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AppWorks’

育成與投資

November 1st, 2011

有一些創業者問:「為什麼 appWorks 育成計畫不像 Y-Combinator 一樣先投資錢,然後再育成團隊?」

是啊,我也認為 YC 的模式容易經營很多,先買下 4-7% 你公司的股票,從此之後我就是你股東,大家四四六六很清楚。appWorks 是一家創投,我們的錢本來就是用來投資,所以那也不是問題。但這裡有一個很大的關鍵字:

公司

沒錯,在美國,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拿一塊錢美金,上網填填表格,就成立一家公司。但是在台灣,要向政府註冊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你必須要經過會計師簽證。現在問題來了,如果你沒有準備個 20-50 萬,通常他們是不敢幫你簽的 — 如果事實證明這是一家問題公司,會影響到他們的會計師聲譽甚至資格。

所以大多創業者來找 appWorks 時,他們根本還沒有準備好要開一間「公司」。他們或許有創業的 idea 他們想試試,但在沒有找到更進一步的證據前,他們並沒有準備好要把 20-50 萬放下去成立「公司」。是,我們當然也可以逼每個要被 appWorks 育成的人都先去成立公司。但對我而言,那叫方便行事,不叫「幫助」創業者。

股份有限公司

為什麼「股份有限公司」重要?因為它代表的是「被控制的風險」。如果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賠了錢,最多就是把「有限」的資本 (股份) 都賠掉。公司的創辦人、負責人,(假設沒有貸款) 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是不用負任何連帶責任的。我們都知道「單次創業」成功機率很低,或者說創業總體來說失敗的機率比成功的大,所以「被控制的風險」很重要 — 因為你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去嘗試

自然人

所以並不是 appWorks 不想投資,但在沒有「股份有限公司」之前,我們沒有一個好的架構,可以很把錢投資給你,同時卻可以讓你不用負連帶責任。「自然人/個人」只能舉「債」,但債是「無限責任」,意思是你就算是創業失敗,回去上班,這筆錢還是要還。

時間點

說穿了,appWorks 既然會育成一個團隊,當然就表示我們想投資他。事實上,我們「已經」在投資他 — 所有的設備、環境、課程、輔導、資源、關係、活動、1,000 位創投/天使、產業先進到場的 Demo Day,對我們而言,通通都是投資。但我不認為 appWorks 應該把自己的需求凌駕在團隊之上,他們可以專心的創業,等到有一天,他們決定要成立公司,他們決定要募資,隨時可以來找我們談。這可以是在加入育成計畫之前,可以是育成中的某一天,可以是畢業之後的三年。

這,對我而言,才叫做真正在「幫助」創業團隊。

(image via ret0dd, cc license)

投資是關係,不是買賣

October 31st, 2011

你不得不熱愛網路。在這個人人平等、永遠在進行中的論壇上,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讚揚你覺得美好的事物,批評你認為錯誤的邏輯。針對別人的批評,你還可以為自己辯護。有時候這很累,因為人多口雜,有理說不清。但總的而言我認為你必須要用力的擁抱它,因為這對每個人參與這場討論的人,都是一個學習、進步的機會。

最近在網路上有越來越多關於「創業投資」的討論和文章,這是好事。不過這裡面也有很多人搞錯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邏輯,我想我有義務在這裡說明清楚。

關係,不是買賣

投資是一個長期關係的開始,而不是一場短期買賣的結束。如果把這個邏輯搞錯,那無論你是「投資方」還是「被投資方」,都會吃上很多苦頭。

假設是這一場「銀貨兩訖」的買賣,那雙方必定要先針對這次交易的細節進行協商,直到找到雙方都能同意的條件,接著才會一個交錢、一個交貨,完成交易。而當這場交易結束時,雙方關係也就此劃下句點。即使拿到錢之後,身為賣方才發現被買方騙了,本來可以多賣好幾百塊。這時你也沒轍,因為交易已成定局,買方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也只好摸摸鼻子認衰,下次記得不要這麼老實。

問題投資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當投資人買了你的股票之後,他不但不能跑掉,還從此變成了你的股東、董事,有義務要在你身邊幫助你,一起為了公司的未來,和彼此的投資報酬努力。所以如果在投資前,他騙了你,你遲早有一天會發現,那從此之後雙方便失去了信任,如何能夠共同為未來努力?

多夫多妻

你還要知道的是,投資並不是「一夫一妻」制的關係,而是「多夫多妻」制。投資人間、創業者間,通通都會交換訊息。如果一個投資人「婊」了一個創業者,在今天的社群媒體時代,消息一定馬上就傳開,這個投資人從此也不用在業界裡混了。所以,就像 Fred Wilson 說的一樣,要當一個好的投資人,最重要的是信用和聲望,因為那個是任何錢都買不到的。

去跟「老婆」們聊聊

在了解了這一點之後,我認為所有的討論才有意義。所以所有的創業團隊,如果你要多了解你未來的投資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跟他「現任」的眾「老婆」們聊聊 — appWorks 已經投資的公司包括 Richi, EZTABLE, iSpark, GameApe, GoodLife, Tagtoo 等等。appWorks 如何處理投資案、雙方關係、如何幫助已經投資的團隊,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這些人可以給你們最真實的答案。

而就像如果有一個人要教你夫妻相處之道,你應該要問問他有沒有結過婚一樣。如果有一個人說要教你「創投」,你最好問問他有沒有真的跟創投募過資、有沒有投資過創業團隊、有沒有幫助過他投資的創業團隊。有些事情可以看書學,有些事情你必須要親身做過,才會真的了解。

多看、多聽、多學習,創業很辛苦,但是絕對是一個成長最快的途徑,加油加油!

