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Leadership’

創業 CEO:期限的力量

December 16th, 2013

Run Forrest Run

在每週一次的「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身為 CEO,當團隊工作效率不彰,我們總是急得像熱鍋裡的螞蟻,一不小心就會動怒、罵人。但事實上,「鞭策」在過去重複性的製造產業或許適用,來到了網路這樣創造性的產業,往往只會適得其反。

無法在後面用推的,那就必須換另一個方式驅動團隊前進。而巧妙的使用「期限」,我發現,就是其中非常有 Leverage 的工具。

The Problem with Loose Deadlines

 一個六個月的專案需要多久時間完成?超過六個月!

要了解期限的原力,我們得先探討它的黑暗面,也就是當一個專案的期限過於寬鬆,因為「配速不良」所產生的問題。

如果是一個有經驗的馬拉松選手,他會適當的分配每一階段所花費的時間,來讓自己剛剛好在體力耗盡前抵達終點。但可惜大多數新創公司專案的執行團隊,往往不是經驗老到的馬拉松選手。給他們六個月時間做新版本產品,你會發現他們一開始花太多時間做研究,中間蓋產品時出現一堆意外,最後根本沒時間把 QA (Quality Assurance) 做好。

追究中間的問題,是專案一開始的時候,它的期限對所有人來說太遠了,遠到幾乎可以忽略。因此大家好整以暇的發想功能,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了許多無謂的風險。等到開發階段,這才發現很多新技術根本還未成熟,因此開發一再受阻,需要退回原點,最後當然沒辦法在時間內蓋好,何況跑完好的 QA 程序。

這時團隊的士氣低落,但因為沒有達到 Deadline,你不但沒辦法鼓勵他們,可能還要做出懲罰。整個組織投入了一堆資源在這案子上面,但得到的投資報酬卻相當有限。

The Effect of Tight Deadlines

但同樣是壓期限,如果把它改為一週、兩週、或是四週這種很容易體會到,似乎馬上就要來臨的 Deadlines,這時看不到終點的馬拉松突然變成了截止線就在眼前的短跑,而奇妙的事情也跟著發生。團隊會非常在意這個終點,因此會回頭砍掉無謂的工作,把時間與精力都專注在最關鍵的事情上。

也因為時間不足,他們需要想辦法最大化有限的資源,因此創意且實用的工作方式也會在這中間產生。而如果他們能夠在短期限中達成目標,那將會得到應有的獎勵。這個流程如果常常重複,久而久之團隊也會變得更有自信。

因此,相較於寬鬆期限,在經驗不足的新創公司,短期限通常是較能驅動團隊,投資報酬也較高的工作方法。此外,即使案子失敗,你的損失也能在控制之中。

___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Photo via mysterious happen stance, CC License)

創業 CEO:「炒人」不是 CEO 的工作

September 16th, 2013

Donald Trump

在每週一次的「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一個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一位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如果說 Project Runway 是電視上最接近時尚設計學校的節目,那 Apprentice 大概就是最接近 MBA 教育的單元。不過戲劇畢竟是戲劇,總是需要用誇張去製造張力、吸引觀眾的目光。回到真實世界,這些劇情中的很多場景事實是不會發生的,舉例來說,幾乎沒有 CEO 會用 The Donald 般迷濛眼神看著你,一邊做出手槍的手勢一邊說:You’re fired!

原因是你想像這個狀況對於接受方來說,會是多麼大的污辱啊,就算本來再善良的人,也有可能會因此心生怨恨。問題是一個企業的組織與文化設計得再好,總有與個別人才不合的時候,因此分手絕不會是單一方面的問題。所以為了尊重人才,為了不要讓不幸的事件增加更多不幸,一個好的 CEO 會懂得成熟的處理這樣的狀況。

最近在讀 Return Path 執行長 Matt Blumberg 的新書 Startup CEO: A Field Guide to Scaling Up Your Business,裡面名為 No one should be surprised to be fired 的一節中,建議了一個分手前數週、甚至數月就該開始的程序,相當值得參考:

  1. 提醒那個同仁他的工作很有可能不保
  2. 與他一起擬定一個「(限時) 改善工作表現計畫」(PIP,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
  3. 大幅度增加對該員工的日常監督

如果這些工作在時間內都沒辦法改善該同仁的表現,則在約定週期的最後,你再與他冷靜客觀的討論是否應該安排他找更適合他的工作。這個過程的注意事項:

  1. 盡量維持透明,讓所有人明白不合適的原因
  2. 盡力為該同仁安排下一個工作,這是尊重人才,也是公司文化的塑造
  3. 了解該同仁的預期是什麼,並且確認他了解那與公司預間的差異
  4. 藉此機會向整個團隊重申公司的價值觀

人與人間永遠是創業中最複雜的工作,雇用對的人已經很難,讓錯的人離開還要再更難。用心處理好人的事情,是每個 CEO 必修的課題,與大家共勉之。

___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Photo via azrainman, CC License)

Jeff Bezos 給華盛頓郵報同仁的公開信

August 7th, 2013

Jeff Bezos

到此為止,大家應該都知道 Jeff Bezos 以美金 2.5 億的個人資產,買下了美國最具代表性報業集團之一的華盛頓郵報。這個事件對美國的歷史意義,和數年前旺旺買下中國時報集團對台灣的歷史意義接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然是怎麼樣的歷史意義,已經有不少新聞行業的專家寫了他們的評析

今天我想聊的,是在星期一新聞公開之後,新東家 Jeff Bezos 在昨天,也就是星期二,發表在 Washington Post 網站,他寫給華盛頓郵報同仁的這封信,和信背後 Jeff 展現出來的創業精神與領導者風範。

To the employees of The Washington Post:

You’ll have heard the news, and many of you will greet it with a degree of apprehension. When a single family owns a company for many decades, and when that family acts for all those decades in good faith, in a principled manner, in good times and in rough times, as stewards of important values – when that family has done such a good job – it is only natural to worry about change.

