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其他文章」文章

如果沒有明天

April 1st, 2010

各位親愛的中文網路和創業圈朋友,這件事情很難啟口,但是我想我還是必須要儘快在這裡跟大家公布。這兩年來,我一直都有嚴重的頭痛毛病,而這一趟回台灣的時候,狀況變得特別激烈。在許多場 appWorks 育成計畫面談的過程中,我甚至必須要中途暫停,步出面談室去恢復神智。

於是在終於回到了紐約之後,我特地在前天撥空去紐約大學醫療中心的腦神經科作檢查,想要了解我的身體到底出了什麼事情。

結果,非常令人失望…

根據醫生的說法,我的頭痛來自一個名為 Glioblastoma Multiform 的疾病,翻成中文是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或者簡稱腦癌。更糟糕的是,這個病已經進入了第三期,我必須要立即開始接受密集的治療。

於是,過去這兩天,我緊急和家人開會,也和 appWorks 的夥伴們商討該如何處理後續。

我們一致的決定是,基於我的健康狀況,我必須退出 appWorks 的運作。而網誌和 Facebook 的更新,也必須要終止,讓我專心的對抗病魔。

這結果非常的令人遺憾,我非常的不平,也非常的悔恨。我想,除了宣布這個消息,我必須要在這邊和大家道歉。

更重要的是,我想謝謝你們過去這段時間來的支持。沒有你們,appWorks 不會走到今天的境界。往後,也請你們繼續關注由我的兩位夥伴 IC 和 Mike 領導的 appWorks 團隊。

最後,就讓我在這裡,珍重和大家告別。

再見了,appWorks…

再見了,各位創業圈的朋友…

再見了,網路…

再見了,大家…

再見

(Pic via gingerpig2000@flickr under CC license)

歡迎來到 Mr. Jamie 網誌的新家

January 17th, 2010

首先,要先跟有訂閱 RSS 和電子報的讀者說聲抱歉,我這個周末在搬網誌,結果我用來發 RSS 的 Google Feedburner 把新網址的舊文,都當作新的文章又重新的發了一次。有點選 RSS 內連結的人或許已經發現,網誌的新址是:https://mrjamie.cc/

會搬家的原因有很多,痞克幫的平台太封閉,綁手綁腳,大概是最大因素 ─ 光是要把文章搬到 WordPress 這件事情,就因為痞克的不開放,沒有辦法自動化,最後只好手動,花掉我整個下午的時間。

另外一個原因是許多讀者跟我反應,如果沒有痞克的帳號,就不會收到留言回覆的通知。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寫這個網誌,就是想要拋磚引玉,讓大家一起參與討論,一起來關心網路和科技的走向。如果大家沒辦法收到 email,回來延伸你們的論點,那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新的 Mr. Jamie 網誌,我改用 Disqus 留言系統。這個迴響管理介面寫得非常好,他支援 Facebook 帳號登入 (Facebook Connect),讓大家可以少填很多資料。至於沒有 FB 的讀者,也可以用基本資料留言,不用經過 Pixnet 惱人的認證介面。除此之外,Disqus 還有多階層回覆,email 通知等功能,甚至可以直接 reply email 來回留言。我個人非常喜歡,大家試用看看,再讓我知道你們的感想。

至於壓倒駱駝的最後那根稻草,是痞克幫前陣子把”紀錄我”這個功能,改成只有 24 小時的時效,也就是說每天都必須要去首頁重新登入一次。結果我常常文章寫到一半,就被通知”已經判斷為登出”,等到再去首頁登入回來,文章也損失了大半。 經過好幾次跟客服人員反應,都只跟我說”已經向上反應,會考慮”。無力之下,我決定把網誌功能的主導權拿回自己的手上,所以改用自己架設的 WordPress 系統。

所以,從今天以後,Mr. Jamie 網誌的文章主要會發布在: https://mrjamie.cc

如果你訂閱的是 Feedburner 的 RSS 或是電子報,就像上面說的一樣,我已經把他們改指到新網址,所以不需要做任何變動。

就這樣,我早上剛到台灣,今天排了滿滿一天的行程,晚點在 Mr. Jamie 的 FB 頁上,再跟大家分享這兩天讀到新鮮事。

寫給詹宏志先生 關於 PCHome 與台灣的網路產業

December 22nd, 2009

電子時報於上周五 (12/18) 刊出一篇名為「10年只有2家公司IPO 詹宏志:網路產業光靠培育無法成形」的報導,節錄了詹先生在一場由 台灣網際網路協會 和 資策會創新應用研究所 合辦的座談會演講的內容,其中有一些關於”台灣網路產業如何成形”的論述,我轉貼如下 (沒有電子時報會員的人,jimmyting 的網誌有轉載):

