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Marketing’

大數據行銷,重點不是數據,而是洞見

September 10th, 2015

陳傑豪:大數據玩行銷 Big Data Marketing by Tony Chen

2015 夏季 AppWorks Ecosystem 聯合大徵才 熱烈進行中,共 97 家網路公司提供 620 個職缺

近期擔任了幾場創業競賽評審,發現「大數據」這詞真是被濫用到了極致。

不管什麼網站、App,甚至連工廠、美食街,都說後面要接上大數據,然後就可以摧枯拉朽、預測未來,神奇的變成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商品、最賺錢的商業模式。

這說法其實有嚴重的邏輯問題。

首先,它缺乏競爭的觀點。如果大數據這麼簡單好用,同類型公司接上後都輕鬆賺大錢,那麼下一秒就會有成千上萬新進業者進入、削價,把利潤再驅回合理經濟範圍。

其次,它缺乏對 Prior Art (現狀) 的理解。在大數據這詞走紅之前,網路業早已長期使用 Google Analytics 等數據工具,如果光靠有在用數據工具就可以產生競爭優勢,網路業也不會是如此贏者通拿的結局。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它其實搞錯了重點。數據是死的,基於數據去做出的判斷、預測,才是活的。每一組數據後面代表的用戶心態、偏好,不同的觀察者會有不同的解讀,基於這些解讀會形成不同的決策,而這些決策才是影響產品與企業成敗的關鍵。

所以說大數據可以解決問題,就像說辦公桌可以有生產力一樣,是完全搞錯重點的。

真正的重點是,你必須要在辦公桌上之上,形成有洞見的決策,才能產生大躍進。

所以你必須了解的不是大數據,而是如何基於大數據,產生對勝負有決定性影響的洞見。

在行銷這個大數據第一個全方位應用的領域,我的好朋友 Migo (功典資訊) 執行長 Tony (陳傑豪) 近期與 30 雜誌合作,推出了《大數據玩行銷》這本好書,裡面滿滿的是協助你了解如何產生洞見的案例。

我有這個榮幸幫本書寫了篇推薦序,以下與大家分享:

大數據開門芝麻

文 / 林之晨

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你或許還依稀記得,但裡面的無名英雄,那位機智又忠心的女僕,你大概已經忘記。

當強盜們靠著裁縫師的帶領,找到了阿里巴巴的家,在門口劃上記號,準備趁夜襲擊,命在旦夕的阿里一家卻完全沒有警覺,幸好聰明的女僕即時發現蹊蹺,趕緊在全村門口都劃上同樣記號,才讓主人們逃過一劫。

而後,不放棄的強盜首領又先後假扮油販、商人親近阿里巴巴,神經大條的一家人還是沒有發現。所幸女僕兩次都明察秋毫,趁機將計就計,用熱油與匕首舞殲滅了整個盜賊集團。最後,阿里巴巴才發現女僕是救命恩人,不僅放她自由,還讓兒子取她為妻。

瑪姬娜是這個睿智又勇敢女僕的名字,你不得不佩服,她能看到老闆忽略的危機,還能基於內幕,研擬出有效又可行的方案,一點都不用老闆操心。

巧妙的是,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阿里巴巴有這位女僕,而在現代 1001 的數位世界,阿里巴巴集團也有一個來自台灣,聰明睿智的瑪姬娜團隊,那就是本書作者 Tony 陳傑豪所帶領的功典。

功典開發的大數據行銷軟體,可以幫淘寶、天貓的數百萬賣家深度分析用戶行為、找出可以行動的內幕、大幅提昇廣告的投報率,換言之,讓商戶們對阿里平台的信任與長期依賴,大大增加。也難怪功典得到阿里的器重,把他們 (的軟體) 許配給淘寶與天貓的全體賣家。

跟瑪姬娜一樣,在一舉成名前,這個團隊也經歷了長期幕後的默默耕耘。1998 年創業以來,功典的主業原是傳統電子報派送軟體,直到 2010 年延攬 Tony 加入,而後拔擢為執行長,才決定轉型為協助企業運用大數據行銷的雲端方案公司。2015 年,功典終於獲得阿里巴巴的認證與全面合作。

很高興看到 Tony 願意把帶領功典轉型這段過程中,領悟到的大數據行銷知識、成功案例,整理成書分享給大家。他從出社會就在顧客關係管理領域浸淫,回台前在美國創辦過三家相關公司,因此本書整理出來的知識系統不僅完整、容易理解,也多半可以直接付諸實行。

