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Marketing’

Ask Jamie #5:好產品就是最好的行銷

December 18th, 2013

Jamie Lin 林之晨

Ask Jamie: 你提出問題,我整理成文章,與所有讀者分享

歡迎來到本週的 Ask Jamie。上回專欄後,很高興收到了幾個值得深入剖析的案例,今天就讓我們先來看看其中一個。

Link Asked: 產品上線後回訪率低迷,怎麼辦?

Jamie,您好:

我們是一個新創團隊裡的一個 team,核心成員有三人,一個 PM 負責產品規劃,進度掌控與資源協調 (畫面設計與 UX),兩個 iOS 程式開發。我們負責一項 iOS app: Dreamsmile

Dreamsmile 遇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下載量並不高,在上 apple 新品推薦有衝高,其後維持低迷。回訪率也持續下降。團隊內部也出現幾個方向上的問題,

1.產品功能並沒有打中市場顧客的需求,顧客需求的不是這樣的功能。(雖然我們作過問卷,核心使用者已經很滿意了。)

2.行銷做的不夠,真正的使用者還沒看到我們的產品。所以有一個聲音是花錢作行銷,但是另外的聲音是做了真的有效嗎?還是短暫增加下載率,但是無法持續往上走?

3.利用社群功能,提高互動,利用人拉人來增加使用者。這是主管的想法,他認為如果有社群的功能,使用者留在這平台互動,便可以增加下載量,人有了商業模式自然就容易產生。但是成員的想法是,如果 app 的功能未達到使用者需求,平台也沒有內容,如何讓使用者持續來這平台,作完了也只是死城效應。

到底後續方向要朝哪個方向前進,請 Jamie 分析,給一些意見,謝謝。

另外請教一個問題,我們產品主要的下載量在台灣與大陸,但是其他語系的地區並沒有下載量,我們也有嘗試寫信給一些美國的評測網站,但是並沒有下文,請問 Jamie 有關歐美市場,要如何行銷或透過哪些方式,才有可能有下載量,還是我們的 app 其實不符合歐美人的需求?需要修改方向?

Link, Dreamsmile

Dear Link,

首先,恭喜你們的產品上線,也恭喜你們獲得 Apple 與媒體的肯定。但事到如今你們應該有體會,這些都是虛的。每年上線的 Apps 有數十萬個,獲得 Apple 與媒體肯定的也有數百、數千個,但是真正能夠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遠遠少過那個數量。

因此,得到第三方的肯定或許有些加分,但回過頭來,市場才是真正的裁判,也才是創業者需要花最多心力的地方。我自己去下載、使用了你們的產品,發現它的確是「行銷」做的不夠扎實,而不是「推廣」的力度不足。行銷的核心是好產品,對缺乏資本優勢的小團隊尤其是,因為我們沒有錢幫使用者洗腦,只好靠高度 Product-Market Fit 的超強產品來打開市場。

如果我沒意會錯,你產品的核心價值訴求是幫使用者「追蹤夢想的進度」。姑且不論這個訴求的 PMF,但我得說從頭到尾整個產品的體驗,這個訴求被彰顯的力道非常不夠。

舉例來說,打開 Dreamsmile 的 App Info Page,最珍貴的第一張照片,介紹的是「Whole New Design 7」,跟核心訴求幾乎沒有關係。如果是知名網站的 App 版,這麼介紹是很合理的。但對於一個大家還不認識的服務,第一張就訴求 iOS7 設計事實上是本末倒置的。

Dreamsmile

第二張照片「The Book of Dreams – Write Captions and Create Unique Photos」,有一些些相關,但實在太過隱晦。對於一個使用者不熟習的服務,必須更直接的告訴他我的產品是做什麼的。主打 Write Captions & Create Unique Photos 這兩個功能也很危險,因為這會讓人直接聯想以為這是一個照相 App,反而模糊焦點。事實上這張照片裡手機螢幕顯示的「36% / 60 Days」這個「追蹤夢想進度」的核心功能,但卻沒有任何文字把它彰顯出來,非常可惜,反而讓圖文間缺乏關聯,使人迷糊。

