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e-commerce’

哇謀尬意輸ㄟ尷尬 (I hate to lose)…

December 8th, 2011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很討厭浪費。套一句神來也創辦人 Mike Jiang 的話:「這是一種不優化會死的病。」同樣要花一塊錢,我一定要確定我得到別人都還多的效益。同樣要完成一個工作,我一定要想我是不是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在做這件事情。

但是這兩個邏輯有時候會衝突,例如:當你在網路購物的時候。同樣要買一個東西,如果你要確定你是用最便宜的價錢買到,那必須要上好幾個網站去查價錢。但是每多上一個網站,你就要多浪費一些時間,而這個時間的投資報酬率卻是未知的。這讓我很矛盾,怎樣都沒辦法優化,我討厭輸的感覺。

然後我的三個好朋友,紅門的創辦人 Adam, Mars & Jerry (也是達摩背後的靈魂人物) 推出了 SaveBar。這個網誌的長期讀者就知道我很少推薦產品,但我必須說 SaveBar 真的解決了上面的那個大矛盾。它怎麼解決?非常簡單,當你在網路商店瀏覽商品時,它會自動把這個商品在其它商店的價錢,顯示在螢幕的下方,就這樣 — 以上圖為例,前陣子為了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劃的團隊數量大增,我必須要升級辦公室的無線網路設備 (大推 DrayTek),光靠 SaveBar,我就省下所有比價的時間,當然還有價差。

這件事情看起來簡單,但是一點都不簡單。首先,SaveBar 把傳統的比價網站變成瀏覽器 Plugin,你只要安裝一次,就可以忘記它。平常 SaveBar 也不會出現,所以你一點感覺都沒有。但是只要你開始瀏覽商品,SaveBar 就會默默的開始工作,然後自動把比價的結果顯示在螢幕的下方。就像有了一個私人小秘書一樣,我從此再也不用一個一個網站去查價錢。

Mars 昨天在發表會上也公布了一些數據。上市兩個月,SaveBar 已經有 4 萬個安裝 (套句賈伯的話:平均每兩分鐘就有一個下載)。目前為止,這些使用者總共幫購物網站帶來了 2,000 張訂單,平均客單價 NT$ 2,000 元,所以就是 NT$ 400 萬的成交值。展望明年,他們希望能夠突破 50 萬用戶,為 EC 貢獻 NT$ 5 億以上的營業額。

再說一次,台灣的電子商務今年將突破 NT$ 4,300 億,佔總體零售近 12%。這樣的 EC 穿透率不僅高的嚇人,更是獨步全球的。所以台灣的網路創業者,你必須要好好想想如何把自己塞進 EC 的供應鏈中,靠這個強勢的產業,發展出你的商業模式。紅門的 SaveBar 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而我相信可以被開發的服務還有很多很多,創業者們,就請發揮你們的創造力吧!

 

Bon Voyage, appWorks Class 2

May 23rd, 2011

很快的,六個月的時間又過去了。參與「第二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團隊們,上周五 (5/20) 在 appWorks Demo Day #2 現場 700 位來賓的見證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他們的到來。接著他們將要離開 appWorks 呵護,獨立出去成為一間間的公司。(沒有機會來到現場的朋友可以看看 TechOrange 的追蹤或是 Inside 的整理,更多照片在這裡)


(現場只能用人山人海來形容)

