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品味:Nate Silver 的《精準預測》

September 6th, 2013

精準預測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2008 年美國大選,Nate Silver 以精準預測 50 州中共 49 州的總統選舉勝負,並且完全命中全 35 席參議員當選人而一戰成名,成為北美政治圈炙手可熱的分析大師。但在那之前,他專精的並不是政治,而是棒球。事實上,Nate 對於統計與預測的研究也不僅止於球與票,舉凡氣象、地震等諸多值得用數據去深究的領域,他都有所涉獵。

2012 年,Nate 出版 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分享他如何處理這些看似非常不同的領域,用清楚的模型與哲學去拆解它們,抓住事件發展的脈絡。 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一出,立刻在北美熱賣,同時登上紐約時報與 Amazon 的年度暢銷榜。而事隔一年,我們終於可以在台灣享受到它的繁體中文版《精準預測》。

在三采的邀請下,我有這個榮幸幫這本相當有時代意義的大作寫了篇中文推薦序,今天的品味專欄,就跟你們分享這本值得大家用心體會的好書。

揭開「預測」的神祕面紗

文 / 林之晨

在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攻讀 MBA 時,我的統計學教授送了一句我永生難忘的話,他說:「無論統計的結果如何,如果你沒辦法找到它背後的道理,那就代表這次的分析出了問題。」

換句話說,統計是一種用來印證道理──也就是事物間因果關係──的工具。當事物之間有某種因果時,統計可以協助你發現並且驗證這樣的關係,進一步預測這個因果再次發生的機率。相反的,如果事物之間缺乏真實的因果,則無論時統計之後得到任何結論,也只是數學上的巧合罷了。

讀 Nate Silver 的這本《精準預測》,讓我不斷想起了教授的話。

雖然一般公認 Nate 是數據分析與統計模型的專家,但在這書裡他一路從統計原理講到金融海嘯、棒球、氣象、地震、失業率、傳染性疾病、運動賭盤、西洋棋、德州撲克、市場原理乃至於全球暖化,每一個領域除了關鍵的資料與圖表,他幾乎都能夠明白的闡述「為什麼」這些資料有因果意義,甚至常常進一步去分析造成這些因果背後的人性。

用 Nate 自己的方式形容,他在這本跨越多個時空,厚重且實在的分析報告大彙整裡面,充分展現了他的「狼性」,也就是跨學科、大膽找尋新方法、自我批判,並且以實徵為主的思考與工作方式 (請參照第二章)。

至於為什麼我們該花時間學習 Nate 的工作方式,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網路與各式連網裝置──包括你手中的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普及,正在帶來前所未有的數據供給成長──僅僅在過去兩年內,我們所產生的資料量就佔據了人類史上所有資料量的 90%。

因此,就像 Nate 說的一樣,當你需要預測某個事件在未來再次發生的機率,尤其當這件事將會攸關國家安全、民眾健康、經濟發展、或是企業存亡等關鍵狀況時,從茫茫資料海中抽絲剝繭,找到那些關鍵指標的能力,將顯得越來越為重要。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Nate Silver 的這本《精準預測》更顯得重要,這裡面充滿著現代知識工作者必須了解的種種數據分析觀念與實務技巧,非常值得每個人用心的體會、學習,並且實踐。

延伸觀賞:Nate Silver at Google

___

生活中遇見的美好,我常分享在 Instagram,歡迎追蹤

(Image via 博客來)

流言終結者 #28 –「共同創辦人找朋友就對了…」

September 5th, 2013

Mythbuster Fans

身為一個創業投資人,我的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是去深入了解許多新創團隊。我尤其喜歡問這些共同創辦人,他們當初是怎麼認識的。其中「朋友」,大概是一半以上的團隊會給我的答案。

的確,當我們想要實現一個創業的想法,常常會需要用到我們沒有的東西 — 無論是開發產品的技術能力也好,品牌與行銷的知識也好,或者是連結到重要決策者的關係也好。這時候,對大多數第一次創業的人來說,最直覺的反應就是去找「懂這些東西」的朋友來加入。

找朋友創業當然不是什麼壞事,畢竟雙方有一定的信任基礎,對彼此的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與喜歡的朋友一起「追求夢想」,那更是非常浪漫的事情。

但創業畢竟不是夢想而已,它往往還牽涉到金錢的投入、責任,尤其是法律上的責任,還有股權、利益的分配等等柴米油鹽。這些年下來,我看到太多「相愛而結合,了解而分開」的伴侶,分析他們的狀況,我想在你找朋友一起創業之前,可以給你以下的提醒。

相互的尊重

共同創辦人之間,除了高度的信任之外,還必須要有對彼此專業能力上絕對的尊重。當你找一個朋友一起創業,只是因為「暫時」找不到更厲害的高手,馬馬虎虎「將就」一下對方的拳腳,這段合夥關係顯然不會穩固。

我輔導過的某新創公司,兩個共同創辦人是國中同學,半輩子的好友一起創業,一個人負責技術、另一個人負責行銷。一起工作不到半年,雙方就開始出現摩擦。A 跑來跟我抱怨,說 B 開發出來的產品,不但永遠沒辦法按時推出,推出後還漏洞百出,就算他自己下去做都比現在好。B 也跑來跟我抱怨,說 A 是負責行銷,但根本都在 Facebook 上跟妹聊天,回饋來的用戶需求完全不切實際,還花一大堆廣告費去買沒用的流量,我來做都比他強。

果不其然,再過不到半年,這個團隊就拆夥了。出來創業,合夥的幾個人當然都不會是完美的。但團隊內如果沒有一定的尊重,給彼此空間去發揮、學習與進步,老是要認為自己比對方強,那這個結合遲早會崩壞。