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只剩下最後兩天。(對,厚臉皮廣告時間終於快結束了。)

PS. 以下是上述各創業團隊的聯絡方式

  • Richi 創辦人 Tai Chi Chuan: tai [at] richi.com
  • EZTABLE 創辦人 Alex Chen: alex [at] eztable.com.tw
  • iSpark 創辦人 Aaron Lee: aaron_lee [at] robospark.com
  • GameApe 創辦人 Luke Hsu: luke [at] digiforce.com.tw
  • GoodLife 創辦人 Brenda Chen: brenda [at] goodlife.tw
  • Tagtoo 創辦人 Teddy Yang: teddymove [at] tagtoo.org

(image via redteam, cc license)

appWorks 育成案例:5945 呼叫師傅

October 19th, 2011

我永遠都記得一年半前,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召募團隊,Brian 和 Micheal 來面談時那青澀模樣。

Michael 是木工師傅,會寫一點程式,自己還創過業,所以很想解決「找人修馬桶」這個大問題 — 身為消費者,你通常不只要打 2-3 通電話,師傅可能愛來不來,真的來了有時候還敲你一筆。不過 Michael 後來私底下跟我說當初對 appWorks 其實是半信半疑的,因為他在 2006 年的時候去「加盟連鎖」被騙過,所以對人的不信任感比較重。Brian 則是典型的工程師,安安靜靜,話不是特別多。

就這樣,「5945 呼叫師傅」加入了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然後就看他們在過去這 18 個月中持續的成長,終於在最近開始找到一些好的商業模式。這段故事,我們請到 Michael 自己跟你說:

喜歡文字的人,這裡有內容的節錄:

進 appWorks 的時候,我對網路是陌生的,我對網路可以對這個產業帶來甚麼的應用跟改變也是沒有太大頭緒的,我那時候每天都在收集商家資料庫,每天都在寫關於水電廠商的網誌,我常跑去問 Jamie,問他這樣做 OK不OK,Jamie 常跟我說: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要有個架構去追蹤你的努力是否市場要的。讓市場決定你 OK 不 OK。

我當時不是那麼了解 Jamie 的意思,但現在我慢慢懂了。回頭看績效,當年我花兩個月寫水電商家介紹的產值超低,但是如果我能夠早點透過追蹤成效,多花點時間去問問 user 這是你們要的嗎? 那我會更早意識到這個工作產值是很低的,我可以趕緊去做別的工作,推進其他的進度。

但是沒做過、沒錯過,我想我是不可能有那麼深切的體悟的,對我來說這是很重要的學習跟累積。這樣的犯錯、學習、累積的模式也同樣發生在我們 5945 的方向,我跟 Brian 當初只是想去 copy 國外網站 RedBeacon,想說 copy 完成那天,我們就成功了,事實上,創業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當時 5945 對於市場的痛點或是 5945 要做甚麼,基本上我們都沒有比較明確的方向,但隨著時間,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想法跟方向,這讓我們更有效的聚焦我們資源,投注在對的事情上面。經過過往學習的經驗,我總結整個 5945 想要解決市場的痛點:

惱人的裝修問題,真的很苦惱。5945 發現,消費者有以下的困擾:

1. 找不到師傅
2. 找不到可以信任的好師傅
3. 資訊不對稱造成的恐懼。師傅會不會因為我不懂就騙我、會不會偷工減料…

對準上述 user 的需求,剛開始,5945 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服務:

1. 優質店家資訊:5945 提供有店面、在地經營超過兩年商家的資料,讓您就近迅速找到可以信任的好師傅。
2. 5945 嚴選師傅:透過實地拜訪師傅、拍攝師傅工地現場跟作品,5945 幫大家篩選優質師傅與工班
3. 裝修百科 wiki:詳細整理了各種裝修資訊,消彌了裝修產業的資訊不對稱,透明價格,避免消費者被當肥羊當凱子。

推出之後,根據市場的反饋,5945 又做了以下 Pivot

1. 需求單:有些消費者連花時間找師傅都嫌麻煩,希望 5945 根據專業為他們推薦師傅,為此5945 推出需求單服務,讓消費者一單解決找師父的麻煩跟惱人的裝修問題。

2. 5945 室內設計:除了裝潢修繕,5945 發現很多消費者在「室內設計」這個領域也有類似的問題,所以 5945 決定接著也擔負起為大家篩選室內設計師的責任。

另外,5945 正在強力徵求人才:實習生一名,正職員工一名,請直接呼叫師傅

以上就是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的 5945 呼叫師傅。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就快一年半了。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成為參天大樹,但我知道只要他們繼續進步,有一天一定會為裝潢修繕市場帶來一些變革。更重要的是,回想這段時間,看著他們成長,我覺得種下了一個很棒的種子。

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加入我們,一起幫所有人解決各種惱人的問題。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