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的文章

從 Google TV 看 Web 3.0 的客廳革命

June 11th, 2010

兩天前的星期三 (6/9) 下午,我受邀去幫「貝立德 (Media-Palette) 媒體實驗室」舉辦的「大潮媒 Big Media Show」開場。這是一場辦給媒體人的活動,主要的內容圍繞在當網路、行動和媒體漸漸變得密不可分,媒體人應該要如何調整自己的策略,來把這樣的趨勢,轉化為成長的動力。

在這個長達 6 個小時的座談上,貝立德的邀請了數十位國內的網路、行動和媒體專家以及研究人員來演講,覆蓋的範圍相當廣,也有很多精闢的闡述。一個下午下來,我自己覺得從中獲益良多,相信所有參加的人也都有不少的啟發。

以下就是我當天使用的投影片:

從 Google TV 看 Web 3.0 的客廳革命和大家分享,如果有什麼問題和回饋,歡迎留言跟我討論。

另外,下星期二 (6/15) 晚上 6:30,為各位帶回來睽違 3 個月的「Jamie’s Startup Mixer 創業人同樂會」,同樣地點,同樣免費,同樣先到的 40 位有免費的飲料,怕餓的人現場同樣有手指食物。不同的是,這次大家將可以見到參與「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 11 個團隊成員,和他們聊聊兩個禮拜下來的經驗和心得。更重要的,第二天是端午節,於是你不來的藉口又少了一個,所以趕快去報名吧。

我們到時候見!

(Pic via intelphotos@flickr)

為什麼 Zappos 能用 12 億美元賣給 Amazon?

June 8th, 2010

在好幾個層面上,都值得好好介紹 Zappos 給大家。創立於 1999 年,也就是 Web 1.0 的全盛期,Zappos 並沒有和他的諸多「同學」一樣變成泡沫,反而在 6 年內快速成長為北美第一大鞋類零售網站,並在 2009 年突破 10 億美金營收的大關。而他的「台裔美人」創辦人 Tony Hsieh (謝佳華) 更是多次成功的創業家,1998 年把一手創辦的 LinkExchange 廣告平台以 2.7 億美金賣給微軟,立刻又把所有的錢投入創辦 Zappos。

至於提 Zappos 的原因,是今天在北美創業雜誌 Inc. 的網站上,看到了由 Tony 撰文分享的「Zappos 最後為什麼賣給了 Amazon」。文中談到了 Zappos 在 2009 年時碰到的現金流危機,加上投資人的支持下,最後以 12 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網路零售巨擘 Amazon。

雖然從文中可以隱約感受到 Tony 覺得 Zappos 如果繼續獨立,還可以更成功,甚至有 IPO (掛牌上市) 的一天。不過無論是 12 億美金賣出還是以更高的價格上市,不可否認的是 Tony 建造了一家非常成功的線上零售公司。

而 Zappos 的成功累積 10 億營收的秘訣,其實就在上面這張照片之中 (感謝我的好友 Robert Scoble 提供照片兩張)。這是一只貼在 Zappos 辦公室的公告,宣揚的是他們團隊的核心價值,其中有非常多值得我們學習的觀點,我幫大家翻成中文如下:

  • 用服務來讓客戶驚喜
  • 擁抱並追求改變
  • 創造有趣和不同 (的工作環境)
  • 勇於冒險、創造和接受新的事務
  • 追求成長和學習
  • 透過溝通來 (和客戶) 建立真誠的關係
  • 建立一個正面積極、像家人的團隊
  • 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
  • 熱情且堅定
  • 謙虛

你看出了什麼嗎?對!其中沒有一個字提到「價錢」。這十個核心價值,在線上零售這個「割喉」,只有透過「不斷削價」才能競爭的產業,不是很不搭嗎?你原本預期 Tony 應該至少要稍微提到「不斷把價格回饋給客戶」之類的話,居然連邊都沒有沾到,但 Zappos 居然是這麼樣成功的一個零售商。

