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iphone’

Apple 的全球頂尖品牌之路

October 2nd, 2013

Mac & Coke

按照慣例,Interbrand 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百大品牌金榜。但與慣例非常不同的,蟬聯十三屆冠軍的 Coca-Cola 竟然被拉下王座,取而代之的是我們熟悉的,6 年前毅然拋棄「Computer」,改為單名一個字的品牌 Apple。

事情發展到去年,大家大概已經預期 Apple 即將取代 Coke,成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牌子。但時光倒回至 2010,蘋果的商標也只是可樂三分之一的價值,我想當時並沒有人能猜到這黃金交叉會這麼快來到。

Best Brands Chart

所以問題是這三年來,Apple 做對了什麼事情?

品牌的價值

在討論這個題目前,我們得先回顧一下品牌的價值。學理上來說,面對「一模一樣」的兩杯咖啡,如果消費者願意花更高的價錢購買 A 咖啡,或者在相同價錢下更多人偏好 A 咖啡,則我們說 A 這個商標的存在為它的 Commodity 產品創造了附加價值,因此稱之為品牌價值。也就是說,品牌對消費者購買偏好產生的影響力,因而創造的超額利潤,就是它的價值。

當然在真實的世界,除了「原物料」之外很少有「一模一樣」的競爭產品,因此品牌價值的比較必須用模糊一點的標準,也就是放大至「高度可取代」產品間的比較。所以雖然 Mac、iPhone、iPad 在市場上並沒有一樣跑 OSX / iOS 的競爭對手,但把規格類似的 Windows PC、Android Phone、Android Pad 拿來比較,可以差強人意的估出 Apple 的品牌價值。畢竟只有極少數消費者會同時擁有 iPhone 與 Android,因此去說他們是在這兩個替代品間比較,且 Apple 品牌的存在影響了消費決策,是一個還算合理的論述。

Apple 如何創造品牌價值

根據我的觀察,這三年來,以下的策略大大提昇了 Apple 的品牌價值:

  • iPhone 4/5 ── 從 iPhone 4 開始,蘋果確立了「高階智慧手機」的市場定位,陸續大膽的引入了金屬、車磨邊框、雙面玻璃、金色等等精品才有的設計。這個策略成功的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Apple = 高端」的地位,也因此讓大家願意用較高的價格取得 iPhone 的手機。
  • 高額電信商補貼 ── 雖然說 (北美) 消費者願意花 $199 美元入手一支新的 iPhone,比對手 Android 的 0 元手機高上許多。但事實是新 iPhone 的實際售價是 $649 美元,其中有 $450 元來自電信商補貼,而這個數字也比競爭對手得到的補貼高上 50 至100 美元。因此蘋果品牌價值的實現,有一部分其實是來自「C2B2B」的電信商影響力。
  • iPad ── 2010 同時也是蘋果推出 iPad 的一年,這個產品線在過去三年非常成功,市佔率幾乎一直超過 50%,售價與毛利也比競爭對手高上許多,因此對 Apple 品牌價值的加速提昇貢獻非常大。
  • Apple Store ── 除了蘋果的商品,Apple Store 也是其品牌精神的具體呈現,徹底影響消費決策的關鍵最後一哩。很多人忽略的 Apple Store 在蘋果整體策略中的重要性,事實上這幾乎是蘋果最有價值的長期資產,其「坪效」也總是傲視零售同業。在 2009 年,蘋果擁有 273 家商店,到了 2012 年,這個數字成長 43% 來到 390 家,我認為這個成長絕對大幅貢獻了 Apple 的品牌價值。
  • 開店位置 ── 除了消費體驗,事實上蘋果連 Apple Store 的位置都非常講究,你會發現它從來不會放在百貨公司 8 樓的電器部門,而一定是放在一、二樓,甚至是紐約第五大道,務必與世界一級精品並排。經常看到 Apple 與 LV、Chanel 之流的高端品牌一起出現,久而久當然會提昇它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 搬家成本 ── 蘋果總是把升級 iPhone、Mac 做到容易到不行,卻把跳槽至 Android、PC 搞得非常麻煩。越高的搬家成本就會帶來越高的留下率,因此只要下一代 iPhone 做得不錯,即使價錢稍貴用戶還是會買單,因此也能間接貢獻品牌價值。
  • 產品生命週期設計 ── 如果你有注意到,iPhone、Mac 的電池壽命往往兩年左右就會驟降,讓你很想買台新的來替換。這事實上一直是 Apple 最少人談論的祕密,他們花了很多心思去設計產品的生命週期,讓你不致於帶著超老舊的產品在街上跑來跑去,讓人們對 Apple 的品牌留下不好的印象。