Dreamsmile

第三張照片選擇介紹「Fun & Cool Stickers – Show your emotion and determination」也值得商榷,貼紙會讓人直接聯想到 Line,加上文字敘述又讓人以為 Dreamsmile 是社交或通訊軟體,進一步增加 TA 的混淆。且貼紙對於追蹤夢想進度而言應該是「Good to Have」,是否需要用一張照片主打也需要思考。到了第四張照片的「Dream planner reminders – help you record your milestones」終於是比較接近核心的價值訴求,但到此為止我想使用者已經相當迷糊,很難真正抓到 Dreamsmile 到底是做什麼的。

Dreamsmile

也就是說,這幾張最珍貴的產品型錄圖,消費者下載前關鍵的判斷依據,不但沒有被用來精確的傳達產品的核心價值,反而卻東抓西抓模糊了焦點。類似的狀況在產品敘述裡面也存在,最珍貴的「Before the More」篇幅貼的卻是獎狀,而打開後內文對 Customer Problem 的描述非常隱晦,價值訴求沒有用力彰顯,功能描述也讓人無法抓住這個產品到底是在做什麼的 — 第一個介紹的功能是「照相與創造難忘的體驗」、第二個是「模板」,會讓人覺得這是照相軟體,而無法抓住它與追蹤夢想進度之間的關聯。

下載了 Dreamsmile 後還是同樣的情形,Tutorial 著重在產品 UI 的介紹,但卻沒有講清楚該如何用 Dreamsmile 來追蹤夢想進度。Tutorial 結束後我得到的是一個 14%/8 Days 的貓專案,但實在不知道接下來我該往哪裡去。

當然聽完這些回饋你們或許想著手改善,也或許覺得只是另一個 Data Point。但我想說的是一個產品是團隊「中心思想」的體現,因此如果沒有明顯的 PMF,那很有可能不只是產品的問題,而必須檢討背後的思考、設計與執行中哪裡出了問題。

尤其是新類型的服務,如果不能很明確的把功能、使用體驗、產品描述都圍繞在少數幾個核心訴求,往往是很難說服市場採用的。

以上是試過 Dreamsmile 後的一些觀察與想法,純粹個人意見供你們參考,以下文章則提供你們延伸閱讀:

Good luck & keep us posted on your progress!

Jamie

___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品味:炒飯與醬油

November 1st, 2013

Ding Tai Feng Soy Sauce Fried Rice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離譜!以小籠包揚名國內外的知名餐廳鼎泰豐,10 月中起炒飯類產品若要加醬油炒,需加收 50 元費用。以肉絲蛋炒飯售價 160 元計算,加價後為 210 元,等於變相漲超過3成,堪稱是「史上最貴醬油」… 《中國時報》10.28.2013

…在知名餐廳鼎泰豐點炒飯,若加醬油或加辣炒需加價50元,引發外界批評。鼎泰豐昨業此規定緊急喊卡,即起停售「客製化炒飯」… 《蘋果》10.28.2013

炒飯是一道我很愛吃的料理。它的材料再平凡不過,蔥蒜、飯、蛋、肉絲、蝦仁,製作原理也非常簡單,按順序放入油鍋裡大火拌炒,起鍋後就可以享用。

雖然說起來這麼簡單,但是要吃到一盤美味的炒飯,卻一點也不簡單。好吃的炒飯,米飯必須粒粒分明、香 Q 不黏牙,蛋要均勻分布且比例恰好,蔥花要新鮮,配飯的肉與蝦仁不能喧賓奪主,最最忌諱的就是使用冷凍蔬菜包。炒飯的用油也是一門學問,太少,食材又粉又乾,太多,炒飯又會膩口無法完食。最後提味的鹽、醬油或是沙茶也非常講究,要能引出食材各自的味道,又不能蓋過米飯與蔥花咀嚼後所散發的香味。

此外,餐廳賣炒飯也有它的難處。這東西無法事先大量製作,廚師必須現場拿新鮮材料拌炒上近十分鐘,才能讓米粒香噴金黃。消耗了廚師的珍貴時間,炒飯卻很難賣貴,仔細觀察,它往往是餐廳菜單裡面最便宜的品項之一。所以要提供一道美味的炒飯,除了考驗餐廳的廚藝,事實上也考驗著餐廳的營運效率。

也因此到一家好餐廳點一盤炒飯是一種享受,讓我們可以用平凡的價錢,享受整家餐廳的服務與氣氛,以及一道交響樂般的料理。我們付出 150 元,買到的不是米、蔥、蒜這些食材,而是一整個用餐的體驗,精神與身體同時飽滿的離開。

