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twitter’

Facebook 崛起 噗浪是下一個受害者嗎?

November 30th, 2009

最近幾個月北美科技圈的話題,都圍繞在微網誌 Twitter 成長的停滯,原本呈等比級數上升的曲線,到了 7 月突然就緊急煞車,甚至出現緩慢下滑的情形:

Twitter Traffic Jan-Oct 2009

這樣的現象讓許多靠 Twitter 吃飯的網路人擔憂,市場上也開始出現各種不同的解讀。有人說大家都是用 iPhone 玩 Twitter,所以網路流量不準。有人說 7-8 月美國人喜歡度假,所以沒人上網。這些因素的確都可能影響流量,但是要把一個原本成長的這麼快的網站拉下來,絕對不是只有會員使用習慣的改變。

回頭看看台灣最紅的微網誌噗浪,剛好也在差不多的時間出現趨緩進而衰退的現象:

Plurk Traffic Jan-Oct 2009

難道台灣人也是 7-8 月去度假嗎?  當然不是。說穿了,雖然大家不願承認,但造成 Twitter 和噗浪如此慘劇的兇手,不是別人,正是才剛給了無名一番苦頭的 Facebook

這點讓我們看看日本市場,就非常清楚。在本地社群網站 Mixi (紅線) 強勢,Facebook 積弱的情況下:

mixi.jp facebook.com Japan Traffic Jan-Oct 2009

Twitter 的流量成長就顯得毫無問題:

Twitter Japan Traffic Jan-Oct 2009

但是 Facebook 不是社群網站嗎?  跟微網誌的衰退有什麼關係?  你說。

Facebook 的確是以社群起家,但他的動態更新功能,原本就接近微網誌。加上整個 2008 年面對 Twitter 的強力挑戰,為了不讓後起之秀專美於前,甚至有朝一日上演王位篡奪計,Facebook 從今年 3 月開始,更厚臉皮的執行了有系統的 Twitter 化,一步一步的把所有微網誌的功能都納入:

2009/03 Facebook 專頁動態更新納入粉絲首頁 讓專頁的經營者可以像微網誌一般直接發送訊息到使用者的首頁。

2009/04 開放存取動態更新的 API 讓原本微網誌專用的客戶端程式,例如: TweetDeck,也可以支援 Facebook 動態

2009/06 新增公開的動態更新 讓除了專頁以外的一般使用者,也可以發布公開的訊息

2009/06 新增”用戶名稱” 讓每個使用者和專頁都可以擁有一個好記的網址,例如: http://www.facebook.com/mr.jamie.page,和微網誌一樣

2009/08 新增動態搜尋功能 讓使用者可以搜尋,和微網誌一樣

2009/09 新增”@回覆”功能 最後,Facebook 連這個只有重度微網誌使用者懂的,用 @XXX 來”提及”或是”回覆”某人的功能,也加了進來

2009/11 新增”動態彙總”功能 讓首頁顯示的訊息更個人化,比微網誌的流水帳更好用

這樣的功能大抄襲,加上原本就較高的會員數,較完整的朋友鏈結,最後當然造成了替代效應,打得 Twitter 和噗浪抬不起頭來。

好,所以這樣的發展,有什麼值得 Social Web 創業團隊們注意和學習的呢?  我歸納如下:

雞蛋要多放幾個籠子 雖然 Facebook 目前很強勢,但三五年後什麼情況沒有人知道。況且還有許多 FB 碰不到的市場,例如: 中國大陸,日本。所以開發 Social App,應該要以多平台為目標,進可增加碰得到的會員數,退可避免平台世代交替的風險。

Keep Enemies Closer 競爭者的一舉一動,都要掌握得非常清楚。尤其是先進者,絕對不能因此傲慢。沒有包袱,身輕如燕的後進者,往往也是很好的創新者,要像 FB 一樣不吝於像他們學習。

先上線常更新 FB 最後的優勢在於他的會員數,雖然功能到位較慢,還是不影響王者的地位。所以在新網路時代,開發的模式要採用先上線,然後隨著使用者的回饋和市場的變化,不斷的更新,精進自己的服務。

所以噗浪該何去何從呢?  你問。

我建議他們應該趕快提升與 Facebook 平台的整合度,降低新會員的進入門檻 — 不用再辛苦找朋友/加朋友,然後專注在服務 FB 疏於照顧的部落客上,提供有價值的功能,例如: mmdays 開發的嵌入式 Plurk 討論串 (請捲動到頁面底部),部落格/文章人氣指標等。