Lessons Learned

所以最終,品牌的具體呈現或許只是一個名號、一個 Logo,但它的價值創造絕對不是選一個好名字、做一個漂亮 Logo,或是打幾支形象廣告、拍一片微電影那麼簡單。Apple 的興起為我們證明了品牌的經營是全方位的,從產品到通路,第一印象到首次購買,再到回購,都必須要面面俱到。希望這次的案例有幫助你體會品牌的真正意涵,以及其價值的主要來源。

___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Photo via sophw91, CC License)

思考 iPhone 5S/5C 的市場策略

September 11th, 2013

iPhone 5S Touch ID

沒有意外的,Apple 於昨晚的發表會上公布了兩支新手機 ── iPhone 5C 與 iPhone 5S,目前為止媒體的反應都頗為正面。但同一時間,AAPL 股價並沒有任何慶祝行情,發表會開始前突然大洩 2.5%,而在發表會後的盤後交易也還在繼續下探。

換句話說,媒體對新 iPhone 的功能組合相當看好,但資本市場對 iPhone 5S/5C 將會為 Apple 財務狀況所帶來的助益卻不太看好。我想這個狀況值得我們花些時間探討。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次的發表會,我會建議你先欣賞一遍,或者掃過 TechCrunch 的 Live Blog,再來讀這篇文章,會比較了解我的思考基礎。

iPhone 5S 與 5C 的比較

Apple iPhone 5S/5C Comparison Chart

在我看來,iPhone 5S 與 5C 在特色上有五個主要的不同點,包括:外殼、Touch ID 指紋掃描、CPU、動態記錄處理器,以及色溫閃光燈,其中尤其 Touch ID 與 True Tone 我認為是非常大的賣點。

在定價策略上,在五大特色上扣分的 5C 在北美的合約價 5S 低了美金 $100 元,16GB 的入手價是 $99。在香港,空機的價格則是 HK$ 4,688,換算成台幣也就是約 NT$ 17,900。

Touch ID

Touch ID

在 Apple 這次發表的所有特色中,Touch ID 是我最欣賞的。對使用者而言,它解決了包括螢幕解鎖、App Store 購買等多個麻煩的密碼輸入過程。觸碰 Home Button 對使用者而言也是一個非常習慣、非常直覺的動作,無需另外教育。從影片看來,Touch ID 比傳統的指紋掃描更為靈活,不強求「全指紋」的 ID,只需要手指某部分的紋路就可以完成解鎖。最後,在外觀上,Touch ID 也巧妙的隱藏在 Home Button 裡面,一點也沒有破壞外觀的整體性。

除了對使用者的價值,Touch ID 同時也是個非常聰明的競爭策略。指紋掃描雖然不是什麼新技術,但應用在智慧手機上卻要非常高度的軟硬整合,所以如果它變成消費者普遍想要的功能,則 Android 陣營要追上將會相當的辛苦。

True Tone Flash

True Tone Flash

True Tone Flash 則是另一個非常令人激賞的新配備,它解決了傳統 LED 閃光燈由於色溫的限制,總是無法拍出好照片的問題。這也是需要高度的軟硬整合,以及強大的影像運算引擎,這兩者都會讓消費相機廠商追趕得非常辛苦。

