麼多的資金,要回過頭去說服更多唱片公司與樂手加入,無論是用市場聲量或是權利金,當場都變成了可能的選項。

因此,今天 Pono 的案例,無論是 Neil Young 對音樂品質的堅持、他帶領整個音樂產業突破囚犯困境的決心,或是他與團隊一步步巧妙 Leverage 以達到目的精密設計,都非常值得創業者欣賞品味。

___

一天中的美景,我都收錄在 Instagram

 

品味:Moto 360 搭載 Android Wear 登場,為穿戴大戰揭開序幕

March 21st, 2014

Moto360

歡迎來到每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雖然 Google 已經把 Moto 賣給了聯想,但在交易還沒有正式完成前,Moto 還是披著 A Google Company 的戰袍繼續協同 Android 作戰。本週二 Google 在自家網誌正式宣告從 Android 延伸,特別為穿戴裝置設計的 Android Wear 版本作業系統登場,同一時間 Moto 也在自家網誌網站同步推出 Moto 360,基於 Android Wear 的智慧手錶。

先讓我們來欣賞一下 Google 為 Android Wear 拍攝的概念影片:

Android Wear: Information that moves with you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Android Wear 這個穿戴裝置作業系統主打的是從 Google Now 一脈相傳下來,透過分析 Gmail、Calendar 等 Google 服務內的資訊,所提供的預測性即時資訊。輸入方面靠的則是語音,就像 Android 手機一樣用 OK Google 來啟動。

緊接著是 Moto 講述他們如何回到設計檯上,從零開始打造 Moto 360 這支搭載 Android Wear 的智慧手錶:

Moto 360: It’s Time

自從 Apple 讓工匠精神再度成為主流價值後,幾乎所有品牌都開始仿效這種「歸零設計」的訴求。Moto 在影片中非常努力的散發「手錶應該是圓形」這個設計初衷,但圓形的智慧手錶是否真的就是最好的使用者體驗,還是過分陷入了「擬物」的窠臼,有待 Moto 360 真的上市後,大家再來檢視。

無論如何,Google 大張旗鼓的進入穿戴科技是遲早的事,品牌廠會不會像過去六年支持 Android Phone 一樣把 Android Wear 推成下一個主流作業系統,是接下來最值得關注的發展。

___

一天中的美景,我都收錄在 Instagram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