網路的世界是瞬息萬變的,把自己融入在其中,常常思考如何和其他服務串連,提供價值,才是成功之道,與大家共勉之。

Twitter 的十個成功哲學 有什麼可以學習

August 13th, 2009

Twitter Picture台灣這幾個月大家在瘋噗浪 (Plurk),美國則是一把 Twitter 火從去年初一直燒到現在還燒不完。這些”微網誌 (micro-blog)”功能其實再簡單不過,每篇限寫 140 字,發布之後自動傳送給追蹤你的人。但是他剛好適合忙碌的科技人拿來殺每天一些零零星星的 5-10 分鐘空檔,這種動作美國人叫做”吃零食 (snacking on it)”,所以一下子就流行起來,等到達到關鍵數量,CNN 等主流媒體也被迫加入,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Twitter 在美國有多紅?  除了短短兩年就已經累積了一個台灣 (2 千 3 百萬) 的每月流量,兩位共同創始人 Evan 與 Biz 最近更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標題是 “Twitter 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連 Twitter 這樣沒有技術可言的服務,都能在市場上有這樣的成績,它成功的秘辛,自然變成美國科技圈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其中 Jamie 覺得哈佛商業網 (Harvard Business) 的專欄作家烏梅‧哈克 (Umair Haque) 的評論最完整也最切中要點。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也希望台灣的創業同好們能夠從中學到一些心得。

1. 理想勝過策略 很多人批評 Twitter 沒有獲利策略,但是卻忘了一個產品在市場上成功的最大關鍵是為使用者帶來價值。Twitter 跳脫追求利潤的框架,透過追求他們理想 (民主,和平與平等),來創造出非凡的價值,才能因此掀起一場媒體大革命。(但是這點 Jamie 覺得要專注在價值創造,而不是在無獲利模式上面。也就是說一個 startup 暫時沒有獲利模式可以,但是沒有創造價值卻是不行的。)

2. 開放勝過封閉 Twitter 幾乎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發表的內容 (幾乎) 都是公開的,(幾乎) 任何人都可以追蹤,它的服務更 (透過 API) 開放給從友站,手機到 Windows 常駐程式等等各種不同介面的使用者使用,所以創造了一個有許多其他服務賴 Twitter 以生存的新生態體系 (eco-system),或說是一個全新的經濟體。

3. 串連勝過交易 透過串連使用者,資訊在 Twitter 上像病毒般快速的散播,等於是把人類既有的口耳相傳行為搬上網路,然後再加裝 turbo 引擎,於是資訊的消費者可以更快也更有效的滿足需求,而這就是價值。(這點 Jamie 覺得是噗浪所不足的地方,也就是為什麼無法像 Twitter 這樣成功的因素。)

4. 簡單勝過複雜 從 Apple,Google 到現在 Twitter 的成功,都告訴我們消費者需要的是簡而易用,快速上手,沒有痛苦的產品。

5. 追蹤勝過交友 Twitter 上的人際網路是單向的追蹤,而不是雙向互設好友。這大大降低了網路建立的進入成本,也因此創造出來一個奇特的”社區”網,社區跟社區間互相重疊,但是卻不完全吻合,剛好促進資訊的快速傳遞。

6. 互動勝過傳播 Twitter 帶來的媒體革命除了即時資訊傳遞外,還有即時的回饋。當資訊的消費者可以立即回覆的時候,資訊的生產者就會更有效率,也更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7. 守株待兔勝過汲汲營營 Twitter 並不是開張第一天就在宣傳他們的商業模式有多了不起,而是等待著對的模式隨著平台的拓展,價值得創造隨之而來。(這點 Jamie 也是覺得要注重在不汲汲營營上,重點還是要創造價值。)

8. 公開勝過封鎖 Twitter 上的內容多是公開,而當資訊公開時,就能大大減少資訊不對稱對交易雙方帶來的傷害,也就是能夠為消費者/投資人帶來好處。

9. 混亂勝過秩序 Twitter 上的許多功能,例如: # 號標籤 (hashtags),@ 號回覆 (@reply),和轉發 (Retweet ),都是使用者發明的。也就是說當你放手讓使用者自己去創造的時候,很多好的東西會從裡面跑出來。