快樂才是重點

原來,Tony 發現當人們消費的時候,他們想要買的是快樂,是一個愉悅的經驗,而不只是一件商品 (他最近也出了一本新書:<Delivering Happiness> 來分享他的經驗)。所以從一開始,Tony 就把整個組織定位在服務業,而不是零售業。

為了把服務做好,Zappos 首創「雙向免運費」,也就是說不但你買的時候不用付運費,連不滿意退貨的時候也不用付。他們又率先提供「365 天無條件退貨」,來確保客戶對於商品的滿意是長期的,快樂的經驗也是長期的。

員工也要快樂

而要讓客戶快樂,員工當然也必須熱愛他們的工作。除了上面說的核心價值,注重工作環境之外,Zappos 甚至在新員工訓練之後,提供美金 2,000 元的「立即離職獎金」,來鼓勵發現工作不合胃口的新人立刻離開,避免他們的不滿意,對公司文化帶來負面的影響。

壓低價格人人都會

所以,我覺得如果我們可以從 Zappos 和 Tony 的成功經驗學到什麼,就是創業人應該要挑戰的是「價值的創造」。割喉、壓低價格沒什麼了不起,每個人都會。但是透過服務、創新、加值、更好的產品,來讓客戶願意付出更高的價錢,才是創業的真正精髓。大家加油!

親愛的出版社,我要的不是雜誌 iPad 化啊!

June 3rd, 2010

幾經波折,WIRED 雜誌的 iPad 版,終於上架了。初期的銷量還算勉勉強強,可惜這個由 WIRED 外包給 Adobe 執行的專案歷經好幾次砍掉重練 (原本是用 Flash 技術,結果被賈伯擋下),現在大概很難損益兩平。不過如果不是這樣的特殊情況,或許 WIRED for iPad 有機會幫雜誌社賺點小錢。問題是,這樣算是成功模式嗎?如果你是雜誌社的話,應該趕快做個類似的東西嗎?

多媒體光碟 2.0

如果你問問“看”過這本“雜誌” (或說“玩”過這個“應用”) 的人,他會跟你說好炫,動畫、3D、圖片,點來點去,然後你再問他雜誌報導了什麼?呃… 這個… 哦… 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

你看出問題在哪裡了嗎?對!這就像一部特效絢麗的動作電影一樣,製作成本高昂,可惜本末倒置讓畫面勝過了情節,到最後只剩下感官的刺激,卻沒有給人留下任何啟發,任何有效資訊的傳達

況且這件事情,我們早在 15 年前就嘗試過了,當初他叫做“多媒體光碟”,每本雜誌後面都會附一張,讓你可以“延伸閱讀”,看影片、圖片、聽專訪,結果呢?雜誌業並沒有因此就得救啊。

再說動畫、圖片、點來點去,這些東西真的很酷嗎?答案是一點也不,在網路的世界早就已經玩了十幾年了。以現行的環境,基本上只需要一個簡單網誌平台,再加上簡單的客製化,就可以達到 WIRED for iPad 99.99% 的效果。

即時、有效的資訊才是重點

所以千萬別搞錯了,數位化不是拿著你的實體雜誌,想辦法把他變成電子檔,再加上一些絢爛的動畫,然後就算成功交差。數位化背後的真正涵義,是打破實體的框架,擁抱網路的優勢。當雜誌都已經變成了電子版,誰規定你只能一個月出一次?誰規定每個讀者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誰規定你內容一定要是自家撰寫的?

數位化的真正涵義,不僅僅是出版內容的改變,而是你整個出版流程都要跟著改變,就好像當初 24 小時新聞台,給新聞報導帶來的改革一樣。

你終究必須擁抱網路

也就是說,WIRED for iPad 這樣的模式短期之內會賺一點小錢,但是絕對不是雜誌業的長久之道。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還是必須要改變原本的工作習慣,你還是必須要擁抱網路。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不從現在就開始呢?

(Pic via kirtanpatel@flickr under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