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的文章

請問,創業要怎麼開始?

April 27th, 2012

appWorks Demo Day #4 前為了專心在準備工作,所以近一個月暫停了我的演講行程,換來的結果就是這陣子瘋狂的還債。光是過去的這兩禮拜,我就跑了聯合晚報、台大新聞所、世新傳管、創投公會、成大三創學程、成大學生論壇,還有開南大學等七場,要說是全省跑透透再加上馬不停蹄,也一點都不為過。

其中我特別喜歡面對學生,尤其是跟他們 Q&A 對話,因為從他們的問題裡面,你可以聽到年輕人們對於未來有什麼渴望,對於「創業」這件事情又有什麼困惑,更知道該如何幫助他們。

而要說到這兩個禮拜來最常出現的問題,那大概非「創業要怎麼開始?」莫屬。

說穿了我其實不太會回答這個題目,因為對我來說,創業的開始就是動起來,就是看到一個問題,著手開始解決它。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是看到一個機會,然後開始動手追求它,不過反正就是開始了。這有點像是我想跑步,下一秒我就開始跑步了,實在很難解釋要「怎麼開始跑步」這件事情。

第一次創業,籃球校隊學長 Louis 想要複製 Dell Computer 的 Direct Marketing 商業模式,他知道我會組裝電腦,所以找了我一起。我們又找了一些資工系的學弟,然後就開始動手建造 Hotcool.com 的電子商務平台。一開始根本沒有辦公室,網站好了之後幾個人就在家裡用後台上架產品,接著就開賣了。偶爾我們去 Louis 家開會,不過大多的時候我們可以隨時在遠端工作。一直到訂單開始進來,我們需要開發票,才設立了公司。又到了單量開始增多,需要一個倉庫,我們才租了一個辦公室。所以從那之後,我一直認為「設立公司」和「租辦公室」,只是創業到了某個程度,才被迫要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從一開始就該考慮的東西。

這個問題還有另一個變種,那就是「我有一個好的 idea,但是不知道要怎麼做出來」。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因為它代表的是「缺乏執行能力」– 就好像你要開餐廳,但卻不會煮飯一樣。那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為除非你能趕快學會煮飯,或是能夠找到一個會煮飯的夥伴,否則你最多就是成為《社群網戰》裡面的那兩位可悲的划船隊員。

或許你不知道,其實「鼎泰豐」一開始根本不是鼎泰豐,幾十年前,這對創業夫妻本來是賣食用油的。但 60 年代罐裝沙拉油出現,讓他們的生意一落千丈。苦惱之餘,他們看到門口老兵擺攤賣的小籠包,生意蒸蒸日上。所以他們就去學做了小籠包,然後把食用油的生意 Pivot 成點心餐廳,又經過 30 年的努力,才成了今天的跨國企業鼎泰豐。

幾乎 99% 的創業開始就是這樣,往往都不是什麼太棒的 idea,前面的幾個嘗試也通常都會失敗。但那沒有關係,因為也就是在失敗中,你會找到更棒的 ideas。所以如果你想跑步,那就開始跑吧,何必多想呢?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 — 最後三天

(Photo via martingarri, CC License)

Facebook 開始衰退了嗎?

April 26th, 2012

無庸置疑,即將上市的 Facebook 是這個十年的網路巨獸,就像 Google 是上個十年的巨獸一樣,也就像 Yahoo 是再上個十年的巨獸一樣。

在這個十年,上上代的拳王 Yahoo 已經從巨獸變成了恐龍,先迷失了方向,接著開始 CEO 亂入,最後落得裁員、重組。在這個十年,上代拳王 Google 則出現了老化的象徵,Yelp、Groupon 先後拒絕了 Google 的併購,Google+Google Drive 等「Me Too」產品的推出,也一次次告訴世人 Google 已經從創新者變成了追隨者,從攻擊方變成了防守方。

問題是,目前看似所向披靡的 Facebook,可能有衰敗的一天嗎?從前面兩朝的「霸業」來看,這似乎是人類組織必然的走向。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它將會發生,那會是什麼時候?取而代之的下代拳王,又會在哪裡?