M7 Motion Coprocessor

iPhone 5S 還內建了 M7 Motion Coprocessor,會在背景不斷的記錄使用者的運動狀態,並且開放 API 給 Apps 使用這些資料。這會讓蘋果對它使用者的活動情境有更高的掌握,但同時間包括 Misfit Shine 在內許多穿戴式感測器,都得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

免費贈送 iWork、iMovie、iPhoto

此外,顯然是受到 Google 免費的 Docs、QuickOffice 等生產力 Apps 的壓力,Apple 這次也把原來最高要賣 $19.99,五個加起來總共 70 元美金的軟體開始隨新機免費附贈,我認為這也是相當有殺傷力的策略選擇,而最重要受傷的應該是微軟。

定價策略

不過,這次 Apple 做出了這麼多個犀利的產品策略選擇,我認為最後卻敗在了一個半調子的定價策略。

如果 iPhone 5C 存在的意義是要幫助 Apple 向下延展至中階的市場,則它的價格實在訂的太高。當然,在北美市場,100 美金的入手價已經比 iPhone 5S 的 200 美金低上一半,但事實上以北美的生活水平,我認為這 100 元的價差幾乎不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相反的,他們更有可能因為「不需要」5S 的種種進階功能,反而讓 Apple 少賺了 100 美金的營業額。

事實上,如果考慮到 32 GB 5C 與 16 GB 5S 的價格是一樣的,那又會更讓市場對 5S 與其嶄新功能的價值感到困惑。

當然 5c 的定價策略背後是有原因的,蘋果不可能讓它的新手機起賣合約價是 0 元,所以 99 元是唯一合理的選擇,再加上北美 450 元的電信商補貼,所以 iPhone 5C 的空機價就變成了 549 美金,也因此換算成台幣就是約 18,000。

回到空機市場,16GB 5C 換算成台幣的要價將高達 $17,900 左右 ,這相對於小米這些競爭者簡直沒辦法在同一個區間比較。也因此,5C 最後很有可能會侵蝕更多 5S 的銷量,而沒辦法打擊到太多中階的競爭對手。且蘋果讓 5C 早 5S 一個禮拜上市的決定,我認為也會讓 5C 侵蝕 5S 的情況更為顯著。

當然目前為止我們還不知道 5C 與 5S 的毛利空間,但從兩者間的差異來看,5C 的毛利大概很難比 5S 為高。

所以,綜合以上的種種因素,我想大概可以解釋這次發表會後,會呈現媒體普遍正面,但資本市場卻反應負面的結果。當然 5S 與 5C 最終的銷售狀況還需要觀察,不過希望今天的分析有提供給你一些值得思考的點。

___

歡迎在 Facebook 追蹤我的分享

(Photos via Apple)

蘋果的危機

July 25th, 2013

Tim Cook, Apple

昨天凌晨,Apple 公布了最新一季的財報*。

營業額 353 億美金,較去年同期成長 0.9%。淨利 69 億美金,同比衰退了 21.6%。賣出 3,210 萬支 iPhone,較去年成長 20%。賣出 1,460 萬台 iPad,較去年衰退 14.1%。

資本市場認為蘋果擊敗了華爾街的預期,因此財報公布後,APPL 的股價跳漲 5.14%,昨天收在 440.5 元 。不過相較於一年前的今天 600 元的股價,仍舊是落後 27% 的 (同段時間內,作為 Benchmark 的納斯達克指數是上漲 22%)。

營業額成長的停滯與淨利的下滑,當然是過去一年來蘋果股價節節敗退的原因。但這到底是短暫的,還是長期的?前陣子一些投資圈的朋友在跟我討論,蘋果的 PE (本益比) 只有 10 倍,現金股利年殖利率更高達 3%,這是不是代表股價已經到了谷底,準備好反彈了?

