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11的文章

這一切都是瞎貓碰上死耗子,真的!

May 27th, 2011

最近在讀「The PayPal Wars」這本講 PayPal 創辦過程的書 (裡面沒有大道理,但是有很多第一手的真實創業歷程,推薦),劇情峰迴路轉,事前這些人往往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這個決定會帶他們到哪裡去,只能埋著頭去做,只有到了事後,他們才發現那是一個超級棒的決定,或者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剛好前兩天看 Paul Graham (保羅‧葛蘭) 在 TechCrunch Disrupt NYC 上接受美國著名對談節目主持人 Charlie Rose (查理‧羅斯) 的專訪,問到他為什麼當初會想到「一次投資一批團隊」這樣的完全顛覆矽谷創投的超級模式,他說:

我們當初會一口氣投資一大批團隊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我們想要學會如何當一個天使投資人。所謂「集體創業育成」的這種新模式,根本只是個意外的發現。

真的,當你不斷的去讀這些創業「成功」的故事,你就會發現 99.9% 的重大決定,都是意外。而你當初花了很多時間去想的決策,事後證明根本一點也不重要。所以我昨天在「第二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結業式,有感而發的跟團隊們說:

你們每一個團隊都非常優秀,但是要知道大多時候成功並不是掌握在你們自己的手上。你只能不斷的嘗試,不斷的衝撞既有的遊戲規則,因為你不試試看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或許你會成功,或許你會受傷,一切只有試了才知道。

早上又讀到寫出 YouTube Instant 一夕成名的 Stanford 資工系學生 Feross Aboukhadijeh (佛羅斯‧阿布卡迪傑) 的這篇「None of Us Knows What We’re Doing」,也是在講同一件事情,他說:

成功常常就只是發生了,跟預知未來、計畫或是超人的能力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從來也沒想到那 190 行 Javascript 程式會從此改變了我的一生… 老實跟你說,我那天晚上只差那麼一點就跑去跟室友一起看電影了…

Feross 還提出了他從這中間學到的一些教訓:

  1. 沒有人知道自己在幹嘛 — 不要以為別人都比你厲害,真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會有什麼後果。
  2. 不用執著於「成功」創業家的話 — 成功的人往往是事後才幫自己的決定找藉口,誰願意承認自己當初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呢?
  3. 你沒辦法預測什麼會成功 — 這是「精實創業」的最核心精神,你無法預測市場的喜好,也無法預測會發生什麼事,所以不用花太多時間試著去預測。
  4. 你可以創造命運 — 因為你放棄了預測,沒有了期望,你就變成了幸運的人。不斷的嘗試,然後享受使用者給你的任何回饋,從中間不斷的改進。從這個過程中,你就創造了自己的命運。小全來演講時,團隊們問他得《Red Herring》的秘訣是什麼,他說:「我們就只是報名了!」
  5. 不用跟其他人比較 — 把自己跟其他成功的人比較,如果他比你強,失去一點自信,加油趕上他就算了。如果發現他比你弱,天啊!那只能怨天尤人。何必呢?他人的成功跟你的成功沒有關係,這是一場一輩子的馬拉松,搞清楚方向,然後不斷的跑就是了!
  6. (附贈) 別再沉迷 PTT 了! — 一天要花 1-2 小時 (或是 10-20%) 的工作時間讀新聞,但是再多就會有嚴重的邊際效應遞減。別再沉迷跟鄉民打屁了,趕快把時間花在做出人們想要的產品上面吧!

以上,送給所有想要、正在創業的人,真的,就試吧!不試你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Image via oskay, CC license)

如何作一個「有價值」的網路公司

May 26th, 2011

2011 果然是網路股 IPO 重生之年,年還沒過一半,我們就看到重量級公司紛紛成功掛牌。首先是商務社交網 LinkedIn 打頭陣,上市第一天市值就達到美金 90 億,當場擠身全美 500 大企業。下一棒上場打擊的俄羅斯搜尋引擎 Yandex 更厲害,直接衝破 110 億美金,成為全球第 9 大網路公司。接下來社群遊戲霸主 Zynga 也很快就會登板,依它估計一年 20-30 億美金的營收去算,市值肯定又要比前面兩棒還高出許多。

寫到這裡你在問,請問這些市值怎麼來的?很簡單,把一間公司的「總發行股票」X「股價」,就是它的市值。接著你又會問,請問為什麼有些人市值高,有些人市值低?這個問題就很複雜,首先,既然發行的股票數量是已知數,一個公司的價值,基本上就是看它股價的高低。

什麼樣公司的股票,投資人願意用更高的價錢去買?當然是一間「有價值」的公司。所謂「價值」,傳統上不少人會以「獲利能力」作為狹義的定義,於是有了用 EPS 去計算 P/E 值這樣的方式。但是身為一個網路公司,有沒有價值很多時候不是一個簡單的 EPS 可以解釋清楚的。

而怎樣是一個有價值的網路公司,剛被評為全球前四創投的 Benchmark Capital,其中的合夥人 Bill Gurley (比爾‧葛利) 昨天寫了一篇很棒的分析。他認為,一個「有價值」的網路公司必須具備 10 個特色,以下,是我用自己的方式解釋:

