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Mobile Internet’

App 與 TV 的黃金交叉

November 26th, 2013

Apping

在最新一季的財務報告中,Google 透露了旗下 YouTube 的影片瀏覽量,已經有 40% 來自行動裝置,較一年前的 25% 大幅增加了 15 個百分點。換句話說,照這個速度進展下去,用手機與平板觀賞 YouTube 影片的使用量,將會在明年有機會正式超越桌面。

YouTube 並不是這中間的特例,根據 Facebook 所公布的資料顯示,該服務的活躍用戶中有 71% 會經常使用手機讀取朋友動態。另外,Twitter 的上市公開資料也顯示,在他們的 2.3 億活躍用戶中,高達 76% 會經常使用行動裝置登入該社群平台。

另外,根據調研機構 Walker Sands 近期公布的資料則顯示,行動佔據網路總流量的比率,已大幅成長至約 24%,較一年前躍升了 78%。換言之,如果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持續熱銷,行動有機會在 2015 年正式取代桌面,成為全球人類主流的上網情境。

而根據 Flurry 早先公布的資料則顯示,在行動的使用情境裡面,消費者目前有 80% 的時間花在各式各樣的 Apps 裡面,而只有 20% 的時間會花在用行動瀏覽器閱讀網頁。也就是說,在行動的世界裡面,Apps 是消費者的主流喜好,而瀏覽器則只是扮演配角。

80% mobile time apps

另外,同樣根據 Flurry 的統計,北美消費者如今每天花費 127 分鐘使用 Apps, 72 分鐘使用桌面或行動瀏覽器上網,以及 168 分鐘觀賞電視。換句話說,網路已經成美國人最主要的媒體消費管道,他們花在上網的時間,已經較電視多出 18%。另一方面,使用 Apps 的時間也遠遠超過瀏覽網頁,並且有機會在一、兩年內取代電視,成為最重要的媒體消費管道。

mobile app tv consumption

從種種面向來看,行動 Apps 都正在崛起,並且勢必成為消費者生活中最重要的核心。身為用戶,當手中的行動裝置能夠下載的 Apps 越來越多元,能夠發揮的功效越來越強大,那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但相對的,身為現代的企業,則不能不為即將在一、兩年內發生的黃金交叉,提早做好準備。

這改變並非一夜之間,但它真的即將來到。

___

歡迎所有 Mobile Internet 團隊申請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APP 情報誌》; photo via sayholatotravis, CC License)

新硬硬整合時代

July 16th, 2013

Pebble Music Control

前陣子在一個晚餐聚會上,認識了矽谷創業者 Eric Migicovsky,也就是「Pebble」的發明人。Pebble 是什麼?它是一個用「電子紙」做成的智慧手錶,但這個產品厲害的不是它的規格,而是它在還沒有量產前,就已經在群眾募資網站上破紀錄預售出近十萬套,募得了上千萬美元的創業資金。

Pebble Kickstarter

(Pebble 募得金額高到弄破了 Kickstarter 的 Template)

我問 Eric 人們為什麼瘋狂的想要一支電子紙做成的智慧手錶?難道只是酷炫?他說當然不是,一邊把手伸出來演示,Eric 一邊回答我:「Pebble 這麼吸引人們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可以連結上你的手機,成為一個『延伸的顯示器』。在晚餐這樣社交的場合,當一個 Whatsapp 訊息傳來,你眼睛瞄一下手腕,就可以決定這個訊息重不重要,省去很多『拿出手機 → 解鎖 → 看訊息 → 發現不重要』這樣的做白工,讓你更專注在與朋友的交談之上。」

的確,如果只是 E-Ink 手錶的獨立 Pebble,大概很難有這麼大的吸引力。但變成了智慧手機配件的 Pebble,就有能力協助人們做到很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也難怪未演先轟動,得到這麼多消費者的實際「金援」。但 Pebble 其實不是特例,近兩年的矽谷,出現了好多這樣的新硬體。