跟他們分開是很捨不得的,但是這六個月來我們也學到了很多。

  1. 創業 MBA Case Study — 這一屆到一半的時候,我們靈機一動在每周一的早會加入了創業 MBA Case Study 這個活動,讓所有人一周前先讀一篇關於網路創業的分析文章 — 可能是 Facebook 如何管理程式碼,或是 Google 的領導風格等等;然後周一早上大家再一起討論。結果發現反應非常好,大家不但可以透過這個活動跟全世界一流的公司學習,可以從彼此的發言中學到很多不同的看法。
  2. 電子商務就是商業模式 — 我不知道在這個網誌中說過多少次了,網路的商業模式,就是電子商務,不然就是和電子商家合作。而第二屆的許多團隊,幫我證明了這個理論。這些團隊其中過半在還沒畢業前,就已經產生了營收,甚至有兩家已經達到現金流上的損益兩平。消費者既然已經很習慣在網路上買東西,你何必想那麼多,賣他們有興趣的東西就是啦!
  3. VC 也是會有興趣的 — 這次的 Demo Day #2,我們見到了破紀錄,上百位創投/天使投資人出席。網路本來就是一個很「性感」的行業,只是目前市面上的網路公司都已經走到了「熟女」的階段,這也難怪投資人們只能看她們的家世背景、銀行存款來決定要不要追求。但是當我們能夠有系統的培育這些新創少女,把他們一個個輔導成青春洋溢的正妹時,我發現,其實,創投諸公們也是會有興趣的。
  4. 第一屆 + 第二屆 — 從第二屆一開始,我們就非常努力的增加第一屆的學長姐們的參與程度。事實證明這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情,無論是幫學弟妹們介紹客戶、夥伴、一起合作做 co-branded 的產品,他們真的發揮了 12 + 12 >> 24 的超大威力,這讓我們非常期待讓 appWorks 這個創業社群繼續成長,那應該會讓每一個參與的創業人都從中得到很多很棒的價值。

因此,在他們正要離開 appWorks,真正去挑戰這個競爭世界的同時,我要在這裡代表 appWorks 謝謝他們過去這六個月來跟我們分享的歡笑、辛苦、成長和所有的學習。我祝福他們能夠迎向所有的挑戰,不斷的找到突破,一步步建立起偉大的創業團隊,偉大的網路公司。

Happy Hacking & Hack Everything, My Friends!

(Images via Nien-Yi Ho and Ray Lin)

Groupon 的商業模式

July 19th, 2010

appWorks 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幾乎每天都會有創業團隊來拜訪,因此對於整體網路產業的發展,也會有比較全面性的觀察。最近最有趣的一個現象,就是有好多團隊在做 Groupon — 真的很多,估計至少有 10 家,因為光我看過的就有 8 家。(還沒聽過 Groupon 的可以看 Mr.6 的前情提要)

團購到底是不是商業模式

不過我當然不是唯一一個看到這個現象的人,所以稍早我的同業,也就是目前正在嘉豐創投任職的黃紹麟,也在他的部落格「數位之牆」發文疾呼「團購是一種促銷手段而不是商業模式」。

當然這件事情是看每個人的定義,不過如果你問我,我會說團購比較像是一種「交易方式」。但是一個購物網站的所有「商業模式」裡面,是不是要有好幾種交易方式,還是可以只有一種團購,這就得看網站本身的定位了。

團購不是 Groupon 的商業模式

更重要的是,許多人沒有發現到,其實團購不是 Groupon 的商業模式,他的商業模式比較接近「廣告」。在行銷的過程中,廠商常常會需要「買試用者」(buy trials),他們願意用「破盤」或是「賠本」的方式來讓這些人試用,為得是希望某個比率的試用者最後會變成「常客」,然後靠著這些常客產生的「終生消費額」(life-time value) 來回本獲利。

所以像 Groupon 這樣,能夠一次把「體驗券」大量「發」給潛在客戶的平台,便完全符合了廠商上述「試用行銷」上的需要。這裡會說「發」,是因為在扣除要給 Groupon 的回扣之後,店家往往只能得到原價的 10-20%,常常是不敷成本的。但是由於 Groupon 上的「體驗卷」是需要付款的,所以可以確定帶來的是「有消費能力」的試用者,只要在消費完後有一個比率能夠轉換成常客,對店家而言就是一個非常好,長期可以獲利的吸引客戶方式。

Groupon 不是終點

所以,無論是想要仿效 Groupon 的創業團隊,或是想要用團購作為其中一種商業模式的 Web 3.0 網站,最重要的是要認清你的客人是誰,和如何創造出消費者、商家、網站三贏的局面。

而在 Groupon 所屬的「虛實結合行銷」領域,也就是利用網路來幫助實體店家營運的這種模式,我相信也還會有很多的創新。除了購買前的「潛在客戶產生」(lead generation) 之外,購買中的「交易行為」、「產品改進」和購買後的「客戶服務」、「關係管理」,我認為都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歡迎加入我的 FacebookTwitterPlurk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