…台灣網際網路發展雖看似蓬勃,但超過10年的網路發展,至今卻僅培養出PChome、104人力銀行兩家純網路公司,以及勉強可算是半家的B2B電子商務業者久大,他認為在產業未與資本市場扣連下,網路新創業者將難以從資本市場獲得足夠創業資金,讓產業發展速度受限。…

…要真正讓產業成形,則必須要有3個「i」:育成(incubation)、投資(invest)與公開發行(IPO),透過建立更多成功的網路創業故事,讓更多人對投資網路創業建立信心,則資本市場一旦與產業創新結合,自然會有很好的發展。…

詹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網路人,可惜我人在紐約,無法親自去聆聽他的演說。或許是電子時報節錄過程中的取捨,但是關於”如何刺激台灣網路產業的發展,” 我覺得詹先生上面的論述只算是說中了一半。我的補充和建議,在下面這封給詹先生的公開信中。

**********************

親愛的詹先生,

在電子時報上讀到了您近期於網路協會舉辦的座談會中演講的內容,非常可惜我人正好在紐約無法親自到現場恭聽。關於您對於近十年台灣網路產業發展的論述,我也有類似的觀察。台灣的 IPO 市場,在這段期間,的確對於網路公司不是十分友善。可惜證券的公開發行,是一個完全基於需求與供給的自由市場。雖然掛牌量的健康與否,與一個國家的創新風氣,有著密切的關係,但可惜這是唯一一個無論創業團隊,創投或是金融業,都無法控制的因素。

然而,觀察美國近年蓬勃的網路產業,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華爾街的 IPO 氛圍,從 2001 年至今亦持續低落。今年一整年,純本土網路公司掛牌的,更只有小型股一支:  OpenTable。但是,無論是加州的矽谷,還是紐約的矽街 (Silicon Alley),美國的網路創業風氣卻是持續的高漲,一點也沒有受到打壓。這其中的幾個重要因素,我歸納如下。分析的同時,我更希望大膽獻計,請詹先生所領導的 PCHome 集團,在執台灣網路產業牛耳的同時,還可以有更多作為。透過這些策略網家將能得到進一步成長的動力並對活絡本土網路產業產生極大助益是雙贏的局面因此希望您能略作參考

健康的併購市場

雖然 2009 一整年,美國只有一家網路公司掛牌上市,但其活躍的併購市場,另外也提供了幾十家網路公司,非常良好的退場機制。其中 Google 買下 AdMob 的價值,甚至高達 US$ 750mm,比 OpenTable 的掛牌市值 (US$ 600mm) 還高上許多。也就是說,在美國,上市其實並不是新創公司的唯一或最佳退場途徑。這樣的結構,促使了創投資金的持續投入,也確保了新創公司能夠有子彈可打。反觀台灣,如此的併購市場,在本土公司間,幾乎是不存在的,當然也就影響了創投的胃口。

我想詹先生也知道,其實大多的矽谷公司,一旦上市取得籌碼,便會積極四處 shopping,買技術,買產品,買客戶,買營收,買 EPS,因為用收購的,往往比”自己種,” 來得有效率許多。在台灣,PCHome 其實也具備有執行類似策略的能力,透過收購優質網站來提升競爭力。而一旦網家開始行動,絕對會為台灣低迷的網路圈,打上一劑強心針,讓創業團隊和資金,都更有信心投入。

低創業成本

美國網路創業風行的另外一個因素,我想是其低廉的成本。一個工程師,幾十個小時的開發時間,上傳到 Amazon 每個月只要 $80 的雲端伺服器上,然後就可以等著生意上門。在台灣,這樣的成本結構,大家都在苦苦等待中華電信的跟進。但其實亞馬遜本身並不是電信業者,卻能夠把虛擬代管做得有聲有色。這告訴了我們網站的經營者,或許更能夠了解自身的需求。我想,價錢合理的虛擬代管,是非常值得 PCHome 加以考慮的新服務。藉此,不但閒置的伺服器產能,可以轉為營收,也絕對可以對台灣的網路創業,產生很大的正面作用。

營收環境的成熟

美國網路產業的最後一個特色,就是營收方式的豐富和成熟。除了傳統的 CPM,CPC,還有各種 B2C 網站提供的 Affiliate Marketing / CPA 模式,讓網站們可以自由的選擇最適合自身使用者的商業模式。比起美國,台灣的線上 B2C 電子商務,佔整體 GDP 的比例還要更高。然而是透過 CPA 模式來產生營收的,卻非常有限。PCHome 在這方面雖然有分紅網的提供,但是這個服務的設置,還是相當手動,無法讓一個小網站,透過 API 的方式來呼叫,進而讓伺服器自動的去管理營收的產生,以及最佳化。如果網家能在這方面更補強,不只能提升自身營收,也會讓網站經營者更有利可圖,促進產業更蓬勃發展。

以上拙見,還希望詹先生能夠予以參考採納。

謝謝。

Jamie Lin

appWorks Ventures 育成創投 創辦人

**********************

(Image via PCHome.com.tw)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