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總體市場」文章

全面「動態定價」時代正在降臨

March 13th, 2014

Economic surpluses

2012 年初,網路租車市集 Uber 位於波士頓的分公司發現了一個問題。每到星期五、星期六凌晨一點,他們的系統就會開始出現大量的「未滿足需求」。仔細調查後發現,起因是許多 Uber 合作司機習慣在午夜左右開始簽出系統、收工回家,但在外跑趴的客人們卻要到 1 點左右才會開始陸續需要用車,因此造成了供給與需求的瞬間不平衡。最需要用車的時候卻叫不到車,讓很多顧客對 Uber 開始產生怨言,因此 Uber Boston 決定動手試著解決這個問題。

他們最終決定在午夜到凌晨三點期間調高乘車單位價格,而司機們也給予非常正面的回應,短短兩個禮拜內,週末凌晨上班的司機數量增加了 70-80%,而未滿足需求也因此下降了 67%。實驗結果證明,價格對於司機是否提供服務有非常大的影響。

Boston 的這個成功實驗幫 Uber 打開了「動態定價」這個潘朵拉寶盒,一年多後的今天,Uber 上已經有 10% 媒合會隨著當時供給與需求的平衡狀態自動調整單位價格。這當然會大量減少未被滿足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卻召來另一群批判者,那些習慣「常態定價」的媒體與消費者。

公定價 = 公平?

自從我們有記憶以來,多數商品的定價幾乎都是全國一致的,久而久之我們把這個邏輯視為一種必然,如果違反它就是「不公平」,我們甚至設置消費者保護組織,去強迫定價的一致性。但事實是,常態性的定價,僅僅是近代工業革命後才有的產物。

工業革命帶來了量產,也就是相同產品的大量複製,因而在現實世界實現了經濟學上理想的供給需求結構。當廠商把一個量產商品定為某個標準售價,則這個售價上方與需求線產生的面積,就成了所謂「消費者剩餘」(上圖粉紅色區塊),意思是那些本來願意付更高價錢買這個產品的消費者,因為標準定價而省下了許多現金。

但假設今天廠商能有差別定價的能力,讓原本願意多付一點錢買這個商品的 A 先生,用他心中的最高價格買到該商品,那麼誰受到了損失呢?事實上是沒有的,因為 A 先生本來就願意多付一點錢買這個商品。

所以所有人都用同一個價格買東西其實是假象的公平,買賣雙方之間自己根據每次交易的時空背景、供需平衡自行去定義雙方可以接受的價格,才是真正的公平。

網路帶來的革命

當然,傳統的實體通路很難做到差別定價,因此權衡之下採用常態定價。但來到電子商務的時代,動態與差別定價都是可以做到的。而由於動態定價更能確保需求跟供給間的常態平衡,因此就像 Uber 的案例一樣,整個商業活動無可避免的會往那個方向移動。

此外,像是虛擬寶物、數位內容,以及 3D 客製化列印等技術,都將打破工業革命的「量產」概念,把世界再帶回多樣化、個人化的小量生產模式,在那樣的世界裡,公定價又更難存在。

因此,隨著網路、電子商務,以及 Maker 等運動的普及,常態定價這個工業革命的產物將逐漸被這個世界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由軟體自動控制的動態定價世界。

講透了,網路的興起正在徹底改寫人類的行為模式,過程雖然緩慢,但絕對是一場巨大無比的革命。

___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Graph via Wikipedia GNUFD License)

台灣應積極成為全球虛擬貨幣交易重鎮

March 6th, 2014

mark karpeles bows

今天要再帶大家回頭來關心一下 Bitcoin

首先,Bitcoin 發展初期最富盛名的交易平台 Mt. Gox 於一週前突然宣布破產,平台上為客戶保管的 75 萬枚,市價高達上百億台幣的 Bitcoins 通通遭竊。消息傳出後許多媒體開始說 Bitcoin 末日將近,但事後證明交易價格雖有震盪,但方向卻是往上,達到三週來的高點。

3 months BItcoin-USD exchange rates

為什麼?其實相當容易解釋,Mt. Gox 被駭就像一家銀樓被強盜洗劫一空而破產一樣,結果只會造成該銀樓與其客戶的損失,但對於整體黃金市場的影響相當有限 (假設該銀樓不是黃金的唯一買賣通路)。此外,如果被搶走的黃金憑空消失,而消費者對於黃金的需求程度卻沒有減少,則結果只會造成金價的上升,而不是下降。Bitcoin 價格在事件後的演變,其實印證了這個道理。

而除了 Mt. Gox 的倒閉,美國保守派勢力近期也在國會積極逼宮,要加速立法禁止 Bitcoin 在美流通。參議員 Joe Manchin 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公開信給聯準會,指控 Bitcoin:

…已經成為個人購買黑市物品的溫床,使民眾可以匿名購買像是藥物、武器等非法物品…

有趣的是自由派眾議員 Jared Polis 很快就想出方法反擊 Manchin,發表公開聲明要求美國財政部立刻禁止美元的流通,理由是:

…美元現鈔的交換,包括高面額現鈔,現在是處於不受管制的狀態,因此使用者可以參與非法活動,並且非常容易出現假鈔、偷竊以及遺失等情況…

Jared Polis

當然這不但是一場有趣的辯論,也是對傳統國家管轄權非常有趣的挑戰。假設 Polis 的訴求真的變成了法案 (當然幾乎是不可能),那麼美國財政部是真的有能力停止美元現鈔的發行。但假設 Manchin 的法案通過了,美國政府是否有真的有能力制止分布在全球大街小巷,像折凳一樣藏於民居之中,數以百萬、千萬計,正在參與 Bitcoin 這個 P2P 分散運算網路的電腦繼續工作,我認為是一個相當大的問號。