10. 善良勝過邪惡 當你一心想要為使用者帶來價值,就必須要專注於讓你的服務越來越好。相反的,但是當你一心想要快速致富,就無法建立一個有用的服務。

Jamie 覺得這十點雖然有些許重複,但是說是當代網路媒體創業的聖經不為誇張,希望大家可以參考。如果有心得,也歡迎提出討論。

新聞自由與新聞道德:Twitter 的機密文件駭客事件 (7/16 更新)

July 16th, 2009

http://3.bp.blogspot.com/_Qy4iftwk5JM/RdpHyroIklI/AAAAAAAAAPU/Acr8zmM5jk0/s400/breaking+news.gif

本日 (7/15) 北美網路圈的大事件,就是當紅微網誌 Twitter 的企業文件資料庫遭駭客入侵,且該組織得手 300 多份 Twitter 機密營運資料後,竟把所有文件轉寄給科技網誌 TechCrunch。TechCrunch 是北美科技人必讀的新聞網站,所以該駭客組織此一舉動不外乎是想要借其觸角,將這批 Twitter 機密資料公諸於世。 (右圖來自: blogspot.com)

TC 首先在昨晚發文紕漏這個消息,主編麥可‧阿靈頓 (Michael Arrington) 並說明 TC 將會選擇性的公布這些文件,關於個人隱私的將不予公布,例如: 一些網路業資深管理人與 Twitter 的面試文件。然而,關於 Twitter 未來營運計畫的相關文件,如產品規劃及財務分析,TC 將在近期張貼出來。此文一出,立刻在科技圈掀起軒然大波,對於 TC 這樣遊走在道德邊際的做法,在 TC 自身網站及其他網路討論區,都引起很多激辯甚至韃伐,焦點尤其在於新聞自由與新聞道德的界線,到底在哪裡?

TC 迫不得已只好在今早再度發文解釋其身為媒體擁有的報導權及自由,並拿其他平面 (華爾街日報) 及網路 (Gawker) 同業面對類似事件的處理方式,為自己辯護。

雖然 Mr. Jamie 常常不齒 TC 在美國科技圈仗勢欺人的霸道行徑,但是對於此一 Twitter 事件,我倒是覺得阿兄選擇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合理,並且有兼顧到讀者知的權力及出版者應有新聞的道義。說穿了每日在媒體上報導的新聞,除了公司發稿的官方說法以外,可以說都是記者們去挖掘而來的題材。 而這些資料取得的過程,也往往不全然是走合法途徑,但是新聞業取材及保護資料來源的權力,卻是受到法律的允許的。這樣的遊戲規則,目的在於鼓勵資訊的公開。

Mr. Jamie 認為,所謂民眾知的權力,可以說是民主社會及自由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原因在於當交易的雙方所擁有的資訊不均衡時,往往是造成不公平結果的最大主因。例如: 如果候選人私底下與財團的掛勾沒有公諸於世,或是買二手車時廠商沒有告知泡水歷史等。所以,我認為網路所帶來的革命與其說是科技及便利不如說是提供民眾與消費者更完整更不偏袒的資訊來源進而減少大家被占便宜的情況。所以在這個前提下,鼓勵媒體去挖掘內幕,是很重要的。

至於駭客入侵 Twitter 這樣的行為,本身當然是違法,且應該受到懲罰的。但今天一旦文件已經外流,如果 TC 不加以公布,則會讓 TC 及其他擁有這些文件的關係人,站在資訊的優勢端。雖然這樣的優勢短期內對市場的參與者,並不至於造成重大的損害,但中長期來說,還是有可能會有獲利者跟受害者的出現。例如: 如果 Twitter 再次進行增資,某些投資人擁有這些資訊,而某些人沒有。

所以新聞報導的自由與道德,或許有一個不算小的灰色地帶,但由於資訊透明化對社會的發展,其好處遠多於壞處,則在平衡的選擇上,我認為我們應該要傾向自由報導的這一端。

7/16/09 更新: TechCrunch 已開始刊出 Twitter 機密文件。本篇詳細例出了 Twitter 的商業計畫,包括獲利模式以及對於競爭對手的分析。而財務預測則在此篇刊出。

※延伸閱讀※

eTaiwan News: Twitter安全拉警報 駭客入侵員工帳戶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