有趣的是,Larry 與 Surgey 開始建造 Google 的一天,正好是 Yahoo 上市的 1996 那年。而 Mark Zuckerberg 開始寫 Facebook 的時候,也剛好是 Google 上市的 2004 那年。所以如果歷史是任何教訓,那或許即將會成為下代拳王的網路公司,根本不是目前桌面上的任何玩家,有很大的可能,他根本還沒出生。

但即使下代天子可能尚未出現,從 Facebook 最新公佈營運數字,我們卻看到拳王卻已經開始出現了疲態。2012 年的第一季,他們繳出了 10.6 億美金的營業額,雖然比去年同期成長了 44.7%,卻比上一個季度衰退了 6.5%。這其實不打緊,因為第四季本來就是美國人的感恩節、耶誕節旺季,廣告主往往會把 30%-40% 的預算集中在這一季執行,所以本季 Facebook 的營業額只小輸上季一點,那其實算是還在成長。

令人擔心的是 Facebook 的其他數字。首先是「營收成本」的快速上升,也就是毛利的快速下滑 — 11Q1-11Q4-12Q1 分別是 77.2%、78.2% 與 73.8%。在短短的一季之內,Facebook 的毛利就下跌了 4.3%。這還不打緊,從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雖然營業額微幅下跌,但 Facebook 投資在行銷上的費用卻大幅上升了 12.2%。也就是說,Facebook 花了多投資了 5,700 萬在取得營收上面,但換來的卻是 7,300 的營收減少。還記得嗎?這代表著「Operating Leverage」的消失,進入邊際效益遞減的世界。

當然這只是一個季度的資料,拳王或許只是喘口氣,不一定真的是開始老化。在下一個季度,Facebook 即將正式成為上市公司,而從那裡開始,我們將可以持續追蹤他的健康指數。網路的世界真的變化的很快,入行以來,我已經看到的三代霸主的興起。而既然取 Facebook 而代之的公司很有可能尚未出現,那代表著每個人都還有機會。想到這裡,我開始為現在的創業者感到無比興奮。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只剩四天

(Photo via barackobamadotcom, CC License)

《科技想要什麼》– 你又想要科技做什麼

April 25th, 2012

從小,我就是一個很爛的「歷史」學生。我永遠背不起來漢朝皇帝的順序,要不是因為潘迎紫,我大概也很難記得武則天跟唐朝是有什麼的關係。我一直以為歷史就是一個需要背誦的資料,它像是你的祖譜一樣,背好它是你的責任,但背不好,似乎也跟你的生活沒什麼關係。

直到我去了 NYU Stern,修了一門「經濟史」的課程,那才讓我大開了眼界。原來,「華爾街」之所以是「華爾」街,只是因為美國獨立初期,聯邦政府選擇了透過紐約州發行第一次 8,000 萬美金債券。後來因為財務管理的關係,這批債券持有人需要交易手上的票券,所以就在依附在紐約市港邊的貨品市集開始買賣 — 沒錯,華爾街就在河邊走路 5 分鐘的地方 — 接著再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市集漸漸消失了,但「華爾街」卻成了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參考)

1990 年代末期 Internet 所帶來的「新經濟」泡沫,其實也不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發生。事實上,1800 年初期,當「電報」第一次被發明時,由於它大大改變了跨區域企業總部與子公司間溝通的效率,也被所有媒體冠上 New Economy 的稱謂,並且帶來了「交換中心」的過度投資,最後當然也引發了大規模的經濟泡沫。

所以歷史其實是很有用的東西– 所謂「以史為鏡」、「鑑往知來」,端看你用什麼角度去了解這些發生過的故事。我在 Stern 修的是「經濟史」,而 Kevin Kelly 的這本《科技想要什麼》,說穿了,就是一部「科技史」。謝謝貓頭鷹的厚愛,我有幸搶先讀到了這本書的初稿,讀完之後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第一部,KK 從很宏觀的角度,先把百萬年來科技與人類的關係,從頭描述了一次。到了第二部,KK 抽絲剝繭,把這麼長一段時間的科技發展,它背後共同的邏輯清楚的描述出來。第三部,KK 舉了武器發展以及美國「阿米緒人」兩個極端的「科技哲學」為例,討論科技發展過程中值得我們思考的面向。最後,KK 再看向未來,提出他看到的科技發展軌跡,以及這場無止境活動的延續。

這本將會厚達 430 頁的書,可能要花上你一、兩周,甚至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去讀,它有時候像是輕鬆的科幻小說,有時卻充滿非常非常深的哲理 — 記得嗎?Kevin Kelly 希望你大量閱讀,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認為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書裡的內容是對是錯,而在讀的過程中,和讀完之後,你到底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發。

跟大家推薦 Kevin Kelly 的《科技想要什麼》,我想它會讓你更知道,你想要科技做什麼。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即將截止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