網際網路帶來了國界的模糊,當大國主義的亞美利堅正在掙扎如何與它相處,事實上就是小國破壞創新的機會。我認為 Bitcoin 與它將帶來的虛擬貨幣狂潮是傳統國家無法抵擋的,在這個巨大 Paradigm Shift 中,台灣應該要勇敢的站起來,擁抱虛擬貨幣,利用我們堅強的 IT 實力,成為它重要的交易重鎮。幾十年前以色列特拉維夫抓住鑽石的興起,提供交易中心,幾十年後的今天,它早已是中東的金融交易重鎮。

當然,台灣政府裡面聽得懂我在講什麼的人寥寥無幾,他們連蓋個網站都要遭人貽笑大方,要領悟到 Bitcoin 背後代表的時代意義與崛起機會,以及擬定台灣如何能乘著這個大浪,躍升國際金融舞台的策略,那簡直是難上加難。

唉,算了,我回去繼續推動網路產業還比較實在。

延伸閱讀:Mt.Gox 之死不過是成長痛,正值青春期的比特幣要長成大帥哥啦

___

你也可以在 Twitter 上找到我

(Photos via BestTechie, Media Freedom; Chart via coinbase)

行動電商有什麼不同?

February 25th, 2014

Shopping with Phone

今年的農曆年相當特別,除了甲午戰爭 120 週年與我自己的本命年,也發生了另一件頗有歷史意義的事 ── 這個我經營了四年,每年服務約 300 萬讀者的網誌,第一次發生來自行動的七日訪客均數,由下往上穿透了來自桌面的訪客均數,形成了一個黃金交叉。

這是什麼意思?意思是從今以後,當我服務各位讀者,必須逐漸以行動,也就是智慧手機與平板的瀏覽體驗為優先考量,而桌面的瀏覽體驗,只能作為次要考量。

這聽起來或許只是順序的改變,但背後的意義事實上是非常的巨大。自從 1994 年瀏覽器開始普及以來,Desktop Web 一直是上網的主流型態,然而在 iPhone 與 Android 出現的 7 年之後,Desktop Web 長達 20 年的霸業終於接近了盡頭。

未來這一、兩年,多數網站都將陸續觀察到 Mobile 取代 Desktop,成為接觸人們的主流型態 ── 事實上,根據之前分享過的 eMarketer 的統計,在美國成人之間,2013 年中這個黃金交叉就已經發生

既然消費者都往 Mobile 移動,那麼零售,也就是電子商務也必須逐水草而居。但要做 M-Commerce,可不是把 E-Commerce 網站改成小螢幕適合瀏覽就可以的。

與 EC 相比,要做 MC,到底應該注意哪些重要的差異呢?

1. 輸入困難

在行動裝置上,目前為止輸入的方便性還是比 PC 差上許多,因此無論是會員登入、付款方式、寄送資訊,都必須要更體貼使用者的不便,盡量記憶資料,減少輸入,才能讓消費體驗更好,也提昇賣家的轉換率。

2. 效能有限

行動裝置不僅螢幕小,跟 PC 相比,無論是行動上網頻寬、處理器、記憶體,往往都還輸上一截,因此 Mobile Web 與 App 的設計,必須要更輕薄短小,不能像桌面 EC 那樣包山包海,才能讓消費者能夠有好的購物體驗。

3. 個人化

在 Desktop Web 上,我們通常假設使用者隨時可能用公用電腦登入,因此在安全性的設計上,往往採取比較嚴謹的把關,有些網站甚至要求要輸入安全碼才能登入。但來到 Mobile,由於手機與平板通常比較私人的物品,因此在設計的出發點上可以更把使用者默認為特定個人,那麼就可以提供更親密也更方便的服務,像是免登入、免密碼等等。

4. App 化

在行動的世界,使用者多數時間是花在 App 上,而只有很少數時間是用在 Mobile Web。原生 App 有效能佳、可呼叫硬體功能較多、可以透過背景更新,以及最最關鍵的推播 (Push Notification) 能力等等優勢,對電商而言是 Mobile Web 難以取代的。

5. 流量來源大不同

在 Desktop Web 上,EC 往往依賴關鍵字廣告與社群行銷兩大主要方式取得流量,但來到 Mobile App 世界,要改成透過 Google Play、App Store、原生廣告,以及 LINE 這類移動通訊軟體等方式取得客戶,這些新的邏輯都必須重新適應。

6. 與實體的交織

在桌面的世界,由於電腦被綁在家裡、學校、辦公室等固定的位置,EC 與實體零售幾乎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來到了 MC 的世界,消費者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你的網路購物服務。在這樣的世界,擁有實體店面的賣家要懂得利用 MC 來延伸觸角,適時把客人導引至店內。所有人也必須考慮當消費者處於競爭對手的店面,你要如何說服他轉而向你下單。這些虛實交織的情境都是過往 Desktop EC 所不熟悉的,也是所有人正在嘗試找到最適方案的。

結論

再過五到十年,MC 很有可能將超越 Desktop EC,成為主流的網路購物型態。由於這中間本質的差異,新的成功者可能會被造就,而無法適應者可能遭到淘汰。每當典範轉移發生,就是創業者顛覆的機會。接下來電商將再次進入大航海時代,它會如何發展,有什麼樣的創新,很讓我期待。

(本文的一個版本發表在台灣經貿網; Photo via jasonahowie,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