我認為不是,相反的,蘋果的危機還沒有解除。我的理由如下:

1. 僅剩 iPhone 一個亮點

2010 年以前,Steve Jobs 很喜歡說 Apple 是一個鼎,由三條主要產品線在支撐 ─ Mac, iPhone 與 iPod。2010 年以後,iPod 的銷售量逐漸衰退,但幸好 iPad 出現適時扛起了這第三根柱子。但時序來到 2013 年,Apple 要維持三足鼎立強健態勢再次出現挑戰。

首先是 Mac 的出貨量成長從約去年中開始停滯。到了今年,即使是推出了全新設計的 iMac 與電池持久許多的 MacBook Air,最新一季的財報裡面 Mac 的出貨量還是硬生生較去年下跌了 5% ─ 從 400 萬台掉到 380 萬台。

接著是 iPad。當整體平板市年成長高達 142% 的同時,三年前發明這個產品類別的 iPad 居然繳出了衰退 14% 的成績,這簡直是嚴重的侮辱。更慘的是,要不是去年底推出「平價」的 iPad Mini,狀況可能還會更糟 ─ 大家估計今年 iPad 的出貨量中有超過 6 成是 Mini。

因此,Apple 的全產品線只剩下成長 20% 的 iPhone 還是亮點,但事實上那也較成長 30% 以上的整體市場落後許多。(與此同時,對手 Samsung 的智慧手機是以高過整體平均的 36% 在成長。)

2. 營運效率也在衰退

在 Apple 的產品線出現問題的同時,這狀況也反應在了他們最新一季的財報裡面。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 43% 大幅衰退 6%,剩下 37% (根據目前最新 13Q1 的數字,三星的毛利率一年內成長了 7% 來到 41%,而宏達電的毛利率則衰退 5% 來到 20%。)

當毛利率與淨毛利紛紛下降的同時,宏達電砍掉了 40% 的行銷費用、10% 的管理與 7% 的研發人力。相對的,蘋果的研發與管銷卻仍舊在上升,因此營業利潤率衰退的比毛利率還要快,較前一年減少 7%,來到 26%  ─ 當然這不一定是壞事,Apple 要逃脫現在這個困境,必須要設計出更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因此在現金還能支應並且還能留住 Jony Ive 這些產品人才的前提下,加強投資研發的確是必要的。

3. 美、日以外國際市場全面敗退

Apple International Sales

最後,Apple 產品風行全球的盛況也在快速變調。事實上,從最新一季的數字來看,蘋果除了在北美與日本仍舊可以維持年成長外,在歐洲、大中國以及亞太地區,通通呈現衰退的狀況。去年資本市場盛傳的「中國將接手撐起蘋果」理論,事實證明正在破局。當 iPad Mini 的價格無法徹底擊潰百元 Android 平板大軍 (US$100),當小米採用類 Uniqlo 高貴不貴策略,以蘋果一半價格競爭,Apple 在中國的續航力的確面對很大的挑戰。

所以,因為以上三個主要原因,我認為蘋果距離谷底還有一大段距離。我們必須觀察 iPhone 5S 推出後受市場接受的情況,以及盛傳的平價版 iPhone 是否會出現,和它是否會像 iPad Mini 侵蝕 iPad 一樣拖累高階 iPhone 市場,並且拉低 Apple 毛利率。我們還得觀察新版 iPad Mini 推出時的市場定位, 有沒有辦法扭轉 iPad 產品線競爭力日漸衰退的趨勢。

如果以上兩個條件成立,則我們可以說後賈伯斯的蘋果,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方式,也因此重新成為了值得投資的公司。

這就是科技產業,一時的成功不代表永遠的成功。市場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競爭者永遠都在追求突破,我們只能也不斷向前推進,沒有休息的一刻。

___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分享的科技產業觀察

*Apple 的 FY13Q3 是從 3/30/2013 – 6/29/013

(Photo via deerkoski,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