相反的例子就是 EZTABLE 易訂網,四個共同創辦人也是國中同學,Alex 負責當執行長,Jerry 是營運長,Peter 主導業務,Brooky 則是技術長。如果你問他們任何一個人,絕對完全尊重、完全滿意對方的領域,也因此 4 年多來,這個團隊的實力不斷累積,創業成績也越來越好。

相近的價值觀

除了互補的能力與高度的互相尊重外,一個團隊要能夠長期合作無間,它的核心必定是相近的價值觀。舉例來說,有些創業者相信「高貴不貴」、「平價奢華」是市場需要的東西,有些創業者則相信「高質感」、「高單價」是更好的切入方式;有些創業者認為應該先靠「接案」來磨練團隊,有些人則相信從一開始就該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產品。這些價值觀都沒有錯,也都有成功的案例,但如果創辦人間對於路線的選擇沒有共識,或者對於人生、公司文化、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間的平衡等等價值有嚴重的歧異,則這個創業團隊將會浪費很多時間在吵這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反而沒辦法專注在實際的執行上面。

共同的目標

最後,一個人類組織之要長期存在,必定是有個遠大的目標。Google 的任務是匯整全球資訊,供大眾使用,使人人受惠。Facebook 的任務則是賦予人們分享的能力,讓世界更開放也更連結。當一個創業團隊基於尊重去整合了創辦人間的各種能力,並且從一致的價值觀出發,它需要為它的市場、顧客與合作夥伴帶來某些長期的影響,而這個影響就是組織的目標。

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沒有共同、長遠的目標,組織往往將陷入內鬥、內耗,無法成為一個整齊前進的作戰隊伍。建立了一致的目標,共同創辦人間才能一起為目標奮鬥,真正引導組織朝著遠景邁進。

共同創辦人是你最重要的資產

如果你去跟成功的創業者聊聊,絕大多數會跟你說共同創辦人是他們生涯中最重要的資產。可惜找人合夥創業容易,要找到那幾個可以一起奮鬥的人生夥伴,那可真是一門超難的功課。我的經驗是,從尊重、價值觀與共同的目標開始,你的機率會大上許多,與你分享。

___

歡迎在 Facebook 追蹤我的分享

(本文編輯後刊登在 2013 年 8 月號《30 雜誌》; Photo via statelyenglishmanor, CC License)

以偏概全

September 4th, 2013

We Have Signs

還記得幾年前中油油價很久才調整一次時,每次只要一說要漲,就會有一堆人徹夜排隊要趁「便宜」填滿油箱,當然這「便宜」中間只是幾個銅板的差別,但記者去訪問時他們總是說能省則省。結果現在浮動油價開始實施,汽油一天到晚在漲漲跌跌,多出了更多省錢的機會,但排隊的人卻從此消失了。

這樣行為的背後是人腦非常有趣的一種功能,也就是成語說的「以偏概全」。當一個因果關係極少在我們周遭發生時,我們的大腦會很有信心的把這極少的採樣拿來擴大解釋成通例。生活中最常發生的例子就是「星座」,朋友中有三個金牛座的人,剛好動作都很慢,我們會很有信心的說「金牛座的人動作都很慢」。但對統計學稍有研究人就會知道,至少要採樣 30 個以上的金牛座朋友,才能這麼有信心的發表這個聲明。(如果你真的採樣了 30 個金牛座朋友與 30 個非金牛座朋友,很有可能會發現兩個群體間動作快慢的差異幾乎為零。)

所以回到中油的例子,當我們的記憶中只有一、兩個中油漲價的印象時,大腦會把它拿來擴大解釋成中油永遠在漲價、不停的在漲價,所以即使理性知道只是幾十塊的差別,很多人還是無法抗拒那種「現在不去以後會虧更多」的衝動。而後來改成浮動油價,我們的大腦裡多了許多漲漲跌跌的訊號,也因此漲價不再是唯一能想起的印象,所以雖然它發生的頻率大大提昇了,但發生時對我們的影響卻大大的降低。

所以這個大腦內建的功能跟創業有什麼關係?

我想首先是對於消費者回饋的反應。很多創業者對於收到消費者極差的產品評價時會有極大的反應,但對於某些功能經常被使用,但後台的數據卻繁多複雜難以輕易分析時,很容易就疏於照料。但事實是,你應該關注的是後者。

一個產品很難討好所有人,所以極差的反應是有可能出現的,只要比例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你應該要忽略大腦以偏概全的衝動。(當然即使決定了客訴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不需要因此修改產品,你仍應該妥善處理這些顧客的心情。)

相反的,一個經常被消費者使用的功能,無論這功能再怎麼簡單,它就是「市場」認定你產品最重要的價值。因此即使後台的數據再怎麼龐大複雜,你都應該花時間釐清,然後找出可以持續改進的地方。

此外,以偏概全也常常是推廣上很重要的戰術。在網站上顯示出一、兩個滿意客戶的證言,很容易引起潛在客戶以偏概全的反應。在首頁放上幾張正妹照,使用者馬上就誤以為這裡滿滿都是正妹 ── 沒錯,無名的招式。在電商網站放上幾個「銷售一空」的商品圖,也會激起人們不搶不行的衝動。

總而言之,人腦是很有趣的東西,內建了許多特殊的迴路設計。這些迴路有時候可以變成優勢,有時候則會帶來劣勢。身為創業者,多了解它的運作邏輯,我認為,是相當值得投資的功課。

___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Photo via Rubin Starset,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