擁有了智慧手機、平板這些「行動電腦」的人們,除了下載 Apps 去客製化軟體體驗外,合理的下一步當然就是購買各種周邊,去得到更個人化的硬體體驗。

舉例來說,小朋友們喜歡買 Beats 耳機去搭配手機,除了更棒的音質外,同時也向朋友們宣告他的品牌偏好。相對的,很多業務人員則戴著藍牙耳機來方便隨時接聽電話,各種琳琅滿目的手機套更是人們保護外殼順便表達個性的重要管道。

而自從 iOS 與 Android 陸續支援了低功率藍牙,並且開放許多與周邊溝通的 API 後,又激發了更多周邊的可能性。蘋果前任執行長 John Sculley 就帶領團隊製作了銅板大小的 Misfit Shine 計步器,所有計步的結果則用手機來呈現。智慧燈泡、健康手環、腳踏車輪 LED 燈智慧電視機上盒等各種以智慧手機為中心,省去傳統繁瑣的螢幕、按鈕的電子裝置在過去兩年,更是像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這是一個「新硬硬整合」時代,而 Apps 則扮演了硬體與硬體中間的橋樑角色,以及硬體與消費者中間重要的體驗提供者角色。身在硬體設計、製造能力很強的台灣,在這波新運動中,創業者們其實有非常好的機會。

鼓勵大家多去想像什麼樣的智慧延伸,能夠幫人們解決痛苦的問題,帶來更美好的生活,然後,把它真正重新發明出來。

___

一些新奇有趣的發現,我常分享在 Google+,歡迎追蹤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APP 情報誌》; Photo via Pebble)

千億次的機會

June 25th, 2013

"App Store"

常常有人問我,以前桌面電腦也有很多軟體可供消費者選購,這次的「App」到底有什麼了不起?

技術架構上,App 真的沒有太了不起。任何作業系統之所以存在,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讓軟體在上面運行,所以 iOS 與 Android 可以跑 Apps,當然不是什麼劃時代的發明。

但技術架構除外,從很多方面看,這次 Apple 與 Google 聯手掀起的 App 風潮,事實上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首先是支援的裝置數量。在日前的 I/O 開發者大會上,Google 宣布 Android 累積啟用的裝置數量已突破 9 億支,並且光在過去的一年中就新增了 5 億。Apple 在今年一月也宣布累積售出的 iOS 裝置突破 5 億支,較去年 6 月成長 1 億,也就是一年約 2 億支的數量。這兩者相加,剛好是全球 PC 一年 3.5 億台出貨量的 2 倍。

而當智慧行動裝置仍以每年近 50% 的速度成長的同時,PC 正以每年近 14% 的速度衰退。也就是說,這兩者間數量的懸殊將會快速的加大。市場預估,到 2015 年,兩者的出貨量差距將達到 5 倍。也因此,與以前的 PC 軟體產業相比,這次的 App 生態圈面對的潛在用戶基礎,是 10 倍以上的差異級距,光這個不同點,就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本質改變。

再來,每年開始被使用的上億支 iOS / Android 行動裝置,絕大多數都預載了官方的 App Store 與 Google Play Store,也因此絕大多數的使用者都養成了從官方應用商城下載、購買 Apps 的習慣。這一點,也是先前的 PC 世界從未見過的,並且讓軟體從當年頗區域化、地方化的競爭,一口氣升級成了全球性的 App 經濟。

海量的裝置加上統一的應用市集,造成了海量的 App 下載。Google 在日前宣佈 Play Store 已經突破 480 億次下載,Apple 也緊接著宣布 App Store 突破 500 億次下載。980 億除以 14 億用戶基礎,意味著每台裝置安裝過的 App 數量高達 70 個,這也是在 PC 世界不可能看到的數字。

所以如果我們從技術架構去看 App,那便錯失了整個運動的重點。想投入 App 經濟圈的朋友,應該想想在這樣的海量用戶、全球性商城、大量下載習慣,再加上行動、觸碰、各種感應器等新的使用情境之下,有什麼之前 PC 軟體無法解決的用戶問題,無法提供的娛樂效果,可以在 App 的時代被完成。

人類社會花了 6 年完成第一個千億次 App 下載,第二個千億則會在未來 2 年中發生,App 巨浪或許已經很大,但事實上才剛剛開始呢。

___

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APP 情報誌》; Photo via infovore,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