  1. 可維持的競爭優勢 — 台灣的奇摩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有一群消費者把它設為首頁,這個使用習慣短時間內很難改變,所以成為奇摩最重要的價值來源。
  2. 網路效應 — 誰都可以複製 Facebook 的功能,但是你複製不了它的社交圖譜,這就是 FB 的價值。
  3. 可預測、預見的營收 — 你不知道要怎麼投資一部電影,因為它的票房誰也說不定。但是你比較容易投資一個已經演了半年的電視節目,因為它的營收比較容易推測。
  4. 高轉換成本 — 誰都討厭搬家,所以房子的轉換成本很高。Facebook 的轉換成本也很高,因為你離不開朋友。人力銀行為什麼要推出「履歷表匯入」功能,就是要讓對手的轉換成本大幅降低。
  5. 毛利 — 產品的進貨成本往往很接近,所以同樣賣類似的東西,能夠產生較高毛利的人,表示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況且有利潤空間,通路、行銷方式的選擇才能有彈性、多元,也更能應付市場的波動。
  6. 邊際利潤遞增 — 光有高毛利不夠,如果你生意越做越大,但是錢卻沒有越賺越多,那很危險,表示你很快就會到頂。邊際利潤遞增背後的含意,就是「可規模化」或是具有「規模經濟」的特色,那才讓未來有高度擴充的希望。
  7. 無「大客戶」— 很多人做生意都想要找一個大客戶,每個月跟你下 1,000 萬的訂單,專心服務他就一切搞定。但你可能沒想到這對你的公司本身是極大的風險,萬一這個客戶出了什麼問題,連你也會一起被拖垮。所以客戶不需要雜,但是一定的多元、平均性,很重要。
  8. 不過度依賴合作夥伴 — Zynga 的最大問題,就是超過 60% 的使用者都從 Facebook 來,FB 每次一改政策,Mark Pincus (Zynga CEO) 就得跳腳。 這是很大的風險,公司的前景也多了很多未知數。
  9. 病毒成長無需購買客戶 — 好的產品是病毒化的,自己行銷自己的。有些公司必須要花錢買客戶,或許已經達到 LTV > CPA,但是如果這個 LTV 需要很多年才會實現,那風險也很高。
  10. 有價值的成長 — 會員數就是沒價值的成長,一個帳號值幾個錢?註冊了之後不再回來的會員,一點價值也沒有。流量常常也是沒價值的成長,如果不能轉換成訂單的話。想清楚你的 KCI,把它養大,那才是有價值的東西。

以上,就一個有價值網路公司的特色。而說穿了,這 10 點也就是偉大網路企業的共同指標。希望你們能作為努力的參考方向,加油!

(Image via gdsdigital, CC lisense)

競爭與進步

May 25th, 2011

上次提到我在史騰商學院 (NYU Stern) 時,有幸拜在當代「競合關係」(Co-opetition) 大師 Adam Brandenburger (亞當‧布蘭登柏格) 先生名下學習 Game Theory (賽局理論) 和商業競爭。從此之後讓我對競爭「對手」的態度大為轉變,尤其是如何面對亦敵亦友的關係,和如何把競爭當作一種進步的動力。

關於這個主題,前陣子我的紐約創投朋友 Fred Wilson 寫了一篇不錯的文章,他說:

當你與一個很強的對手競爭時,你的業務團隊恨死了這個情況,因為他們常常會輸掉客戶。但是你的行銷人員則愛死了這個狀況,因為對手會花很多錢行銷,回過頭來你們也會受益。

這一句話真的是道盡了競合的本質 — 要把餅做大時,大家其實是在合作。但是要分餅吃時,又要殺個你死我活。

而對於創業 CEO 來說「競爭管理」則更為重要,因為剛開始你或許只是在做自己的東西,一旦你找到 PMF (Product/Market Fit), 相信我,競爭對手馬上就來了。好不容易和他們拉開一些差距,你會發現團隊開始慢慢失去危機意識,甚至連效率都受到影響。這時候一個不注意,人家可能一下就從背後被超越過去。

而關於在以上這些「治世 」和「亂世」,一個 CEO 領導方式的差異,大家可以參考矽谷創投 Ben Horowitz 寫的這篇文章,我把重點摘錄如下:

  • 治世 CEO 知道要打勝仗也要遵守一定的規範;亂世 CEO 打破規矩來獲勝
  • 治世 CEO 只看大方向,把決定權下放;亂世 CEO 連再小的細節都不放過,如果它違背了公司的走向
  • 治世 CEO 花時間建立文化;亂世 CEO 讓戰爭來定義文化
  • 治世 CEO 有很多備案;亂世 CEO 知道很多事情你沒辦法控制
  • 治世 CEO 利用領先優勢;亂世 CEO 就算領先也是恐懼萬分
  • 治世 CEO 努力當個正人君子;亂世 CEO 有時候故意當個小人
  • 治世 CEO 盡量減少衝突;亂世 CEO 有時故意製造對立
  • 治世 CEO 力求團隊的支持;亂世 CEO 不刻意尋求共識,也不容忍反對意見
  • 治世 CEO 設立光榮的願景;亂世 CEO 忙著打戰,根本沒時間讀那些沒創過業的管理顧問寫的書
  • 治世 CEO 培訓員工讓他們滿意於工作、發展生涯;亂世 CEO 培訓員工好讓他們在戰場上不會被痛宰
  • 治世 CEO 說我們要做第一或是第二,否則就出場;亂世 CEO 根本沒有任何東西是第一、第二,所以也沒空理這種規矩

如果你想想近年來最有名的治世 CEO — Google 的 Eric Schmidt — 和亂世 CEO — Apple 的 Steve Jobs,以上的這些描述跟事實其實是很接近的。而大多數的時候創業團隊大概都是處於亂世,所以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大家都叫你學賈伯的最重要原因。

(Image via tonythemisfit,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