在這網路全面顛覆商業模式、行銷、產品開發、生產與管理的大時代,企業經理人需要學會用更即時、更科學化的方式迎戰,Tony 的這本著作就像及時雨一般,來得剛剛好。

___

呼叫優秀人才,AppWorks 正在招募 Chief Editor、Legal Master (法務輔導長)、Design Master (設計輔導長),以及 Real Estate Master (辦公空間輔導長) 等專才,歡迎加入我們,推動台灣成為世界一流的網路王國。

歡迎在 Facebook 上追蹤我的更多分享

創業 CEO / 思考品牌經營,當網路正式翻轉廣告

March 10th, 2015

Screwed orange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網路,尤其是行動,正在吃掉人們的時間,已是不爭的事實。

當人們的注意力都移到線上,衍生出的新行為與前所未見的龐大數據,既有產業結構的顛覆也只是時間問題。

在台灣的廣告行業,這個翻轉終於在過去一年發生。

根據《動腦》日前公布的「2014 年台灣總廣告量統計」,傳統的電視、報紙、雜誌、廣播等四大媒體,皆呈現不同幅度的衰退。相反的,網路與行動,則正在蠶食鯨吞品牌主的預算。

2014 年台灣總廣告量統計

人們注意力遷徙,廣告預算逐水草而居是必然的結果。但當世界不斷數位化,我認為,對企業而言,擁有一個有價值的好品牌,恐怕只會更為重要。

好品牌 = 槓桿

一個好品牌有極大的價值,它能夠提昇 TA (目標客戶) 的首購轉換率,增加既有客戶的回購,拉高這些購買的客單價與毛利,並且促進推薦與病毒效應的產生。換言之,優異的品牌可以助企業的行銷活動,全方位的達到高槓桿。在網路這個效率至上、優勝劣敗顯著的世界,這個槓桿尤其重要。

好品牌 = 好印象

一個好品牌產生槓桿的原理,其實就跟一個好朋友產生情誼一樣,必須要讓你留下好 (且持久) 的第一印象,也要讓你有好的第二、第三、第 N 印象。甚至,如果能越交往越愛上,那就達到了品牌的涅槃。

硬體、通路、服務、內容

另一方面,在品牌這個大雨傘下,我認為,至少應該切分為四種主要特性:硬體、通路、服務、內容,因為要達到高槓桿,四種不同特性的品牌,會有不同的性格需求 ─ 硬體講求的是使用體驗,通路講求的是客戶服務,服務講求的是提供與時俱進的價值,而內容講求的是意義。

網路原生的優勢

在這個網路全面接手的世界,既有的品牌必須要重新適應,而新的品牌則有機會乘勢而起。相較於傳統品牌,網路原生物種可以享受諸多好處。硬體品牌可以透過大數據取得回饋,快速演化產品去提昇體驗,小米與 Lativ 就是兩個好例子。通路品牌可以透過線上客服、行動客服、社群媒體、自助服務、自動服務等方法,達到更優異的服務品質,Zappos 與 Amazon 是這裡的例子。

服務品牌同樣可以靠著大數據快速演化,但更可以建立網路效應,來確保永遠提供最新的價值,Facebook 與 Instagram 是其中的案例。最後,內容品牌可以透過數據與網路帶來的分群、個人化能力,提供適切於每個用戶的意義。

反攻傳統媒體

當你透過網路建立起優異的品牌,接著就需要讓更多人知道它。當然,最基礎的,你會善用網路與行動的各種媒體通路。但隨著預算的大幅遷徙而來,網路廣告的單價會持續水漲船高。另一方面,現在無論是廣播、雜誌,或是戶外,事實上都處於嚴峻的景氣寒冬,換言之,成本下降,而投報率反而可能上升。

因此,當網路翻轉了廣告行業,這除了代表數位世界正式來到,也代表著網路原生品牌,將有更好的機會反攻傳統媒體,透過全面整合溝通,建造出更偉大的品牌。

這是近期觀察到媒體的翻轉,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與大家分享。

___

歡迎訂閱我的每日創業精選 (Flipboard 雜誌)

(Photo via theglitches, CC License)

《創業》文摘 / 好業務什麼都能賣?