假使一盤炒飯用了最高級神戶的牛肉,如果米粒黏稠,調味失衡,沒有人會因為神戶牛肉而覺得它好吃,也沒有人會因為神戶牛肉而願意再回來吃這盤炒飯。如果另一盤炒飯因為多加了幾滴醬油,讓整個味覺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即使它要多 50 元的價格,喜歡的人自然會決定還要再回去一次。

因為我們吃炒飯,吃的是一整道料理,而不是個別的材料。我們消費,買的是整體的價值,而不是個別原料的成本。

當然有些人老是會引誘你去忽略價值,思考成本。但如果我們要把這個社會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讓服務、品牌、體驗、知識、態度這些無形的價值真正深植在我們的文化中,你必須拒絕這樣的思考方式。

在鼎泰豐享用一盤加了醬油的炒飯,這個經驗值不值 210 元,應該讓每個體會過的人,自己去決定,旁人無需過問。

___

歡迎來申請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讓我們陪你創造真正的價值

(Image via chinatimes)

以偏概全

September 4th, 2013

We Have Signs

還記得幾年前中油油價很久才調整一次時,每次只要一說要漲,就會有一堆人徹夜排隊要趁「便宜」填滿油箱,當然這「便宜」中間只是幾個銅板的差別,但記者去訪問時他們總是說能省則省。結果現在浮動油價開始實施,汽油一天到晚在漲漲跌跌,多出了更多省錢的機會,但排隊的人卻從此消失了。

這樣行為的背後是人腦非常有趣的一種功能,也就是成語說的「以偏概全」。當一個因果關係極少在我們周遭發生時,我們的大腦會很有信心的把這極少的採樣拿來擴大解釋成通例。生活中最常發生的例子就是「星座」,朋友中有三個金牛座的人,剛好動作都很慢,我們會很有信心的說「金牛座的人動作都很慢」。但對統計學稍有研究人就會知道,至少要採樣 30 個以上的金牛座朋友,才能這麼有信心的發表這個聲明。(如果你真的採樣了 30 個金牛座朋友與 30 個非金牛座朋友,很有可能會發現兩個群體間動作快慢的差異幾乎為零。)

所以回到中油的例子,當我們的記憶中只有一、兩個中油漲價的印象時,大腦會把它拿來擴大解釋成中油永遠在漲價、不停的在漲價,所以即使理性知道只是幾十塊的差別,很多人還是無法抗拒那種「現在不去以後會虧更多」的衝動。而後來改成浮動油價,我們的大腦裡多了許多漲漲跌跌的訊號,也因此漲價不再是唯一能想起的印象,所以雖然它發生的頻率大大提昇了,但發生時對我們的影響卻大大的降低。

所以這個大腦內建的功能跟創業有什麼關係?

我想首先是對於消費者回饋的反應。很多創業者對於收到消費者極差的產品評價時會有極大的反應,但對於某些功能經常被使用,但後台的數據卻繁多複雜難以輕易分析時,很容易就疏於照料。但事實是,你應該關注的是後者。

一個產品很難討好所有人,所以極差的反應是有可能出現的,只要比例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你應該要忽略大腦以偏概全的衝動。(當然即使決定了客訴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不需要因此修改產品,你仍應該妥善處理這些顧客的心情。)

相反的,一個經常被消費者使用的功能,無論這功能再怎麼簡單,它就是「市場」認定你產品最重要的價值。因此即使後台的數據再怎麼龐大複雜,你都應該花時間釐清,然後找出可以持續改進的地方。

此外,以偏概全也常常是推廣上很重要的戰術。在網站上顯示出一、兩個滿意客戶的證言,很容易引起潛在客戶以偏概全的反應。在首頁放上幾張正妹照,使用者馬上就誤以為這裡滿滿都是正妹 ── 沒錯,無名的招式。在電商網站放上幾個「銷售一空」的商品圖,也會激起人們不搶不行的衝動。

總而言之,人腦是很有趣的東西,內建了許多特殊的迴路設計。這些迴路有時候可以變成優勢,有時候則會帶來劣勢。身為創業者,多了解它的運作邏輯,我認為,是相當值得投資的功課。

___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Photo via Rubin Starset,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