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MP3’

品味:搖滾老兵 Neil Young 推出 Pono,HD 數位音樂的新希望

March 28th, 2014

Pono Player

歡迎來到每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你或許沒有意識到,十多年來當我們用 MP3、線上串流去取代 CD 的同時,其實也意味著為了方便而犧牲掉品質 ── MP3 方便下載、交換,但音質往往遠不及當年的 CD。

但這些年來,隨著頻寬、儲存容量與運算速度等科技的進步,事實上大環境早已成熟,讓數位音樂可以輕易超越當年的 CD 音質。問題是 MP3 早已形成龐大的生態系與堅強的網路效應,要突破這個囚犯困境需要非常巧妙的雞蛋策略

2012 年,加拿大民謠搖滾老兵 Neil Young 立志要解決這個問題,他與夥伴們研發了一款可以播放超高清音質的 Pono 隨身聽,接著便著手開始說服唱片業者支持他,把他們的錄音室母帶翻出來轉成 FLAC 這種 Pono 支援的超高清音樂格式。經過了 1 年半的奔走,Young 與他的夥伴們終於得到了足夠的支持,並決定透過 Kickstarter 來打響名號。

Music Qualities

Pono 的 Kickstarter 活動兩週前上架,果然造成大轟動,至今已經募到近 500 萬美金。不過除了人心思變,大家渴望更好的音樂品質之外,事實上 Pono 這次能夠如此狂掃 Kickstarter,他的幾個活動策略我認為非常非常的高明。

首先,「音質」這個東西是沒辦法透過網路來賣的,因此 Pono 需要用「證言式」的推廣影片。他們先在今年的 SXSW 音樂節廣邀藝人試聽,並且拍下他們聽完後驚訝的表情,剪成這部眾星拱月的宣傳影片,對樂迷而言說服力當然是滿分。

但贊助 300 元只得到一台音樂隨身聽畢竟門檻還是頗高,因此為了說服更多樂迷支持,Pono 與樂手合作推出簽名限量版,每個樂手僅限 500 台,每台 400 元。這是非常巧妙的定價策略,因為它僅僅比陽春版多出 100 元,就讓樂迷可以擁有心儀的樂手的簽名版 Pono,結果當然造成了相當瘋狂的搶購,也讓 Pono 的募資金額快速起飛。

有趣的是 Pono 的重點終究不是隨身聽,而是 PonoMusic.com 這個網站,上面到底能買到多少受歡迎的歌曲。但如今 Pono 成功透過 Kickstarter 得到了這麼多樂迷的支持,又募得了這麼多的資金,要回過頭去說服更多唱片公司與樂手加入,無論是用市場聲量或是權利金,當場都變成了可能的選項。

因此,今天 Pono 的案例,無論是 Neil Young 對音樂品質的堅持、他帶領整個音樂產業突破囚犯困境的決心,或是他與團隊一步步巧妙 Leverage 以達到目的精密設計,都非常值得創業者欣賞品味。

___

一天中的美景,我都收錄在 Instagram

 

網路殺了音樂產業

June 3rd, 2011

沒錯,網路殺死了音樂產業。自從 90 年代末期網路普及以來,CD 銷售逐年下滑,音樂品牌陸續倒閉,唱片行一家家結束營業。所有「音樂人」前仆後繼的指控網路害他們沒了收入,掉了飯碗。

然後出現了 Jonathan Coulton (強納森‧庫頓):

他是誰?他是一個創作歌手。十多年前,Yale (耶魯大學) 畢業後,懷抱著成為一個音樂人的夢想,跟很多人一樣,他隻身搬到紐約。也跟很多人一樣,他才發現他根本打不進音樂產業。因為在 90 年代,要當一個歌手,你必須要把先自己餓個半死,打零工賺錢,然後不斷的到各種場子免費演出,管他是路邊、西餐廳、酒吧、還是再小的演唱會,你只能拼命的唱、一直唱一直唱,直到有一天累積了足夠的粉絲,才有唱片公司願意把你簽下來出唱片。

所以 Jonathan 放棄了歌手生涯,跑去軟體公司當一個工程師,這一當就是 9 年。世界繼續的變化,到了 2005,Jonathan 發現雖然網路殺死了音樂「產業」,但是人們卻沒有停止聽音樂。於是他有了一個念頭,他強烈的懷疑在這個新時代,你應該可以不用靠唱片公司,不用靠經紀人,不用把自己餓個半死,就可以唱給全世界聽,而且過得不錯。

為了證明這個想法,他毅然離開了軟體公司,開了一個網誌 (我有沒有跟你說),然後靠著這個管道開始賣他自己寫的 MP3。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一首歌一塊美金,很老實的一首一首寫,一首一首賣。就這樣過了 5 年,98 首歌的努力累積之後,前兩天的新聞傳出來,Jonathan 去年、個人、淨賺 50 萬美金,沒錯,是 1,500 萬台幣。這,即使在收入很高的美國,也是一線歌手才有的等級。但 Jonathan 靠著一個人,沒有唱片公司、沒有經紀人、沒有餓個半死、沒有去走唱,靠著網路,他就做到了。更重要的是,靠著網路,全世界已經有上千萬人聽過他的歌,光上面那個 Code Monkey 音樂錄影帶,就已經有超過 500 萬人次看過。

沒錯,網路殺死了音樂「產業」,就像網路殺死了出版「產業」一樣。但是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閱讀,也從來沒有停止享受音樂。所以創作人,你可以繼續跟唱片公司、出版社一起抱怨,也可以趕快學會如何利用這個新管道,成為自己的唱片公司、自己的出版社。

無論如何,網路這隻精靈已經回不去了,我不懂既得利益者死抓著神燈的意義在哪裡,但我非常清楚的知道,你可以像 Jonathan (別忘了還有花水木) 一樣許下全新的願望,努力追求,或許,3-5 年後的今天,你也會是另一個成功的 Jonathan,加油!

來新浪微博找我吧!

(Image via jonathancoulton.com)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