信的第一段,Jeff 首先處理「情緒」這個最重要的東西,但他不是告訴同仁們「不要擔心」,而是先認同他們的擔心,並且替他們剖析擔心的理由「原來的東家這麼好,換了新東家不知道有沒有一樣好,是人都會擔心…」。

So, let me start with something critical. The values of The Post do not need changing. The paper’s duty will remain to its readers and not to the private interests of its owners. We will continue to follow the truth wherever it leads, and we’ll work hard not to make mistakes. When we do, we will own up to them quickly and completely.

Empathy 取得了初步的認同,接著 Jeff 給出承諾,開始試著贏得 Post 同仁的信任。值得注意的是他並沒有去觸碰工作權、薪水或福利這些一般併購案後員工最關心的議題,相反的,Jeff 訴求更高一層,也就是新聞從業人員普遍認同的價值 ── 服務大眾、挖掘真相、避免錯誤報導等等。Jeff 給出的承諾是明確的告訴 Post 同仁,這些新聞的基本價值並不會因為一個商人接手,而有任何改變。

I won’t be leading The Washington Post day-to-day. I am happily living in “the other Washington” where I have a day job that I love. Besides that, The Post already has an excellent leadership team that knows much more about the news business than I do, and I’m extremely grateful to them for agreeing to stay on.

而為了徹底消除同仁對新東家干涉新聞自由的疑慮,Jeff 接著闡明了他不能也不會參與 Post 的日常運作。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贏取好感,Jeff 把自己的位置降到最低,除了自嘲是「另一個 (也就是較不知名的的意思) 華盛頓」的居民外,他甚至把自己在電商巨人 Amazon 擔任 CEO 職務這個事實,只用了一個「一個白天的工作」來形容。接著他稱讚 Post 現在的經營團隊對新聞的專業,也謙卑的感謝他們願意留任。

There will, of course, be change at The Post over the coming years. That’s essential and would have happened with or without new ownership. The Internet is transforming almost every element of the news business: shortening news cycles, eroding long-reliable revenue sources, and enabling new kinds of competition, some of which bear little or no news-gathering costs. There is no map, and charting a path ahead will not be easy. We will need to invent, which means we will need to experiment. Our touchstone will be readers, understanding what they care about – government, local leaders, restaurant openings, scout troops, businesses, charities, governors, sports – and working backwards from there. I’m excited and optimistic about the opportunity for invention.

醞釀了三段之後,接著進入了重頭戲。Jeff 開始說但事情必須要有變化,但變化不是新東家造成的,而是大環境,也就是 Internet 帶來的顛覆。接著他說:「 (變化) 並沒有地圖,要畫出前進的路線更不會是容易的。我們必須要發明,這代表著我們必須要實驗。讀者是我們的試金石,我們必須了解他們關心的事物 ── 政府、地方領袖、餐廳開幕、童子軍、商業、慈善、州長、體育,然後從那邊倒推回來。」這整段基本上就是網路行業的核心精神,從市場出發,了解消費者的需要,然後再從那邊倒推回來滿足這些需要。消費者是很難了解的,因此需要實驗,取得數據,然後才能發明。

Journalism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a free society, and The Washington Post — as the hometown paper of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 would highlight two kinds of courage the Grahams have shown as owners that I hope to channel. The first is the courage to say wait, be sure, slow down, get another source. Real people and their reputations, livelihoods and families are at stake. The second is the courage to say follow the story, no matter the cost. While I hope no one ever threatens to put one of my body parts through a wringer, if they do, thanks to Mrs. Graham’s example, I’ll be ready.

表達了他將會推動的改變後,Jeff 又回到讚揚與認同的取得 (這是典型的三明治夾攻)。他闡明新聞對自由社會的價值,華盛頓郵報對首都居民的影響力,以及前東家 Graham 家族哲學。最後還補上一句,如果為了 Post 的新聞正義要他冒生命風險,他也願意。

I want to say one last thing that’s really not about the paper or this change in ownership. I have had the great pleasure of getting to know Don very well over the last ten plus years. I do not know a finer man.

Sincerely,

Jeff Bezos

而信的最後,Jeff 給了一個超級漂亮的收尾。他知道大家會懷疑這是一個倉促的決定,所以除了再次讚揚 Post 現任董事長 Donold Graham 是他所認識最紳士的男人外,也偷偷洩漏了兩人已經相知十多年的事實,接著就讓這封信完美的收在讀者滿意與驚奇的情緒高點上。

身為一個「西部 New Money 科技新富」,要收買長期在東岸 Old Guard Graham 家族門下的 700 多位 WaPo 知識工作者的心,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我認為 Jeff Bezos 的這第一封信非常經典,選擇刊登在 Post 網站上也非常巧妙,值得所有創業者細讀、學習。

PS. 如果你還記得的話,收買 Zappos 時,Bezos 給同仁的第一個公開溝通,是一支這樣的 YouTube 影片:

___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Photo via aliasaria,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