March 5th, 2015

4-21 插圖 in 創業 (Entrepreneurship) by 林之晨

本文摘自我的新書《創業》第四章「長期健全的商業模式」

蘋果創辦人 Steve Jobs 讓一般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台上把蘋果產品講得天花亂墜的能力。

自從 iPhone 登上衛冕者寶座的這幾年來,市面上也開始跟著出現各式各樣的簡報書籍。這背後似乎隱含了一個邏輯,那就是有好的 PowerPoint 技巧,你的產品也能跟蘋果一樣被瘋狂搶購。事實上,很多創業者甚至會跟我說,他們只需要請幾個一流的業務,因為好的 Sales 什麼都能賣。

但事實上,要讓顧客願意買單,並不只是業務兩個字那麼簡單。

100 個銷售大師,不如 1 個好產品

以蘋果自己為例,Jobs 的簡報技巧的確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 Apple TV、MobileMe 等蘋果的失敗產品,任憑他在台上說破了嘴,銷售數字就是沒有太多起色。更有趣的是,Jobs 在 1985 年離開蘋果,跑去創辦 NeXT 的 12 年期間,他同樣是年年幫 NeXT 站台介紹新產品,可是這些產品卻從來沒有在市場上獲得多大的成功。不,Jobs 的台風、簡報技巧從當年就非常好,大家可以自己去 YouTube 上找找「Steve Jobs NeXT」看看。

另一方面,Jobs 過世之後,Tim Cook 接棒擔任蘋果的執行長,同時也接下 Apple 一號銷售員的工作。Cook 在台上的表現,當然無法跟大師相比。事實上,當他首度站上台介紹 iPhone 4S 之後,換來的是媒體圈的一陣譁然,當天蘋果的股票甚至還下跌 2 塊以示抗議。結果呢?事實證明,iPhone 4S 推出後仍舊成為蘋果有史以來最受市場歡迎的產品,比前一代 iPhone 的銷售成長了超過一倍。

所以,光蘋果自己的故事,就可以反駁人們對簡報技巧盲目崇拜的怪象。

回過頭來,如果你有心想要打造一個成功的事業,那麼就必須了解,要把一個目標客戶從陌生轉換到銷售,再從銷售轉換到常客,是多麼細膩的一件事情。

1 好產品,吸引顧客的第一步

首先,你必須要有一個好產品。這裡所謂的好,是顧客在使用之後,會真心覺得很棒的那種好,而不是聽完你的簡報後覺得很好,產品拿回家後卻發現不怎麼樣的那種。

為什麼客戶真心的喜歡很重要?因為他們就是你最好的銷售員。每個客戶與他的朋友之間,有著廠商永遠無法取代的信任基礎。一個保險業務曾經跟我分享,當他去做「陌生開發」時,成功的機率大約只有 2%。但當他既有的客戶介紹他的朋友來時,成功的機率卻遠遠超過 50%。所以一個客戶認定的好產品、好服務,是你行銷工作最最重要的基礎。

2 價格,影響市場競爭力

但好產品還不夠,在那之上,你還必須要有好價格。理想上,為了自己喜歡的產品,消費者願意付出可觀的金錢去換取。但現實上,每個人的荷包都有限制。因此無論你瞄準的是高價、中價,還是低價市場,讓客人覺得物超所值永遠必須的。高貴不貴策略尤其適合新創業者,從 Uniqlo、Lativ、Zara、Vizio 到近期的小米,都是走這個路線成功的案例。尤其是網路公司,如果經營得當,通路與行銷成本都應該遠低於實體競爭者,如果能在維持住品質的同時,把省下成本反映在售價上,那麼這個價格絕對會在市場上有非常大的競爭力。

3 服務品質,增加顧客回流率

產品與價格之外,你還需要提供好的服務。再好的產品也不可能盡善盡美,輔以服務才可以確保客戶有好的體驗。另一方面,一個不滿意顧客所帶來的殺傷力,可能遠比一個滿意顧客所帶來的宣傳力還大好幾倍。透過服務,不但可以大大降低不滿意客戶發生的比率,也可以更明確知道產品需要改進的地方,增加未來客戶的滿意度。

4 通路,縮短與顧客之間的距離

有了好產品、好價錢,與好服務,最後才是透過好通路,讓更多的目標客戶知道你能提供的整體價值。無論是廣告、社群行銷、關鍵字廣告,還是辦活動、參加展覽、業務人員洽談,這些,都只是在協助客戶了解你的好產品、好價格,與好服務。

當然,全世界最頂尖的業務或許連爛產品都賣得出去,但當他們開心領走高額獎金的同時,公司裡的其他人卻要負責善後,而那些失望的客戶也很難再次上當,更別說向朋友推薦。創業是長期的,必須要靠好產品與好服務,紮紮實實、一次又一次的幫客戶創造價值。

因此,千萬別迷信銷售神話。

更多心法與案例,在我的新書《創業》

創業 (Entrepreneurship) - 林之晨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